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处理DMF废水连续流和SBR两系统污泥毒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赵骏 赵建国 +3 位作者 陈秀荣 何怡萱 江子建 章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5-129,143,共6页
以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N,N-二甲基甲酰胺(DMF)模拟废水的好氧活性污泥系统为研究对象,考察污泥毒性的形成规律及空间分布。污泥经120 mg/L的DMF冲击驯化后,继续提高DMF浓度至200 mg/L进行驯化。在相同DMF浓度下,对比连续流和间歇式(SBR... 以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N,N-二甲基甲酰胺(DMF)模拟废水的好氧活性污泥系统为研究对象,考察污泥毒性的形成规律及空间分布。污泥经120 mg/L的DMF冲击驯化后,继续提高DMF浓度至200 mg/L进行驯化。在相同DMF浓度下,对比连续流和间歇式(SBR)两系统的出水COD浓度、水泥相DMF含量及污泥毒性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连续流和SBR两系统均能很好的降解DMF。但在稳定运行周期末,不管DMF浓度是120 mg/L还是200 mg/L,连续流系统污泥毒性均高于SBR系统,连续流系统污泥毒性平均为57%,55%;间歇式污泥毒性平均为47%,42%。故从污泥土地利用和污泥毒性消减的角度考虑,SBR系统是处理DMF废水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甲基甲酰胺(DMF) 连续流系统 间歇式活性污泥系统(SBR) 污泥毒性 冲击与驯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