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极性操作冲击电压下含悬浮导体长空气间隙放电发展过程
1
作者 高嘉辰 丁同殊 +3 位作者 方雅琪 刘凯 伍绍铖 王力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4-1672,共9页
带电作业组合间隙是典型的含悬浮导体长空气间隙,含悬浮导体长空气间隙放电机理研究对提升带电作业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搭建了棒-棒-板含悬浮导体长空气间隙放电观测平台,开展了悬浮导体位于不同位置的间隙放电观测试验,获得了施... 带电作业组合间隙是典型的含悬浮导体长空气间隙,含悬浮导体长空气间隙放电机理研究对提升带电作业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搭建了棒-棒-板含悬浮导体长空气间隙放电观测平台,开展了悬浮导体位于不同位置的间隙放电观测试验,获得了施加电压、高电位放电电流以及放电光学图像等数据,研究了间隙的放电发展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含悬浮导体长空气间隙这2个子间隙的放电会同时进行并相互影响,子间隙1放电主要由下行先导-流注体系和上行流注组成,子间隙2放电主要由先导-流注体系组成;悬浮导体位置会影响放电发展各阶段的起始时刻和放电发展时间;悬浮导体在任意位置时,放电从子间隙1起始,子间隙2中放电在子间隙1击穿前起始,子间隙2击穿不早于子间隙1击穿;子间隙1流注-先导转化所需临界电荷为0.26μC,与长空气间隙相似;预放电电流幅值、先导发展速度等放电发展特征与长空气间隙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作业 悬浮导体 长空气间隙 放电发展过程 极性操作冲击电压
下载PDF
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下流注起始时延特性 被引量:6
2
作者 耿屹楠 庄池杰 +1 位作者 曾嵘 王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4-169,5,共6页
流注起始时延特性,体现冲击电压作用下流注起始的随机特性,是流注起始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流注起始时延特性有助于揭示长空气间隙放电机制。基于实验数据,认为有效自由电子形成的统计时延是流注起始时延的主要部分;从有效自由电子... 流注起始时延特性,体现冲击电压作用下流注起始的随机特性,是流注起始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流注起始时延特性有助于揭示长空气间隙放电机制。基于实验数据,认为有效自由电子形成的统计时延是流注起始时延的主要部分;从有效自由电子形成过程出发,通过理论推导,引入概率密度函数描述流注起始时延;并用大量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流注起始时延服从瑞利分布;瑞利分布的均值即为起始时延的均值,其方差即为起始时延的分散性。瑞利分布的特征参数具有明显的物理含义,可以很好地解释流注起始时延的变化规律。在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电压变化率在80-240kV/s、棒电极半径在0.5-2.5 cm范围内,瑞利分布的特征参数在0.6-2.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性雷电冲击电压 流注 起始时延 概率密度 瑞利分布
下载PDF
长空气间隙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研究(Ⅰ)—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羽 李志军 +4 位作者 戴敏 文习山 蓝磊 安韵竹 叶奇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534-3540,共7页
长空气间隙在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下具有非线性放电特性。为了研究典型长空气间隙的负极性放电特性,利用7 500 kV冲击电压发生器产生20/2 500μs和80/2 500μs两种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开展了间隙距离为1~10 m的棒–棒间隙、棒–板间... 长空气间隙在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下具有非线性放电特性。为了研究典型长空气间隙的负极性放电特性,利用7 500 kV冲击电压发生器产生20/2 500μs和80/2 500μs两种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开展了间隙距离为1~10 m的棒–棒间隙、棒–板间隙和棒–线间隙的负极性放电特性试验研究,并与其他学者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间隙长度的增加,棒–棒间隙、棒–板间隙、棒–线间隙的50%放电电压都趋于饱和,但棒–板间隙的饱和趋势最为明显;当间隙长度为4 m时,棒–板间隙与棒–棒间隙的50%放电电压大小关系发生翻转;间隙的平均击穿场强随着间隙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该研究揭示了1~10 m长空气间隙的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加深了对长空气间隙放电特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 长空气间隙 棒-棒间隙 棒-板间隙 棒-线间隙 50%放电电压
下载PDF
导线布置方式对棒–线长空气间隙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安韵竹 文习山 +5 位作者 胡元潮 戴敏 李志军 刘建军 蓝磊 王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4557-4565,共9页
空气间隙的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受电极布置方式的影响。为了深入研究导线布置方式对棒–线间隙负极性冲击放电特性的影响,采用80/2500μs、20/2500μs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放电1000多次,试验研究了导线半径、高度和接地方式对棒–线... 空气间隙的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受电极布置方式的影响。为了深入研究导线布置方式对棒–线间隙负极性冲击放电特性的影响,采用80/2500μs、20/2500μs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放电1000多次,试验研究了导线半径、高度和接地方式对棒–线间隙50%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影响以及导线接地方式对棒–输电线路组合间隙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棒–线间隙50%放电电压随着导线半径的增大而减小,棒–不接地线间隙比棒–接地线间隙的50%放电电压高;悬浮导线的感应电压随着间隙距离d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线接地方式不影响0.8m棒–线间隙流注放电过程,但影响棒–输电线路组合间隙放电路径的概率分布,对组合间隙放电电压和放电时间无影响。该研究工作可为电力系统外绝缘及线路防雷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线间隙 棒-输电线路组合间隙 导线布置方式 极性操作冲击电压 放电电压 放电时间 放电路径
下载PDF
多次双极性振荡衰减冲击电压作用下的油纸绝缘累积效应 被引量:4
5
作者 司马文霞 吴婧瑜 +3 位作者 孙魄韬 华杰方 叶练 陈秋霖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35-1740,共6页
为研究电力变压器实际遭受的雷电冲击电压波和IEC规定的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SLIW)对油浸绝缘纸累积作用,基于变电站实测的雷电侵入波形,通过试验方法产生了不同波形参数的双极性振荡衰减冲击电压,采用匝间绝缘模型模拟真实状况下油纸... 为研究电力变压器实际遭受的雷电冲击电压波和IEC规定的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SLIW)对油浸绝缘纸累积作用,基于变电站实测的雷电侵入波形,通过试验方法产生了不同波形参数的双极性振荡衰减冲击电压,采用匝间绝缘模型模拟真实状况下油纸绝缘所承受的电场,并通过测量冲击电压幅值与冲击电压累积次数之间的关系特性和不同次数冲击电压作用前后相对介电常数等电气参数,探索了多次冲击电压作用对油纸绝缘的累积效应。研究表明:多次双极性振荡衰减冲击电压作用下油纸绝缘表现出明显的累积效应,在不同波形参数的冲击电压作用下油浸绝缘纸的U-N特性曲线均呈指数变化规律;在相同电压幅值下,油浸绝缘纸对双极性振荡衰减波的累积耐受能力比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更好,表明相同电压幅值下标准雷电冲击电压对绝缘的要求偏严;油浸绝缘纸的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均随累积次数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表明多次双极性振荡衰减冲击电压作用对油纸绝缘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纸绝缘 极性衰减振荡冲击电压 累积效应 U-N特性 频域介电谱法
下载PDF
双极性振荡衰减冲击电压作用下油浸绝缘纸的绝缘累积效应特性 被引量:4
6
作者 司马文霞 吴婧瑜 +1 位作者 华杰方 孙魄韬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827-3834,共8页
变压器内油纸绝缘在雷电冲击电压的重复作用下会产生累积损伤,从而对变压器的安全运行产生威胁。实际侵入变压器的雷电冲击电压波受变电站进线衰减、折反射及绕组谐振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振荡特性,该波形与IEC规定的标准雷电波形有... 变压器内油纸绝缘在雷电冲击电压的重复作用下会产生累积损伤,从而对变压器的安全运行产生威胁。实际侵入变压器的雷电冲击电压波受变电站进线衰减、折反射及绕组谐振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振荡特性,该波形与IEC规定的标准雷电波形有显著差异。为此基于变电站实测的雷电侵入波形,通过试验方法产生了不同波形参数的双极性振荡衰减冲击电压,采用柱–柱电极结构测量了冲击电压幅值与冲击电压累积次数之间的关系特性(U-N特性)。通过观察累积冲击作用前后油浸绝缘纸的微观形貌变化并测量其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探索了多次冲击电压作用对油浸绝缘纸的累积损伤效应。研究表明,多次双极性振荡衰减冲击电压作用下油浸绝缘纸表现出明显的累积效应,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电极覆盖区域的试品表面会出现乳白色胶状附着物,且试品表面的纤维结构发生变化,粗糙程度逐渐增大,其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均呈明显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浸绝缘纸 极性衰减振荡冲击电压 累积效应 U-N特性 表面形貌 频域介电谱法
下载PDF
短空气间隙负极性操作冲击火花放电路径的初始方向统计特性
7
作者 安韵竹 文习山 +5 位作者 胡元潮 王羽 李勋 咸日常 李海涛 陈佳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734-2740,共7页
空气间隙火花放电路径具有曲折、分支的半随机发展特点。空间光电离过程光子数量和位置的随机性是导致空气间隙操作冲击火花放电路径具有随机性的主要原因,空间电荷和电场对放电路径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约束。该文采用250/2500μs负极性操... 空气间隙火花放电路径具有曲折、分支的半随机发展特点。空间光电离过程光子数量和位置的随机性是导致空气间隙操作冲击火花放电路径具有随机性的主要原因,空间电荷和电场对放电路径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约束。该文采用250/2500μs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分别开展了间隙距离为0.4~1.2m的三种不同空气间隙的放电试验,对比分析了间隙距离、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幅值对火花放电路径初始方向角概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棒–棒间隙、棒–双棒间隙火花放电路径初始方向角具有统计特性,且服从正态分布,该分布特性受间隙距离、棒电极形状及外施负极性冲击电压幅值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以加深对空气间隙火花放电过程的理论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空气间隙 火花放电路径 极性操作冲击电压 空间光电离 放电路径初始方向角 数理统计
下载PDF
双极性振荡冲击电压下变压器油放电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倪鹤立 张乔根 +3 位作者 赵毅 郭宁 樊星 刘轩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827-3835,共9页
当外部过电压侵入油浸式变压器绕组内部时,其匝间绝缘会承受双极性振荡冲击电压的威胁。在此通过双极性振荡冲击电压下变压器油放电特性的研究,为绕组纵绝缘的合理设计及液体放电机理的探究提供参考。首先通过可调电路元件,严格控制外... 当外部过电压侵入油浸式变压器绕组内部时,其匝间绝缘会承受双极性振荡冲击电压的威胁。在此通过双极性振荡冲击电压下变压器油放电特性的研究,为绕组纵绝缘的合理设计及液体放电机理的探究提供参考。首先通过可调电路元件,严格控制外施电压波形参数,实验获得了稍不均匀场与极不均匀场中变压器油在单一波形变量下的冲击放电特性,统计得到了放电电压概率分布与击穿点分布特征。然后利用分幅相机拍摄了双极性振荡电压下油中流注形貌,阐述了流注极性转换等主要发展特征。最后实验结果表明:无论电场分布是否均匀,振荡系数的增加、振荡频率的降低或波前时间的缩短均会导致变压器油50%击穿电压下降,且当振荡系数高于0.55时存在低于标准雷电耐受水平的可能;当振荡频率较低时,击穿多发生在第1或第2个正极性波峰内,而随着频率的升高,击穿点逐渐向后序波峰偏移,击穿于负极性波峰内的概率显著增加。结合光电倍增管记录的流注发光信号,从流注发展角度分析了变压器油击穿电压与击穿点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油 极性振荡冲击电压 波形参数 放电特性 流注发展过程
下载PDF
负极性冲击电压下油-屏障绝缘的放电行为
9
作者 倪鹤立 魏本刚 +4 位作者 傅晨钊 司文荣 贺林 张乔根 白蕾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85-794,共10页
考虑到运行过程中油浸式电力设备会承受双指数型与双极性振荡型冲击电压的作用,该文旨在通过研究两类冲击电压下油-屏障绝缘的放电行为,为油-屏障绝缘结构的优化与油纸放电机理的探究提供参考。利用搭建的油纸绝缘光电联合诊断平台,该... 考虑到运行过程中油浸式电力设备会承受双指数型与双极性振荡型冲击电压的作用,该文旨在通过研究两类冲击电压下油-屏障绝缘的放电行为,为油-屏障绝缘结构的优化与油纸放电机理的探究提供参考。利用搭建的油纸绝缘光电联合诊断平台,该文基于阴影成像法拍摄了负极性双指数冲击电压与双极性振荡冲击电压下油-屏障绝缘中流注的典型发展过程,并实验获得了不同波形参数冲击电压下油-屏障绝缘的放电特性。结果表明,油纸屏障使得双指数冲击电压下流注呈现“间断”发展模式,且屏障间流注的“再起始”行为受波形参数、空间电荷的影响,而波前时间的缩短会导致油-屏障绝缘击穿电压的增加;双极性振荡冲击电压下,油-屏障绝缘中的流注发展兼具“嫁接”与“间断”特征,但极性反转后首先“再起始”的流注始终为正流注,油-屏障绝缘的负极性击穿电压则随阻尼因子和振荡频率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性冲击电压 油-屏障绝缘 “间断式”流注 空间电荷 波形参数
下载PDF
同轴圆柱形电极下土壤冲击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名铭 曹晓斌 +3 位作者 杨琳 吴昊 张敏 吴广宁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91-2296,共6页
了解土壤的冲击特性是研究雷电流冲击下接地装置周围土壤火花放电现象的关键,同时也是输变电工程雷电防护的基础。通过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含量、冲击极性等对土壤放电时延、50%冲击击穿电压和击穿场强的影响规律,并测试了不同水分含量... 了解土壤的冲击特性是研究雷电流冲击下接地装置周围土壤火花放电现象的关键,同时也是输变电工程雷电防护的基础。通过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含量、冲击极性等对土壤放电时延、50%冲击击穿电压和击穿场强的影响规律,并测试了不同水分含量下的土壤电阻率。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电阻率随水分含量的增大而减小;放电时延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大而减小;相同水分含量下,放电时延随击穿电压的增大而减小,随冲击电流波前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且负极性的放电时延比正极性大。而当土壤水分含量较低时,50%冲击击穿电压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大而减小,对应的击穿场强亦如此,且明显低于均匀空气击穿场强30 kV/cm,同时正极性50%冲击击穿电压比负极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击穿 水分含量 放电时延 击穿电压 冲击极性
下载PDF
雷电冲击波形对接地极冲击接地电阻的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曹晓斌 杜俊乐 +3 位作者 田明明 高竹青 曹桂 马御棠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64-1571,共8页
研究雷电冲击波形对接地极冲击接地电阻的影响,在完善接地极冲击接地电阻研究、统一防雷接地实验标准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了冲击电压、冲击电流波形以及极性对接地极冲击接地电阻的影响,提取了冲击电压... 研究雷电冲击波形对接地极冲击接地电阻的影响,在完善接地极冲击接地电阻研究、统一防雷接地实验标准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了冲击电压、冲击电流波形以及极性对接地极冲击接地电阻的影响,提取了冲击电压、冲击电流波形下的实验差异,总结了规律并分析了原理。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冲击波幅值不变时,随着波前时间的减少或半波时间的增加,接地极冲击接地电阻都会降低;冲击接地电阻在负极性冲击波形下的实验结果要比在正极性冲击波形下的大,且差额最大为10%;冲击波发生器的可控性较差,不能保证输出波形的绝对稳定,而土壤火花放电现象会使得冲击波形的局部差异在响应波的幅值上反映出来,造成标准冲击电压、冲击电流波形控制下的冲击接地电阻存在差异,即幅值相同时,波峰区域的冲击波增大会造成冲击接地电阻降低。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解决冲击接地实验中的波形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时间 半波时间 冲击极性 土壤火花放电 冲击波幅值 冲击接地电阻
下载PDF
高海拔正极性操作波下放电起始时延特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平 肖智勇 +3 位作者 汪鑫宇 陈雅茜 丁玉剑 耿江海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57-864,共8页
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密度逐渐降低,导致空气间隙绝缘强度降低,研究高海拔低气压条件下的空气间隙放电特性,对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及输变电设备的设计和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采用光电倍增管、光电集成电场传感器搭建光电联合检测系统... 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密度逐渐降低,导致空气间隙绝缘强度降低,研究高海拔低气压条件下的空气间隙放电特性,对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及输变电设备的设计和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采用光电倍增管、光电集成电场传感器搭建光电联合检测系统,分别在西藏羊八井(海拔4300 m)、北京(海拔50 m)特高压试验基地开展了3m球–板间隙的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海拔4300 m地区长间隙放电仍具有初始流注、流注–先导转化、先导发展等典型长间隙放电阶段,而高海拔流注起始升压时延均值53.53μs、有效电子形成的统计时延均值18.74μs均小于低海拔地区。临界体积、负离子密度、负离子寿命是统计时延的主要影响因素。当间隙施加相同操作波时,高海拔临界体积增长率为6.92 dm^(3)/μs,低海拔临界体积增长率为3.32 dm^(3)/μs,高海拔下临界体积增长速率显著增加。同时高海拔地区紫外线强度增加导致负离子密度增加,且高海拔下负离子寿命较短,更易电离出自由电子,因此高海拔统计时延均值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极性操作冲击电压 长空气间隙放电 流注 起始时延 临界体积模型
下载PDF
基于长间隙放电试验适用于大尺寸输电线路的改进电气几何模型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羽 邓冶强 +4 位作者 文习山 马宇晗 蓝磊 安韵竹 鄂盛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654-3661,共8页
电气几何模型(electric geometry model,EGM)作为解决雷电屏蔽问题的工程模型,广泛应用于计算评估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的雷电绕击性能。然而,随着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高度的提高和空气间隙的增长,运用现有EGM得到的绕击率和实际观测数... 电气几何模型(electric geometry model,EGM)作为解决雷电屏蔽问题的工程模型,广泛应用于计算评估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的雷电绕击性能。然而,随着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高度的提高和空气间隙的增长,运用现有EGM得到的绕击率和实际观测数据有较大出入。鉴于此,该文基于1~10m的棒-棒长空气间隙负极性20/2500μs操作冲击50%放电电压试验数据,并引入Idone的雷电通道回击速度概率分布,修正了现有击距公式;再根据棒-棒间隙和棒-板间隙的50%放电电压在4m处发生翻转的特点,结合试验结果修正了大地的击距系数,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尺寸输电线路的改进EGM。最后运用该文提出的改进EGM分别对日本500、1000和中国1000k V交流输电线路的绕击率进行计算,与日本长期的雷击观测数据对比表明:该文提出的改进EGM较现有EGM更加适合大尺寸输电线路,尤其是各相导线绕击比例和观测数据更加吻合。该文提出的改进EGM能为大尺寸输电线路雷电屏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输电线路 绕击率 电气几何模型 击距 极性长间隙冲击放电
下载PDF
空间电荷对球头棒-板间隙放电击中点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詹花茂 颜廷利 +2 位作者 邓丽红 郝丽霞 刘波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90-796,共7页
雷电引起的输电线路事故中因绕击导致的故障所占比例很大,一些学者认为空间电荷的影响是导致屏蔽失效的原因之一。为此,通过试验研究了直流电压下球头棒-板间隙的电晕电流,以此来衡量一定电压下球头周围空间电荷的量;并试验研究了正极... 雷电引起的输电线路事故中因绕击导致的故障所占比例很大,一些学者认为空间电荷的影响是导致屏蔽失效的原因之一。为此,通过试验研究了直流电压下球头棒-板间隙的电晕电流,以此来衡量一定电压下球头周围空间电荷的量;并试验研究了正极性操作冲击下球头棒-板间隙放电击中点的分布规律,且与尖头棒试验结果比较。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表明:与尖头棒相比,球头棒更容易吸引放电;球头棒周围电场畸变不严重,没有形成有效屏蔽层,从而使放电点更容易发生在头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荷 球头棒-板间隙 电晕电流 极性操作冲击 高速摄像 放电击中点
下载PDF
Effect of CaO doping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of 10NiO-NiFe_2O_4 composite ceramics 被引量:1
15
作者 赖延清 张勇 +2 位作者 张刚 田忠良 李劼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1期25-28,共4页
The CaO doped 10NiO-NiFe2O4 composite ceramics were prepared by the cold isostatic pressing-sintering process, and the effects of CaO content on the phase composition, mechanical property and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 The CaO doped 10NiO-NiFe2O4 composite ceramics were prepared by the cold isostatic pressing-sintering process, and the effects of CaO content on the phase composition, mechanical property and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of 10NiO-NiFe2O4 composite ceramic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mples mainly consist of NiO and NiFe2O4 when content of CaO is less than 4%(mass fraction), bending strength increases obviously by CaO doping. Bending strength of the samples doped with 2% CaO is above 185 MPa, but that of the samples without CaO is only 60 MPa. Fracture toughness is improved obviously by CaO doping, the samples doped with 2% CaO have the maximum fracture toughness of 2.12 MPa ·m1/2 , which is about two times of that of the undoped ceramics. CaO doping is bad to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of 10NiO-NiFe2O4 composite ceram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hanical property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CaO doping 10NiO-NiFe2O4 inert anode
下载PDF
Effect of metallic content on mechanical property of Ni/(10NiO-NiFe_2O_4) cermets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劼 张刚 +3 位作者 叶绍龙 赖延清 田忠良 孙小刚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4期347-352,共6页
Ni/ (10NiO-NiFe2O4) cermets were fabricated by using cold pressing-sintering method. The phase composition and effect of metallic conten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such as bending strength, Vickers’ hardness, fr... Ni/ (10NiO-NiFe2O4) cermets were fabricated by using cold pressing-sintering method. The phase composition and effect of metallic conten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such as bending strength, Vickers’ hardness, fracture toughness and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ermets consist of Ni, NiO and NiFe2O4. Within the range of metallic content from 0 to 17%(mass fraction), the relative densit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metallic content and the decrease of sintering temperature, Vickers’ hardness decreases from 7097MPa to 4814MPa and the bending strength increases from 110MPa to 157MPa, and the fracture toughness reaches the optimal value of 5.11MPa·m 1/2 at the metallic content of about 10%. The residual strength after thermal shock testing falls sharply as the thermal shock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s above 200℃.The cermets samples, whose metallic content is 10% and 15%, respectively, exhibit promising property of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at 960℃ with six cycles of heating and quenching tes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electrolysis inert anode NIFE2O4 fracture toughness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下载PDF
A Theoretic Model for the Shock Observed in Geo-space
17
作者 SHIJian-Kui WANGXiao +2 位作者 ZHANGTie-Long TorkarKlaus LIUZhen-Xing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5期923-926,共4页
An electrostatic model for the shock observed in the earth's polar region is established by deriving the 'Sagdeev potential' from the magnetohydrodynamic equations in a cylindrical coordinate system. The r... An electrostatic model for the shock observed in the earth's polar region is established by deriving the 'Sagdeev potential' from the magnetohydrodynamic equations in a cylindrical coordinate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ock can develop from the ion acoustic wave or ion cyclotron wave in the polar region, and can exist when the Mach number M and the initial electric field E-0 satisfy the condition of vertical bar(a/M-2-1)E(0)vertical bar = 1. Also, some features of the shock wave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 can interpret the electrostatic shock observed in the earth's polar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OHYDRODYNAMICS shock wave polar ionosphere
下载PDF
GIS设备局部放电故障多维度诊断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宫改花 孙伟 +2 位作者 杨芬 张贾军 余嘉文 《装备维修技术》 2021年第1期160-160,共1页
现如今,国内 GIS 设备明显变多,要有效检测 GIS,合理诊断 GIS,从根源上消除故障,防止出现较大事故,对于 GIS 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这是需要处理的问题。本文对 GIS 设备局部放电进行了介绍,并探究了多维度诊断方法的运用,望能帮助到相关... 现如今,国内 GIS 设备明显变多,要有效检测 GIS,合理诊断 GIS,从根源上消除故障,防止出现较大事故,对于 GIS 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这是需要处理的问题。本文对 GIS 设备局部放电进行了介绍,并探究了多维度诊断方法的运用,望能帮助到相关人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设备 极性雷电冲击 多维度诊断 去噪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