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陡波前冲击电压下绝缘子表面放电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邓桃 梁曦东 +2 位作者 姚一鸣 丁嘉靖 张学军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827-3832,共6页
陡波前冲击击穿电压试验是检验盘形绝缘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以前的研究者开展了大量陡波下绝缘子击穿过程的研究,以提高绝缘子头部的内绝缘强度,进而提高盘形绝缘子的耐陡波性能;但是鲜有研究关注陡波前冲击电压下绝缘介质表面的放电过... 陡波前冲击击穿电压试验是检验盘形绝缘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以前的研究者开展了大量陡波下绝缘子击穿过程的研究,以提高绝缘子头部的内绝缘强度,进而提高盘形绝缘子的耐陡波性能;但是鲜有研究关注陡波前冲击电压下绝缘介质表面的放电过程。研究陡波下绝缘介质表面的放电特性对于揭示陡波下绝缘子的击穿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研究RTV涂层带来的盘形绝缘子陡波击穿性能的变化。陡波下绝缘介质表面的闪络路径是研究陡波下放电特性的重要因素。利用高速摄影仪分别拍摄了涂与不涂RTV的绝缘子在不同陡度电压下的放电路径照片,分析了电压的陡度和涂层参数与放电路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放电路径与陡波前冲击电压的陡度有密切关系,陡度越高,放电路径具有越"沿面"的趋势。绝缘子涂覆RTV涂层后,陡波下的放电路径具有更"沿面"的趋势,陡度大于200 kV/μs时,其放电路径就已经完全"沿面"了。涂覆RTV使得绝缘件颈部的电场增大,促使涂RTV后的绝缘子在陡波前冲击电压下起弧后,电弧更易"沿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电压 RTV涂层 放电特性 路径 陡度 场强
下载PDF
复合绝缘子空气中陡波冲击电压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申元 马仪 +4 位作者 徐肖伟 侯亚非 周仿荣 马御棠 黄然 《云南电力技术》 2016年第A02期62-64,共3页
针对现有标准关于陡波试验中电极加压距离描述不完善的问题,通过实验室试验,首先验证了50 cm加压长度无法有效检出缺陷,然后根据现场实际可能出现的陡波陡度,基于试验数据和公式拟合,最终确定适宜的加压距离为20 cm,并验证了新加压距离... 针对现有标准关于陡波试验中电极加压距离描述不完善的问题,通过实验室试验,首先验证了50 cm加压长度无法有效检出缺陷,然后根据现场实际可能出现的陡波陡度,基于试验数据和公式拟合,最终确定适宜的加压距离为20 cm,并验证了新加压距离下复合绝缘子内绝缘缺陷检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冲击电压试验 内绝缘 加压距离
下载PDF
复合绝缘子空气中陡波冲击电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申元 徐肖伟 +1 位作者 马仪 钟剑明 《云南电力技术》 2017年第3期35-37,共3页
陡波前冲击耐受电压试验在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内绝缘检测中具有突出的重要作用,针对现有规程中界面轴向加压距离无法有效检出高海拔复合绝缘子缺陷的问题,根据实验室试验分析和现场实际可能出现的陡波陡度,基于试验数据和公式拟合,最终... 陡波前冲击耐受电压试验在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内绝缘检测中具有突出的重要作用,针对现有规程中界面轴向加压距离无法有效检出高海拔复合绝缘子缺陷的问题,根据实验室试验分析和现场实际可能出现的陡波陡度,基于试验数据和公式拟合,最终确定适合高海拔复合绝缘子陡波前冲击电压试验的加压距离为20 cm,并验证了新加压距离下复合绝缘子内绝缘缺陷检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冲击电压试验 内绝缘 加压距离
下载PDF
陡波冲击电压试验研究
4
作者 刘星原 潘映珏 《电力电容器技术》 1993年第2期23-25,32,共4页
关键词 冲击电压 电压发生器 试验
下载PDF
长空气间隙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研究(Ⅰ)—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羽 李志军 +4 位作者 戴敏 文习山 蓝磊 安韵竹 叶奇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534-3540,共7页
长空气间隙在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下具有非线性放电特性。为了研究典型长空气间隙的负极性放电特性,利用7 500 kV冲击电压发生器产生20/2 500μs和80/2 500μs两种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开展了间隙距离为1~10 m的棒–棒间隙、棒–板间... 长空气间隙在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下具有非线性放电特性。为了研究典型长空气间隙的负极性放电特性,利用7 500 kV冲击电压发生器产生20/2 500μs和80/2 500μs两种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开展了间隙距离为1~10 m的棒–棒间隙、棒–板间隙和棒–线间隙的负极性放电特性试验研究,并与其他学者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间隙长度的增加,棒–棒间隙、棒–板间隙、棒–线间隙的50%放电电压都趋于饱和,但棒–板间隙的饱和趋势最为明显;当间隙长度为4 m时,棒–板间隙与棒–棒间隙的50%放电电压大小关系发生翻转;间隙的平均击穿场强随着间隙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该研究揭示了1~10 m长空气间隙的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加深了对长空气间隙放电特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 长空气间隙 棒-棒间隙 棒-板间隙 棒-线间隙 50%放电电压
下载PDF
短尾波下空气间隙的放电特性实验及仿真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小川 曾嵘 +2 位作者 何金良 罗兵 孙立时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25-929,共5页
为研究短尾波下空气间隙的放电特征,通过PSCAD/EMTDC仿真了雷击过程中绝缘子串电压的仿真波形,发现仿真波形与标准双指数波在上升时间和波尾时间上均有较大差异。通过改装冲击电压发生器,得到了与实际作用在绝缘子两端的电压波形比较接... 为研究短尾波下空气间隙的放电特征,通过PSCAD/EMTDC仿真了雷击过程中绝缘子串电压的仿真波形,发现仿真波形与标准双指数波在上升时间和波尾时间上均有较大差异。通过改装冲击电压发生器,得到了与实际作用在绝缘子两端的电压波形比较接近的短尾冲击电压波。0.5~1.4m长棒板空气间隙在短尾波作用下放电特性的试验及数据分析表明:其放电电压显著高于标准波作用下的对应值,正极性冲击放电电压差别可达40%。最后分析了先导模型参数对结果的影响,利用实验结果结合先导发展判据,计算了适用于短尾波仿真的先导发展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短尾冲击电压波 防雷 先导发展模型 空气间隙 放电
下载PDF
高压线路绝缘子陡波试验技术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朱旭东 孙伟 陈文针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8-49,51,共3页
探讨符合DL/T557-91标准要求并可进行100~400ns时间范围的电压-时间特性试验(V-t特性)的高压线路绝缘子陡波试验技术,给出了满足试验要求的回路参数、电阻分压器结构和所选择的冲击波形示波器。
关键词 高压线路 绝缘子 冲击电压 试验
下载PDF
GB/T 7330-1998《交流电力系统阻波器》的主要修改内容
8
作者 郭香福 《电力标准化与计量》 1999年第2期7-9,共3页
关键词 线路阻 交流电力系统 冲击放电电压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碳化硅阀式避雷器 冲击电流 主要修改 放电电流 绝缘配合 GB/T
下载PDF
短间隙下不同避雷针接闪性能试验研究
9
作者 黄强 许顺凯 +4 位作者 彭向阳 王锐 文豹 王羽 黄顺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3-166,共4页
为探究不同避雷针在短间隙下的接闪特性,采用-250/2500μs冲击电压波分别对全尺寸和缩小比例的可控放电避雷针、传统避雷针、普通避雷针进行间隙距离分别为0.3、0.6、0.9、1.2m的放电特性试验,采用升降法获取了不同避雷针的间隙放电电... 为探究不同避雷针在短间隙下的接闪特性,采用-250/2500μs冲击电压波分别对全尺寸和缩小比例的可控放电避雷针、传统避雷针、普通避雷针进行间隙距离分别为0.3、0.6、0.9、1.2m的放电特性试验,采用升降法获取了不同避雷针的间隙放电电压参数和光学影像。结果表明,间隙距离为1.2m时,避雷针的50%放电电压的大小关系为普通避雷针>传统避雷针>可控放电避雷针,即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可控放电避雷针更易于发生接闪。此外,为更加直观地比较不同避雷针在放电能力上的差异性,设计了双避雷针选择性放电试验,每组试验放电40次,发现可控放电避雷针的接闪概率分别为传统避雷针、普通避雷针的1.86、4.0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电压波 避雷针 接闪性能 缩比试验 升降法 放电电压
下载PDF
Discharge of a Shock Wave from an Open End of a Tube 被引量:1
10
作者 Hideo Kashimura Tsuyoshi Yasunobu +2 位作者 Hiroyasu Nakayama Toshiaki Setogucki Kazuyasu Matsuo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0-36,共7页
When a Pressure wave propagates along a constant area straight tube and reaches at the open end, an impulsive wave is emitted outward from the tube exit toward the surrounding area and causes an impulsive noise like a... When a Pressure wave propagates along a constant area straight tube and reaches at the open end, an impulsive wave is emitted outward from the tube exit toward the surrounding area and causes an impulsive noise like a sonic boom.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agnitude of an impulsive wave obtained by the discharge of a weak shock wave born an open end of a tube in relation to the noise problem and the industrial devices, th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for various strength of a shock wave. A simple open end shock tube with the flange at the tube exit.was used and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using the TVD scheme was performed. The effective equations which concerns with the magnitude of an impulsive wave generated by the emission of a shock wave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the procedure of the open end correction based on the aeroacoustic theory and the numerical results. The influence of open end correction length and the diameter of a flange on the magnitude of an impulsive wave has been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ressible flow unsteady flow shock wave impulsive wave aeroacoustic theor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