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冯德英创作的文化意识 |
胡蔚蘅
杨政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8 |
1
|
|
2
|
阶级话语视阈中的人性化战争书写——关于冯德英长篇小说《苦菜花》 |
王春林
梁贝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3
|
冯德英和他的“三花”作品 |
慕津锋
|
《百家评论》
|
2022 |
0 |
|
4
|
自由发挥的精神力量和肉体力量——论冯德英《染血的土地》的人物形象特点 |
乔雨菲
张清芳
|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5
|
作家冯德英逝世 |
|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6
|
冯德英:银幕上的红色爱情 |
吴越
|
《齐鲁周刊》
|
2014 |
0 |
|
7
|
“红色作家”冯德英 |
舒心
|
《党员干部之友》
|
2015 |
0 |
|
8
|
抗战文学创作关系国家软实力 |
胡平
|
《百家评论》
|
2015 |
1
|
|
9
|
“绘声绘色”不形容表演表现出色 |
赵丕杰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0
|
“有情”的革命何以再造新生——重读《苦菜花》 |
陈若谷
|
《百家评论》
|
2022 |
0 |
|
11
|
作家人才成功的一般规律 |
王承英
|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
1990 |
1
|
|
12
|
浅谈吕剧《苦菜花》的艺术品质与情感认同 |
赵文英
|
《人文天下》
|
2020 |
0 |
|
13
|
刘亚楼与《苦菜花》 |
|
《四川党史》
|
2000 |
0 |
|
14
|
论“经典化”视野中的《苦菜花》 |
丛新强
韩金男
|
《百家评论》
|
2022 |
0 |
|
15
|
抗战书写与文艺政策的互动——以《煤城怒火》的创作、出版、改编为考察中心 |
慕江伟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
2023 |
0 |
|
16
|
暗涌与川流——齐文化对当代胶东籍作家的影响比较探究 |
冯淑静
沈壮娟
|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7
|
再谈抢救当代文学史料 |
程光炜
|
《新华文摘》
|
2021 |
0 |
|
18
|
小说家言 |
|
《人民文学》
北大核心
|
1989 |
8
|
|
19
|
编者的话 |
|
《人民文学》
北大核心
|
1989 |
2
|
|
20
|
编者的话 |
|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
199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