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冯亦吾先生传略及书学研究综论
1
作者 冯健 《大学书法》 2023年第3期8-12,共5页
冯亦吾(1903—2000),原名守道,字一吾,后改为亦吾,号逸翁。1903年出生于江苏省沛县城东关。1919年毕业于沛县县立高等小学,小学的国文教师郭爱棠为拔贡生、南社诗人,先生受其影响,产生学习古体诗的兴趣,作诗数十首。1920至1922年,在沛... 冯亦吾(1903—2000),原名守道,字一吾,后改为亦吾,号逸翁。1903年出生于江苏省沛县城东关。1919年毕业于沛县县立高等小学,小学的国文教师郭爱棠为拔贡生、南社诗人,先生受其影响,产生学习古体诗的兴趣,作诗数十首。1920至1922年,在沛县甲种师范讲习所学习,受国文教师程觐光影响,热衷诗词创作,组织“二五诗社”,与诗友多唱和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创作 南社诗人 古体诗 江苏省沛县 冯亦吾 高等小学 诗社 研究综论
下载PDF
学养深厚,雄秀兼长——论冯亦吾先生书法艺术特色
2
作者 王倩雯 赵明奇 《大学书法》 2023年第3期23-31,共9页
徐州自古为九州之一,徐沛丰小平原位于徐州城西北方向,有着深厚的汉文化底蕴。徐悲鸿在提到徐州时说:“芒砀丰沛之间,古多奇士,其卓荦英绝者,恒命世而王,冠冕宇内,挥斥八荒。古今人职业虽各有不同,禀赋或殊,但得其地灵山川之助,应运而生... 徐州自古为九州之一,徐沛丰小平原位于徐州城西北方向,有着深厚的汉文化底蕴。徐悲鸿在提到徐州时说:“芒砀丰沛之间,古多奇士,其卓荦英绝者,恒命世而王,冠冕宇内,挥斥八荒。古今人职业虽各有不同,禀赋或殊,但得其地灵山川之助,应运而生者,其吐属之豪健奔放,风范之高亢磊落,以视两千年前亡秦革命之夫,固同一格调也。”[1]这里所说的“地灵山川之助”,即指对艺术家成长有利的自然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冯亦吾 地灵 自然环境 徐州城 西北方向 徐悲鸿 文化底蕴
下载PDF
愿结人间翰墨缘——记我与冯亦吾先生的交往
3
作者 李鸿民 《大学书法》 2023年第3期13-16,共4页
我与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传统诗人冯亦吾先生相识,是1983年冬天的事。在此之前,我有幸欣赏过冯亦吾先生的书法艺术,并被那刚柔相济、潇洒自若、守法而又不拘成规的独特风格所吸引。但是却无缘一览冯先生在书法理论研究方面的鸿篇论... 我与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传统诗人冯亦吾先生相识,是1983年冬天的事。在此之前,我有幸欣赏过冯亦吾先生的书法艺术,并被那刚柔相济、潇洒自若、守法而又不拘成规的独特风格所吸引。但是却无缘一览冯先生在书法理论研究方面的鸿篇论著,更说不上对其传统诗作的了解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亦吾 冯先生 刚柔相济 书法艺术 独特风格 书法家
下载PDF
回忆我的父亲冯亦吾先生
4
作者 冯珂正 《大学书法》 2023年第3期17-19,共3页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他的思念之情不仅没有丝毫减淡,反而一天天地加深。每当我走到大街上,见到父亲书写的“吴裕泰茶庄”匾额频频出现,脑子里便浮现出他大笔挥写的场景。每当我坐在书桌前,铺纸练字,又回忆起...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他的思念之情不仅没有丝毫减淡,反而一天天地加深。每当我走到大街上,见到父亲书写的“吴裕泰茶庄”匾额频频出现,脑子里便浮现出他大笔挥写的场景。每当我坐在书桌前,铺纸练字,又回忆起他牵着我的手教我写字的情景。人们常说,人到老年爱回忆过去,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又是女孩,我从小就喜好书画,是父亲的熏陶、点拨、说教在影响着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念之情 冯亦吾 父亲
下载PDF
在江苏沛县建立冯亦吾先生书艺馆
5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78-,共1页
冯亦吾先生是当今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诗人。他的故乡江苏沛县最近为他集资筹建了《冯亦吾书艺馆》,(见图)该馆将于一九九六年五月竣工并对外开放。
关键词 江苏沛县 冯亦吾 书艺 书法理论
原文传递
且借诗书学养生 挥毫一似舞春风——介绍书法理论家、书法家、诗人冯亦吾先生
6
作者 贾长佑 《书法》 1997年第4期5-5,共1页
冯亦吾,原名守道,字一吾,后改亦吾,号逸翁。一九〇三年出生在江苏省沛县城东关。先生自幼聪颖,读书认真,初入私塾,塾师为其世族叔,擅长书法,先生受其熏陶,因之爱习书法,后因家贫失学,其家作洗染业,劳动之余,以靛蓝水代墨,以废纸临池不辍... 冯亦吾,原名守道,字一吾,后改亦吾,号逸翁。一九〇三年出生在江苏省沛县城东关。先生自幼聪颖,读书认真,初入私塾,塾师为其世族叔,擅长书法,先生受其熏陶,因之爱习书法,后因家贫失学,其家作洗染业,劳动之余,以靛蓝水代墨,以废纸临池不辍,废纸无多,写后晒干再写,反复无数,渐得书法门径。一九二〇年地方为实施义务教育,创办短期师范讲习所,先生以自学资历入试录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冯亦吾 先生 废纸 洗染
原文传递
冯亦吾书法
7
作者 冯亦吾 《书法》 1997年第4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冯亦吾 书法
原文传递
冯亦吾作品选
8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1-73,共3页
关键词 冯亦吾 书法家 书法艺术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全文增补中
书画同源考
9
作者 冯亦吾 《大学书法》 2023年第3期4-7,1,F0004,共6页
冯亦吾先生是20世纪我国著名的书法理论家、书法家、诗人和教育家,在古代书法理论研究、书法创作、诗词创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就。先生学书,初从赵孟入手,后学李北海、王右军,并参以苏、米、黄。晚年重新强调对唐人的学习,重欧、虞... 冯亦吾先生是20世纪我国著名的书法理论家、书法家、诗人和教育家,在古代书法理论研究、书法创作、诗词创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就。先生学书,初从赵孟入手,后学李北海、王右军,并参以苏、米、黄。晚年重新强调对唐人的学习,重欧、虞、颜、柳,于李邕用功最深,形成了刚柔并济、温润典雅而不失率真的书法风格。先生强调书法的字外功夫,认为一个合格的书法家要具备史学的见解、哲学的头脑和文学的修养。今年恰逢冯亦吾先生120周年诞辰,本刊特邀冯亦吾先生的族侄、北京大学冯健教授策划专题,全面展示冯亦吾先生的书法理论和创作成就,并寄托对先生的怀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亦吾 书法风格 书法理论 赵孟 书画同源 书法创作 创作成就 诗词创作
下载PDF
翰墨留香,情驻水城
10
作者 滕东才 《大学书法》 2023年第3期20-22,共3页
一位去世20多年的老人,在山东聊城这座城市,他既没有工作生活过,也没有亲朋好友,是什么力量使他的书法馆能落在了聊城的黄金位置?又是什么力量使他的书法艺术影响这座城市的文化发展并吸引了无数的居民前来观赏?下面,我来解密冯亦吾书... 一位去世20多年的老人,在山东聊城这座城市,他既没有工作生活过,也没有亲朋好友,是什么力量使他的书法馆能落在了聊城的黄金位置?又是什么力量使他的书法艺术影响这座城市的文化发展并吸引了无数的居民前来观赏?下面,我来解密冯亦吾书法馆与山东聊城结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聊城 冯亦吾 书法艺术
下载PDF
设计构图营广厦 挥毫治印作传人——简述凌士欣书法、篆刻艺术
11
作者 于人 《书画世界》 1994年第2期50-51,共2页
凌君士欣,书印皆工。余与之翰墨交始于七十年代中期,过从既密,相知亦深。士欣自幼喜欢涂鸦,及长临摹唐楷《玄秘塔》。入大学后,辄觉书法艺术与建筑艺术关系甚密,遂爱书印之道。士欣学书法步入正轨系五十年代末,先后拜北京书法研究社的... 凌君士欣,书印皆工。余与之翰墨交始于七十年代中期,过从既密,相知亦深。士欣自幼喜欢涂鸦,及长临摹唐楷《玄秘塔》。入大学后,辄觉书法艺术与建筑艺术关系甚密,遂爱书印之道。士欣学书法步入正轨系五十年代末,先后拜北京书法研究社的王传恭、何二水、郑诵先、宁斧成、金禹民、刘博琴等先生门下为徒,先学书法,后习治印。他为学到书印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士欣 篆刻艺术 郑诵先 唐楷 郑谷口 印面 冯亦吾 宁斧成 印选 石门颂
下载PDF
庄而逍遥 自然为美——庄培森近作析
12
作者 张瑞田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第7期9-10,共2页
庄培森在写给我的手札中谈到自己的学术理念:庄而逍遥,自然为美。我觉得,他的学术理念,也是他的艺术理念。学者冯亦吾先生为庄培森写过一段话:兼擅书画博采众长,学以致用艺苑之光。这段话,是对庄培森本人和庄培森艺术生涯的概括,耐人寻... 庄培森在写给我的手札中谈到自己的学术理念:庄而逍遥,自然为美。我觉得,他的学术理念,也是他的艺术理念。学者冯亦吾先生为庄培森写过一段话:兼擅书画博采众长,学以致用艺苑之光。这段话,是对庄培森本人和庄培森艺术生涯的概括,耐人寻味。三年前与庄培森见过面,彬彬有礼,谈吐不凡,言及艺术问题,激情洋溢。他把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建立在书画的沃土上,创作、教学,修身、养性,合而为一。庄培森是有经历的书法家,有经历,视野就不一样。文学创作强调创作主体对生活的沉入,没有生活的作家,很难写出深情、深厚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创作 冯亦吾 书法家协会 艺术理念 艺术生涯 文学创作 艺术问题 北京诗词学会 画院副院长 沈鹏
下载PDF
流行书风与丑书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福明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04年第5期14-15,共2页
笔墨当随时代。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追求,不同时代产生不同的书风。董其昌说:“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容台论书》)①这是对有了书法艺术自觉后三个朝代的不同书风和审美追求的概括。当然,这是相对而言,不能绝对。说... 笔墨当随时代。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追求,不同时代产生不同的书风。董其昌说:“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容台论书》)①这是对有了书法艺术自觉后三个朝代的不同书风和审美追求的概括。当然,这是相对而言,不能绝对。说晋人书取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风 取韵 论书 容台 晋人 书论 冯亦吾 河南美术出版社 艺术自觉 结体
原文传递
郭沫若书法管见
14
作者 河内利治(君平)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3年第1期169-176,共8页
一、引言在First World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Guo Moruo Academy(IGMA)(首届郭沫若国际研讨会)开幕之际,日本的冈山县立美术馆也恰好举办了"日中友好的桥梁——郭沫若"展。笔者于2009年6月19日观看了此展,郭沫若的... 一、引言在First World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Guo Moruo Academy(IGMA)(首届郭沫若国际研讨会)开幕之际,日本的冈山县立美术馆也恰好举办了"日中友好的桥梁——郭沫若"展。笔者于2009年6月19日观看了此展,郭沫若的几件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首先来做一简单的介绍。本次展出是由冈山县立美术馆、山阳新闻社、郭沫若纪念馆(北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道 《兰亭序》 祭侄文稿 书谱 论书 书风 昭觉寺 郑诵先 徐之谦 冯亦吾
原文传递
柳石轩——传承雅石【逸石墨韵】
15
作者 张瀚文 《宝藏》 2008年第1期136-136,共1页
柳石轩,柳州最早的私人藏馆之一。建于1995年7月,著名书法家廖平(已故)、著名红学家冯亦吾(已故)等先后为该馆题写馆名:新千年伊始,中国当代书法泰斗启功老先生(已故)为柳石轩惠赐里宝,并留下了最后一笔珍贵的"写照"。喜值《... 柳石轩,柳州最早的私人藏馆之一。建于1995年7月,著名书法家廖平(已故)、著名红学家冯亦吾(已故)等先后为该馆题写馆名:新千年伊始,中国当代书法泰斗启功老先生(已故)为柳石轩惠赐里宝,并留下了最后一笔珍贵的"写照"。喜值《宝藏》改刊,柳石轩订下这每期2000元宝贵的广告页面,陆续刊发"不交流"的珍藏,以就教大方之家,并以示祝贺。若哪位先进看中了该版面,柳石轩欣然礼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书法 冯亦吾 启功 张生 廖平
原文传递
书法、篆刻
16
《全国新书目》 1994年第1期85-86,共2页
书论:三春堂学书笔记/李志敏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0.—1册;16开.—ISBN 7-302-01889-4:11.80元圆球笔正楷行楷字帖/王惠松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8.—158页;32开.—ISBN 7-5006-1247-8:3.
关键词 书论 王惠松 李志敏 北京大学出版社 开一 冯亦吾 行草书 历代名家 中国青年出版社 张瑞图
原文传递
C 社会科学总论
17
《全国新书目》 1994年第7期5-7,共3页
关键词 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规划 冯亦吾 长春出版社 梁漱溟 叶至善 山东人民出版社 测绘科技 江苏教育出版社 学术委员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