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南阿拉斯加冰川成因及冻土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大卫.卡尔.施耐德
戴长雷
杨朝晖
-
机构
阿拉斯加大学安克雷奇分校
黑龙江大学寒区地下水研究所
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
-
出处
《黑龙江水利》
2016年第4期28-31,共4页
-
文摘
冰川及冻土地貌是地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阿拉斯加中南部的冰川成因及冻土分布特征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南阿拉斯加的地貌特征。在梳理影响冰川成因的多种因素以及永久冻土相关知识的前提下,对阿拉斯加中南部地区的冰川成因以及冻土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1)大冰期被认为主要是由于大陆位置的变动而引起的,冰川形成于冬天冷到可以降雪而夏天不能暖到将所有积雪都融化掉的地方;(2)在中南阿拉斯加,山区之外的一些地方只存在不连续的永冻土。这些能够发育不连续永冻土的地方主要位于科珀河(铜河)流域,以及苏西特纳河流域北部的某些地区。
-
关键词
冰川成因
冻土分布
地貌特征
中南阿拉斯加
-
Keywords
glacial origin
permafrost distribution
geomorphic feature
Southcentral Alaska
-
分类号
P343.6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P642.14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
-
题名壶穴差异风化或风蚀作用成因质疑
被引量:30
- 2
-
-
作者
吕洪波
任晓辉
许民
欧阳江城
-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
赤峰学院环境与资源管理系
-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2-198,I0004,共8页
-
基金
中国石油大学引进人才基金资助项目(编号Y020109)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师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NJ06022)的成果
-
文摘
过去十年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地貌的文章,而关于壶穴成因的争论也通过各种媒介报道出来。笔者等建议壶穴仅仅用于表示快速旋转水流在基岩表面形成的近圆筒形的凹坑,以口小肚大底平为典型形态特征,而冰川融水冲蚀形成的壶穴则叫做冰川壶穴。近年来,有些研究者将中国东部花岗岩山脊上的壶穴与差异风化和风蚀作用联系起来。笔者等分析了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的特点,明确指出: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并非壶穴形成的原因,唯一可能的成因是快速的河水或冰川融水的旋转水流。因此,在中国南方河床上发现的壶穴既可能是河流流水形成的,也可能是第四纪山谷冰川融水造成的;而中国北方花岗岩山脊上的壶穴只能是曾经覆盖其上的第四纪冰帽在冰川退缩期之冰川融水形成的。所以,花岗岩山脊上的壶穴为冰川壶穴(即冰臼),可以看作第四纪冰帽的标志。根据中国东部壶穴的分布特征推断:中国东部之北方在第四纪末次冰盛期至少曾经存在着许多冰帽甚至大陆冰川,而其南部边缘至少已经达到山东蒙山以南。
-
关键词
壶穴
差异风化
风蚀
冰川融水成因
-
Keywords
pothole
differential weathering
wind deflation
meltwater origin
-
分类号
P931.4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P512.1
[天文地球—地质学]
-
-
题名《中国新生代冰川与环境演化》新书推荐
- 3
-
-
-
出处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I0006-I0006,共1页
-
文摘
内容简介:《中国新生代冰川与环境演化》一书以清晰的图片展示了在中国东部中低山区发现的冰川成因平行擦痕、交叉擦痕、钉头鼠尾擦痕、磨光面、颤痕、新月形凿口、新月形断口、新月形裂纹、冰臼、河曲状冰水岩溶槽、鼓丘、冰盖巨型流线构造、冰帽流线构造、终碛条带构造、冰碛垄、漂砾、冰筏坠石、冰石河等冰川遗迹,并介绍了冰川袭夺、冰蚀夷平面、多成因冰川U谷、冰斗等多类冰川地貌;涵盖了山谷冰川、兴安冰帽、松辽冰盖、华北冰盖、云贵冰盖、青藏高原大冰盖等诸多地貌单元。
-
关键词
山谷冰川
冰川遗迹
冰川成因
冰川地貌
夷平面
冰帽
冰斗
冰臼
-
分类号
P343.6-5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
-
题名黄山有“古冰川”吗?
- 4
-
-
作者
吴昭谦
-
出处
《地球》
2000年第1期24-25,共2页
-
文摘
黄山等中国东部是否发生过第四纪古冰川的争论,它一波三折,已跨越了约80年之久而至今未划上句号。看来是要延续到21世纪了。从"无"到"有".李四光拉开了大论战的序幕常年不化的积雪形成巨大的缓慢流动的冰块构成冰川。
-
关键词
黄山
冰川
古冰川
冰川成因
-
分类号
P343.61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
-
题名河南鲁山新元古界罗圈组石英颗粒形态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张碧云
郑德顺
-
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出处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7-663,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s.41272118,41872238)
-
文摘
豫西地区罗圈组成因的确定对新元古代冰期事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扫描电镜观察鲁山龙潭沟地区罗圈组沉积物中的石英颗粒表面27种常见表面结构特征,统计分析这些特征出现的频率,恢复其沉积环境。结果表明:与沉积环境分析关系密切的擦痕特征频率为28%~44%;平整的破裂面特征频率为36%~84%;大贝壳状断口的特征频率为24%~52%,小贝壳状断口特征频率为20%~44%;V形撞击坑特征频率为4%~12%。颗粒特征及特征频率说明这是一套冰川成因的沉积物,后期接受了轻微流水改造,最后遭受成岩及风化作用。表明鲁山龙潭沟地区罗圈组沉积时期存在冰川活动,推断其冰川活动与全球冰川事件相关。该研究为确定豫西地区新元古代有冰川发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
河南鲁山
罗圈组
扫描电镜
石英颗粒
冰川成因
-
Keywords
Henan Lushan
Luoquan forma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quartz grains
glacial origin
-
分类号
P512.4
[天文地球—地质学]
P575.2
[天文地球—矿物学]
-
-
题名新书介绍
- 6
-
-
-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6-286,共1页
-
文摘
王照波著.2021.中国新生代冰川与环境演化.北京:地质出版社.本书以清晰的图片展示了在中国东部发现的冰川成因的平行擦痕、交叉擦痕、钉头鼠尾擦痕、磨光面、颤痕、新月形凿口、新月形断口、新月形裂纹、冰臼、河曲状冰川岩溶槽、鼓丘、巨型流线构造、终碛条带构造、冰碛垄、漂砾、冰筏坠石、冰石河、冰川袭夺、冰蚀夷平面、多成因U谷、冰斗等各类冰川遗迹;涵盖了山谷冰川、兴安冰帽、松辽冰盖、华北冰盖、云贵冰盖、青藏高原大冰盖等请多地貌;根据最新获得的冰碛堆积年龄,结合深海氧同位素气候演化曲线,从渐新世到全新世初步划分出13个冰期,建立了中国新生代冰期划分方案。重点论述了山体冰蚀过程与三角脊链、冰川滑动过程与各类擦痕、冰川堆积过程与垄槽序列、冰期气候过程与东亚冷槽、风成堆积过程与太行山隆起、青藏高原的降升与青藏高原大冰盖、冰期—间冰期对我国大陆架海陆变迁、古人类演化的影响、冰岛阀门效应与北极冰盖的形成等内容。这是一本极具探索趣味又引人思考的书,其中许多地貌现象的解释在地质、地理学术界尚存在相当尖锐的争论。
-
关键词
新书介绍
地质出版社
海陆变迁
冰川遗迹
磨光面
冰川成因
山谷冰川
-
分类号
P343.6-5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
-
题名“冈底斯山冰川变迁”试题设计
- 7
-
-
作者
阮维东
-
机构
广东省江门市教育研究院
-
出处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16,共2页
-
文摘
一、试题设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高山冰川的形成跟气温、降水等因素有关,而不同海拔的冰川面积不仅跟气温和降水有关,还跟山体的坡度、表面积等因素有关。某科研队近40年来对我国某山地进行三次冰川面积调查,各海拔冰川面积变化见图1[1]。二、命题意图本题通过创设学术探索情境,选取学生生活中较为陌生的高原冰川地区,利用示意图呈现冈底斯山近40年三次冰川面积的调查结果,考查学生地域联系、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成因等必备知识点,检验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
关键词
试题设计
冰川面积
命题意图
区域认知
冰川成因
综合思维
高原冰川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
分类号
G634.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