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地区一次冬季雷暴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波 孟鑫 +1 位作者 杨磊 高太长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69,共8页
为研究雷暴发展过程中的雷达回波特征,利用S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对南京地区的雷暴进行了观测研究,利用雷达回波资料、地面大气电场数据、闪电定位数据及探空资料对比分析了2014年一次冬季雷暴过程与夏季雷暴的雷暴回波特征差异。... 为研究雷暴发展过程中的雷达回波特征,利用S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对南京地区的雷暴进行了观测研究,利用雷达回波资料、地面大气电场数据、闪电定位数据及探空资料对比分析了2014年一次冬季雷暴过程与夏季雷暴的雷暴回波特征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冬季雷暴的对流发展高度明显低于夏季雷暴,持续时间短,水平尺度小,有较大比例的正闪;影响冬季雷暴与夏季雷暴的成雷对流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环境温度差异,冬季雷暴在较低的高度上,具有较低的环境温度,更有利于雷暴起电;对流单体中,霰粒子的存在是雷暴的一项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雷暴 雷达回波 对流高度 霰粒子
下载PDF
一次罕见的冬季雷暴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麻服伟 王承伟 《黑龙江气象》 2005年第1期11-13,共3页
利用天气图和哈尔滨多普勒雷达资料,详细分析了在初冬哈尔滨及周边地区一次雷暴天气的背景场、雷达回波演变过程和回波特征,对雷暴天气成因及临近预报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冬季雷暴 雷达回波 成因分析
下载PDF
珠三角冬季雷暴的大气环流特征及海温异常背景 被引量:17
3
作者 姜丽萍 彭端 +1 位作者 陈吟晖 唐洁 《广东气象》 2006年第3期31-33,共3页
利用珠江三角洲14站1月份的观测资料,进行珠三角地区冬季雷暴的气候统计,得出上世纪80年代后有出现次数增加的趋势。根据历史天气图以及NCEP/NCAP再分析资料,引发珠三角冬季雷暴的天气特点是:500hPa多为南支槽和西风槽叠加,地面... 利用珠江三角洲14站1月份的观测资料,进行珠三角地区冬季雷暴的气候统计,得出上世纪80年代后有出现次数增加的趋势。根据历史天气图以及NCEP/NCAP再分析资料,引发珠三角冬季雷暴的天气特点是:500hPa多为南支槽和西风槽叠加,地面为静止锋或冷空气配合锋面南下、低压槽维持在华南;冬季雷暴发生前珠三角地区上干下湿配置明显,850、500hPa上K和Si指数呈逐日较大增长趋势。对比1961—2003年珠三角地区冬雷年、非冬雷年1月的500hPa平均高度距平合成图,分析形成珠三角冬季雷暴的大气环流特征,发现冬雷年的500hPa大尺度环流背景是:欧亚中高纬平均高度距平从西到东呈“正负正”分布,即乌拉尔山附近有阻塞高压,欧洲长波槽深而活跃,蒙古、中国多低槽、冷空气活动,副热带高压偏强;相反,非冬雷年500hPa的欧亚中高纬平均高度距平从西到东呈“负正负”分布,欧洲长波槽偏北,乌拉尔山附近没有稳定阻高建立,冷空气势力偏弱。同时,冬雷年1月的海温特征是:赤道东太平洋170—80°W附近为正海温距平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冬季雷暴大气环流特征 海温异常背景 气候统计 珠三角
下载PDF
浙东冬季和夏季两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淑琴 周昊 +2 位作者 张蔺廉 曹宗元 刘菡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2期60-68,共9页
利用多种观测资料,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浙东冬季和夏季两次强雷暴过程中的各种环境条件,结果表明:以对流有效位能CAPE表达的深厚湿对流潜势条件夏季个例的比冬季的好,二者分别为1148 J·kg^(-1)和490 J·kg^(-1)。冬... 利用多种观测资料,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浙东冬季和夏季两次强雷暴过程中的各种环境条件,结果表明:以对流有效位能CAPE表达的深厚湿对流潜势条件夏季个例的比冬季的好,二者分别为1148 J·kg^(-1)和490 J·kg^(-1)。冬季个例的动力抬升条件更好:低层到地面受冷锋影响;700、850 h Pa因急流风向风速的不连续而产生较强的辐合;500 h Pa处于长波槽前的上升气流中,最大的垂直速度达1.1 Pa·s^(-1)。两次过程的共同特点是强回波分布与地面θ_(se)高值区和切变线叠加区对应关系比较好,为雷暴系统的临近预报提供了重要线索。地面有冷锋影响时,要考虑冷锋入海后风力加大,地面辐合加强,使对流发展。由海陆不同比热属性造成的海陆之间白天和夜间的不同温差,对白天和夜晚系统入海后的强度变化有不一样的影响。10个浙东冬季雷暴个例天气形势分析结果表明,冬季雷暴的共同特点是都有冷暖空气在浙东强烈交汇,华南到华东中低层有很强的西南急流,850 h Pa最大风速达到20 m·s^(-1)以上。两季雷暴各种对流参数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冬季雷暴比较好的预报指标是总指数和垂直风切变,重点关注西南急流的强度、冷锋和850-500 h Pa的对流稳定性及动力抬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雷暴 环境条件 对流入海
下载PDF
嘉兴地区冬季雷暴天气特征分析
5
作者 朱周平 范玉芬 《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 2011年第1期92-98,共7页
利用1972—2010年嘉兴地区6个测站观测资料及同期NCEP/NCAP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对该地区冬季(2月)雷暴天气进行统计和特征分析,发现嘉兴地区冬季典型雷暴发生日低层气温较常年显著偏高,最大偏离层在850 hPa,并在925~850 hPa存在一个垂直... 利用1972—2010年嘉兴地区6个测站观测资料及同期NCEP/NCAP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对该地区冬季(2月)雷暴天气进行统计和特征分析,发现嘉兴地区冬季典型雷暴发生日低层气温较常年显著偏高,最大偏离层在850 hPa,并在925~850 hPa存在一个垂直恒温层。典型雷暴日的环流特点是:500 hPa乌拉尔山以西地区高压增强,我国东北低槽(涡)较常年加深,同时日本区域为明显正距平。850 hPa长江下游到华南增温明显,而东北地区温度则比常年偏低。对于发生典型冬雷日年份从上年度7月份起赤道太平洋区域有一次逐渐增温并西传过程,至当年3月份结束。分析2月份雷暴发生次数与全球海温关系发现与同月我国东部近海海温有较好正相关,其范围与黑流流经区域基本吻合,另外,与上年9月份南太平洋区域表面海温呈明显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雷暴 环流特征 低层增温 海温异常相关
原文传递
沿淮地区一次冬末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6
作者 汤洁 夏网萍 +1 位作者 封洋 禹继华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年第2期123-124,共2页
文章选取2013年2月3日15时16分至17时12分,在江苏沿淮地区出现雷暴天气过程,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地面加密自动站、雷达等资料,通过从天气形势、物理量诊断、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冬季雷暴天气成因... 文章选取2013年2月3日15时16分至17时12分,在江苏沿淮地区出现雷暴天气过程,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地面加密自动站、雷达等资料,通过从天气形势、物理量诊断、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冬季雷暴天气成因,探讨冬季雷暴天气的预报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对流发生在深厚的天气尺度上升区中(上升运动伸展到300hPa附近),而且对流层低层环境大气的绝对湿度较大。对流层上部的强辐散叠置在低层辐合区上空,有利于上升运动加强并向高层发展。500和850hpa温差以及低层有明显逆温层存在,大气具有上干冷下暖湿结构特征,表明大气层结不稳定。同时雷达图带状回波形成并始终维持较大的强度和气旋式切变存在,对雷雨大风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雷暴 成因分析 雷达回波
下载PDF
桂林机场一次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7
作者 吴桂先 《空中交通管理》 1998年第6期32-34,共3页
1998年1月23日00时05分至01时57分,桂林机场出现雷暴天气,雷暴同时伴有冰粒,桂西北的融安、柳州、贺县、连县等地也同时出现雷暴、冰粒天气,时值春运高峰期,而雷暴天气又使得多个航班延误,给地面服务和空中保障造成很大压力。这是一次... 1998年1月23日00时05分至01时57分,桂林机场出现雷暴天气,雷暴同时伴有冰粒,桂西北的融安、柳州、贺县、连县等地也同时出现雷暴、冰粒天气,时值春运高峰期,而雷暴天气又使得多个航班延误,给地面服务和空中保障造成很大压力。这是一次南岭以南地区少见的雷暴天气,雷暴发生时地面温度为3.3摄氏度,能见度为2.0公里,云高在350米以上。雷暴同时伴有冰粒,主要是雷暴的积雨云影响飞行,预报难度较大,常规预报资料都没有反映出来,预报员主要考虑降雪、飞行积冰、跑道结冰等而忽略了雷暴,对飞行安全构成一定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雷暴 雷暴天气 能量系统 天气过程分析 机场 桂林 飞行安全 地面冷锋 能量锋区 桂西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