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节水灌溉对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两熟作物光合和细胞保护参数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子怡 李向强 +1 位作者 张佳祺 肖凯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 2023年第3期343-354,共12页
改善河北平原区节水栽培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两熟作物生产能力对于促进该生态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对节水灌溉处理下小麦和玉米群体物质生产、光合特性、细胞保护系统特征和产... 改善河北平原区节水栽培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两熟作物生产能力对于促进该生态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对节水灌溉处理下小麦和玉米群体物质生产、光合特性、细胞保护系统特征和产量进行了研究。与生产通常采用的灌溉对照相比,小麦节水处理T1(灌溉底墒水和拔节水,节水44.4%)和玉米节水处理T2(灌溉蒙头水和吐丝水,节水42.1%)生育后期群体干物质量、光合参数和细胞保护酶活性均表现不同程度下降。此外,成熟期T1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以及T2玉米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较对照(CK)也呈不同程度降低(降幅1.69%~9.21%)。与CK相比,T3处理下,小麦群体干物质量、光合参数、细胞保护系统参数和产量性状表现与T1相似,玉米上述性状表现与T2相似。但与CK相比,T1和T2处理生育期间耗水量减少(小麦减幅20.54%,玉米减幅12.73%),植株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增幅5.37%~8.40%)。表明节水灌溉处理下,小麦和玉米通过维持生育后期良好光合和细胞保护系统功能,改善植株群个体发育和干物质生产能力,实现周年小麦玉米两熟生产下较高产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学 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两熟 节水灌溉 光合参数 细胞保护系统 产量性状
下载PDF
水氮优化条件下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化肥氮的去向 被引量:42
2
作者 潘家荣 巨晓棠 +3 位作者 刘学军 陈新平 张福锁 毛达如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4-340,307,共8页
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水肥高投入的特点,引入以土壤Nmin(NO3--N+NH4+-N)为基础的优化施氮技术和以土壤水分含量为基础的优化灌溉技术对施氮量和灌溉进行优化,大幅度降低了作物氮肥用量和灌溉量,且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未发... 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水肥高投入的特点,引入以土壤Nmin(NO3--N+NH4+-N)为基础的优化施氮技术和以土壤水分含量为基础的优化灌溉技术对施氮量和灌溉进行优化,大幅度降低了作物氮肥用量和灌溉量,且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未发现显著降低。微区结果表明,传统灌溉方式下,传统施氮处理的化肥氮利用率很低,冬小麦当季为22.7%,夏玉米当季25.7%,整个轮作周期为28.44%;氮损失率较高,冬小麦当季为52.9%,夏玉米当季35.7%,整个轮作周期为47.0%;而优化施氮可大幅度提高化肥氮利用率,降低损失,冬小麦当季、夏玉米当季和整个轮作周期的化肥氮利用率分别达到45.1%,42.9%和46.1%,损失率分别为33.3%,7.1%和34.5%。优化灌溉下的优化施氮与传统灌溉的优化施氮相比,虽然化肥氮利用率未有显著差异,但是却显著降低了损失,显著增加了化肥氮的土壤残留,建议在化肥氮优化中考虑水分管理。研究还表明,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反硝化损失是化肥氮损失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优化 化肥氮去向 15^N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华北平原
下载PDF
一次性施肥技术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张婧 夏光利 +5 位作者 李虎 朱国梁 牟小翎 王立刚 黄诚诚 江雨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5-204,共10页
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施氮条件土壤N2O排放特征进行周年观测,以探讨不同处理[对照(CK)、优化施氮(OPT)、优化氮肥一次性施用(OPT1)和控释肥(CRF)]土壤N_2O排放特征及土壤温度、湿度对土壤N_2O排放的... 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施氮条件土壤N2O排放特征进行周年观测,以探讨不同处理[对照(CK)、优化施氮(OPT)、优化氮肥一次性施用(OPT1)和控释肥(CRF)]土壤N_2O排放特征及土壤温度、湿度对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中土壤N2O排放峰值主要出现在施肥+降雨或灌溉事件后,不同处理N_2O排放通量变化范围在-0.24~2.78 mg N2O·m^(-2)·h^(-1),平均排放通量23.88~65.46μg N_2O·m^(-2)·h^(-1),OPT1和CRF两个一次性施肥处理可以降低小麦和玉米基肥施用后土壤N_2O排放峰值,但未改变轮作周期土壤N_2O排放季节变化规律;土壤含水量对土壤N2O排放有显著影响,且对夏玉米季土壤N2O排放影响大于冬小麦季;各处理土壤N2O排放通量与5 cm深度土壤温度之间均无相关性;不同处理N_2O年度排放总量差异显著,与OPT处理相比,OPT1处理和CRF处理N2O年排放总量分别减少27.47%和22.80%。各处理N_2O排放系数介于0.28%~0.50%,均低于IPCC 1.0%的推荐值,且各处理产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一次性施肥技术能够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有效减少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土壤N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施肥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N2O排放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土壤N2O通量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5
4
作者 孙艳丽 陆佩玲 +4 位作者 李俊 于强 孙善彬 王吉顺 欧阳竹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8年第1期1-5,15,共6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土壤N2O通量进行周年观测,研究轮作田土壤N2O源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土壤温度、水分、有效氮含量对土壤N2O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N2O通量季节变化明显且变化主要是由施肥...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土壤N2O通量进行周年观测,研究轮作田土壤N2O源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土壤温度、水分、有效氮含量对土壤N2O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N2O通量季节变化明显且变化主要是由施肥引起的。麦田土壤N2O通量变化范围为-36-835μg·m^-2·h^-1,玉米田为-1-263μg·m^-2·h^-1,麦季土壤N2O排放强度(80.5μg·m^-2·h^-1)低于玉米季(90.5μg·m^-2·h^-1)。轮作田土壤N2O年总排放量为6.9kg·hm^-2,麦季(4.2kg·hm^-2)高于玉米季(2.7kg·hm^-2)。土壤N2O通量随地温升高呈指数增长(通过0.01显著水平检验),季节Q10值为2.2,单日的Q10值在3.8-4.5;作物主要生长季(4-10月)土壤N2O通量随土壤中NH4^+-N含量的增加呈线性增长(通过0.05显著水平检验),而与土壤含水量和NO3^--N含量均未表现出明显数量关系。在作物主要生长季,上述各因子对土壤N2O通量的综合影响极显著(通过0.01显著水平检验),其中土壤含水量和NH4^+-N含量是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N2O通量 华北平原 Q10值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氨挥发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翀 韩晓阳 +4 位作者 李雪倩 黄彬香 朱波 苏芳 巨晓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59-1366,共8页
大气中过量的氨会造成诸多环境问题并危害人类健康。我国农田氮肥施用后的氨挥发是一个重要的氨排放源。紫色土的土壤性质以及该区的气候条件导致其氨挥发潜力较大。与其他集约化农作区相比,该区农田氨挥发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探讨了川... 大气中过量的氨会造成诸多环境问题并危害人类健康。我国农田氮肥施用后的氨挥发是一个重要的氨排放源。紫色土的土壤性质以及该区的气候条件导致其氨挥发潜力较大。与其他集约化农作区相比,该区农田氨挥发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探讨了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氨挥发情况,为开展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碳氮气体交换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氨排放清单的编制及农田氨减排措施研究提供依据。选取川中紫色土丘陵区典型的坡耕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风洞法研究了紫色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氨挥发动态过程。每次试验设置1个施肥处理,3次重复。风速、风向、大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等气象数据由试验田微型气象站获取。每隔2~3 d采集土壤样品用以测定土壤NH4+-N含量。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受氮肥深施及低温的影响,冬小麦季氨挥发损失率明显低于夏玉米季;2013年和2014年冬小麦季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7.4%和8.8%;2013年夏玉米季三叶期氮肥撒施的氨挥发速率为34.1%;2014年夏玉米季三叶期氮肥条施覆土降低了氨挥发损失,损失率为21.4%;2014年夏玉米季十叶期出现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撒施氮肥后立即灌水使氨挥发损失率高达46.6%,这是由于干旱条件下施肥灌水提供了利于氨挥发的土壤水分条件。因此在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应避免采用此施肥方式。综合分析两年的数据可得:紫色土冬小麦季氨挥发损失占施氮量的(8.1±1.0)%,夏玉米氨挥发损失占施氮量的(32.8±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挥发 紫色土 风洞法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下载PDF
氮肥分配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薛泽民 要娟娟 +1 位作者 赵萍萍 王宏庭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3,102,共6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控制氮肥总量(N 420 kg/hm2)条件下氮肥分配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内的作物生物量、产量、纯收益、农学效率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分配量及比例显著影响冬小麦/夏玉米轮...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控制氮肥总量(N 420 kg/hm2)条件下氮肥分配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内的作物生物量、产量、纯收益、农学效率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分配量及比例显著影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的产量、纯收益和氮肥的效率,冬小麦季施总氮55%(N 231 kg/hm2)、夏玉米季施总氮45%(N 189 kg/hm2)时,获得最高的轮作总产量(13 026 kg/hm2)和最大的净收益(22 146元/hm2),氮肥的农学效率和利用率较其它分配方式均有所提高,是晋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氮肥分配的适宜比例。就单季小麦而言,施N 189 kg/hm2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高的氮肥效率。值得指出的是,由于作物生长期间受春寒和夏旱的影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内的氮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率均表现较低,仅分别为4.6 kg/kg和2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氮肥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河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高产田土壤肥力质量最小数据集构建及其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冯万忠 马振朝 +2 位作者 张丽娟 马峙英 吉艳芝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33-238,共6页
基于河北平原区冬小麦/夏玉米11县高产田的396个土壤样点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及相关关系法确定了该区域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法对该区域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区小麦/玉米高产田土... 基于河北平原区冬小麦/夏玉米11县高产田的396个土壤样点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及相关关系法确定了该区域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法对该区域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区小麦/玉米高产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MDS)由pH值、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磷酸酶活性、阳离子交换量(CEC)、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等8项指标组成;微生物量氮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隶属度均值较低,是该地区主要的限制性因子,有机质含量次之,土壤容重的隶属度值最高;曲周、吴桥的土壤肥力综合质量指数(IFI)处于Ⅲ级的中等水平,其他9县均为Ⅱ级的良水平。综合分析可知,河北平原小麦/玉米高产田土壤肥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数据集 隶属度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土壤指标权重 冬小麦/夏玉米 河北平原 高产粮田 评价分级
下载PDF
陕西关中冬小麦/夏玉米区土壤磷素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琳 吉冰洁 +3 位作者 李若楠 BATBAYAR Javkhlan 张树兰 杨学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878-3889,共12页
【目的】研究陕西关中冬小麦/夏玉米区土壤磷素分布特征及近30年农田土壤有效磷变化,对维持和提高土壤质量和土地生产力,合理施磷和减磷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2011年在陕西关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选择的10个典型县、区采... 【目的】研究陕西关中冬小麦/夏玉米区土壤磷素分布特征及近30年农田土壤有效磷变化,对维持和提高土壤质量和土地生产力,合理施磷和减磷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2011年在陕西关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选择的10个典型县、区采集的458个土壤样本,通过与1980年土壤普查土壤有效磷含量数据的比对,分析近30年来陕西关中农田耕层土壤有效磷的变化及当前土壤磷库分布特征。【结果】30年来该区农田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整体呈显著上升,宝鸡市、咸阳市和渭南市的平均有效磷含量分别为26.09、27.50和21.53 mg·kg-1,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有效磷含量结果相比,增幅分别达334.83%、276.71%和231.23%。高有效磷等级地块的比例均有大幅度增加,其中以有效磷含量15—30 mg·kg-1的增幅最大,有效磷含量<10 mg·kg-1的降幅最大。有效磷和无机磷总量分布呈现出西部(宝鸡市)和中部(咸阳市)高于东部(渭南市),而有机磷含量则相反。当前关中地区大面积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农学阈值,可满足作物高产时的磷素供应。同时,宝鸡、咸阳市土壤有效磷含量>37 mg·kg-1的累积分布概率超过20%,水溶性磷含量>2 mg·kg-1的累积分布概率超过22%,存在较高的水环境污染风险。【结论】长期集约化高强度种植条件下含磷肥料的过量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从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有限的磷资源角度考虑,应合理调控磷肥施用,做到因土施肥,因需供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效磷 冬小麦/夏玉米体系 土壤有机磷 土壤无机磷 土壤有机质
下载PDF
密度修正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潜热、CO_2通量及其能量闭合度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娟 曹元元 +2 位作者 张志广 姜永超 王建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80,共7页
本文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青岛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试验站2013—2014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与大气之间CO2、水汽和能量交换进行测量,分别对潜热和CO2通量进行两种密度修正(WPL修正和Liu修正)并进行对比,计算了两种密度修正前后... 本文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青岛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试验站2013—2014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与大气之间CO2、水汽和能量交换进行测量,分别对潜热和CO2通量进行两种密度修正(WPL修正和Liu修正)并进行对比,计算了两种密度修正前后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的能量闭合度。结果表明:WPL修正与Liu修正可以提高潜热通量,WPL修正后夏玉米田潜热通量约提高6%,冬小麦田约提高2%;Liu修正后夏玉米田提高不足1%,冬小麦田提高约2%。因此WPL修正对于夏玉米田潜热的修正效果明显优于Liu修正,而对冬小麦田潜热修正两种方法效果相同。两种修正方法对于CO2通量具有降低的修正效果,WPL修正后夏玉米田和冬小麦田CO2通量分别降低3%和4%;Liu修正后夏玉米田和冬小麦田CO2分别降低2%和3%。可以看出,WPL修正和Liu修正对CO2通量修正前后差别非常小(差距均为1%)。通过对青岛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能量闭合度的分析,发现密度修正可以提高能量闭合度,但不同下垫面有不同的修正效果。裸地情况下,WPL修正可以提高能量闭合度约2.53%-9.76%,夏玉米田为4.05%,冬小麦田为1.35%;而Liu修正对裸地能量闭合度的提高小于2.53%,对夏玉米田和冬小麦田提高约为1.35%。显然WPL修正对于能量闭合度的修正幅度大于Liu修正。能量闭合度大小关系为裸地Ⅰ(夏玉米出苗前)〉裸地Ⅱ(冬小麦出苗前)〉夏玉米田〉冬小麦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修正 潜热通量 CO2通量 能量闭合度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
下载PDF
有机氮替代比例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及N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侯苗苗 吕凤莲 +6 位作者 张弘弢 周应田 路国艳 Ayaz Muhammad 黎青慧 杨学云 张树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1-330,共10页
控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如N_2O)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措施.本研究通过动态监测小麦-玉米轮作体系N_2O排放通量,探究不施任何肥料(对照,CK)、单施氮磷钾化肥(NPK)、75%NPK+25%(有机氮M)(25%M)、50%NPK+50%M(50%M)、25%NPK+75%M(75... 控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如N_2O)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措施.本研究通过动态监测小麦-玉米轮作体系N_2O排放通量,探究不施任何肥料(对照,CK)、单施氮磷钾化肥(NPK)、75%NPK+25%(有机氮M)(25%M)、50%NPK+50%M(50%M)、25%NPK+75%M(75%M)以及100%M,即不同有机氮替代比例对陕西关中塿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N_2O排放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N_2O排放通量在施肥、降雨或灌水后出现排放峰值.在小麦季各处理变化幅度为-1.33~144.2μg·(m^2·h)^(-1),其中NPK处理峰值最高.玉米季各处理变化幅度为88.2~1 800.1μg·(m^2·h)^(-1),50%M处理峰值最高.小麦/玉米一个轮作年不同处理N_2O排放总量为429.8~2 632.1 g·hm^(-2),且50%M>25%M>NPK>75%M>100%M>CK.无论小麦、玉米还是一个轮作年总产量,施肥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小麦季,施用有机肥的处理小麦产量均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增幅达26.1%~50.0%.玉米季,50%M和75%M处理产量与NPK相似,而25%M和100%M处理玉米产量显著低于NPK处理.小麦/玉米轮作总产量变幅为9 166~17 496 kg·hm^(-2),其中50%M和75%M处理显著高于NPK处理,25%M和100%M处理与NPK处理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塿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有机氮替代化肥氮75%最好,可以保证作物产量、实现N_2O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氮替代比例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 产量 N2O排放通量 N2O排放系数
原文传递
陕西关中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施肥现状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52
11
作者 常艳丽 刘俊梅 +3 位作者 李玉会 孙本华 张树兰 杨学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1-61,共11页
【目的】调查和分析陕西关中平原农户施肥现状,为指导农民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于2011-10-2012-03,在陕西省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选择有代表性的10个县(区)(岐山、陈仓、扶风、泾阳、武功、兴平、杨凌、蒲城、富平、临渭),在... 【目的】调查和分析陕西关中平原农户施肥现状,为指导农民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于2011-10-2012-03,在陕西省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选择有代表性的10个县(区)(岐山、陈仓、扶风、泾阳、武功、兴平、杨凌、蒲城、富平、临渭),在每个县(区)选择代表性乡镇4~18个,每乡镇选择代表性村3~10个,每村选择4~5家农户,采用实地问卷调查形式,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田间管理和施肥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关中平原小麦纯N、P2O5和K2O平均用量分别为(210±106),(183±121)和(25±49)kg/hm2,小麦平均产量为(6.5±1.0)t/hm2;夏玉米纯N、P2O5和K2O平均用量分别为(288±113),(45±88)和(12±30)kg/hm2,玉米平均产量为(6.2±1.2)t/hm2。冬小麦施氮量适中的农户占33.6%,施氮量很低的农户占3.5%,偏低的占7.6%,偏高的占16.8%,很高的占38.5%。夏玉米施氮量适中的农户占11.2%,施氮量很低的占4.4%,偏低的占6.2%,偏高的占13.5%,很高的占64.7%。冬小麦N、P2O5和K2O主要以基肥方式施入,其中基施的N肥占总氮投入量的90%以上;夏玉米氮肥主要以拔节期追肥方式施入,基施氮肥约占总氮量的10%。冬小麦N、P2O5和K2O平均偏生产力分别为31.0,35.5,260.0kg/kg;夏玉米分别为21.5,137.8,516.7kg/kg。【结论】在关中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施用过量严重,且前期投入偏多、后期投入偏少;磷肥偏高是目前该体系养分资源投入中的另一个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培训,使其科学合理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关中平原 冬小麦/夏玉米 产量 养分投入 偏生产力
下载PDF
小麦-玉米一体化氮肥运筹对小麦群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邢永锋 王洪庆 +5 位作者 张相武 郭庆 刘德祯 方思霞 胡喜莲 李新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9期10094-10096,共3页
[目的]探究小麦/玉米一体化条件下,周年氮肥用量及分配比例关系下,冬小麦群体生长及产量变化规律。[方法]以周麦22为材料,小麦/玉米两熟制周年氮肥用量设300、450、600 kg/hm23个水平,小麦、玉米间的氮肥分配设4∶6、5∶5、6∶4 3个比例... [目的]探究小麦/玉米一体化条件下,周年氮肥用量及分配比例关系下,冬小麦群体生长及产量变化规律。[方法]以周麦22为材料,小麦/玉米两熟制周年氮肥用量设300、450、600 kg/hm23个水平,小麦、玉米间的氮肥分配设4∶6、5∶5、6∶4 3个比例。[结果]随全年氮肥施用量及氮肥由玉米向小麦分配率的增加,群体生理指标呈现增加趋势,而产量呈先增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论]冬小麦与夏玉米全年施氮肥(尿素)600 kg/hm2及5∶5的分配比例,有利于冬小麦及全年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 氮肥施用 生理特性 产量
下载PDF
传统施肥下农田土壤氮素累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虎 王立刚 邱建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41-147,共7页
深入研究土壤中氮素的残留和移动有助于明确、解释或监测农田氮素淋失的过程。以土壤无机氮测试为主要手段,通过设置不同的田间试验处理,分析农民传统施肥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氮素的累积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冬小... 深入研究土壤中氮素的残留和移动有助于明确、解释或监测农田氮素淋失的过程。以土壤无机氮测试为主要手段,通过设置不同的田间试验处理,分析农民传统施肥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氮素的累积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地土壤中残留的氮素以硝态氮为主,小麦生长季土壤硝态氮积累量在90.13~426.97kg/hm2,玉米季为67.96~204.32kg/hm2,存在潜在淋失的风险。除因作物不同生育期吸收不同外,N肥施用量、灌溉量等都是决定其季节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进一步研究需寻求合理的水肥管理模式,以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流失造成的非点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 氮素累积 氮淋失 非点源污染
下载PDF
华北平原缺水区保护性耕作技术 被引量:12
14
作者 胡春胜 陈素英 董文旭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37-1545,共9页
针对华北平原缺水地区农田生产效益偏低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建立节水、高产、固碳的华北平原缺水区保护性耕作集成技术为目标,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长期支持下,建立了华北平原历时最长的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平台(200... 针对华北平原缺水地区农田生产效益偏低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建立节水、高产、固碳的华北平原缺水区保护性耕作集成技术为目标,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长期支持下,建立了华北平原历时最长的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平台(2001年—),开展了小麦/玉米两熟制保护性耕作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了农机农艺结合的高产节水型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并在河北省进行广泛示范推广。主要结果:1)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保护性耕作具有固碳、减排、节水、提高土壤质量等生态效应。长期保护性耕作具有土壤养分分层表聚现象:0~5 cm土层的土壤C、N、P、K、有机质含量高于5~10 cm土层,旋耕(RT)和免耕(NT1:秸秆直立免耕;NT2:秸秆粉碎免耕;NT3:整秸秆覆盖免耕)处理土壤有机碳(SOC)的层化比率为1.74~2.04,显著高于翻耕处理(CK和CT)的1.37~1.45。保护性耕作的固碳效应与机制:保护性耕作实施9年后不同耕作方式年固碳量(0~30 cm)NT2处理为840 kg·hm^(-2)·a^(-1)、RT处理为780 kg·hm^(-2)·a^(-1)、CT处理为600kg·hm^(-2)·a^(-1),14年后土壤有机碳(0~30 cm)发生了变化,NT2处理为540 kg·hm^(-2)·a^(-1)、RT处理为720 kg·hm^(-2)·a^(-1)、CT处理为710 kg·hm^(-2)·a^(-1);长期免耕减少了土壤的扰动而降低了土壤碳的矿化率,土壤碳的累积主要固定在土壤大团聚体的颗粒有机碳中,固定态碳首先进入活性易分解有机碳库,然后缓慢转入稳定碳库。保护性耕作的减排效应:不同耕作系统全球增温潜力的计算结果表明,免耕是大气增温的碳汇,而其他耕作系统为碳源。NT处理每年农田生态系统净截留碳947~1 070 kg(C)·hm-2;CK、CT和RT每年向大气分别排放等当量碳3 364kg(C)·hm-2、989 kg(C)·hm-2和343 kg(C)·hm-2。保护性耕作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机制:保护性耕作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真菌、细菌、氨氧化古菌和亚硝酸还原酶(nir K)基因的反硝化微生物的多样性,但对氨氧化细菌与含nir S基因的反硝化微生物的多样性影响不大。保护性耕作节水保墒的土壤结构与水力学机制:常规耕作对土壤有压实的作用,而保护性耕作改善了土壤结构,有效提高了储水孔隙、导水率、田间持水量和有效水含量,秸秆覆盖又能有效减少土壤蒸发,具有开源与节流双重节水机制。2)建立了趋零蒸发的麦田玉米整秸覆盖全免耕种植模式。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区,首次提出了玉米整秸秆覆盖小麦全免耕播种的种植模式,实现了小麦玉米全程全量秸秆机械化覆盖,形成土壤无效蒸发趋于零的保护性耕作体系与方法;研制了实现趋零蒸发的4JS-2型梳压机和2BMF-6型小麦全免耕播种机组,比目前推广的2BMFS-6/12小麦免耕播种机减少作业动力45.2%,降低作业费用33.3%。3)建立了3年一深松(翻)的少免耕-深松轮耕模式,集成了节水高产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制定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等河北省地方标准,与农业、农机部门联合示范,推动了河北省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成果在河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进行了示范推广,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2013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水资源短缺 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 保护性耕作 秸秆覆盖 免耕
下载PDF
不同养分管理模式与耕作栽培措施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小玲 贾良良 +3 位作者 韩宝文 李春杰 刘文菊 刘孟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4052-14056,共5页
[目的]为快速提高中低产田肥力和农田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农民习惯耕作栽培与高产栽培管理模式)和养分管理模式(传统养分管理模式和高效养分管理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作物产量和... [目的]为快速提高中低产田肥力和农田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农民习惯耕作栽培与高产栽培管理模式)和养分管理模式(传统养分管理模式和高效养分管理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在高产高效管理模式下,作物产量显著高于农民习惯管理模式。经过5季作物的试验,高产高效管理模式的农田有机质含量提高了2.72~3.01 g/kg,土壤全氮含量升高了0.12~0.16 g/kg,速效磷(O lsen-P)含量增加了5.2 mg/kg,速效钾含量升高了37.8 mg/kg。[结论]综合考虑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高产高效管理模式是中低产农田作物产量提高和耕地地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养分管理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土壤肥力 耕作栽培模式
下载PDF
BB肥发展应与我国农业生产需求相适应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新平 曹一平 《中国农资》 2005年第7期22-23,共2页
我国BB肥产业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机,如何走出一条健康快速发展之路?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测土施肥”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主要的推荐施肥方法。测土施肥早期主要服务于作物高产高效的目的,近年来增加了保护环境的功能... 我国BB肥产业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机,如何走出一条健康快速发展之路?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测土施肥”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主要的推荐施肥方法。测土施肥早期主要服务于作物高产高效的目的,近年来增加了保护环境的功能。BB肥是测土配方旌肥技术最理想的物质载体,它满足了提高作物施肥针对性和降低施肥成本的双重需要,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约有5000座掺混肥料装置,生产量为1923万吨;20世纪90年代,掺混肥料装置发展到8000余座,BB肥产量约占美国复合肥总量的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需求 BB 掺混肥料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底肥施用
下载PDF
Effects of Different Nutrient Management Systems and Cultivation Methods on Crop Yield and Soil Fertility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小玲 贾良良 +3 位作者 韩宝文 李春杰 刘文菊 刘孟朝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11期1674-1679,共6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middle and low yielding fields fertility and farmland productivity. [Method]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middle and low yielding fields fertility and farmland productivity. [Method]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anagement practices (including nutrient management systems and cultivation methods) on crop yield and soil fertility in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system. [Result] The crop yield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system was remarkably higher than farmer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practice. After five crop seasons experiment, the content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for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system increased 2.72-3.01 g/kg, and that of soil total nitrogen increased 0.12-0.16 g/kg, the soil Olsen-P increased 5.2 mg/kg and the soil available K (NH4OAC-K) increased about 37.8 mg/kg. [Conclusion] Considering the yield and soil fertility comprehensively,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could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crop yield and improve the soil fert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trient management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Soil fertility Tillage and cultivation mode
下载PDF
Effects of Reduced Nitrogen Fertilization and Biochar Application on CO_2 and N_2O Emissions from a Summer Maize-Winter Wheat Rotation Field in North China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雪 范靖尉 +4 位作者 白晋华 任寰宇 李迎春 刁田田 郭李萍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12期2800-2808,共9页
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Xinxiang, Henan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4. Total four treatments were designed including farmers ’ common practice (F, 250 kg/hm^2), 80% F (LF, 200 kg/hm^2), 80% F+biochar (LF... 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Xinxiang, Henan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4. Total four treatments were designed including farmers ’ common practice (F, 250 kg/hm^2), 80% F (LF, 200 kg/hm^2), 80% F+biochar (LFC) and no fertilizer (CK) to measure the dynamic emissions of CO2 and N2O from a summer maize-winter wheat field by static chamber-gas chromatography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CO2 emission was 21.8-1 022.7 mg/(m^2·h), and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tent. During the growth of summer maize, the soil CO2 emission was mo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soil moisture con-tent; and in winter wheat growing season, it was mo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soil temperature in the top 5 cm. The LF and LFC treatment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soil cumulative CO2 emission, especial y during the growth of winter wheat. Fertiliza-tion and irrigation wer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oil N2O emission. The soil N2O emission during the fertilization period accounted for 73.9%-74.5% and 40.5%-43.6% of the soil cumulative N2O emission during the summer maize-and winter wheat-growing season, respectively. The peak of emission fluxes was determined by fertilization amount, while the occurrence time of emission peak and emission re-duction effect were influenced by irrigation. The LF treatment reduced the soil cu-mulative N2O emission by 15.7%-16.8% and 18.1%-18.5% during the growth period of summer maize and winter wheat, respectively. Reduced nitrogen fertiliz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reducing N2O emission in intensive high-yielding farmland. Under a suitable nitrogen level (200 kg/hm^2), the application of biochar showe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oil N2O emission in a short term. The N2O emission factors of the L and LF treatments were 0.60% and 0.56%, respectively. ln the intensive high-yield-ing farmland of North China, reducing the nitrogen application amount is an appro-priate measure to mitigat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without crop yield lo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uced nitrogen fertilization BIOCHA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N2O emission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下载PDF
Effects of Continuous Nitrogen Application on Grain Yield and Nitrogen Uptake and Utilization in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System
19
作者 司贤宗 王宜伦 +2 位作者 韩燕来 刘蒙蒙 谭金芳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3期478-482,489,共6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achieve high yield and stable yield of win- 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system and provide basis for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fertilizer. [Method] Effects of continuous nitr...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achieve high yield and stable yield of win- 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system and provide basis for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fertilizer. [Method] Effects of continuous nitrogen application on grain yield, economic profit, nitrogen uptake 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soil inorganic nitrogen accumulation in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system were investigated. [Re- sult] Nitrogen applica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y(eld of the winter wheat- summer maize rotation system, which increased by 17.76%-30.32% and 22.24%- 46.63% in two rotation cycles, respectively. The yield of the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system was the maximum in two rotation cycles with nitrogen appli- cation amount of 660.0 kg/hm2, which reached respectively 23 391.19 and 23 444.35 kg/hm2, the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 were the highest, the nitrogen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was 22.2% and 30.7%, the agronomic efficiency was 8.3 and 11.3 kg/kg. However, the nitrogen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and agronomic efficiency between ni- trogen application amount of 540.0 and 660.0 kg/hm2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 ence. After two rotation cycles, inorganic nitrogen accumulation in 0-40 cm soil with nitrogen application amount of 540.0 kg/hm2 was almost equal to that before experi- ment. [Conclusion]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the grain yield, economic profit, nitrogen fertilizer efficiency and soil inorganic nitro- gen balance, the optimal nitrogen application amount was 625.3-660.0 kg/hm2 in high-yield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uing nitrogen application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YIELD Nitrogen uptake and utilization
下载PDF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第15卷总目次
20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I0001-I0010,共10页
关键词 水稻产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soil 子粒品质 氮素积累 玉米干物质 玉米子粒 氮素利用 甘蓝型油菜 氮、磷、钾 李志宏 目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