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冯小刚电影与中国大众文化品牌 被引量:14
1
作者 贾磊磊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50,共7页
在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史上,冯小刚的电影创作始终被市场、被票房、被投资挤压着,这种电影艺术的“良性危机”,不仅没有使冯小刚的电影创作方向迷失、错乱,反而使他更加真实地面对着中国电影的现实境遇,更加明确地向着主流电影的创作方... 在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史上,冯小刚的电影创作始终被市场、被票房、被投资挤压着,这种电影艺术的“良性危机”,不仅没有使冯小刚的电影创作方向迷失、错乱,反而使他更加真实地面对着中国电影的现实境遇,更加明确地向着主流电影的创作方向不断前行。与此同时,冯小刚把电视剧的娱乐语言引入电影,并且开始打造中国内地的贺岁影片市场、营造贺岁电影的放映档期;逐步奠定了他都市喜剧电影导演的历史地位。尤其重要的是,作为一位从来不赔钱的电影导演,冯小刚电影的单片票房屡次击败进口好莱坞商业大片,在风云变幻的电影市场上建立了良好的市场公信度。现在,冯小刚已经成为一个在心理上能够唤起观众电影热情的导演,一个在商业上可以信赖的导演,一个在市场上具有一定文化品牌效应的导演。当下,对于《夜宴》这样一部完全由中国电影人联合投资制作的影片,它的市场胜利绝不仅仅是一种电影票房的胜利,更将是一种大众文化品牌和电影产业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刚电影 电影产业 文化品牌
下载PDF
海南影视主题旅游营销策略分析——以冯小刚电影公社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田宇 蒋逸凡 +1 位作者 付业勤 李思益 《绿色科技》 2016年第17期140-145,共6页
指出了海南省因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着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而影视剧制作者正在将其转化为影视资源发挥强大的旅游功效。影视旅游在海南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营销是关键。研究了冯小刚电影公社的营销策略,梳理其自成立以来开... 指出了海南省因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着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而影视剧制作者正在将其转化为影视资源发挥强大的旅游功效。影视旅游在海南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营销是关键。研究了冯小刚电影公社的营销策略,梳理其自成立以来开展的一系列营销活动,分析其营销战略和方法,结合游客接待情况探讨了其营销策略的实施效果。以期为更好地发挥影视旅游的魅力提供现实依据,同时也是对个性影视旅游项目有效营销策略的尝试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旅游 营销策略 冯小刚电影公社
下载PDF
浅析冯小刚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 被引量:2
3
作者 方怿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21,共2页
本文主要针对植入式广告的优势和现状,通过对冯小刚电影中的经典植入武广告片段进行分析,得出其不同品牌类别不同的植入手法及含义传达,并总结冯小刚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优势公式,即好的载体+好的情节+好的产品=产生购买欲望,从... 本文主要针对植入式广告的优势和现状,通过对冯小刚电影中的经典植入武广告片段进行分析,得出其不同品牌类别不同的植入手法及含义传达,并总结冯小刚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优势公式,即好的载体+好的情节+好的产品=产生购买欲望,从而为制片商和广告从业人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广告 传统广告 冯小刚电影 品牌含义传达
下载PDF
谈冯小刚电影的转型与回归 被引量:1
4
作者 冯运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8-59,共2页
在中国影坛中,冯小刚走出了一条独特而又成功的道路。在他十多年的影视创作历程中,充满着艰辛、怀疑和冷遇,然而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场新年视听盛宴,逐渐赢得了各方面的关注和认可;在创作实践中,有不断的突破、转型,... 在中国影坛中,冯小刚走出了一条独特而又成功的道路。在他十多年的影视创作历程中,充满着艰辛、怀疑和冷遇,然而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场新年视听盛宴,逐渐赢得了各方面的关注和认可;在创作实践中,有不断的突破、转型,也有回归。文章从人物身份、主题内容、语言风格三方面加以分析,并以《甲方乙方》《一声叹息》《天下无贼》《夜宴》《集结号》《私人定制》等几部典型作品进行案例求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刚电影 转型 回归 语言风格
下载PDF
中国电影跨文化制作发展轨迹解析——以华谊兄弟出品的冯小刚电影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春 《江汉学术》 2017年第5期37-43,共7页
电影《长城》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商业电影的跨文化制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回顾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商业电影跨文化制作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个案历史的追溯,可以描述以冯小刚电影为代表的中国民营电影公司华谊兄弟跨文化... 电影《长城》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商业电影的跨文化制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回顾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商业电影跨文化制作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个案历史的追溯,可以描述以冯小刚电影为代表的中国民营电影公司华谊兄弟跨文化电影制作的三个发展阶段,即:与好莱坞合作,初试国际市场的初期阶段;借鉴香港方式,探索多元类型化与大片制作的中期阶段;最终转向立足本土的创新,促生主流大片的后期阶段。其发展轨迹既印证了在中国电影市场进一步与全球接轨的时代,跨文化制作必然是商业电影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也探索了"以我为主、汲取众长、多元制衡、回归主流"的运营模式与理念,其经验值得未来中国电影的跨文化制作借鉴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华谊兄弟 冯小刚电影 商业电影
下载PDF
欲望、符号消费与大众审美空间的建构——冯小刚电影审美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邹欣星 《电影评介》 2009年第20期6-8,共3页
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审美研究重心已然转向,大众审美一跃为审美研究的重要范畴,冯小刚电影的成功无疑是这个转变最具有表征性的现象,他抓住了当下中国市民阶层最隐秘最活跃也最持久的一种心理——欲望,让观众在意义的游离与影像符号消... 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审美研究重心已然转向,大众审美一跃为审美研究的重要范畴,冯小刚电影的成功无疑是这个转变最具有表征性的现象,他抓住了当下中国市民阶层最隐秘最活跃也最持久的一种心理——欲望,让观众在意义的游离与影像符号消费的审美想象中,"欲望的真实"与"游戏化影像"的审美快感的宣泄中建构自己的审美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 符号消费 大众审美 冯小刚电影
下载PDF
“我的电影只伺候中国观众”——电影大众与冯小刚电影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邹欣星 《艺苑》 2010年第5期44-49,共6页
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文化场域内各种文化力量的角逐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大众文化脱颖而出与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并驾齐驱,电影市场本位取代了艺术本位,喜剧取代了悲剧成为主导性的文化范畴,民间喜剧性文化与大众消费文化的"... 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文化场域内各种文化力量的角逐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大众文化脱颖而出与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并驾齐驱,电影市场本位取代了艺术本位,喜剧取代了悲剧成为主导性的文化范畴,民间喜剧性文化与大众消费文化的"合谋"自然而然地派生出了一种消费享乐主义。冯小刚电影的成功无疑是这种转变过程中最具有表征性的现象,他以对叙事符号重新编码的方式消解传统的宏大叙事,完成自己的意义创造,观众在这种话语的错位感中宣泄自己在现实社会中所承受的压力与焦虑,并在其中获得某种自我表达和欲望满足的消费快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大众 冯小刚电影 符号叙事 审美
下载PDF
冯小刚电影的对白语言美 被引量:3
8
作者 邓玲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5年第10期82-84,共3页
90年代以来冯小刚创作的影片中有许多很受观众欢迎。影片通过丰富的电影语言,揭示了现实生活的各种情境,表现了人物的感情世界,具有较强的时代特色和较为丰富的社会内涵,富有幽默感和语言的简约美、修辞美、民俗美。
关键词 冯小刚电影 电影语言 民俗美 语言美 天下无贼 社会内涵 电影作品 感情世界 《甲方乙方》 河北话
下载PDF
冯小刚电影的文化表征及转移轨迹
9
作者 坚斌 方婷婷 刘宁 《黄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78-81,共4页
冯小刚的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呼风唤雨,而且在中国电影文化当中也独树一帜。纵观冯小刚的影片,除了当初的幽默、诙谐,更多的包涵着对底层人群的关注、对民族的思考、对人性的思索。从《永失我爱》到《一九四二》,他的影片不断从商业空间... 冯小刚的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呼风唤雨,而且在中国电影文化当中也独树一帜。纵观冯小刚的影片,除了当初的幽默、诙谐,更多的包涵着对底层人群的关注、对民族的思考、对人性的思索。从《永失我爱》到《一九四二》,他的影片不断从商业空间中寻找文化价值与社会思考,体现出了很高的影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刚电影 文化表征 转移轨迹 社会思考
下载PDF
冯小刚电影语言“陌生化”的美学价值研究
10
作者 梁金花 《电影评介》 2009年第20期56-57,61,共3页
影视作品中审美的"陌生化"取向意味着避免将电影文本归化为观众所熟知或显而易见的形式,而是采用"异化"的手段将影视文本中的语言表现给观众。冯小刚电影对角色语言的各要素进行处理使之"变形"并达到&qu... 影视作品中审美的"陌生化"取向意味着避免将电影文本归化为观众所熟知或显而易见的形式,而是采用"异化"的手段将影视文本中的语言表现给观众。冯小刚电影对角色语言的各要素进行处理使之"变形"并达到"疏离"或"陌生"的效果,从而使电影审美主体和审美接受者不断有新的发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或者说通过延长审美时间和感受的难度而增加了观众的审美快感,从而增强了读者的审美期待和审美愉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化 冯小刚电影 美学价值
下载PDF
“我的电影只伺候中国观众”——电影大众与冯小刚电影研究
11
作者 邹欣星 《艺术广角》 2011年第2期43-46,共4页
随着世纪之交国内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文化场域内各种文化力量的角逐发生了急剧变化,大众文化脱颖而出与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并驾称雄,电影市场本位取代了艺术本位,喜剧取代了悲剧成为主导性的文化范畴,民间喜剧性文化与大众消费文化&qu... 随着世纪之交国内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文化场域内各种文化力量的角逐发生了急剧变化,大众文化脱颖而出与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并驾称雄,电影市场本位取代了艺术本位,喜剧取代了悲剧成为主导性的文化范畴,民间喜剧性文化与大众消费文化"合谋",自然而然地派生出一种消费享乐主义,冯小刚电影的成功无疑是这个转变最具有表征性的现象。他对叙事符号的重新编码,消解了传统的宏大叙事,完成了自己的意义创造。电影大众在这种话语的错位感中宣泄自己在现实社会中所承受的压力与焦虑,并在电影中获得某种自我表达和欲望满足的消费快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大众 冯小刚电影
下载PDF
冯小刚电影创作十二年印象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星 刘晓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9-23,共5页
冯小刚以其并不很长的电影创作实践确立了自己在中国内地的电影品牌影响力和票房号召力。他以贺岁片起家,循着商业电影创作的路径发展,无论是喜剧、古装,还是战争题材,他在保持票房影响的同时不断尝试创新。十二年的从影历史,成就了冯... 冯小刚以其并不很长的电影创作实践确立了自己在中国内地的电影品牌影响力和票房号召力。他以贺岁片起家,循着商业电影创作的路径发展,无论是喜剧、古装,还是战争题材,他在保持票房影响的同时不断尝试创新。十二年的从影历史,成就了冯小刚电影的辉煌盛世,同时也为中国影坛树立起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刚电影 品牌影响 创新
下载PDF
冯小刚电影台词幽默风格的营造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晓 《大众商务(下半月)》 2009年第11期285-285,287,共2页
冯小刚电影中深刻、幽默的台词风格主要是通过引经据典和比喻以及揶揄等方式来营造。
关键词 冯小刚电影 台词 引经据典 比喻
下载PDF
基于4P理论的冯小刚电影营销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琴 《西部广播电视》 2017年第14期92-93,共2页
本文旨在运用4P组合营销理论,剖析冯小刚电影的营销策略,解读冯氏电影票房成功的秘诀,为走向产业化的中国电影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关键词 冯小刚电影 市场营销 4P组合理论
下载PDF
浅析城市旅游景点的电影营销策略——以冯小刚电影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艳华 《新闻知识》 2015年第6期79-81,共3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不断扩大,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得到社会重视。如何扩大文化的影响力,成为当前摆在不少政府、营销商、学者面前的大课题。而利用电影和城市旅游等大文化领域的范畴,在新媒体进行整合营销,将电影和旅...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不断扩大,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得到社会重视。如何扩大文化的影响力,成为当前摆在不少政府、营销商、学者面前的大课题。而利用电影和城市旅游等大文化领域的范畴,在新媒体进行整合营销,将电影和旅游充分结合,为电影市场、旅游市场甚至打造城市品牌服务,也是当前随着媒介发展而衍生出的一种新手段。本文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电影营销策略以及旅游景点在电影营销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景点 电影营销策略 冯小刚电影
下载PDF
论融合仪式电影理论视角下冯小刚电影的四组影像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凤成 《保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90-95,共6页
运用托马斯·沙茨提出的融合仪式电影理论对冯小刚电影创作进行关照。通过对人物身份与主题、矛盾冲突与解决、背景音乐与主题歌(曲)、场景与"类公路片"四组影像关系的分析和论述,剖析了冯小刚电影作品在当代中国影像生... 运用托马斯·沙茨提出的融合仪式电影理论对冯小刚电影创作进行关照。通过对人物身份与主题、矛盾冲突与解决、背景音乐与主题歌(曲)、场景与"类公路片"四组影像关系的分析和论述,剖析了冯小刚电影作品在当代中国影像生态里呈现出的明显的融合色彩。冯小刚的贺岁电影是一种运用了融合仪式型叙事策略的类型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刚贺岁电影 融合仪式 叙事策略 影像关系
下载PDF
消费文化视域下冯小刚电影的“身份”表征谱系——以《只有芸知道》《芳华》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关峥 《今古文创》 2020年第28期73-74,共2页
冯小刚电影内蕴着时代文化的社会变迁,类型塑造的自反性尝试,同时,在其电影语言的影像化表征系统背后也渗透出流变而恒常的“身份”谱系意义建构策略。本文将主要从身份流变的叩问、主体性的再生产以及自我定位的迷思三个方面深入探究... 冯小刚电影内蕴着时代文化的社会变迁,类型塑造的自反性尝试,同时,在其电影语言的影像化表征系统背后也渗透出流变而恒常的“身份”谱系意义建构策略。本文将主要从身份流变的叩问、主体性的再生产以及自我定位的迷思三个方面深入探究消费文化视域观照下,冯小刚电影的意义表征谱系呈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刚电影 身份 话语 文化研究
下载PDF
冯小刚电影女性形象的人格优势及其母性特征
18
作者 王子安 《创作与评论》 2014年第14期89-92,共4页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从"贺岁片"到"大片"、从喜剧到悲剧,已经呈现出相当丰富的景观。但其中存在一个一以贯之的现象,就是绝大部分影片中都有着一个或几个魅力独特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角色与男主角一道演绎着喜怒哀乐的种种生活故事,...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从"贺岁片"到"大片"、从喜剧到悲剧,已经呈现出相当丰富的景观。但其中存在一个一以贯之的现象,就是绝大部分影片中都有着一个或几个魅力独特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角色与男主角一道演绎着喜怒哀乐的种种生活故事,同时还显示出比男性角色更为成熟、独立而又温情、体贴的性格特征,显示出社会学意义上的人格优势,甚至成为了男性角色在幽默玩世或悲情追寻之后的心理与情感归属之所。由此,一种服膺女性形象、特别是依恋而推崇其母性特征的审美意味就鲜明地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刚电影 性格特征 男性角色 女性角色 男主角 审美意味 唐山大地震 人格独立 《甲方乙方》 生活故事
下载PDF
冯小刚电影中隐性广告“劝服”机制分析
19
作者 王馨 《丝绸之路》 2011年第2期43-44,共2页
电影隐性广告做得好与不好,是衡量制片能力的重要标准。制作方将广告巧妙地糅合进情节之中而不影响情节的发展,才是好广告;相反,让观众觉得生硬、突兀,游离于情节之外,就是败笔。本文以冯小刚电影中的隐性广告为例,分析了隐性广告如何... 电影隐性广告做得好与不好,是衡量制片能力的重要标准。制作方将广告巧妙地糅合进情节之中而不影响情节的发展,才是好广告;相反,让观众觉得生硬、突兀,游离于情节之外,就是败笔。本文以冯小刚电影中的隐性广告为例,分析了隐性广告如何发挥"劝服"机制,从而更好地参与剧情、叙事,成为意义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影像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刚电影 隐性广告 “劝服”机制
下载PDF
论冯小刚电影中的“谑”与“正”
20
作者 栗康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4-66,共3页
以《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手机》《天下无贼》等为代表的冯小刚贺岁系列电影以超高的票房创造了内地电影的票房奇迹。这些貌似戏谑的电影实际上包含着严肃的另一面,在电影喜剧外壳之下隐藏着严肃的正剧内核,其旨在通过强烈的喜剧效... 以《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手机》《天下无贼》等为代表的冯小刚贺岁系列电影以超高的票房创造了内地电影的票房奇迹。这些貌似戏谑的电影实际上包含着严肃的另一面,在电影喜剧外壳之下隐藏着严肃的正剧内核,其旨在通过强烈的喜剧效果引起观众对生活的思考。借戏谑的人生来表达生活的意味深长,是导演创作的高明之处。电影中的"谑"与"正"互为表里,最终构成了冯小刚电影艺术追求的两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刚电影 “谑” “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