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默川平原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态与冬季风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黄剑霄 齐卓彦 +1 位作者 于文婧 王志强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3年第11期123-131,共9页
传统村落的形成受到地域条件的影响,其公共空间形态既是村落对地形地貌的回应,也是技术不成熟时应对风环境的重要手段。土默川平原整体箕状的地貌环境以及严寒地区气候特征使该地村落公共空间形态具有适地性。运用SPSS对平均风速与村落... 传统村落的形成受到地域条件的影响,其公共空间形态既是村落对地形地貌的回应,也是技术不成熟时应对风环境的重要手段。土默川平原整体箕状的地貌环境以及严寒地区气候特征使该地村落公共空间形态具有适地性。运用SPSS对平均风速与村落户数规模、户廓密度、围合度和天空开阔度四项公共空间形态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基于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的平均风速比模型,并界定出符合舒适度要求的公共空间参数适宜性尺度区间,以此作为公共空间和冬季风环境相关性研究的切入点。研究结果表明平均风速比与天空开阔度呈正相关,与户数规模、户廓密度和围合度呈负相关,形态参数对平均风速比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围合度>户数规模>天空开阔度>户廓密度。通过对该村落舒适度占比与形态参数的研究,可知当户数规模大于170户、户廓密度大于0.5、围合度大于0.87时,村落内部满足舒适条件的区域占比有显著增强。通过对传统村落内部所蕴含的形态与风环境之间相关性的挖掘以期为土默川平原传统村落绿色营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默川平原 公共空间形态参数 冬季风环境 平均速比模型 体感舒适度
下载PDF
吉林省典型朝鲜族村镇民居不同院落布局冬季风环境模拟分析
2
作者 孙睿珩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4期77-80,共4页
朝鲜族民居是我国北方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地域代表性。以吉林省朝鲜族村镇民居院落为研究对象,总结4种典型朝鲜族村镇民居院落布局形式,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软件Fluent模拟冬季不同布局形式院落的风环境,结合风速比评价标... 朝鲜族民居是我国北方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地域代表性。以吉林省朝鲜族村镇民居院落为研究对象,总结4种典型朝鲜族村镇民居院落布局形式,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软件Fluent模拟冬季不同布局形式院落的风环境,结合风速比评价标准,考虑风影面积、涡流数量等因素,分析院落风环境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族民居 院落布局 冬季风环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改善冬季风环境的东北村落形态优化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欣宇 金虹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3-87,共5页
以东北严寒地区典型乡村聚落形态为研究对象,分析冬季冷风与村落形态的相互关系,结合地形地貌和建筑密度的综合影响,运用软件模拟与数理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村落规模和村落空间布局两个方面探讨村落形态适宜的发展方向,以改善村落的热环境... 以东北严寒地区典型乡村聚落形态为研究对象,分析冬季冷风与村落形态的相互关系,结合地形地貌和建筑密度的综合影响,运用软件模拟与数理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村落规模和村落空间布局两个方面探讨村落形态适宜的发展方向,以改善村落的热环境,延长乡村居民户外生产及活动时间,提升居民冬季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村落形态 冬季风环境 优化设计
原文传递
沈阳万达新天地冬季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春艳 时卉 《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8期161-162,共2页
城市综合体建筑近些年在城市中的建设量越来越大,作为组团类建筑,建筑的布局形式、入口位置及道路走向等情况的设计,都会形成不同的物理环境。在东北严寒地区,冬季气候条件恶劣,如何防风抗风成为了提升组团环境中舒适度的重要因素。文... 城市综合体建筑近些年在城市中的建设量越来越大,作为组团类建筑,建筑的布局形式、入口位置及道路走向等情况的设计,都会形成不同的物理环境。在东北严寒地区,冬季气候条件恶劣,如何防风抗风成为了提升组团环境中舒适度的重要因素。文章以沈阳市的万达新天地综合体建筑为例,使用ENVImet软件对其外环境空间进行风环境的模拟分析,分析其不同空间风环境的特点,从而以此为依据进行该地区组团空间风环境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体 冬季风环境 软件模拟
下载PDF
兰州九州台黄土磁性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刘现彬 夏敦胜 +4 位作者 贾佳 魏海涛 赵爽 李冠华 于英鹏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1-770,共10页
本文选取黄土高原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九州台黄土进行系统的磁性和粒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其磁性特征主要由磁铁矿控制,同时含有磁赤铁矿和赤铁矿;磁性矿物粒度为假单畴,黄土的粒度组成以粉砂为主。<2μm的细颗粒组分不能很好的反映... 本文选取黄土高原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九州台黄土进行系统的磁性和粒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其磁性特征主要由磁铁矿控制,同时含有磁赤铁矿和赤铁矿;磁性矿物粒度为假单畴,黄土的粒度组成以粉砂为主。<2μm的细颗粒组分不能很好的反映黄土高原西部地区黄土末次间冰期的成壤强度。与磁化率相比,x_(ARM)/x_(lf)和x_(ARM)/SIRM能更好的反映成壤强度和古气候变化。选取>40μm的粒度百分含量和x_(ARM)/SIRM作为代用指标分别反映冬、夏季风变化,研究结果揭示冬、夏季风趋势并非同步异向变化,在倒数第二次冰期向末次间冰期过渡时,相对于夏季风,冬季风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暗示了冬夏季风的主控因素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环境磁学冬季夏季
原文传递
Geochemistry of rare earth elements in the mid-late Quaternary sediments of the western Philippine Sea and their paleo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被引量:10
6
作者 XU ZhaoKai LI TieGang +5 位作者 WAN ShiMing YIN XueBo JIANG FuQing SUN HanJie JinYong CHOI DhongIl LIM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4期802-812,共11页
Based on a δ180 chronology, rare earth elements (REE) and other typical elements in sediments from core MD06-3047 in the western Philippine Sea were analyzed to constrain the provenances of the sediments and invest... Based on a δ180 chronology, rare earth elements (REE) and other typical elements in sediments from core MD06-3047 in the western Philippine Sea were analyzed to constrain the provenances of the sediments and investigate quantitative changes in the Asian eolian input to the study area over the last 700 ka. Among the competing processes that might affect REE compositions, sediment provenan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Provenanc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study sediments have two provenance end-members; local volcanic sources are dominant, and eolian dust from the Asian continent has a smaller contribution. During glacial periods, eolian input to the western Philippine Sea was enhanced. In contrast, material supply from local volcanics in- creased during interglacial periods. Changes in eolian input to the study area were probably related to the strength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EAWM) as well as aridity in the Asian continent on an orbital time scale, and were partly influenced by local control factors on shorter time scales. Therefore, we propose that the present study expand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E-based method for quantitatively estimating the eolian component from the mid-latitude northern Pacific to the low-latitude western Pacific. Additionally, the study preliminarily confirms the influence of EAWM-transported eolian materi- al on sedimentation in the western Philippine Sea since 700 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lian dust sediment provenance rare earth elements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glacial/interglacial cycle western Philippine Se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