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的冰川冰抗剪强度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倪文涛 汤明高 +4 位作者 赵欢乐 杨威 帅奕垚 李扬 张乔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1-824,共14页
在现场调研和直剪试验标定的基础上,通过PFC2D数值模拟分析了纯多晶冰、冰岩嵌固体、岩屑冰和碎石冰4类冰川介质的抗剪强度及温度、岩屑含量、碎石含量与粒径的影响,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1)纯多晶冰沿最大剪应力面产生剪切破坏,... 在现场调研和直剪试验标定的基础上,通过PFC2D数值模拟分析了纯多晶冰、冰岩嵌固体、岩屑冰和碎石冰4类冰川介质的抗剪强度及温度、岩屑含量、碎石含量与粒径的影响,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1)纯多晶冰沿最大剪应力面产生剪切破坏,冰岩嵌固体沿冰岩接触面发生剪切破坏,破裂面较为平整;而岩屑冰和碎石冰的剪切破坏特征与颗粒含量和粒径有关,破裂面凹凸不平。(2)抗剪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40~-10℃时基本呈线性下降,而-40℃以下和-10℃以上时影响则更为显著,其中内摩擦角对于温度的响应相比黏聚力更为敏感。(3)抗剪强度随着岩屑或碎石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含量从0增加到20%时对内摩擦角的影响较大、对黏聚力的影响较小,而含量从60%增加到80%时对黏聚力的影响比对内摩擦角的影响更为显著,含量20%~60%时两者皆呈线性增大。(4)随着碎石粒径的增大,内摩擦角先增大、后减小,黏聚力则先减小、后增大,碎石粒径12.5mm左右时分别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研究结果对于揭示冰崩机理及灾害防治具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冰 抗剪强度 温度 岩屑含量 数值模拟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利用卫星资料反演区域冰川冰量变化的尝试——以祁连山为例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玉哲 任贾文 +1 位作者 秦大河 秦翔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3-592,共10页
物质平衡是衡量冰川"健康"状况的最好方式,由于野外工作开展难度大,物质平衡观测仅局限于少数几条冰川上,限制了区域冰川物质平衡和冰量变化的评估.通过卫星高程数据可以监测区域冰川高程变化,进而可估算其冰量变化.利用SRTM... 物质平衡是衡量冰川"健康"状况的最好方式,由于野外工作开展难度大,物质平衡观测仅局限于少数几条冰川上,限制了区域冰川物质平衡和冰量变化的评估.通过卫星高程数据可以监测区域冰川高程变化,进而可估算其冰量变化.利用SRTM和ICESat激光测高数据反演了祁连山冰川冰量变化,结果表明:21世纪初祁连山冰川处于物质亏损状态,年平均高程减薄(0.345±0.258)m,相当于(0.293±0.219)m w.e.,估算祁连山冰川年均冰量损失为(534.2±399.5)×106 m3 w.e..由于祁连山各冰川区相对独立,相隔较远,冰川规模普遍不大,且ICESat地面轨迹在中低纬度分布稀疏,使得结果的不确定性还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高程变化 冰川冰量变化 SRTM ICESAT 祁连山
下载PDF
西大滩煤矿冰川区冰川冰、雪和河水的阳离子特征 被引量:21
3
作者 皇翠兰 蒲健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83-288,共6页
西大滩煤矿冰川区冰、雪和河水的阳离子分析表明,随海拔升高,阳离子浓度减小。在雪坑剖面的污化层位,离子出现高值,在洁净层出现低值,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降雪过程中,初期离子浓度较高,以后逐渐降低,到一定时段则达到稳定。
关键词 冰川 冰川冰 河水 阳离子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含岩屑冰川冰的恒应力蠕变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纲 王茂海 +1 位作者 黄茂桓 王文悌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51-356,共6页
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底部取冰样12个,加工成直径113mm,长200mm的试样,在-1±0.3℃和0.42MPa(其中一试样为0.84MPa)的条件下,作恒应力单轴压缩蠕变试验,试样岩屑含量为0.01─2.... 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底部取冰样12个,加工成直径113mm,长200mm的试样,在-1±0.3℃和0.42MPa(其中一试样为0.84MPa)的条件下,作恒应力单轴压缩蠕变试验,试样岩屑含量为0.01─2.50%的体积比。试验得出最小应变率出现在应变为1%左右,流动参数A与纯冰实验结果相近,未发现岩屑含量对冰的蠕变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 含岩屑冰川冰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的东帕米尔高原冰川冰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震 刘时银(指导)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92-992,共1页
冰川二维尺度(面积、长度)的变化信息难以满足冰川变化区域差异与特征分析以及冰川变化对水资源与灾害等影响研究的需要,冰川物质平衡是衡量冰川三维尺度(冰量)变化最直接的方式。野外观测能力有限,遥感技术成为长时间大尺度冰川物质平... 冰川二维尺度(面积、长度)的变化信息难以满足冰川变化区域差异与特征分析以及冰川变化对水资源与灾害等影响研究的需要,冰川物质平衡是衡量冰川三维尺度(冰量)变化最直接的方式。野外观测能力有限,遥感技术成为长时间大尺度冰川物质平衡监测最为有效的手段。东帕米尔高原是我国西部巨大山系,由于其极高海拔而发育众多规模较大的冰川,是下游喀什地区水资源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物质平衡 冰川变化 冰川冰 野外观测 特征分析 遥感技术 东帕米尔高原
下载PDF
南极海冰、冰穴和冰川冰及其对水团形成和变性的作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董兆乾 梁湘三 《南极研究》 CSCD 1993年第3期1-16,共16页
本文利用前人的成果及笔者1992/1993年的南极海冰观测和收集的资料以及水文观测资料数据阐述了南极海冰的特性,特别是南极海冰过程、冰穴以及冰川冰对南极水团(南极表层水、南极底层水、南极陆架水、南极中层水以及南极冰架水)的形成和... 本文利用前人的成果及笔者1992/1993年的南极海冰观测和收集的资料以及水文观测资料数据阐述了南极海冰的特性,特别是南极海冰过程、冰穴以及冰川冰对南极水团(南极表层水、南极底层水、南极陆架水、南极中层水以及南极冰架水)的形成和变性所起的特殊作用。 南极海冰覆盖面积的年际变化,夏季最大年份是最小年份的2倍多,冬季年间变化较小,最大仅为20%;但其季节变化非常大,冬季平均覆盖面积通常是夏季的5倍。南极海冰对大气-海洋间相互作用有重大影响,特别是深海洋区中冬季的结冰和发育造成的垂向对流、夏季的融化是形成南极表层水(含南极冬季水和南极夏季表层水),进而形成南极中层水的主要原因;南极陆架区的的海冰兴衰过程是形成南极陆架水的直接原因,它与变性南极绕极深层水混合并受到冰川冰的进一步冷却作用,成为形成南极底层水的主要水团;南极冰架底部的冷却、融化和冰架以下水体的结冰作用形成的高盐对流过程产生的南极冰架水,亦是形成南极底层水的贡献者。 冰穴是70年代以来卫星观测的重大发现。对其形成和对大气、海洋的影响作用尚不完全清楚,初步的研究成果表明,冰穴中产生的热盐对流对南极水团的形成、变性、大洋深层的翻转以及海洋-大气间的热量传输和气体交换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冰川冰 水团
下载PDF
山地冰川冰湖变化及其溃决洪水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晓恩 刘易 +3 位作者 江利明 黄荣刚 周志伟 庞校光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9-1039,共21页
冰湖作为冰川融水主要储蓄载体,能在一定程度延缓区域冰川淡水资源流失,但也为冰湖溃决洪水(Glacial Lake Outburst Floods,GLOFs)、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发生提供了孕灾场所,是众多山地冰川灾害链的重要环节。升温、极端气候变化扰动... 冰湖作为冰川融水主要储蓄载体,能在一定程度延缓区域冰川淡水资源流失,但也为冰湖溃决洪水(Glacial Lake Outburst Floods,GLOFs)、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发生提供了孕灾场所,是众多山地冰川灾害链的重要环节。升温、极端气候变化扰动下,冰川物质亏损/减薄速率进一步加剧,冰湖形态变化速率加快、GLOFs发生频次与规模有所提升、灾害影响效应愈发显著,对高海拔山地冰川区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安全带来潜在风险。鉴于此,本文以冰湖与GLOFs研究为主题,首先,通过冰湖研究文献计量分析确定了近些年研究热点专题;其次,围绕山地冰川冰湖与GLOFs研究的3个主要方向:冰湖与GLOFs遥感监测、冰湖时空演化与冰川变化分析及未来潜在冰湖探测、冰湖灾害风险评估与GLOFs案例研究,遴选10项重要专题内容,分门别类、系统梳理总结、剖析了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了当下研究存在不足;最后,针对所选专题结合技术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问题,围绕冰湖形态信息与GLOFs智能提取、冰川-冰(前/面)湖系统演化及其气候变化响应关系、冰湖监测预警与灾害防治内容,对未来研究做了一定展望,以期为山地冰川冰湖灾害管理与适应性规划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冰川冰 湖溃决洪水GLOFs 遥感监测 未来潜在湖编目 湖时空演化 湖水量(库容)估算 湖风险评估 气候变化响应
原文传递
冰川崩塌冰湖溃决引发的洪涝灾害调查及应对策略
8
作者 曲伟 刘昌军 +3 位作者 吕娟 宋文龙 刘业森 李帅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1期27-30,共4页
我国冰川资源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整体上处于快速消融状态。冰川的快速变化降低冰川自身的稳定性,进而导致冰川灾害的发生风险增加,冰湖溃决洪水是冰川灾害中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21... 我国冰川资源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整体上处于快速消融状态。冰川的快速变化降低冰川自身的稳定性,进而导致冰川灾害的发生风险增加,冰湖溃决洪水是冰川灾害中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21世纪以来冰湖溃决灾害发生频率明显上升。未来气温升高和降水的增加将加速冰川的退化,气温升高、冰川融水增加、降水量增加、极端天气条件增多,必将造成冰湖溃决风险增大。通过梳理典型历史灾害事件和气候变化下冰湖溃决洪水风险发展趋势,提出了冰川冰湖灾害应对建议,即部署排查普查,建立重点区域清单;建立多部门长效合作机制,做好协同协作;加强重点区域风险预警;研究冰湖溃决和漫溢溃坝洪水机理和风险;做好应急处置,指导地方编制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冰 湖溃决洪水 洪涝灾害
下载PDF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何耀灿 《四川地质学报》 1991年第3期221-225,共5页
贡嘎山海螺沟为冰川地质作用的冰川谷,其中、下游河谷为古冰川谷,上游发育着现代冰川,它是横断山主峰贡嘎山地区冰川群中最宏大的一条冰川.自第四纪以来,强烈的冰川地质作用塑造了海螺沟流域特殊的山地与河谷地貌,因其距大城市较近,成... 贡嘎山海螺沟为冰川地质作用的冰川谷,其中、下游河谷为古冰川谷,上游发育着现代冰川,它是横断山主峰贡嘎山地区冰川群中最宏大的一条冰川.自第四纪以来,强烈的冰川地质作用塑造了海螺沟流域特殊的山地与河谷地貌,因其距大城市较近,成为人们研究和观赏冰川奇观不可多得的地点.使之越来越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地质 冰川 山岳冰川 冰川冰 冰川遗迹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冰川雪冰微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淑红 侯书贵 秦大河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2-596,共5页
微生物作为青藏高原冰川研究的一个参数,不仅能提供丰富的物种和嗜冷基因资源作用于冰川的能量和化学物质平衡,而且还与气候和环境相关联.近年来,青藏高原冰川雪藻的研究主要在南部的Yala冰川开展,细菌的研究集中在北部冰川.这些研究主... 微生物作为青藏高原冰川研究的一个参数,不仅能提供丰富的物种和嗜冷基因资源作用于冰川的能量和化学物质平衡,而且还与气候和环境相关联.近年来,青藏高原冰川雪藻的研究主要在南部的Yala冰川开展,细菌的研究集中在北部冰川.这些研究主要针对冰川雪冰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未来除在研究方法上加以改进外,还应该在微生物多样性、生态意义、嗜冷机制及其与气候和环境的关系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微生物 青藏高原
下载PDF
2000-2013年木孜塔格冰鳞川冰川粒雪线高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安安 陈伟 +2 位作者 吴红波 张伟 吴玉伟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69-1078,共10页
以祁连山七一冰川为例,基于Landsat TM/ETM+数据建立了通过单波段(近红外波段)阈值法提取雪线的方法,并结合观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将此方法应用到2000-2013年木孜塔格冰鳞川冰川粒雪线高度变化的估算中,结合茫崖气象站暖季气温(9、7、8月... 以祁连山七一冰川为例,基于Landsat TM/ETM+数据建立了通过单波段(近红外波段)阈值法提取雪线的方法,并结合观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将此方法应用到2000-2013年木孜塔格冰鳞川冰川粒雪线高度变化的估算中,结合茫崖气象站暖季气温(9、7、8月份的平均气温)和6-8月降水量数据,探索粒雪线高度与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波段阈值法可较为准确地估计冰川的雪线位置,2000-2013年冰鳞川冰川粒雪线高度呈波动变化,在2006年达到最大值(海拔5 678 m).气温升高是冰鳞川冰川粒雪线高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气温上升1℃可导致粒雪线高度升高约83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粒雪线高度 气象因子 七一冰川 鳞川冰川
下载PDF
东南极Lambert冰川—Amery冰架系统平衡通量分布的计算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清华 宁津生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0-505,共6页
通过对Lambert冰川盆地 (LGB)考察路线上约 170 0km长的LGB剖面和距冰架末端约 5 0km、长 15 0km的A剖面 ,分别利用GPS冰流速值及雷达测厚值进行冰通量的计算得出 :每年流过LGB剖面的冰通量为 4 3 95Gt·a-1,而通过A剖面的冰通量仅... 通过对Lambert冰川盆地 (LGB)考察路线上约 170 0km长的LGB剖面和距冰架末端约 5 0km、长 15 0km的A剖面 ,分别利用GPS冰流速值及雷达测厚值进行冰通量的计算得出 :每年流过LGB剖面的冰通量为 4 3 95Gt·a-1,而通过A剖面的冰通量仅为 2 6 4 2Gt·a-1,Amery冰架底部净融化量为 7 8Gt·a-1.整个Lambert冰川—Amery冰架系统 (LAS)地区的表面净物质平衡总量约为 90Gt·a-1;LGB地区的表面净物质平衡总量为 4 6Gt·a-1.通过分析得出 ,整个LAS地区及LGB地区均处于物质正平衡状态 ,而LAS流域的上游区域S’则处于物质负平衡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量 南极 Lambert冰川-Amery架系统 GPS 雷达 通量
下载PDF
湖南第四纪冰川的证据 被引量:3
13
作者 童潜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7-346,共10页
通过十多年来反复观测到的洞庭湖周边近岸岗地的巨砾和网纹红土中孤立镶嵌的包括巨砾级的砾石,以及浏阳市大围山花岗岩岩面上无以数计的臼状圆穴,用排他法进行研究;结合前人对洞庭湖区第四纪的气候信息研究。认为湖南有第四纪山岳冰川活... 通过十多年来反复观测到的洞庭湖周边近岸岗地的巨砾和网纹红土中孤立镶嵌的包括巨砾级的砾石,以及浏阳市大围山花岗岩岩面上无以数计的臼状圆穴,用排他法进行研究;结合前人对洞庭湖区第四纪的气候信息研究。认为湖南有第四纪山岳冰川活动,支持中国东部中低山区有第四纪冰川活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冰川 泥石流 冰川壶穴(臼) 漂砾 坠石
下载PDF
微粒对多晶冰及冰川流变行为的影响——(Ⅰ)基于位错的弛豫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旼 David M.Cole Ian Baker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6-130,共5页
为量化冰及冰川在流变过程中位错密度随流变应力的变化,发展了一个基于位错的非线性弛豫模型.模型的计算表明:在冰的指数蠕变阶段,滞弹性试验所形成的应力/应变滞后环的宽度与面积随流变应力的增加呈线性增加,位错密度随流变应力的增加... 为量化冰及冰川在流变过程中位错密度随流变应力的变化,发展了一个基于位错的非线性弛豫模型.模型的计算表明:在冰的指数蠕变阶段,滞弹性试验所形成的应力/应变滞后环的宽度与面积随流变应力的增加呈线性增加,位错密度随流变应力的增加呈平方增加;在冰的线性蠕变阶段,滞弹性试验所形成的应力/应变滞后环的宽度、面积和位错密度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位错 弛豫 流变 非线性模型
下载PDF
南迦巴瓦峰地区冰川沉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振拴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1984年第3期37-45,共9页
本文应用矿物学、岩石学、物理学、地层年代学、沉积学以及地貌学的方法,对南迦巴瓦峰地区40多个冰碛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1)冰川沉积地貌清楚,可大致分为四个时期的冰碛;(2)冰碛物的物质组成与该区的基岩岩性有密切关系;(3)冰碛... 本文应用矿物学、岩石学、物理学、地层年代学、沉积学以及地貌学的方法,对南迦巴瓦峰地区40多个冰碛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1)冰川沉积地貌清楚,可大致分为四个时期的冰碛;(2)冰碛物的物质组成与该区的基岩岩性有密切关系;(3)冰碛物的粒度分配主要取决于冰川搬运沉积作用,经冰川底部形成的冰碛,粉砂粒级含量高,磨蚀作用强;(4)冰碛的分必须考虑冰碛的形成过程,侵蚀、搬运、沉积方式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沉积 南迦巴瓦峰 冰川冰 冰川底部 磨蚀作用 应用矿物学 现代冰川 第四纪冰川作用 海洋性冰川
下载PDF
天山一号冰川:不能忽视的真相
16
作者 周李杰 《新疆人文地理》 2010年第5期70-77,共8页
嗒嗒滴水声,哗哗流水声,会给人们带来清爽、愉悦的心情。然而当人们走近天山一号冰川下部的冰舌区,所见所闻让人惊心——冰融化滴水不是点,而是线;冰消融流水不是溪流,而是湍流,哗哗地响……这就是今天天山一号冰川不可忽视的真相,我们... 嗒嗒滴水声,哗哗流水声,会给人们带来清爽、愉悦的心情。然而当人们走近天山一号冰川下部的冰舌区,所见所闻让人惊心——冰融化滴水不是点,而是线;冰消融流水不是溪流,而是湍流,哗哗地响……这就是今天天山一号冰川不可忽视的真相,我们的心不由得揪了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温度 天山 乌鲁木齐河源 现代冰川 储量 海拔高度 气候变暖 冰川观测试验站 冰川冰 中国科学院
下载PDF
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争论梗概
17
作者 陈业裕 《上海国土资源》 1983年第2期40-45,共6页
地球发展至距今2~3百万年的第四纪,其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全球气候有过剧烈的变化,出现了干冷的冰期与暖湿的间冰期相互更替。大冰期时,地球上形成了北美的劳伦泰、西北欧的斯坎的那维亚和亚洲的西伯利亚三大冰盖中心。与此同时,其它地区... 地球发展至距今2~3百万年的第四纪,其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全球气候有过剧烈的变化,出现了干冷的冰期与暖湿的间冰期相互更替。大冰期时,地球上形成了北美的劳伦泰、西北欧的斯坎的那维亚和亚洲的西伯利亚三大冰盖中心。与此同时,其它地区尤其是山地区,也发育了规模不等、程度不同的山谷冰川。位于亚洲大陆东部的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冰川 山谷冰川 冰川冰 第四纪 山麓冰川 冰川地形 暖湿 泥石流堆积 冰川积累区
下载PDF
古元古代雪球地球冰川作用的形成时限研究取得新进展
18
作者 袁超 D.O.Zakharov +5 位作者 I.N.Bindeman A.I.Slabunov M.Ovtcharova M.A.Coble N.S.Serebryakov U.Schaltegger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0-550,共1页
堆积于不同大陆低纬度地区的古元古代冰碛岩的存在表明,三次或者四次全球性的冰川作用均发生于2.45-2.22Ga。在这个时期内,发生了首次全球性的大气氧含量升高(全球大氧化事件,简称GOE事件),暗示这些事件之间可能存在潜在的联系。
关键词 冰川作用 古元古代 形成年龄 碛岩 冰川融水 冰川冰 锆石年龄 低纬度地区 氧含量 侵入体
下载PDF
特拉木坎力冰川 固体水塔
19
《新疆农垦科技》 2013年第8期67-67,共1页
特拉木坎力冰川位于新疆省喀什的喀喇昆仑山脉的特拉木坎力峰(海拔7441米)下.冰川长28公里多,面积124.53平方千米.冰川末端高度为4520米,冰川雪线高度为5390米。冰川冰净储量为26.774立方公里.换算成水量可达22.758亿立方米... 特拉木坎力冰川位于新疆省喀什的喀喇昆仑山脉的特拉木坎力峰(海拔7441米)下.冰川长28公里多,面积124.53平方千米.冰川末端高度为4520米,冰川雪线高度为5390米。冰川冰净储量为26.774立方公里.换算成水量可达22.758亿立方米.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固体水塔”。特拉木坎力冰川最奇异的自然景观是高达数十米的冰塔林.海拔5200米处发育向下至冰川末端.长度在11公里以上。冰川连座冰塔形成一座座冰峰甚是壮观.冰峰常伴有冰湖,碧波荡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冰 水塔 固体 昆仑山脉 自然景观 公里 海拔 立方
下载PDF
全球冰川冰厚度分布
20
《气象知识》 2019年第3期42-42,共1页
瑞士等多国学者利用5个模式给出了南极和格陵兰以外全球大约21.5万个冰川冰厚度的估计。研究表明,这些冰川的总体积为(158±41)×10^3千米^3因为其中大约15%位于目前海平面之下,这些冰相当于(0.32±0.08)米海平面变化。
关键词 冰川冰 厚度分布 海平面变化 厚度 格陵兰 南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