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茶的化学成分与品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麦奕朗 王晨阳 +3 位作者 王宏飞 袁盼 宋伟 闫立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4期205-206,211,共3页
本文将冬茶与祁门红茶、松萝绿茶进行对比,研究不同茶叶的化学成分和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冬茶的可溶性糖含量高,是祁门红茶、松萝绿茶的4.11、3.88倍,冬茶的浸出物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冬茶具有不同于其他茶的独特化学性质与口感,值... 本文将冬茶与祁门红茶、松萝绿茶进行对比,研究不同茶叶的化学成分和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冬茶的可溶性糖含量高,是祁门红茶、松萝绿茶的4.11、3.88倍,冬茶的浸出物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冬茶具有不同于其他茶的独特化学性质与口感,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茶 化学成分 可溶性糖 多酚 浸出物
下载PDF
冬茶历史溯源及当今发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袁祯清 宋伟 《中国茶叶》 2019年第11期65-67,共3页
研究利用好冬茶,有助于提高茶叶资源利用率,扩展茶叶生产季节,延长茶产业链,对于弥补茶叶细分市场的空白,提升资源综合开发与促进茶农茶企增产增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冬茶的历史起源,冬茶在当今社会中的发展状况,并对如何提高... 研究利用好冬茶,有助于提高茶叶资源利用率,扩展茶叶生产季节,延长茶产业链,对于弥补茶叶细分市场的空白,提升资源综合开发与促进茶农茶企增产增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冬茶的历史起源,冬茶在当今社会中的发展状况,并对如何提高冬茶的利用率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茶 历史起源 叶深加工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式对冬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王晨阳 麦奕郎 +1 位作者 闫立峰 宋伟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0期124-126,共3页
茶叶在我国历史悠久,但自古以来茶叶的制作原料都是春茶嫩芽,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其处理制作成不同种类的茶叶。而茶树上粗老的叶子都被遗弃,尤其是在冬季的茶园中,茶农还需要对茶园进行修整,费用较高。因此,为了提高对茶树资源的利用和茶... 茶叶在我国历史悠久,但自古以来茶叶的制作原料都是春茶嫩芽,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其处理制作成不同种类的茶叶。而茶树上粗老的叶子都被遗弃,尤其是在冬季的茶园中,茶农还需要对茶园进行修整,费用较高。因此,为了提高对茶树资源的利用和茶农的收入,使用冬天茶树的叶子进行不同方式的制茶,研究适合冬天茶树叶子制作成茶的方法,结果发现采用清洗、280℃滚筒杀青40s、热揉捻30min、30℃发酵24h、揉捻机复揉15min、30℃二次发酵24h、炒青机炒干3次、110℃烘焙1h处理的冬茶更适合做成茶叶。经测定,茶叶水分含量5.7%,浸出物含量40.1%,可溶性糖含量13.0%,茶多酚含量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茶 处理方式 对比 浸出物 可溶性糖 多酚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冬桑复合茶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4
作者 孙淑娟 施江 +4 位作者 李汉兴 刘露民 彭群华 吕海鹏 林智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6-206,共11页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系统解析冬桑复合茶(mulberry-leaf teas,MTs)关键化学成分,并通过与感官结果结合阐明其中潜在风味成分。方法本研究采集了市售冬桑、绿茶、乌龙茶和红茶原料,冬桑绿茶复合茶、冬桑乌龙茶复合茶和冬桑红茶复合茶样...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系统解析冬桑复合茶(mulberry-leaf teas,MTs)关键化学成分,并通过与感官结果结合阐明其中潜在风味成分。方法本研究采集了市售冬桑、绿茶、乌龙茶和红茶原料,冬桑绿茶复合茶、冬桑乌龙茶复合茶和冬桑红茶复合茶样本。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tir bars orptive extraction,SBSE)富集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热解析附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分析,并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全面解析MTs的关键香气成分及非挥发性品质成分。结果冬桑绿茶中β-环柠檬醛、橙花醇和2-甲基丁酸顺式-3-己烯酯,冬桑乌龙茶中2-壬烯醛、苯甲醛、香叶醛和芳樟醇,冬桑红茶中芳樟醇、脱氢芳樟醇、4-萜品醇、α-松油醇、橙花醇和香叶醇等香气成分是构成复合茶的香气关键成分。此外,共鉴定出73个黄酮类、36个有机酸类、21个脂类、18个萜类和苯丙烷类、15个糖类、8个生物碱类、7个氨基酸类以及5个脂溶性色素类成分,筛选出15个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大于1的特征性成分,特别是(+)-没食子儿茶素、槲皮素3-O-槐糖、原花青素C1、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4α-8)儿茶素、槲皮素3,7-糖苷、二氢杨梅素、山奈酚-3-鼠李糖苷、dTDP-6-脱氧-D-糖、D-岩藻糖、二羟基-1(10)-螺环戊烯-2-酮11-糖苷、PI(16:0/18:2(9Z,12Z))、PG(16:0/18:3(6Z,9Z,12Z))(L10)、对羟基奎尼酸、抗坏血酸等桑叶特征性成分,这些非挥发性成分是直接或间接贡献复合茶滋味的关键成分。结论本研究系统解析了传统茶与冬桑叶拼配的复合茶关键风味物质基础及其对特征风味品质的潜在贡献,为优化茶与冬桑复合配方提供科学依据,拓展茶跨界组合应用提供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复合 香气 非挥发性成分 代谢组学
下载PDF
火焰光度法测定冬枣叶茶中的钾 被引量:3
5
作者 肖忠峰 赵西梅 《化学工程师》 CAS 2010年第8期21-22,33,共3页
本文研究了利用火焰光度法,采用次灵敏线测定冬枣叶茶中钾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干扰少,线性范围宽等优点。钾含量在0.00~400.0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样品进行平行试验,相对标准偏差(n=7)小于2.75%,回收... 本文研究了利用火焰光度法,采用次灵敏线测定冬枣叶茶中钾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干扰少,线性范围宽等优点。钾含量在0.00~400.0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样品进行平行试验,相对标准偏差(n=7)小于2.75%,回收率为97.5%~103.2%,该方法对样品进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光度法 次灵敏线 枣叶
下载PDF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冬枣叶茶中的8种金属元素 被引量:4
6
作者 肖忠峰 赵西梅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11年第2期57-60,共4页
采用湿法对沾化冬枣叶茶样进行消化处理,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茶中K、Na、Ca、Mg、Fe、Mn、Cu、Zn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5.2%~104.2%,RSD≤3.35%。该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为开发和利用冬枣叶茶提供了一定的科... 采用湿法对沾化冬枣叶茶样进行消化处理,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茶中K、Na、Ca、Mg、Fe、Mn、Cu、Zn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5.2%~104.2%,RSD≤3.35%。该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为开发和利用冬枣叶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叶 金属元素 原子吸收光谱法
下载PDF
谈谈冬凌茶保健饮料的开发研究
7
作者 方世辉 庄维之 《中国茶叶》 1995年第4期30-31,共2页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保健食品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各种保健茶如雨后春笋,纷纷登市.其中,河南沁阳、济源等地开发的冬凌茶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投放市场后很受欢迎,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笔者于1992年10月应邀去河南省沁阳市紫...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保健食品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各种保健茶如雨后春笋,纷纷登市.其中,河南沁阳、济源等地开发的冬凌茶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投放市场后很受欢迎,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笔者于1992年10月应邀去河南省沁阳市紫陵镇进行冬凌茶开发的调查研究,现谨对开发冬凌茶谈点浅识,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健饮料 开发
下载PDF
Antifi brotic effects of green tea on in vitro and in vivo models of liver fibrosis 被引量:6
8
作者 Hye Kyung Kim Taik-Hoon Yang Hong-Yon Ch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1期5200-5205,共6页
AIM: To examin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green tea extract (GT) on hepatic fi brosis in vitro and in vivo in dimethylnitrosamine (DMN)-induced rats.METHODS: HSC-T6, a rat hepatic stellate cell line, was used as an in ... AIM: To examin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green tea extract (GT) on hepatic fi brosis in vitro and in vivo in dimethylnitrosamine (DMN)-induced rats.METHODS: HSC-T6, a rat hepatic stellate cell line, was used as an in vitro assay system. Cell proliferation, collagen content, and type 1 collagen expression were examined in activated HSC-T6 cells. Collagen was determined by estimating the hydroxyproline content. In rats with DMN-induced hepatic fi brosis, serum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concentrations, liver hydroxyproline and lipid peroxides were determined. Pathologic changes were examined by hematoxylin & eosin staining.RESULTS: GT administration prevented the development of hepatic fibrosis in the rat model of DMN-induced liver fi brosis. These results were confi rmed both by liver histology and by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hepatic hydroxyproline content, a marker of liver collagen deposition. Accordingly, inhibition of proliferation, reduced collagen deposition, and type 1 collagen expression were observed in activated HSC-T6 cells following GT treatment. 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GT reduced the proliferation of activated HSC and down regulated the collagen content and expression of collagen type 1, thereby ameliorating hepatic fibrosis.CONCLUS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greentea administr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liver fibrosis caused by DMN, and may be used as a therapeutic option and preventive measure against hepatic f ibr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METHYLNITROSAMINE Green tea extract HSC-T6 cell Liver fibrosis Rat model Type 1 collage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