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典型山地温冰川水化学空间分布特征与近期冰川动态 被引量:18
1
作者 何元庆 姚檀栋 杨梅学 《山地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481-488,共8页
从我国玉龙雪山典型温冰川王白水 1号冰川不同区段表面融水 ,新近积雪和冰川补给河水采样分析结果表明 ,雪线以上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和离子含量比雪线以下为高 ,低海拔河水比高海拔融水的氧同位素浓度为低 ,可能在来源上存在着差异 ,这... 从我国玉龙雪山典型温冰川王白水 1号冰川不同区段表面融水 ,新近积雪和冰川补给河水采样分析结果表明 ,雪线以上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和离子含量比雪线以下为高 ,低海拔河水比高海拔融水的氧同位素浓度为低 ,可能在来源上存在着差异 ,这种分布特征说明本温冰川区局部大气环流情况随高度而不同 ,有可能存在季风气候区所特有的“降水量效应”或“季节性效应”。冰川不同水体内离子浓度变化说明 ,冰川融水与地壳表面接触时间越久 ,其中的可融性离子浓度就越高 ,此外也与当地基岩岩性密切相关。冰川水化学的空间分布反映出温冰川化学溶解作用和物理活动性都比较强。小冰期以后气候变暖 ,玉龙山冰川后退的幅度也比较大。实测资料表明 ,50年代以来气候大体以 1 1a~ 1 2a的周期波动 ,受气候波动的控制 ,冰川时进时退 ,变化幅度不同。玉龙山冰川在经历了 1 980~ 1 990年的后退以后 ,最近又显示出前进趋势。在大部分时期内 ,除非突然出现全球大幅度变暖的情况 ,冰川受气温和降水非同步变化的制约 ,在总体趋势上是比较稳定的 ,不会很快消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水化学 冰川动态 空间分布 气候 积雪
下载PDF
长江源区湖泊-冰川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2
作者 益西卓玛 高佳佳 +4 位作者 拉巴 索朗卓嘎 罗骕翾 边巴次仁 格桑丹增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1期28-39,共12页
湖泊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研究其动态变化对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及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江源区多尔索洞错-米提江占木错为研究对象,应用Landsat-5/7/8卫星和高分遥感影像,分析了1989—2021年湖泊面积变化的时空特征,... 湖泊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研究其动态变化对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及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江源区多尔索洞错-米提江占木错为研究对象,应用Landsat-5/7/8卫星和高分遥感影像,分析了1989—2021年湖泊面积变化的时空特征,并探讨了冰湖-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89—2021年间,多尔索洞错-米提江占木错湖泊平均面积为1011.37 km^(2),由1989年的872.07km^(2)扩张至2021年的1119.5 km^(2),平均扩张率为8.62 km^(2)·a^(-1)。从年代际变化来看,21世纪初期湖泊面积扩张最明显,尤其是在湖泊北部、西北部及南部地区;20世纪90年代增长最为缓慢。1990—2020年各拉丹冬冰川面积从1990年的797.85 km^(2)缩小至2020年的766.19 km^(2),减少了31.66 km^(2),缩减率为1.106 km^(2)·a^(-1)。2004年之前,气温升高引起的冰川融水是多尔索洞错-米提江占木错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对湖泊面积变化的平均贡献率为66.8%;2004年之后,降水在多尔索洞错-米提江占木错湖泊面积变化因素中起主导作用,降水对湖泊面积变化的平均贡献率为5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尔索洞错-米提江占木错 气候变化 长江源区 湖泊动态 冰川动态
下载PDF
山地冰川演化与冰湖发育相互作用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琼 王欣 +3 位作者 雷东钰 殷永胜 魏俊锋 张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41-1052,共12页
冰川-冰湖耦合过程是冰冻圈物质与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刻画冰川演化与冰湖发育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对于完善冰冻圈科学理论体系和认知冰川作用区变化规律、水循环模式和灾害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山地冰川演化和冰湖发育过... 冰川-冰湖耦合过程是冰冻圈物质与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刻画冰川演化与冰湖发育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对于完善冰冻圈科学理论体系和认知冰川作用区变化规律、水循环模式和灾害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山地冰川演化和冰湖发育过程,系统归纳了冰川-冰湖相互作用研究进展,剖析了冰川作用与冰湖发育耦合机制及相关模型的应用,并对现有冰川演化与冰湖发育过程耦合机制研究存在的不足与挑战进行解析和总结。冰川-冰湖耦合过程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数值模拟的可信度与精度,为评估冰川-冰湖耦合过程影响、建立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和采取适应性措施提供数据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冰湖 湖盆 水文机制 冰川动态
下载PDF
Glacier Fluctuations between 1975 and 2008 in the Greater Himalaya Range of Zanskar,Southern Ladakh 被引量:2
4
作者 Ulrich KAMP Martin BYRNE Tobias BOLCH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1年第3期374-389,共16页
Glaciers in the Himalaya are often heavily covered with supraglacial debris,making them difficult to study with remotely-sensed imagery alone.Various methods such as band ratios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to map clean-ic... Glaciers in the Himalaya are often heavily covered with supraglacial debris,making them difficult to study with remotely-sensed imagery alone.Various methods such as band ratios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to map clean-ice glaciers;however,a thicker layer of debris often makes it impossibl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supraglacial debris and the surrounding terrain.Previously,a morphometric mapping approach employing an ASTER-derived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has been used to map glaciers in the Khumbu Himal and the Tien Shan.This study on glaciers in the Greater Himalaya Range in Zanskar,southern Ladakh,aims (i) to use the morphometric approach to map large debris-covered glaciers;and (ii) to use Landsat and ASTER data and GPS and field measurements to document glacier change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Field work was carried out in the summers of 2008.For clean ice,band ratios from the ASTER dataset were used to distinguish glacial features.For debris-covered glaciers,topographic features such as slope were combined with thermal imagery and supervised classifiers to map glacial margins.The method is promising for large glaciers,although problems occurred in the distal and lateral parts and in the fore field of the glaciers.A multi-temporal analysis of glaciers in Zanskar showed that in general they have receded since at least the mid-to late-1970s.However,some few glaciers that advanced or oscillated - probably because of specific loc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 do exi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cier Mapping HIMALAYA LADAKH Monitoring Zanskar
下载PDF
1986-2015年青藏高原哈拉湖湖泊动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8
5
作者 李东昇 张仁勇 +3 位作者 崔步礼 赵云朵 王莹 姜宝福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01-512,共12页
湖泊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研究其动态变化对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哈拉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3S技术提取流域内湖泊面积、形状等信息,揭示近30年哈拉湖流域湖泊动态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86-2015... 湖泊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研究其动态变化对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哈拉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3S技术提取流域内湖泊面积、形状等信息,揭示近30年哈拉湖流域湖泊动态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86-2015年间,哈拉湖流域湖泊面积变化呈"V"型,其动态变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波动下降阶段(1986-2001年)和波动上升阶段(2001-2015年)。其中1986-2001年湖泊面积由593.68 km^(2)减少到584.83 km^(2)(减少8.85 km^(2));2001-2015年由584.83 km2增加到614.31 km^(2)(增加29.48 km^(2))。对湖泊面积变化量与冰川面积变化量及同期遥感数据阶段各气候要素相关分析发现,湖泊面积变化量与阶段降水量呈正相关,且相关显著性水平在0.01以上,进而降水量是湖泊动态变化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动态 冰川动态 气候变化 哈拉湖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