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冰球式蓄冰罐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先庭 赵庆珠 +1 位作者 李吉生 彦启森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9-22,共4页
给出了冰球式蓄冰罐蓄冷和取冷过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载冷剂与冰球间的相互作用、冰球的相变换热特性以及蓄冰罐的热损失。编制了求解程序STAIT,利用该程序计算了8个不同的蓄冷和取冷工况。对比结果表明,利用STAIT... 给出了冰球式蓄冰罐蓄冷和取冷过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载冷剂与冰球间的相互作用、冰球的相变换热特性以及蓄冰罐的热损失。编制了求解程序STAIT,利用该程序计算了8个不同的蓄冷和取冷工况。对比结果表明,利用STAIT模拟的结果与实测结果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球式 蓄冰罐 冰蓄冷 数学模型 空气调节
下载PDF
冰球式封装蓄冰槽蓄冷过程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瑾 赵凯 +2 位作者 王素英 赵路平 段文珊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3-268,共6页
通过对冰球式封装蓄冰槽蓄冷时的传热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数值传热方程,对蓄冷过程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到了蓄冰槽蓄冷过程中乙二醇溶液出口温度及蓄冰球温度的变化趋势.同时,设计搭建了冰球式封装蓄冷空调系统实验台,分析了冰球式蓄冷系... 通过对冰球式封装蓄冰槽蓄冷时的传热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数值传热方程,对蓄冷过程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到了蓄冰槽蓄冷过程中乙二醇溶液出口温度及蓄冰球温度的变化趋势.同时,设计搭建了冰球式封装蓄冷空调系统实验台,分析了冰球式蓄冷系统中蓄冰槽和蓄冰球的结构与性能,对蓄冷过程进行了实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优化冰球式蓄冷系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球式封装蓄冰槽 传热计算 蓄冷过程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冰球式蓄冷技术在空调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曹红奋 《制冷与空调》 2001年第4期57-64,共8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冰球式蓄冷技术的基本理论,并对其在空调中的应用进行了实测与分析。
关键词 冰球式蓄冷系统 蓄冷空调
下载PDF
冰球式蓄冷空调系统性能的探讨
4
作者 颜苏芊 文力 黄翔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62-166,共5页
介绍了冰球式蓄冷系统中冰球和蓄冰槽的结构和性能,以及结冰融冰过程和蓄冷释冷特性.通过对冰蓄冷系统运行模式的分析,得出它具有削峰填谷、调荷节能和节省设备初投资的优点;将盘管式和冰球式系统进行技术对比,发现冰球蓄冷技术具有较... 介绍了冰球式蓄冷系统中冰球和蓄冰槽的结构和性能,以及结冰融冰过程和蓄冷释冷特性.通过对冰蓄冷系统运行模式的分析,得出它具有削峰填谷、调荷节能和节省设备初投资的优点;将盘管式和冰球式系统进行技术对比,发现冰球蓄冷技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球式蓄冷空调系统 冰球 蓄冰槽 运行模 结冰过程 融冰过程 蓄冷释冷特性
下载PDF
冰球式蓄冷系统蓄冰槽蓄冷过程的动态模拟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鲁燕 郝学军 +1 位作者 宋孝春 杨华 《暖通空调》 2018年第8期130-132,126,共4页
建立了蓄冰槽系统的流动和传热模型,针对蓄冰槽中载冷剂的流动方向、载冷剂进口位置对蓄冷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进口流速越大,努塞尔数Nu越大,载冷剂与冰球间的对流换热系数越大,出口温度越快达到稳定状态;设计蓄冰槽时,采... 建立了蓄冰槽系统的流动和传热模型,针对蓄冰槽中载冷剂的流动方向、载冷剂进口位置对蓄冷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进口流速越大,努塞尔数Nu越大,载冷剂与冰球间的对流换热系数越大,出口温度越快达到稳定状态;设计蓄冰槽时,采用载冷剂下进上出的流动方式比上进下出的对流换热系数大,更有利于换热,载冷剂流速为3m/s时2种方式对流换热系数相差0.71%,为5m/s时相差0.99%,随着载冷剂流速增大,下进上出的优势体现得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球式蓄冷 蓄冰槽 载冷剂 强化传热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冰球式蓄冰系统设计与施工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仟 王炳南 +1 位作者 李洪涛 黄旭 《施工技术》 CAS 2020年第7期120-123,共4页
冰球式冰蓄冷系统是将溶液注入塑胶球内但不充满,预留膨胀空间。将塑料球放入蓄冰罐内,再注入冷水机组制出的低温乙二醇水溶液,使冰球内的溶液冻结起来。融冰时,让从空调负荷端流回的温度较高的乙二醇水溶液通过冰罐内塑胶球将冰球内的... 冰球式冰蓄冷系统是将溶液注入塑胶球内但不充满,预留膨胀空间。将塑料球放入蓄冰罐内,再注入冷水机组制出的低温乙二醇水溶液,使冰球内的溶液冻结起来。融冰时,让从空调负荷端流回的温度较高的乙二醇水溶液通过冰罐内塑胶球将冰球内的冰融化而释冷。结合冰球式蓄冷系统施工案例,详细介绍冰球式蓄冷系统设计与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蓄冷系统 冰球式 设计 施工
下载PDF
蓄冷空调系统 被引量:5
7
作者 郑贤德 林秀诚 《制冷与空调》 1995年第1期12-18,共7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空调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突飞猛进。由于空调的普及,使得电力需求迅速增加,仅以广东省为例,目前空调装机容量已达30万KW,并以每年30%的速度猛增,空调用电量已占用电总量的40%以上,这个...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空调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突飞猛进。由于空调的普及,使得电力需求迅速增加,仅以广东省为例,目前空调装机容量已达30万KW,并以每年30%的速度猛增,空调用电量已占用电总量的40%以上,这个比例已接近工业发达国家的指标。对于办公楼、宾馆、电影院、商场等建筑物一天内实际空调负荷变化是很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机 蓄冷空调系统 冰蓄冷 蓄冰 冰球式蓄冷系统 制冷剂 运行费用 蓄冷量 空调负荷 制冷设备
下载PDF
冰蓄冷球内凝固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晏刚 崔景潭 +1 位作者 吴业正 王华生 《制冷与空调》 2002年第4期22-24,共3页
冰球式蓄冷空调系统可以改善电力供应状况,提高机组的负荷率,节省发电资源,在空调制冷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技术中的固液相变问题由于其复杂性已成为研究的难点。本文应用量热法,来研究复杂几何腔内的固液相变问题,其实验技术方法... 冰球式蓄冷空调系统可以改善电力供应状况,提高机组的负荷率,节省发电资源,在空调制冷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技术中的固液相变问题由于其复杂性已成为研究的难点。本文应用量热法,来研究复杂几何腔内的固液相变问题,其实验技术方法和结果分析具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蓄冷球 内凝固 冰球式蓄冷空调系统 固液相变 量热法
下载PDF
冰蓄冷空调及其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付小斌 《节能与环保》 2004年第4期30-32,共3页
介绍了冰蓄冷空调的分类、特点,分析了冰蓄冷空调在实际使用中的选择,强调了与常规空调相比所具有的优势,并提供具体实例。
关键词 冰蓄冷 空调 蓄冰系统 节约能源 导热塑料盘管储冰 冰球式储冰
下载PDF
Global wood anatomical perspective on the onset of the Late Antique Little Ice Age (LALIA) in the mid-6th century CE
10
作者 Ulf Büntgen Alan Crivellaro +36 位作者 Dominique Arseneault Mike Baillie David Barclay Mauro Bernabei Jarno Bontadi Gretel Boswijk David Brown Duncan A.Christie Olga V.Churakova Edward R.Cook Rosanne D’Arrigo Nicole Davi Jan Esper Patrick Fonti Ciara Greaves Rashit M.Hantemirov Malcolm K.Hughes Alexander V.Kirdyanov Paul J.Krusic Carlos Le Quesne Fredrik C.Ljungqvist Michael Mc.Cormick Vladimir S.Myglan Kurt Nicolussi Clive Oppenheimer Jonathan Palmer Chun Qin Frederick Reinig Matthew Salzer Markus Stoffel Max Torbenson Mirek Trnka Ricardo Villalba Nick Wiesenberg Greg Wiles Bao Yang Alma Piermattei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2期2336-2344,共9页
Linked to major volcanic eruptions around 536 and 540 CE, the onset of the Late Antique Little Ice Age has been described as the coldest period of the past two millennia. The exact timing and spatial extent of this ex... Linked to major volcanic eruptions around 536 and 540 CE, the onset of the Late Antique Little Ice Age has been described as the coldest period of the past two millennia. The exact timing and spatial extent of this exceptional cold phase are, however, still under debate because of the limited resolution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available proxy archives. Here, we use 106 wood anatomical thin sections from 23forest sites and 20 tree species in both hemispheres to search for cell-level fingerprints of ephemeral summer cooling between 530 and 550 CE. After cross-dating and double-staining, we identified 89Blue Rings(lack of cell wall lignification), nine Frost Rings(cell deformation and collapse), and 93Light Rings(reduced cell wall thickening)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Our network reveals evidence for the strongest temperature depression between mid-July and early-August 536 CE across North America and Eurasia, whereas more localised cold spells occurred in the summers of 532, 540–43, and548 CE. The lack of anatomical signatures in the austral trees suggests limited incursion of stratospheric volcanic aerosol into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extra-tropics, that any forcing was mitigated by atmosphere-ocean dynamical responses and/or concentrated outside the growing season, or a combination of factors.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advantage of wood anatomical investigations over traditional dendrochronological measurements, provide a benchmark for Earth system models, support cross-disciplinary studies into the entanglements of climate and history, and question the relevance of global climate aver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ue Rings Climate extremes Dendrochronology Late Antiquity Tree rings Volcanic eruptio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