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季青藏高原湿中心区域水汽收支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谢启玉 巩远发 杨蓉 《干旱气象》 2015年第5期732-739,共8页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0.5°×0.5°)、探空观测资料及中国降水月值格点数据分析了冬季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大气水汽含量平均特征、高原湿中心区域的水汽收支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结果发现:冬季高原东...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0.5°×0.5°)、探空观测资料及中国降水月值格点数据分析了冬季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大气水汽含量平均特征、高原湿中心区域的水汽收支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结果发现:冬季高原东南部地区存在湿中心,对应着水汽含量标准差大值中心;高原湿中心区域的水汽从西、南边界输入,东、北边界输出,净水汽收支多年平均为水汽"盈余";该区域冬季净水汽收入、支出34 a总趋势是增加的,而净水汽收支是减少的,但三者均存在4~6 a左右的周期;冬季该区域净水汽收入对南疆、高原东部—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的降水有较好的指示性,净水汽支出对西南—华南的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有较好的指示性,净水汽收支则可表征高原东部及邻近地区、长江中游地区的降水;冬季该区域异常多(少)水汽支出年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偏少(多),水汽输送场不(有)利于水汽向我国南方的输送及辐合,即其水汽支出的强弱反映了水汽输送的强弱和我国降水的分布,体现出水汽收支通过环流对降水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高原湿中心区域 水汽收支 降水 相关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季风演变的新特征及其与中国西南气温的关系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颖 李栋梁 +1 位作者 王慧 郑然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0,共10页
利用1951 2011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1960 2010年西南地区77站月平均气温数据,定义了冬季代表月(1月)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季风强度和位置的新指数,并分析了该指数与中国西南地区地面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代表高原冬季风的冷高压强... 利用1951 2011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1960 2010年西南地区77站月平均气温数据,定义了冬季代表月(1月)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季风强度和位置的新指数,并分析了该指数与中国西南地区地面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代表高原冬季风的冷高压强度和位置具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由弱到强的突变,80年代中期则是由偏北到偏南的突变。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高原冬季风强度的振荡频率加快,由较长的7年周期向4年周期转化;位置指数的4年与10年周期存在明显的反相变化,自2005年以来位置振荡周期由10年向4年转化,南北摆动更为频繁。(2)当高原冬季风偏强时,北方冷空气与西南暖湿空气在西南地区交汇减弱,云量减少,辐射增温作用使西南地区温度一致偏高,西南地区东部低层出现异常下沉运动中心,下沉增温作用使该地区温度偏高更明显;当偏弱时,则相反。(3)当高原冬季风偏北时,北方较强冷空气南下,南支槽加深,西南暖湿空气与北方冷空气交汇于川滇地区,产生异常上升运动,云量增多,接收的太阳辐射减少,且冷空气活动频繁,西南地区温度一致偏低,上升冷却作用使西部气温偏低更明显;当偏南时,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冬季 强度指数 位置指数 西南气温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季风异常与塔里木盆地冬季气温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迪丽努尔·托列吾别克 毛炜峄 +1 位作者 李红军 叶尔纳尔·胡马尔汗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第5期68-75,共8页
利用1961—2018年新疆103站逐月气温及NECP/NCAR逐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基于汤懋苍等定义的青藏高原季风指数,分析了青藏高原冬季风异常强、弱年及其变化特征,揭示了高原冬季风异常影响新疆塔里木盆地冬季气温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近57a来... 利用1961—2018年新疆103站逐月气温及NECP/NCAR逐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基于汤懋苍等定义的青藏高原季风指数,分析了青藏高原冬季风异常强、弱年及其变化特征,揭示了高原冬季风异常影响新疆塔里木盆地冬季气温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近57a来,青藏高原冬季风略增强,高原冬季风指数与新疆冬季气温呈显著负相关,高原冬季风偏强有利于新疆冬季气温偏高,反之亦然。高原冬季风指数与新疆冬季气温之间的相关性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其中南疆高于北疆,西部高于东部,平原高于山区。南疆塔里木盆地冬季气温变化受高原冬季风影响最显著,而年际变化受高原冬季风异常的影响更强。青藏高原冬季风异常偏强年,850hPa上中亚区域以及蒙古高原都有弱距平暖平流影响新疆;500hPa上新疆位于位势高度正距平区,乌拉尔山北部为负距平区,欧亚50°N以北区域盛行西风气流,不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塔里木盆地。高原冬季风异常偏弱年,850hPa上新疆受距平冷平流影响;500hPa上乌拉尔山脊发展,引导冷空气南下入侵塔里木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冬季 气温变化 成因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季风强弱年中国气候对比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罗雯 范广洲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7年第1期25-32,共8页
本文选取1984~2013年NCEP/NCARII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及全国160个台站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使用由散度定义的青藏高原季风指数,以1月为冬季代表月,确定高原冬季风强弱代表年。通过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详细分析了青藏高原冬季风强弱年... 本文选取1984~2013年NCEP/NCARII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及全国160个台站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使用由散度定义的青藏高原季风指数,以1月为冬季代表月,确定高原冬季风强弱代表年。通过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详细分析了青藏高原冬季风强弱年份,东亚大气环流和我国气候的差异。结果表明:(1)高原冬季风强弱伴随东亚大气环流的异常,当高原冬季风偏强时,高原上空的冷低压加强,辐散下沉运动加大,中高纬地区的槽脊加深,而低纬地区有一气旋性环流生成;(2)高原冬季风强弱年我国同期气候差异明显,高原冬季风偏强年的冬季,新疆北部、华北中部等地降水偏多,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等地降水偏少,冬季气温大部份地区偏高,云南、黑龙江等地略偏低。(3)高原冬季风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高原冬季风强弱年的夏季,大气环流和我国气候明显不同,强年高原热低压和高纬地区的槽脊减弱,西太平洋副高偏北偏强,长江中下游、华南等地降水明显偏多,长江中上游、内蒙等地降水明显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冬季 合成分析 散度季风指数 气候特征差异 环流差异
下载PDF
基于ECC方法的青藏高原冬季气温可预报性研究
5
作者 陈翛旸 游庆龙 阮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5-907,共13页
选取前期9、6和3个月欧亚大陆地表温度、东北半球500 h Pa高度场、热带印度洋海表面温度和西太平洋海表面温度作为预报因子,使用变形的典型相关分析(BP-CCA)方法,并选取各因子预报效果最好的时期作为关键时期,建立起各因子和青藏高原冬... 选取前期9、6和3个月欧亚大陆地表温度、东北半球500 h Pa高度场、热带印度洋海表面温度和西太平洋海表面温度作为预报因子,使用变形的典型相关分析(BP-CCA)方法,并选取各因子预报效果最好的时期作为关键时期,建立起各因子和青藏高原冬季气温之间的统计降尺度模型。之后用交叉验证和集合典型相关分析(ECC)方法评估模型实际预报能力。进一步用独立样本检验来评估模型更长时间尺度的年际变化预测效果。结果表明,BP-CCA方法能很好地识别出不同因子影响青藏高原的空间模态。其中,温度积雪反照率的正反馈机制体现了欧亚大陆地表温度的可预报性;东北半球500 h Pa高度场环流型不利于高纬的冷空气入侵高原地区;热带印度洋海表面温度反映出典型的印度洋偶极子对高原气温的调控作用;西太平洋海表面温度通过控制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从而影响高原冬季气温。各因子预报场和观测场的相关系数在交叉检验和独立样本检验中分别约为0.5和0.3,均有一定的预报技巧。而利用ECC方法能综合各因子所提供的预报信息,从而得出更为可信和稳定的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冬季气温 可预报性 典型相关分析 集合典型相关分析
下载PDF
青藏高原季风的形成、演化及振荡特性 被引量:20
6
作者 汤懋苍 《干旱气象》 1998年第1期3-16,共14页
青藏高原季风的形成、演化及振荡特性汤懋苍(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730000)1高原季风的研究历史“季风”是气象界的“永恒”课题,已有数百年的研究历史。本世纪50年代中期,在中科院地球物理所设立了一个季风研... 青藏高原季风的形成、演化及振荡特性汤懋苍(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730000)1高原季风的研究历史“季风”是气象界的“永恒”课题,已有数百年的研究历史。本世纪50年代中期,在中科院地球物理所设立了一个季风研究小组(组长是高由禧先生,19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季风 青藏高原 高原地区 最大冰期 高原气象 夏季风 高原冬季 亚洲季风 热低压 季风区
下载PDF
青藏高原加热场与长江下游秋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婕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3年第2期1-7,I0002,共8页
利用1960年至2010年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距平指数,中国月平均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季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变化趋势,长江下游地区秋季(9,10月)降水量时空变化,着重对冬季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与次年长江下游地区秋... 利用1960年至2010年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距平指数,中国月平均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季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变化趋势,长江下游地区秋季(9,10月)降水量时空变化,着重对冬季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与次年长江下游地区秋季降水做相关性分析,配合冬季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极值年对应的秋雨时期环流情况,得出以下结论:(1)冬季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年际变化显著,自1960年来大幅下降,2000年后小幅回升但仍未达到先前水平。(2)长江下游地区秋季降水主要集中在9月,且降水量呈同多同少分布,年际变化显著,1985年后降水总量偏少。(3)冬季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与长江下游地区秋雨降水量存在相关关系。冬季高原地面加热场强时,次年长江下游地区秋季降水量大,其中部分地区相关性非常显著;反之当冬季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弱时,次年长江下游地区秋季降水量也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冬季加热场 长江下游 秋季降水
下载PDF
浅谈高海拔低温环境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8
作者 姜丙进 《四川水利》 2024年第S01期76-79,共4页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海子山,海拔4 410 m。环境条件恶劣,高海拔地区冬季缺氧现象明显,人员、设备降效严重;昼夜温差极大,最大温差可达30℃,混凝土容易产生冻融破坏,保温保湿效果难以达到或完全达到预期效果;气候...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海子山,海拔4 410 m。环境条件恶劣,高海拔地区冬季缺氧现象明显,人员、设备降效严重;昼夜温差极大,最大温差可达30℃,混凝土容易产生冻融破坏,保温保湿效果难以达到或完全达到预期效果;气候变化频繁,大风冰雪天气多,影响施工进度和安全。本次结合实际施工作业中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对高原冬季严寒条件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方法进行阐述,以供后续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冬季严寒 混凝土施工 质量控制
下载PDF
野战医疗队冬季赴高原实施卫勤保障前期准备的思考 被引量:4
9
作者 贾雍 王丽娜 +2 位作者 张筱默 谭顶岭 张悦弘 《人民军医》 2021年第5期389-392,共4页
近年来,喀喇昆仑山高原卫勤保障逐渐增多。冬季高原特殊地理气候条件下,野战医疗队实施卫勤保障面临诸多困难。该文分析了冬季高原气候特点及卫勤保障面临的困难,结合某军队医院野战医疗队冬季赴高原实施卫勤保障实际,对卫勤保障前的各... 近年来,喀喇昆仑山高原卫勤保障逐渐增多。冬季高原特殊地理气候条件下,野战医疗队实施卫勤保障面临诸多困难。该文分析了冬季高原气候特点及卫勤保障面临的困难,结合某军队医院野战医疗队冬季赴高原实施卫勤保障实际,对卫勤保障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了思考,可为野战医疗队圆满完成冬季高原卫勤保障任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高原 野战医疗队 卫勤保障
原文传递
A tripole winter precipitation change pattern around the Tibetan Plateau in the late 1990s 被引量:3
10
作者 Yali Zhu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2年第6期15-21,共7页
Classical monsoon dynamics considers the winter/spring snow amount on the Tibetan Plateau(TP)as a major factor driving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for its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land-sea thermal contrast.Actua... Classical monsoon dynamics considers the winter/spring snow amount on the Tibetan Plateau(TP)as a major factor driving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for its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land-sea thermal contrast.Actually,the TP snow increased and decreased after the late 1970s and 1990s,respectively,accompanying the two major interdecadal changes in the EASM.Although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the EASM interdecadal variations,and change in TP snow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ajor drivers,few studies have illustrate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the interdecadal changes in the winter TP snow.This study reveals a tripole pattern of change,with decreased winter precipitation over the TP and an increase to its north and south after the late 1990s.Further analyses through numerical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the tropical Pacific SST changes in the late 1990s can robustly affect the winter TP precipitation through regulating the Walker and regional Hadley circulation.The cooling over the tropical central-eastern Pacific can enhance the Walker circulation cell over the Pacific and induce ascending motion anomalies over the Indo-Pacific region.These anomalies further drive descending motion anomalies over the TP and ascending motion anomalies to the north through regulating the regional Hadley circulation.Therefore,the positive-negative-positive winter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around the TP are formed.This study improves the previously poor understanding of TP climate variation at interdecadal timesca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 precipitation Tibetan plateau Interdecadal change East asian westerly jet stream Westerly-monsoon interaction
下载PDF
高原混凝土搅拌站冬季施工生产技术
11
作者 陈学亮 胡星 +3 位作者 王如坡 陈万忠 高华 张茅 《建筑机械化》 2023年第4期36-39,共4页
北方冬季施工,混凝土质量的保证是施工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在高原冬季施工中,通过改变混凝土原材料储存及生产环境,增设各类自动控制系统,以此克服各种影响因素,达到控制环境温度的目的,最终保证施工所用混凝土的质量。
关键词 混凝土质量 高原冬季施工 自动控制系统 温度
原文传递
昭苏吃菜不再难
12
作者 傅清华 《兵团工运》 2000年第6期42-42,共1页
“辣椒青,茄子紫,吃菜别忘‘菜篮子’”。这是地处昭苏县境内的七十五团各族群众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蔬菜后,对发展大棚温室的“菜篮子”工程发出的由衷赞誉。 昭苏高原冬季漫长且雪多,全年无霜期只有90天。
关键词 昭苏 “菜篮子”工程 大棚蔬菜种植 塑料大棚 高原冬季 大棚温室 新鲜蔬菜 类蔬菜 示范中心 年平均气温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黄土粒度记录的末次冰期千年尺度气候变化 被引量:46
13
作者 吕连清 方小敏 +4 位作者 鹿化煜 韩永翔 杨胜利 李吉均 安芷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91-1098,共8页
末次冰期以来,北半球高纬地区气候变化是否对青藏高原地区高原季风产生影响以及高原季风本身的变化规律是仍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22m厚的青藏高原东北部合作盆地黄土.古土壤剖面高分辨率的粒度记录表明,末次冰期以来青藏高原冬季... 末次冰期以来,北半球高纬地区气候变化是否对青藏高原地区高原季风产生影响以及高原季风本身的变化规律是仍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22m厚的青藏高原东北部合作盆地黄土.古土壤剖面高分辨率的粒度记录表明,末次冰期以来青藏高原冬季风存在明显的可与北半球高纬地区相对比的千年尺度变化,但对冷事件(Heinrich事件)的响应明显强于对暖事件(Dansgarrd-Oeschger事件)的响应,表明北半球高纬地区气候对青藏高原冬季风和高空西风同样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万年尺度上,高原冬季风存在两个明显不同于北半球高纬地区气候记录的变化,一是在36 kaBP附近(H4事件)发生了一次明显的突变增强;二是在43-36 kaBP期间,高原冬季风显著减弱,可能指示了高原冬季风在万年尺度上除了受到北半球高纬地区气候系统影响外,还受到其他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末次冰期 粒度 高原冬季 千年尺度不稳定性 黄土粒度记录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Role of ENSO in the interann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ibetan Plateau winter snow cover and Northwest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 genesis frequency 被引量:6
14
作者 ZHAN RuiFen DING YiHui +1 位作者 WU LiGuang LEI XiaoT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2009-2021,共13页
Previous studies have revealed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rior winter snow cover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PSC) and tropical cyclone genesis frequency (TCF)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WNP... Previous studies have revealed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rior winter snow cover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PSC) and tropical cyclone genesis frequency (TCF)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WNP) in the following typhoon season. This study revisited this relationship based on long-term observational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annual correlation between TCF over the WNP and TPSC experienced a shift in the early 1990s. This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during only 1993-2012 and is considerably weak during 1976-1992. The possible reasons causing the shift were examined further, an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entral Pacific (CP) E1 Nifi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has played a vital role in intensifying the interann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CF over the WNP and TPSC since the early 1990s. During 1993-2012, TPSC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CP ENSO. When TPSC was higher than (lower than) normal, CP ENSO was often in its cold (warm) phase. Such a combination remarkably enhances the relationship of TPSC with the zonal land-sea thermal difference and thus with the summer monsoon over the WNE Additionally, it enhances the modulation of TPSC on the dynamical environments controlling TCF. As a result, the linkage between TPSC and TCF was significantly strengthened in this period. In sharp contrast, due to the weak relationship between TPSC and ENSO followed by the weak modulation of TPSC on the summer monsoon over the WNP and the dynamical environment during 1976-1992, the linkage between TPSC and TCF was weak during this time period. The results from additional dynamical diagnostic analyses further showed that during 1993-2012 CP ENSO modulated the barotropic energy conversion of zonal winds over the WNP, contributing to the intensifi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PSC and TCF. These results will improve seasonal forecasting of tropical cyclone activity over the W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North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 Snow cover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ENSO Interdecadal shif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