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评鲁迅对冯至诗歌的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汤琛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54-57,共4页
鲁迅高度赞誉冯至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这一评价并非苟同于当时诗坛的公议,而是较多地基于鲁迅个人的诗歌理念和欣赏趣味。冯至早期的抒情诗尤其是爱情诗,其中往往纠缠着挥之不去的寂寞情怀和压抑苦闷的心理体验,回荡着反复缠... 鲁迅高度赞誉冯至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这一评价并非苟同于当时诗坛的公议,而是较多地基于鲁迅个人的诗歌理念和欣赏趣味。冯至早期的抒情诗尤其是爱情诗,其中往往纠缠着挥之不去的寂寞情怀和压抑苦闷的心理体验,回荡着反复缠绵的苦恼诉求以及历经挫折后却执着追求的悲剧精神;冯至诗作中那真挚浓郁的抒情,幽婉、蕴藉的诗风,彷徨、悲凉的人生体味等,在诸多方面与鲁迅的诗歌理念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契合;其深沉的意蕴也深深引起鲁迅的心理悸动和情感共鸣。在形式上,冯至的诗音节和谐,旋律优美,对仗工整,不拘谨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鲁迅对诗歌文体特征的艺术要求。当然,鲁迅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冯至给予如此高的赞誉,还与他一以贯之的爱护青年、提携新锐那博大无私的爱分不开,也与他对创造社与新月社的不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冯至诗歌 评价 诗歌理念
下载PDF
冯至诗歌的艺术风格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棉 《河北学刊》 1983年第4期64-69,共6页
中国新诗史上有些现象是令人迷惑的,如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的冯至,至今仍象淹没在惊涛骇浪之中的“沉钟” 似的,人们听不到声响,看不到光泽。其实,只要我们乐于“下水”,举起“沉钟”,拂去烟尘,就会为眼前美丽的... 中国新诗史上有些现象是令人迷惑的,如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的冯至,至今仍象淹没在惊涛骇浪之中的“沉钟” 似的,人们听不到声响,看不到光泽。其实,只要我们乐于“下水”,举起“沉钟”,拂去烟尘,就会为眼前美丽的景象所陶醉:风雨的剥蚀并未消褪色彩的光华四溢,时间的流水也并未带走叮哨作响的缭绕余音。相反,伴随时代的舞步,他的诗作将和怒放的百花一起,沐浴着阳光雨露,摇曳着风姿绰约的枝叶,散发出迷人的幽香。那么美在哪里,香在何处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诗歌 艺术风格 德国浪漫派 早期诗歌 前期诗作 杜甫 语言 比喻 婉约派 《十四行集》
下载PDF
冯至诗歌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冒炘 周棉 《江汉论坛》 1982年第9期38-45,共8页
在五四以来的新诗史上,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至今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建国以后出版的文学史,也很少提及他的诗作,近几年来的现代文学研究虽然触及到很多以前未引起重视的作家作品,但研究冯至诗歌的文... 在五四以来的新诗史上,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至今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建国以后出版的文学史,也很少提及他的诗作,近几年来的现代文学研究虽然触及到很多以前未引起重视的作家作品,但研究冯至诗歌的文章,还很少见。实际上,冯至的诗作,具有深刻的内容和独特的风格。他不同时期的作品,都不乏佳章妙什。在中国新诗史上应当给诗人及其诗歌以应有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诗歌 五四以来 现代文学研究 鲁迅 三个时期 中国新诗 抒情诗 文学史 作家作品 新诗史
下载PDF
冯至诗歌研究述评 被引量:1
4
作者 稂诗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114-117,共4页
冯至诗歌研究述评稂诗曳从冯至的创作生涯来看,他的诗歌创作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第一阶段是《昨日之歌》(1927,北新书局出版)与《北游及其他》(1929,北平沉钟社出版);第二阶段是《十四行集》(1942,桂林明日社出版... 冯至诗歌研究述评稂诗曳从冯至的创作生涯来看,他的诗歌创作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第一阶段是《昨日之歌》(1927,北新书局出版)与《北游及其他》(1929,北平沉钟社出版);第二阶段是《十四行集》(1942,桂林明日社出版);第三阶段是《十年诗抄》(1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集》 冯至诗歌 研究述评 存在主义哲学 叙事诗 早期诗歌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北游及其他》 早期诗作 《昨日之歌》
下载PDF
论冯至三十年代诗歌中人称话语的转变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美霞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75-79,共5页
20世纪30年代,冯至在思想和诗歌创作方面经历了脱胎换骨之变,由早期的表现自我、抒写个性,变为对存在主义的现代性追求,这一转变为其在40年代《十四行集》巅峰时期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艺术基础。冯至三十年代诗歌中的人称话语则亲历... 20世纪30年代,冯至在思想和诗歌创作方面经历了脱胎换骨之变,由早期的表现自我、抒写个性,变为对存在主义的现代性追求,这一转变为其在40年代《十四行集》巅峰时期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艺术基础。冯至三十年代诗歌中的人称话语则亲历了这一转化过程,由早期诗中的"我"开始变为"我们",诗性表达也由早期诗中的抒写自我变为对存在主义的言说,这种人称话语嬗变是诗人与时代相遇、对话的结果,是其诗思独特性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诗歌 人称话语形式 存在主义哲学 现代性
下载PDF
论作为诗人的冯至
6
作者 董敏 凌敏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102-106,共5页
本文全面考察了冯至前后两个时期的诗歌。冯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生存诗人,个体的生存状况始终是其关注的焦点,且经历了从审美生存到现实生存的转变。早期诗集中,弥漫着浓重的自恋情绪,但却没有完全左右其诗风。诗人的生... 本文全面考察了冯至前后两个时期的诗歌。冯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生存诗人,个体的生存状况始终是其关注的焦点,且经历了从审美生存到现实生存的转变。早期诗集中,弥漫着浓重的自恋情绪,但却没有完全左右其诗风。诗人的生存状况决定了其诗比同期其他诗作显现出更浓的哲理色彩和深厚的底蕴,诗风呈现出幽婉的格调。40年代《十四行集》的面世是诗人十年沉默后与自己与社会的对话,昭告其已成为一名现实的生存者。《十四行集》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冯至已是一位成熟的现代生存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诗歌 审美生存 现实生存
下载PDF
诗歌批评中的哲理与鸦片
7
作者 曾园 《诗歌月刊》 2006年第7期76-78,共3页
每年的6、7月份对学术界来说就是个"论文季",在这个"论文季"里,媒体找不到学术明星,刊物约不到作者——因为研究生都在写论文,教授都在看论文。多半是那些写论文的人病急乱投医,我才在这段时间看了几篇论文。其中... 每年的6、7月份对学术界来说就是个"论文季",在这个"论文季"里,媒体找不到学术明星,刊物约不到作者——因为研究生都在写论文,教授都在看论文。多半是那些写论文的人病急乱投医,我才在这段时间看了几篇论文。其中我看到一篇博士论文的题目是《冯至诗歌中的存在主义倾向》。我于是无礼地(这是事后才感觉到的)问道:"什么叫存在主义?"作者不是很高兴地简单回答了这个问题,我又问道:"那什么诗人没有存在主义倾向?"他说了几个中国老诗人的名字。我又问:"那外国诗人呢?"作者思索片刻,抗议了:"现在的论文都是这么写的;导师就是要你下这样有思想的结论。"作者是个非常勤奋的研究生,有非常扎实知识储备,懂三国外语。我为他不得不把精力花在这样的论文上感到难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批评 冯至诗歌 存在主义 哲学家 博士论文 莎士比亚 研究生 德里达 鸦片 柏拉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