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荫蔽条件对冬茶梅品种观赏期及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章丹峰 齐鸣 +1 位作者 于炜 洪亮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45-47,共3页
通过对冬茶梅3个品种在50%,75%和全光照条件下的观赏价值的比较研究发现,3个品种中,以立寒表现最好,其次为绯乙女。同品种而言,以75%光照条件对生长更为有利,尤其是花期,充足的光照对开花更有利。
关键词 冬茶梅 荫蔽度 观赏价值
下载PDF
茶梅品种‘冬玫瑰’不同花期及花器官的香气组成成分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洁 李辛雷 +2 位作者 殷恒福 范正琪 李纪元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3,共7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GC-MS技术,分析茶梅品种‘冬玫瑰’(Camellia sasanqua‘Dongmeigui’)不同花期和花器官的香气组成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香气组成成分分别有30、49、42...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GC-MS技术,分析茶梅品种‘冬玫瑰’(Camellia sasanqua‘Dongmeigui’)不同花期和花器官的香气组成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香气组成成分分别有30、49、42和48种,共有成分13种;随花朵开放,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苯乙酮和顺式-芳樟醇氧化物的相对含量随花朵开放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在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二者相对含量的总和均最高,分别为20.08%、44.92%和62.02%;随花朵开放,烷烃类和酚类成分的相对含量逐渐降低,醛酮类成分的相对含量逐渐升高,醇类和烯类成分的相对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芳香烃类成分的相对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在盛花期,外轮花瓣、内轮花瓣、雄蕊和雌蕊香气的组成成分分别有31、48、34和24种,共有成分12种;其中,苯乙酮和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在内轮花瓣和雄蕊中的相对含量总和分别高达74.29%和76.32%。从成分类型看,外轮花瓣的香气以烯类和醛酮类成分为主,内轮花瓣和雄蕊的香气以醛酮类和醇类成分为主,雌蕊的香气以醇类、醛酮类、烷烃类和酚类成分为主。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茶梅品种‘冬玫瑰’花朵香气的组成成分在不同花期和花器官中均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看,醛酮类和醇类成分是影响其香气浓郁程度的关键成分,其中主体成分是苯乙酮和顺式-芳樟醇氧化物,而内轮花瓣和雄蕊是其香气释放的主要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梅品种'玫瑰’ 花期 花器官 挥发性成分 GC-MS技术
下载PDF
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10个冬茶梅品种综合评估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章丹峰 齐鸣 +3 位作者 田维娜 朱强龙 项志松 俞继明 《浙江园林》 2022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对茶梅品种群的冬茶梅品种进行优劣评价,为新品种的示范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分析方法,对杭州植物园引进的10个冬茶梅品种,通过10个主要观赏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灰色系统理论的分... 【目的】对茶梅品种群的冬茶梅品种进行优劣评价,为新品种的示范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分析方法,对杭州植物园引进的10个冬茶梅品种,通过10个主要观赏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灰色系统理论的分析方法与以观赏价值为基础的方差分析结果基本一致,10个冬茶梅品种的关联度排序依次为:X_(3)(粉雪)→X_(8)(东牡丹)→X_(7)(棉花糖)→X_(2)(朝仓)→X_(10)(香椿)→X_(9)(立寒)→X_(4)(初光)→X_(5)(比阿特丽丝·埃米莉)→X_(6)(皇玉)→X_(1)(贝蒂·帕特丽莎)。【结论】参试的10个品种中以粉雪、东牡丹、棉花糖的主要性状表现最优越,与参考品种最接近,可作为今后推广应用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茶梅 品种 观赏性状 灰色系统理论 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