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冬种模式对后茬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黄佑岗 冯跃华 +6 位作者 许桂玲 叶勇 李杰 牟桂婷 张佳凤 管正策 王均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02-1408,共7页
【目的】探寻贵州喀斯特地区不同冬种模式对后茬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该地区绿色、高效、循环复合种植模式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2015~2016年以杂交水稻中优808为试验材料,设冬闲—水稻(A处理,冬闲对照)、油... 【目的】探寻贵州喀斯特地区不同冬种模式对后茬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该地区绿色、高效、循环复合种植模式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2015~2016年以杂交水稻中优808为试验材料,设冬闲—水稻(A处理,冬闲对照)、油菜—水稻(B处理)、蔬菜—水稻(C处理)、马铃薯—水稻(D处理)和绿肥—水稻(E处理)5种冬种模式,测定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结果】不同冬种模式下,C处理的后茬水稻叶面积指数(3.30)在拔节期显著高于A处理(2.31)(P<0.05,下同),但与B、D和E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B和E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分别在孕穗期、抽穗期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总生物量排序为C处理>B处理>E处理>D处理>A处理,冬种农作物或绿肥处理的后茬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冬闲对照。从产量构成来看,B处理的有效穗数最高(221.62万穗/ha);D处理的每穗总粒数最多(181.03粒/穗);C处理的水稻结实率最高(90.58%)。各冬种农作物处理的水稻产量均高于冬闲对照,其中C处理产量最高,达10480.23 kg/ha;其次是D和B处理,产量分别达10245.80和10069.99 kg/ha。【结论】在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合理利用冬闲田种植农作物或绿肥可促进后茬水稻干物质的积累,一定程度上促进水稻增产,其中蔬菜—水稻、马铃薯—水稻和油菜—水稻3种冬种模式的增产优势明显,是适合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复合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冬种模式 干物质 积累 分配 产量
下载PDF
不同冬种模式对稻田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鹏 钟川 +4 位作者 周泉 唐海鹰 李新梅 李萍 黄国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63-1171,共9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基地,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该地区农田可持续性不高,稻田冬季利用率较低。本研究通过探讨不同冬季种植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为冬闲田合理开发利用,提高稻田可持续性提供理论依据。设...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基地,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该地区农田可持续性不高,稻田冬季利用率较低。本研究通过探讨不同冬季种植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为冬闲田合理开发利用,提高稻田可持续性提供理论依据。设置5种冬种模式,分别为冬季休闲、冬种紫云英、冬种油菜、冬种大蒜和冬季轮作(马铃薯、紫云英、油菜)模式,通过测定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等,进一步分析不同冬种模式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及其综合效应。结果表明,在0~30cm稻田土壤,与冬闲处理相比,不同冬季种植模式土壤有机碳提高6.12%~7.17%、活性有机碳提高13.56%~20.76%、微生物生物量碳提高0.13%~14.34%、可溶性有机碳提高3.49%~19.15%,土壤活性有机碳有效率提高6.74%~17.20%,冬季轮作(马铃薯、紫云英、油菜)模式能显著促进稻田土壤总有机碳及可溶性有机碳的积累;不同冬种模式提高了稻田土壤碳库活度指数和碳库指数,并且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增加14.37%~27.29%。土壤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呈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与总有机碳呈显著相关(P<0.05)、与活性有机碳间存在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对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表明,冬季轮作(马铃薯、紫云英、油菜)模式排名第1。可见,不同冬季种植模式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冬季轮作(马铃薯、紫云英、油菜)模式的综合评价最好,其次为冬种大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冬种模式 土壤质量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灰色关联法
下载PDF
不同冬种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后茬杂交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玲莉 许桂玲 +8 位作者 冯跃华 欧达 苏卫 王晓珂 彭金凤 罗强鑫 韩志丽 卢苇 陈勇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0年第5期9-14,共6页
为探讨不同冬种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后茬杂交水稻产量的影响,于2017-2019在贵州省绥阳县进行了5种冬种模式(A:冬闲-水稻;B:油菜-水稻;C:蔬菜-水稻;D:马铃薯-水稻;E:绿肥-水稻)的试验。结果表明,冬种作物各处理的后茬杂交水稻实收产量... 为探讨不同冬种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后茬杂交水稻产量的影响,于2017-2019在贵州省绥阳县进行了5种冬种模式(A:冬闲-水稻;B:油菜-水稻;C:蔬菜-水稻;D:马铃薯-水稻;E:绿肥-水稻)的试验。结果表明,冬种作物各处理的后茬杂交水稻实收产量均高于冬闲处理,增幅为3.71%~8.48%,其中以冬种蔬菜和绿肥处理的后茬杂交水稻实收产量增产效果较明显,增幅分别达到8.48%、7.6%;尽管不同冬种模式下后茬杂交水稻有效穗数、千粒重及结实率差异不显著,但其每穗总粒数存在显著差异,且B、C、D、E均显著高于A。除绿肥-水稻模式外,其他模式的耕层容重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油菜-水稻和蔬菜-水稻模式有利于提高耕层土壤毛管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综上,相比其他冬种模式,蔬菜-水稻模式是一种较好的模式,他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提高后茬杂交水稻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种模式 杂交水稻 土壤物理性质 产量 每穗总粒数
下载PDF
冬种油菜还田模式对早稻产量和产量因子的影响
4
作者 雷竹光 《河南农业》 2022年第29期10-12,共3页
为探索南方双季稻冬闲区冬种油菜还田轮作模式对早稻产量和产量因子的影响,开展不同轮作模式对比的大田试验。试验选取早稻—晚稻—油菜(T1)和早稻—晚稻—冬闲(T2)两种轮作模式,广东省在台山市水步镇联兴村、海宴镇那陵村、四九镇下坪... 为探索南方双季稻冬闲区冬种油菜还田轮作模式对早稻产量和产量因子的影响,开展不同轮作模式对比的大田试验。试验选取早稻—晚稻—油菜(T1)和早稻—晚稻—冬闲(T2)两种轮作模式,广东省在台山市水步镇联兴村、海宴镇那陵村、四九镇下坪村3个试验点进行。T1模式在晚稻收割后,10月中旬至11月初进行旋耕并飞播种植油菜,比较冬种油菜还田和冬闲模式对早稻产量和产量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T1轮作模式较T2轮作模式土壤pH值平均提高2.72%,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6.33%,有效磷含量平均增加31.46%,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加7.11%,水稻产量平均增加17.34%。总而言之,冬种油菜还田模式在台山地区冬季生长适宜,开花后生物量增加较快,至成熟期生物量积累至最大,对后茬作物的增产作用比较显著,推荐在翌年2月底油菜开花至成熟期适时翻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中绿油1号(白菜型)油菜 冬种油菜还田模式 冬闲模式 农艺性状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冬季不同种植模式对稻田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鹏 周泉 黄国勤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30-2438,共9页
为探究冬季不同种植模式对稻田土壤结构和质量的影响,设置5种冬季种植模式:冬季休闲(冬闲)、冬种紫云英、冬种油菜、冬种大蒜和冬季轮作(马铃薯、紫云英、油菜),通过测定稻田不同土层土壤团聚体组成和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分析稻田土壤团... 为探究冬季不同种植模式对稻田土壤结构和质量的影响,设置5种冬季种植模式:冬季休闲(冬闲)、冬种紫云英、冬种油菜、冬种大蒜和冬季轮作(马铃薯、紫云英、油菜),通过测定稻田不同土层土壤团聚体组成和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分析稻田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和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层深度:>2 mm粒级的土壤团聚体含量最高,其次是<0.053 mm粒级的土壤团聚体,1~2、0.5~1、0.25~0.05、0.053~0.25 mm粒级的土壤团聚体含量相近;各冬季种植处理模式均提高了稻田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平均几何直径(GMD),其中冬种油菜、冬季轮作以及冬种紫云英处理的MWD较冬闲处理分别显著提高21.50%、21.16%、16.32%(P<0.05),冬种油菜和冬季轮作处理的GMD较冬闲处理分别显著提高83.31%、62.50%(P<0.05);冬季不同种植模式显著降低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形维数(P<0.05),有利于维持土壤结构的稳定性;相对于冬闲处理,其余不同冬季种植模式处理的各粒径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有增加的趋势。综上可知,冬季不同种植模式均有利于稻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提高和各粒级下团聚体有机碳的积累,其中冬季轮作模式的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为南方冬闲田优化种植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冬种模式 水稳性团聚体 团聚体稳定性 团聚体有机碳
下载PDF
福州市马铃薯种植模式分析
6
作者 卢文坚 《福建农业科技》 2002年第4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冬种春收模式 秋种春收模式 夏种冬收模式 福州市 马铃薯 种植模式
下载PDF
高效养猪的几种模式
7
作者 王小星 郭震洋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04年第3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养殖模式 “桑-猪-塘+冬种模式 “鸡猪联养”模式 “猪-沼-粮”模式
下载PDF
龙岩开发冬季农业之对策
8
作者 黄宇和 《福建农业》 1995年第Z1期4-4,共1页
龙岩市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具有向南亚热带过渡的典型气候特征,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夏长冬短,无霜期长达290天,冬季平均气温在12℃以上,适宜种植各种冬季作物,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历来广大农民都有冬种的习惯,特别是平... 龙岩市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具有向南亚热带过渡的典型气候特征,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夏长冬短,无霜期长达290天,冬季平均气温在12℃以上,适宜种植各种冬季作物,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历来广大农民都有冬种的习惯,特别是平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农业 气候特征 冬季平均气温 冬闲田 产业化 综合效益 南亚热带 龙岩市 冬季作物 冬种模式
下载PDF
Nutrient Efficiency of Winter Oilseed Rape in an Intensive Cropping System: A Regional Analysis 被引量:1
9
作者 LI Hui LU Jianwei +2 位作者 REN Tao LI Xiaokun CONG Rihua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364-370,共7页
Fertilization is essential for oilseed rape because it is sensitivity to nutrient deficiency, especially for winter oilseed rape(Brassica napus L.). To investigate regional nutrient efficiency and nutrient uptake-yiel... Fertilization is essential for oilseed rape because it is sensitivity to nutrient deficiency, especially for winter oilseed rape(Brassica napus L.). To investigate regional nutrient efficiency and nutrient uptake-yield relationship of winter oilseed rape in an intensive cropping system, this study used data from 619 site-year on-farm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in the winter oilseed rape planting area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China from 2005 to 2010, with large yield in the range of 179–4 470 kg ha^(-1). Currently recommended application rates of N, P and K fertilizers increased rapeseed yield at different levels of soil indigenous nutrient supply(INS) in this region. Boundary values of plant nutrient uptake were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nutrient uptake-yield relationship of winter oilseed rape(internal nutrient efficiency), i.e., 128 kg N ha^(-1), 24 kg P ha^(-1), and 122 kg K ha^(-1). The internal nutrient efficiency declined by 48.2%–64.1% when nutrient uptake exceeded the boundary value, resulting in excessive nutrient uptake(i.e., low yield response with high nutrient uptake), especially for K. In the intensive cropping system, agronomic efficiencies of N, P, and K were 5.9, 3.4, and3.6 kg kg^(-1), and recovery efficiencies of N, P, and K were 35.6%, 24.1%, and 36.8%, respectively. These findings showed that the fertilization rate should be optimized by considering INS, nutrient status, and nutrient efficiency of winter oilseed rape. In this study,considering the lower yield improvement to high K uptake levels and low K fertilizer efficiency, application rate of K fertilizer should be reduced since soil K deficiency has already been mi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omic efficiency FERTILIZATION indigenous nutrient supply internal nutrient efficiency nutrient uptake recoveryefficiency regional scale YIEL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