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年春季中国南方冰雪冻害林木物理折损典型样带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邵全琴 黄麟 +2 位作者 刘纪远 匡文惠 李佳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7-187,共11页
2008年春季我国南方发生了特大冰雪灾害,林木损害严重。选择江西省井冈山-吉泰盆地-于山山脉-武夷山支脉样带作为研究区,两次进行野外调查,结合收集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取得结论包括:(1)在研究样带内人工林的损毁程度为湿地松林>马... 2008年春季我国南方发生了特大冰雪灾害,林木损害严重。选择江西省井冈山-吉泰盆地-于山山脉-武夷山支脉样带作为研究区,两次进行野外调查,结合收集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取得结论包括:(1)在研究样带内人工林的损毁程度为湿地松林>马尾松林>混交人工林>杉木林,在受损样本中湿地松林的实际受损比例高达61.3%,其中不可自然恢复折损实际比例达43.2%,相对比例达70.4%,主要是因为湿地松是美国南部地区外来引进种,生长块、材质疏松,而且割脂活动较强;马尾松为乡土造林先锋树种,材质较为坚硬,但受割脂活动影响,在受损样本中实际受损受损比例也高达52.5%,其中不可自然恢复折损实际比例达31.8%,相对比例达60.9%;杉木是本地树种,实际受损比例46%,其中不可自然恢复受损实际仅14.9%,相对比例也仅32.5%,低于混交人工林。(2)调查样带自西向东,西部井冈山地区常绿阔叶林受损程度最轻,分布在700m左右的人工柳杉林受损严重,杉木林分布在700m以下的受损程度较轻,而分布在900m以上的则相对严重;中部吉泰盆地受损调查样点中,分布在低海拔的湿地松林和马尾松林,因割脂活动受损程度严重,杉木林受损最轻,长期封育的天然次生林落叶阔叶林,由于藤本植物的缠绕,导致大量冰挂积雪,受损十分严重;东部兴国和宁都县,分布在400m以下的人工飞播马尾松因个体小基本未受损,分布在400m以上的1960年代人工种植马尾松,因割脂活动,受损严重;而分布在500~900m的杉木林受损程度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冻害 林木物理折损 典型样带 实际受损比例
下载PDF
冰雪冻害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被引量:6
2
作者 肖金香 叶蕾 +2 位作者 叶清 张丽霞 张林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3-436,共4页
根据灾后调查资料,分析2008年初南方低温冰雪冻害之后森林火灾的特点,论述低温冰雪冻害对森林火灾的影响,提出如下减灾防灾措施:地表可燃物的清理与针阔混交;严格控制火源;修建地面防火道路、加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和以水克火防火工程;... 根据灾后调查资料,分析2008年初南方低温冰雪冻害之后森林火灾的特点,论述低温冰雪冻害对森林火灾的影响,提出如下减灾防灾措施:地表可燃物的清理与针阔混交;严格控制火源;修建地面防火道路、加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和以水克火防火工程;积极开展科学森林防火,提高森林防火的科技水平;积极宣传森林防火法规法制和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森林火灾保险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冰雪冻害 森林火灾 防御措施
下载PDF
2008年南方特大冰雪冻害对森林损毁的NDVI响应分析——以江西省中部山区林地为例 被引量:19
3
作者 赵志平 邵全琴 黄麟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5-540,共6页
通过对江西省井冈-吉泰-于山样带,在2008年初冰雪冻害中,森林损毁的调查,获得调查样点563个,以及每个样点的NDVI。依据各样点林分起源、林龄、树种和林地折损程度信息,对NDVI进行分类,发现林地NDVI均值与折损程度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通过对江西省井冈-吉泰-于山样带,在2008年初冰雪冻害中,森林损毁的调查,获得调查样点563个,以及每个样点的NDVI。依据各样点林分起源、林龄、树种和林地折损程度信息,对NDVI进行分类,发现林地NDVI均值与折损程度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天然林在无折损程度下,NDVI均值比人工林和次生林高,但随着折损程度增加天然林NDVI均值下降幅度相对较大,人工林NDVI均值下降幅度较小。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在无折损程度下NDVI均值差距不大,随着折损程度增加,幼龄林NDVI均值下降幅度最大,其次,为中龄林、成熟林NDVI均值下降幅度最小。针阔混交林、杉木、竹林和湿地松,在无折损时NDVI均值较高,马尾松最低。随着折损程度增加,阔叶林NDVI均值下降速率最快,马尾松、湿地松、杉木和针阔混交林NDVI均值下降速率较快,竹林NDVI均值下降速率较慢,针叶混合林NDVI均值下降速率最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冻害 森林 江西 NDVI
下载PDF
长春市强冰雪冻害天气系统及物理量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汪秀清 杨雪艳 +1 位作者 陈长胜 吴宪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4-368,共5页
应用1971—2000年长春气象站10月至次年3月的逐日降水量、气温资料以及相应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给出了确定长春市发生强冰雪冻害天气的标准;根据对36个历史个例的高低空环流形势的分析,建立了4种强冰雪冻... 应用1971—2000年长春气象站10月至次年3月的逐日降水量、气温资料以及相应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给出了确定长春市发生强冰雪冻害天气的标准;根据对36个历史个例的高低空环流形势的分析,建立了4种强冰雪冻害的天气概念模型:冷涡型、深槽型、浅槽型、锋区平直型;进一步分析了长春市冰雪冻害天气的物理量场、要素场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冰雪冻害 天气概念模型 物理量场 要素场
下载PDF
长春市冰雪冻害的天气概念模型的建立
5
作者 王艳萍 张俊茹 许东哲 《气象灾害防御》 2016年第1期20-24,共5页
应用1971-2000年长春市气象站10月-3月24小时逐日降水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资料,以及相应的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对长春市冰雪冻害进行了普查分析,确定了长春市冰雪冻害的标准;分析了冰雪冻害天气气候规律和特征,找出了冰雪冻害天气... 应用1971-2000年长春市气象站10月-3月24小时逐日降水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资料,以及相应的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对长春市冰雪冻害进行了普查分析,确定了长春市冰雪冻害的标准;分析了冰雪冻害天气气候规律和特征,找出了冰雪冻害天气的成因和形成的物理机制;建立了5种冰雪冻害的天气概念模型,分别是冷涡型、深槽型、浅槽型、西北气流下滑槽型和平直锋区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冻害 气候规律和特征 天气概念模
下载PDF
甘谷县大棚温室蔬菜冰雪冻害的防范及补救措施
6
作者 蒋建珍 《甘肃农业》 2012年第5期68-68,共1页
从增加覆盖物、防止积雪、大棚熏烟、设防寒沟、喷抗冻素等方面介绍了甘谷县大棚温室冰雪冻害的防范及补救措施。
关键词 甘谷 温室 蔬菜 冰雪冻害
下载PDF
2013年12月低温事件对昆明市主要小春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梅媛媛 曾艳 +2 位作者 黄中艳 龙荣华 陆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40-1347,共8页
为深入认识气候变暖背景下农业低温灾害的特点,从气象分析与农业灾情调查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2013年12月中旬昆明地区的严重低温灾害事件。结果表明,此次低温天气过程低温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影响范围广,是伴随降水、雪灾、强辐射降... 为深入认识气候变暖背景下农业低温灾害的特点,从气象分析与农业灾情调查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2013年12月中旬昆明地区的严重低温灾害事件。结果表明,此次低温天气过程低温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影响范围广,是伴随降水、雪灾、强辐射降温、霜冻和冰冻多因素综合影响的"湿冷型"低温灾害,它和1999年12月发生的"干冷型"严重低温霜冻是最近39 a来危害昆明市农业最大的2次冬春季极端低温事件;这意味着气候变暖背景下云南低纬高原地区极端低温事件的频率和危害加大。分析显示了不同发育期的蚕豆遭受的3个冷冻害等级与低温强度的对应关系,低温霜冻对花期蚕豆危害大(主要造成空秕荚率大增和株籽粒数大减)并导致减产,对分蘖后期至拔节初期小麦危害相对较小;作物遭受的冷冻害程度与降温程度和低温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关系;高湿度、积雪、和较长时间的冰冻可加重低温天气对农作物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冰雪冻害 灾情调查 冬植作物 冷冻害 昆明市
下载PDF
Indications of stratospheric anomalies in the freezing rain and snow disaster in South China,2008 被引量:6
8
作者 CHEN QuanLiang LI Zhan +3 位作者 FAN GuangZhou ZHU KeYun ZHANG Wen ZHU HongQi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8期1248-1256,共9页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stratospheric temperature and water-vapor anomal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freezing rain and snow disaster of South China in 2008,and the influence of stratospheric ci...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stratospheric temperature and water-vapor anomal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freezing rain and snow disaster of South China in 2008,and the influence of strat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ies on the troposphere.Stratospheric temperature and water-vapor anomalies provided good leading indicators of this weather event.The period from December 1st 2007 to February 28th 2008 was divided into 18 pentads.During the 6th pentad,temperatu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10 hPa in the near-polar stratospheric region,and the decreasing trend strengthened and extended downward and southward to middle and lower latitudes.During the 14th-18th pentads,the temperature decrease reached its maximum and extended to 30°N.This coincided with the widespread freezing rain and snow event.By the end of January 2008,the temperature decrease ended in the near-polar stratospheric region,but continued in the mid-latitude area of the troposphere as the freezing rain and snow weather persisted.Similar to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s,positive anomalies of relative humidity in the stratospheric near-polar region also strengthened and extended downward and southward,coinciding with the freezing rain and snow event.Along with th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reezing rain and snow disaster and strat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ies,the stratospheric polar vortex changed its shape in late December,intensifying and spreading downward from the top of the stratosphere and southward to the Asian continent,resulting in a deepening of the East Asian Trough and a strengthening of meridional circulation.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the freezing rain and snow event,temperature and vapor increases in the stratosphere transferred downward to the troposphere,along with a stratospheric flow in the near-polar region southward to lower latitu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zing rain and snow disasters STRATOSPHERE air temperature moisture circulation anomal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