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动性暴力犯罪人员对不同情绪面孔识别能力的特点 被引量:6
1
作者 赵辉 刘笑 +6 位作者 刘宇平 王豆豆 张振 肖玉琴 宋平 张卓 杨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4-219,共6页
目的:探究冲动性暴力犯罪人员和对照组对不同情绪面孔识别能力的差异。方法:选取某监狱暴力犯罪人员90人,从中筛选出冲动性暴力犯罪人员59人,另外招募某高校后勤工作人员和保安35人作为对照组,采用2组别(冲动性暴力犯罪人员组、对照组)&... 目的:探究冲动性暴力犯罪人员和对照组对不同情绪面孔识别能力的差异。方法:选取某监狱暴力犯罪人员90人,从中筛选出冲动性暴力犯罪人员59人,另外招募某高校后勤工作人员和保安35人作为对照组,采用2组别(冲动性暴力犯罪人员组、对照组)×4情绪类型(高兴、愤怒、悲伤、恐惧)的混合实验设计,通过情绪表情多形任务得到两组被试对高兴、愤怒、悲伤和恐惧面孔的情绪识别任务得分、错误个数和按键转换次数。结果:剔除错误率在30%以上的被试4人,最终有效数据冲动性暴力犯罪人员58人,对照组32人。冲动性暴力犯罪人员对高兴[(18.6±3.4) vs.(16.4±4.0),P<0.01]和愤怒[(16.2±2.4) vs.(14.1±3.2),P<0.01]表情的识别任务得分高于对照组。对于不同情绪的面孔刺激,冲动性暴力犯罪人员的情绪识别任务得分呈现出高兴>愤怒>恐惧>悲伤的趋势(均P<0.05);对照组也呈现出高兴>愤怒>恐惧/悲伤的趋势(均P<0.05),但恐惧和悲伤的识别任务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冲动性暴力犯罪人员可能对高兴和愤怒面孔的敏感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动性暴力犯罪人员 高兴 愤怒 情绪识别
下载PDF
循证矫治视角下对冲动性暴力犯罪青少年的社区矫正
2
作者 吴倩 《神州》 2019年第32期255-256,共2页
近年来随着青少年犯罪率,尤其是冲动性暴力犯罪率的不断上升,该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最后才能达到抑制这种趋势的目的。本文采用循证的视角,以社区矫正为依托,利用Bar... 近年来随着青少年犯罪率,尤其是冲动性暴力犯罪率的不断上升,该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最后才能达到抑制这种趋势的目的。本文采用循证的视角,以社区矫正为依托,利用Barratt冲动性量表、艾森克EPQ人格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工具,通过从青少年本身、朋辈群体、家庭以及社会等方面,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情绪管理、改变家庭教养方式、增加社会支持的手段,来抑制青少年冲动性暴力犯罪。通过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在个人方面,对错误认知进行认知行为疗法介入,对冲动型人格进行情绪管理;在家庭方面,对家庭教养方式进行干预,尤其是忽视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在朋辈群体方面,帮助他们寻找朋辈群体中的重要他人,发挥优秀核心人物的示范作用。通过联合介入,能够对冲动性暴力犯罪青少年的矫正产生显著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动性暴力犯罪 循证矫治 青少年 社区矫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