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MIS 4冰进”的^(10)Be地表暴露测年证据
1
作者 徐坤 许刘兵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4期1403-1413,共11页
地貌地层证据及绝对测年数据显示,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地在第四纪期间经历了多次显著的冰川进退。深海氧同位素4阶段(MIS 4)作为末次冰期的一个冰阶,全球平均气温降低、大陆冰量增多、海平面下降,零星测年数据显示青藏高原少数几个山地... 地貌地层证据及绝对测年数据显示,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地在第四纪期间经历了多次显著的冰川进退。深海氧同位素4阶段(MIS 4)作为末次冰期的一个冰阶,全球平均气温降低、大陆冰量增多、海平面下降,零星测年数据显示青藏高原少数几个山地可能在MIS 4冷期出现冰川前进(本文统一用“MIS 4冰进”来指代冰川漂砾暴露测年数据落在MIS 4的冰川前进,但冰进过程本身不一定完全发生在MIS 4期间)。辽阔的青藏高原面上分布着无数高海拔山地,MIS 4冰进是否广泛存在于其他山地?冰川发育的时间过程又是如何?这些问题仍缺乏系统论述。本文统计并重新计算了青藏高原已发表的落在MIS 4及相近年代的冰川漂砾^(10)Be地表暴露年代,进一步运用P-CAAT方法对暴露年代进行细化分析,最终得到12组(即12个地点)落在MIS 4区间的暴露年代数据,这12个地点主要分布在高原的中南部和西部地区,分析得到:(1)MIS 4时期,青藏高原西部、南部、东部与内部地区曾发生过冰川前进,冰进规模西部最大,南部其次,内部最小,可能主要与冰川补给量的多寡有关。(2)青藏高原MIS 4冰进主要受控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与大气CO_(2)浓度的变化以及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带的迁移:MIS 5a至MIS 4早期,太阳辐射逐渐下降至最低值,同期CO_(2)浓度也显著降低,高原气温相应降低,同时,北半球高低纬间温度梯度增大,西风增强且位置南移,可能带来较多冬半年(固态)降水,冰川物质积累量增加,导致冰川前进;MIS 4中、晚期,随着夏季太阳辐射进一步增多及CO_(2)浓度的迅速上升,冰川开始快速退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MIS 4冰进 地表暴露年代 P-CAAT法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MIS 3中期冰进探讨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5-1065,共11页
随着ESR,OSL以及CRN等新技术被应用到第四纪冰川测年,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的许多地区建立起了第四纪冰川演化的年代序列,研究人员在青藏高原南缘和东缘发现末次冰期最大规模古冰川作用出现于末次冰期的间冰阶(MIS 3),而不是末次冰期晚阶... 随着ESR,OSL以及CRN等新技术被应用到第四纪冰川测年,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的许多地区建立起了第四纪冰川演化的年代序列,研究人员在青藏高原南缘和东缘发现末次冰期最大规模古冰川作用出现于末次冰期的间冰阶(MIS 3),而不是末次冰期晚阶段(MIS 2)。对该区域内已获得的测年资料进行总结,发现在兴都库什山、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念青唐古拉山、唐古拉山、喀喇昆仑山、横断山、祁连山、天山、帕米尔高原以及台湾山地等(共30个点)都存在MIS 3山地冰川前进的年代数据,其中,虽有部分点的数据精度和可靠性不高,但不可否认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曾发生MIS 3山地冰川前进的事实,且多数年代数据都集中于MIS 3中期。通过年代学资料与古环境记录的综合分析,笔者初步得出:在季风环流控制区,MIS 3(中期)冰进可能是由于该阶段中期的冷期(也可能是古里雅冰芯记录中47~43kaB.P.两次冷事件的直接作用)结合较丰富的亚洲季风降水造成;在西风环流主要控制区,如天山、帕米尔地区与西昆仑山,虽然在MIS 3时由于冰盖退缩,高纬度的冷高压减弱,使得西风急流北支北撤,西风强度有所减弱,但相对LGM时大洋的温度还是较高,蒸发旺盛,因而西风环流可为上述地区带来较多的降水,配合MIS 3中期的低温致使冰川前进。用多种技术方法交叉对冰川遗迹进行系统定年,是现阶段第四纪冰川研究面临的重要内容,还应注意季风与西风气候系统下冰川演化模式可能存在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MIS 3 冰进 第四纪冰川 测年
下载PDF
天山破城子冰期的冰进及ESR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赵井东 刘时银 +2 位作者 王杰 宋友桂 杜建括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81-1687,共7页
破城子冰期是天山地区第四纪冰期划分中最具代表性的冰期之一,其沉积地形为形态较清晰的多列终碛垅组成,呈扇形展布在最大的现代冰川作用中心托木尔峰东南坡的木扎尔特河河口与山麓带.冰碛地形记录了复杂的冰川进退史,包含着丰富的古环... 破城子冰期是天山地区第四纪冰期划分中最具代表性的冰期之一,其沉积地形为形态较清晰的多列终碛垅组成,呈扇形展布在最大的现代冰川作用中心托木尔峰东南坡的木扎尔特河河口与山麓带.冰碛地形记录了复杂的冰川进退史,包含着丰富的古环境变化信息,对它们进行研究有助于恢复这次冰期的冰川演化史与重建该地区的古环境.应用ESR测年技术,选用石英颗粒中对光照与研磨作用都较敏感的Ge心作为测年信号,对该处出露完整的沉积剖面Ⅰ层的冰川沉积、数列终碛垅与冰水沉积进行定年,获得3组年代分别为13.6~25.3,39.5~40.4与64.2~71.7ka.结合地貌地层学原理与其它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得出:破城子多列终碛垅形成于末次冰期,在末次冰川作用过程中该处存在至少3次大的冰进,可分别对应于MIS2,MIS3b与MIS4.MIS2与MIS3b时的冰川为复合山谷冰川,MIS4时的冰川为山麓冰川.三次冰进规模最大时的冰川长度分别约为94,95与99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R测年 冰进 破城子冰期 天山
原文传递
南极乔治王岛末次冰期以来的环境事件 被引量:5
4
作者 谢又予 崔之久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0年第3期272-281,共10页
末次冰期以来环境演变事件为末次冰期冰盖扩张事件。南设德兰群岛当时为一相连的大岛,乔冶王岛上的冰川有可能来自南极半岛。全新世冰退模式和冰进事件表现为由统一冰盖分解成三个小冰帽,然后再逐渐消失。现冰川以每年约1.3m的速度后退... 末次冰期以来环境演变事件为末次冰期冰盖扩张事件。南设德兰群岛当时为一相连的大岛,乔冶王岛上的冰川有可能来自南极半岛。全新世冰退模式和冰进事件表现为由统一冰盖分解成三个小冰帽,然后再逐渐消失。现冰川以每年约1.3m的速度后退。冰退之后地壳存在明显的均衡补偿抬升,表现为沿海地区发育了5—6级上升海岸阶地,现地壳以每年6—10mm的速率在抬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期 冰进 冰退 地壳 南极
下载PDF
豫西甘山第四纪冰斗系统的发现及其与MIS的耦合关系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照波 王江月 +2 位作者 王全义 徐宪立 李宝杰 《山东国土资源》 2018年第7期1-7,共7页
在调查东亚冷槽西壁冰川遗迹及其海拔梯度的过程中,发现了甘山冰斗系统与磨光面、擦痕、漂砾等冰川遗迹。进而对该冰斗系统进行成因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了冰斗系统的"冰斗环退"的形成方式。以此为基础,就甘山冰斗系统与MIS之间... 在调查东亚冷槽西壁冰川遗迹及其海拔梯度的过程中,发现了甘山冰斗系统与磨光面、擦痕、漂砾等冰川遗迹。进而对该冰斗系统进行成因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了冰斗系统的"冰斗环退"的形成方式。以此为基础,就甘山冰斗系统与MIS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甘山冰斗系统是以"冰斗环退"方式形成的,该冰斗环退系统完整展现了我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过程,对研究冰期的雪线高程、环境演化规律、冰川作用的进退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冰斗环退"的研究基础上,发现了对应的"冰斗环进"机制。冰斗环进代表了冰川作用由高向低推进过程,冰斗环退代表了冰川作用由低向高撤退过程。通过影像分析,初步将甘山冰斗系统划分四段,共解析出了50余套冰斗环,冰川作用的时代可追溯到2.56 Ma。根据冰斗的环进、环退特征,进而发现C28冰斗环所对应MIS56,也即1.60Ma,可能为我国第四纪冰川作用过程中的冰进向冰退演化的重要拐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山 冰斗系统 东亚冷槽 MIS 冰进 冰退 冰斗环 三角脊
下载PDF
北疆小冰期降水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袁玉江 《沙漠与绿洲气象》 1990年第8期24-28,共5页
一、引言小冰期是全球性的现象,在不同地区其各冰进、冰退阶段出现的时间及强度亦有差异.位于亚洲中部的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一般都保留有三道完整的终碛垄,因它们能提供小冰期内的气候、环境信息而为众多地理、地质、冰川学家所重... 一、引言小冰期是全球性的现象,在不同地区其各冰进、冰退阶段出现的时间及强度亦有差异.位于亚洲中部的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一般都保留有三道完整的终碛垄,因它们能提供小冰期内的气候、环境信息而为众多地理、地质、冰川学家所重视.近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冰期 降水特征 冰川进退 冰退 冰进 气候型 冰川学家 亚洲中部 终碛垄 距平
下载PDF
肯尼亚山冰川约6000年以来的进退情况:全新世气候变化在非洲的表现 被引量:1
7
作者 WibjrnKarlén James Fastook +9 位作者 Karin Holmgren Maria Malmstrm JohnA.Matthews Eric Odada Jan Risberg Gunhi1d Rosqvist Per Sandgren Aldo Shemesh Lars-OveWesterberg 高书平 《人类环境杂志》 1999年第5期409-418,462+389,共10页
湖泊沉积物的放射性碳年龄测定资料表明,肯尼亚山西南部的各冰斗在6000年以来的大部分时间中均被不同规模的冰川所覆盖。采自Hausberg湖的冰前湖相沉积物显示出各层位岩粉的含量有很大变化,而位于Hausberg湖附近的非冰前湖Oblong,生成在... 湖泊沉积物的放射性碳年龄测定资料表明,肯尼亚山西南部的各冰斗在6000年以来的大部分时间中均被不同规模的冰川所覆盖。采自Hausberg湖的冰前湖相沉积物显示出各层位岩粉的含量有很大变化,而位于Hausberg湖附近的非冰前湖Oblong,生成在Hausberg湖之前,且规模与其相似,它的沉积物的岩粉含量没有那么大的变化。因而纹层的形成似乎直接与向Hausberg谷上部湖中排水的冰川的剥蚀作用有关。已测出有6个主要的冰进期:距今5700年前不久,以及距今4500~3900、3500~3300、3200~2300、1300~1200和600~400年间。对 Nar Moru和Hausberg两湖底部沉积物所做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结果都与距今5700年前不久发生的那次明显的冰川扩大期一致。与小冰期冰进相比,这次冰进沿冰谷向下游前进差不多要远1km。对这次全新世中期肯尼亚山冰进所需气候条件做的模拟试验表明,平衡线的海拔高程在几百年内降低100m就会引起冰进达到所推测的当时的规模。冰进的发生首先是由于温度的变化,因为在东非和其他一些受印度洋季风影响地区独立进行的古气候研究表明,肯尼亚山发生冰进时气候比较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亚山 冰川 冰进 冰退期 非洲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南部纳木那尼峰MIS 3冰川规模与古气候重建研究
8
作者 牟海珍 崔航 景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16-1828,共13页
青藏高原及毗邻山地存在对应于MIS 3的冰川作用事件,且规模比末次冰盛期(LGM)大。目前,对于MIS 3不同亚阶段冰进的驱动因素存在争议。基于已有的10Be暴露年代数据,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的纳木那尼峰在MIS 3b和MIS 3c存在冰川作用事件,是... 青藏高原及毗邻山地存在对应于MIS 3的冰川作用事件,且规模比末次冰盛期(LGM)大。目前,对于MIS 3不同亚阶段冰进的驱动因素存在争议。基于已有的10Be暴露年代数据,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的纳木那尼峰在MIS 3b和MIS 3c存在冰川作用事件,是研究这一问题的理想区域。根据重建的年代框架,综合应用两种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ELA)的估算方法计算了纳木那尼峰MIS 3b和MIS 3c古冰川的ELA,这两次冰进的ELA分别比现代低250~253 m和348~456 m。基于ELA的变化量,结合两种基于ELA变化的气候重建模型定量反演了MIS 3b和MIS 3c的古气候。结果表明,当MIS 3b和MIS 3c的降水分别为现代降水的50%~100%和140%~200%时,MIS 3b气温比现代低1.38~4.91℃,MIS 3c气温比现代高-1.31~1.68℃。结合其他气候代用指标,与现代相比,MIS 3b气温的降低是冰进的驱动因素,MIS 3c的驱动因素是丰沛的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木那尼峰 MIS 3 冰进驱动因素 古气候
下载PDF
分段函数在分点的极限、连续及可导性的判定
9
作者 李伟文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2期29-34,共6页
极限、连续与导数是高等数学中三个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它们既是微分学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三个概念之间既有紧密联系,其意义又不相同.学生往往对此三概念理解片面,对其内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混淆不清.特别是对分段函数在分点的极限... 极限、连续与导数是高等数学中三个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它们既是微分学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三个概念之间既有紧密联系,其意义又不相同.学生往往对此三概念理解片面,对其内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混淆不清.特别是对分段函数在分点的极限、连续性与可导性的判定方法难以掌握.本文试图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几种类型的分段函数在分点的极限、连续性与可导性情形分别加以讨论,并用较典型的例题,以利同学们理清解题思路,掌握求解的技巧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导性 分段函数 分点 可导的 解题思路 概念理解 凸函数 中含 冰进 三立
下载PDF
从平凡中走出的道德模范
10
作者 高金奎 《新长征》 2015年第3期42-43,共2页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朵小花可以点缀春天的美丽。看似平凡的表面,往往孕育着不凡。白城市经济开发区市政园林环卫管理站清扫组组长吴雪冰用一个女人看似平凡的举动,多年如一日地在生活和工作中润泽亲人,尽责奉献,任劳任怨。在...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朵小花可以点缀春天的美丽。看似平凡的表面,往往孕育着不凡。白城市经济开发区市政园林环卫管理站清扫组组长吴雪冰用一个女人看似平凡的举动,多年如一日地在生活和工作中润泽亲人,尽责奉献,任劳任怨。在领导眼中她是好员工,在父母眼中她是好女儿,在公婆眼中她更是好儿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朵小花 吴雪 雪冰 一个女人 学雷锋标兵 就这样 爱亲 冰进 歇歇脚 孝敬父母
下载PDF
Research on drilling parameters of engine-powered auger ice drill 被引量:1
11
作者 mikhail sysoev pavel talalay 《Global Geology》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Drilling operations in polar regions and mountainous areas are complicated by nature of the extreme environment. Yet conventional rotary drilling technologies can be used to drill ice for scientific samples and oth- e... Drilling operations in polar regions and mountainous areas are complicated by nature of the extreme environment. Yet conventional rotary drilling technologies can be used to drill ice for scientific samples and oth- er research. Due to such reasons as power consumption and weight complications, it is hard to apply a conven- tional rotary drilling rig for glacial exploration. Use of small, relatively lightweight, portable engine-powered drilling systems in which the drill lifting from the borehole is carried by the winch. It is reasonable enough for near-surface shallow ice-drilling down to 50 m. Such systems can be used for near-surface ablation-stakes in- stallation, also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at the bottom of active strata layer, revealing of anthropogenie pollu- tion, etc. The specified used in this research is an auger ice drill powered by a gasoline engine. At this stage, it is crucial to choose effective drilling parameters such as weight on bit (WOB) and drill bit rotation rate. Sen- sors equipped on the rig have measured the main parameters of the drilling process, such as drill speed, WOB, drill rotation speed, torque and temperature. This paper addresses research on drilling parameters of engine powered auger ice drill and supplies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optimization of any ice-core drill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ine-powered auger ice drill gasoline engine drilling parameters rate of penetration (ROP) weight on bit (WOB) torque
下载PDF
青藏高原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的冰川、冰缘和湖泊沉积记录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世杰 陈炜 +4 位作者 姜永见 金传芳 李翠翠 罗荣琴 王晓丹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157,共7页
全新世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间冰期,历时已有一万余年。期间,伴随着气候与环境的快速变化,人类文明也呈现出快速的演化,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变化已引起全球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广泛而深刻的关注和研究。然而,全新... 全新世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间冰期,历时已有一万余年。期间,伴随着气候与环境的快速变化,人类文明也呈现出快速的演化,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变化已引起全球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广泛而深刻的关注和研究。然而,全新世期间曾多次出现气候波动阶段,对全新世这一间冰期气候与环境变化过程和机制的研究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为现代气候变暖及其影响提供科学借鉴。地处中低纬度的青藏高原这一高耸的巨大地块,堪称"地球第三极",是一个集冰川、多年冻土、湖泊同时共存的特殊区域,受人类活动直接影响较弱,其冰川进退变化、多年冻土形成与消融、湖泊扩张与萎缩的变化过程则敏感地记录着气候与环境的自然变化。在多年对青藏高原冰川、冰缘和湖泊沉积与地貌的考察研究资料基础上,把冰川进退、冰缘地貌的发育和湖泊连续沉积的记录进行综合分析、相互对比印证,指出青藏高原全新世间冰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不稳定性,期间明显存在着千年和百年的波动变化,在距今8000~8500年、6000~5500年、4000~4500年左右、3000~2000年左右以及600~100年都存在明显的冷期。因此,在青藏高原,全新世气候存在着较大幅度的波动,从冰川前进幅度所需零平衡线下降值和多年冻土下界下降幅度来大致估算,温度的波动幅度至少也在3.5~5.0℃左右,甚至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气候波动 冰进事件 冰缘地貌 湖泊沉积记录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东亚季风影响区末次冰期冰川作用的控制性因素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威 刘锐 刘亮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71-882,共12页
东亚季风气候控制下的山地与岛屿冰期历史、冰川规模及其分布规律对深入探讨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生机制以及全球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最新的绝对年代结果显示,中国东部及东亚沿海岛屿山地(包括中国台湾岛,日本本州岛、北海道,朝鲜盖... 东亚季风气候控制下的山地与岛屿冰期历史、冰川规模及其分布规律对深入探讨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生机制以及全球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最新的绝对年代结果显示,中国东部及东亚沿海岛屿山地(包括中国台湾岛,日本本州岛、北海道,朝鲜盖马高原,俄罗斯远东山地等)的冰期启动与消亡时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均严格控制在末次冰期范围之内,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MIS)4至2,冰川的发育规模在末次冰期早中期(MIS3/4)大于末次冰盛期(MIS2)。对研究区各山地和岛屿末次冰期冰川发育的基本特点进行比较后,明确了影响东亚季风影响区冰川作用的主要控制性因素有:气候因素、构造因素、纬度因素和海陆位置等,它们控制着末次冰期冰川的发生、分布与期次。在此控制性因素影响下,东亚低海拔山地不会出现比末次冰期更早的冰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季风 冰进 构造 控制性因素
原文传递
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冰碛垄漂砾^(10)Be暴露测年及末次冰期序列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国成 易朝路 Marc CAFFEE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45-956,共12页
气温和亚洲季风降水变化影响青藏高原冰川的进退,念青唐古拉山西段末次冰期年代的研究能够为认识季风影响过渡带的冰期气候特征提供重要依据.然而,该地区末次冰期时代及其南北坡是否存在差异仍不确定.本文采用10Be暴露测年方法,对青藏... 气温和亚洲季风降水变化影响青藏高原冰川的进退,念青唐古拉山西段末次冰期年代的研究能够为认识季风影响过渡带的冰期气候特征提供重要依据.然而,该地区末次冰期时代及其南北坡是否存在差异仍不确定.本文采用10Be暴露测年方法,对青藏高原南部的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北坡的爬玉王山谷谷口两道冰碛垄的年代进行测定,确认内侧冰碛垄为末次冰盛期产物,年代为(18.0±1.7)^(30.6±2.8)ka(n=10).外侧冰碛垄时代为(18.0±1.6)^(39.9±3.7)ka(n=5),可能对应MIS3阶段或更早的冰进.与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南坡10Be暴露年代对比表明,念青唐古拉山西段末次冰期最大规模冰进可能发生在MIS3阶段,与全球降温不同步,具有异时性,但在区域内则具有同时性,可能响应北半球千年尺度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冰盛期 MIS3阶段冰进 念青唐古拉山西段 宇宙成因核素 10Be暴露年代 亚洲季风
原文传递
彪悍的"微信封杀令"
15
《中国企业家》 2015年第24期24-25,共2页
近日,打车软件Uber宣称,其微信公众号遭到微信封杀。对此,微信方面回应称,年底公众平台在进行全平台整治,发现部分公众账号存在恶意营销、诱导分享以及借助收集用户信息牟利等行为。然而这个理由并不为人信服,鉴于腾讯对滴滴具有的投资... 近日,打车软件Uber宣称,其微信公众号遭到微信封杀。对此,微信方面回应称,年底公众平台在进行全平台整治,发现部分公众账号存在恶意营销、诱导分享以及借助收集用户信息牟利等行为。然而这个理由并不为人信服,鉴于腾讯对滴滴具有的投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讯 投资关系 互联网平台 支付宝 生存原则 国际公司 朋友圈 天天动听 攻防战 冰进
原文传递
冰川
16
《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 2004年第4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南极冰盖 冰进 雪冰 glacier 小冰期 气候统计 萨拉乌苏河 乌鲁木齐河流域 沉积旋回 地球科学进展
原文传递
Performance of a single-stage Linde-Hampson refrigerator operating with binary refrigerants at the temperature level of-60°C 被引量:8
17
作者 Qin WANG Kang CUI +2 位作者 Teng-fei SUN Fu-sheng CHEN Guang-ming CHE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15-127,共13页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a single-stage Linde-Hampson refrigerator (LHR) operating with six different binary refrigerants (R23/R134a, R23/R227ea, R23/R236ea, R170/R290, R170/R600a and R170/R600) with...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a single-stage Linde-Hampson refrigerator (LHR) operating with six different binary refrigerants (R23/R134a, R23/R227ea, R23/R236ea, R170/R290, R170/R600a and R170/R600) with ozone depletion potentials (ODPs) of zero was conducted using a new approach at the temperature level of-60℃. Among these binary refrig- erants, the 0.55 and the 0.6 mole fractions of R23 for R23/R236ea are the most prospective nonflammable ones for the medium and low suction pressure compressors, respectively. For these two kinds of compressors, the 0.6 and the 0.65 mole fractions of R170 for R 170/R600, respectively, are the most prospective binary refrigerants with low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s (GWPs). The results of optimization of pressure levels indicate that the optimum low pressure value for coefficients of performance (COP) is achieved when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occur at both the hot and the cold ends of the recuperator at a specified composition and pressure ratio. Two useful new parameters, the entropy production per unit heat recuperated and the ratio of heat recuperating capacity to the power consumption of the compression, were introduced to analyze the exergy loss ratio in the recuperator. The new approach employed in this paper also suggests a promising application even to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with multi-component refriger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de-Hampson Binary refrigerant REFRIGERATOR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原文传递
Advance in research of several types of streaming of pulse tube refrigerators 被引量:1
18
作者 GU Chao TANG JianBo +1 位作者 WANG JunJie ZHOU Yua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11期2690-2701,共12页
The pulse tube refrigerator (PTR) is a promising small-scale cryocooler. This paper firs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history of the pulse tube refrigerator. It has pointed out that technology improvements and theoretica... The pulse tube refrigerator (PTR) is a promising small-scale cryocooler. This paper firs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history of the pulse tube refrigerator. It has pointed out that technology improvements and theoretical developments of the pulse tube refrig- erator closely relate with the internal streaming effects. Then the discovering history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streaming or DC (direct current) flow effect are summarized. It proposes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phys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treaming con- tains the driving mechanisms and the transport mechanisms.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 driving mechanisms are the asymmetry of fluid flow and temperature while the transport mechanisms are a loop or vorticity, which transmits nonlinear dissipations. The important adv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all over the world in research of streaming of the pulse tube refrigerator including Gedeon DC flow, Rayleigb streaming, the third type of DC flow and the regenerator circulation. With regard to Gedeon DC flow,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analyses have been made and different suppression methods are summarized. In the aspect of Rayleigh streaming, it mainly focuses on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of the second-order mass flow and the research of tapered pulse tubes. In particular, limited research on the third type of DC flow and regenerator circulation is presented.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techniques of streaming also are summarized. Finally,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key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ssue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and foretell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streaming research in P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se tube refrigerator STREAMING asymmetry closed loop VORTIC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