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BCC发动机火箭-冲压模态理想热力循环优化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留欢 杜泉 张蒙正 《火箭推进》 CAS 2016年第3期21-25,32,共6页
基于RBCC发动机工作原理,开展了特定燃烧组织模式下,RBCC发动机火箭-冲压模态的理想热力循环优化分析。根据火箭-冲压模态发动机工作特点,建立了工质热力循环过程模型,计算获得了最佳压缩点温度及其对应的最佳压缩比、最大循环功、热效... 基于RBCC发动机工作原理,开展了特定燃烧组织模式下,RBCC发动机火箭-冲压模态的理想热力循环优化分析。根据火箭-冲压模态发动机工作特点,建立了工质热力循环过程模型,计算获得了最佳压缩点温度及其对应的最佳压缩比、最大循环功、热效率等参数。同时,给出了燃烧室最高温度、空燃比对最佳压缩比、最大循环功和热效率的影响规律,以及RBCC发动机热力循环的优化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提高一级燃烧室最高温度、降低引射比、调整进气道压缩比至最佳压缩比等措施均可有效提高RBCC发动机最大循环功及循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CC 火箭-冲压模态 理想热力循环 优化分析
下载PDF
RBCC发动机冲压模态热力循环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南向军 李斌 +1 位作者 何国强 张蒙正 《火箭推进》 CAS 2022年第6期17-25,共9页
为了研究RBCC发动机的真实工作情况,基于地面试验数据,建立了一维性能分析模型,对发动机4 Ma、6 Ma冲压模态不同余气系数条件的性能进行了计算,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获得了发动机沿程气流参数分布。利用计算结果构建了发动机热力循环,... 为了研究RBCC发动机的真实工作情况,基于地面试验数据,建立了一维性能分析模型,对发动机4 Ma、6 Ma冲压模态不同余气系数条件的性能进行了计算,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获得了发动机沿程气流参数分布。利用计算结果构建了发动机热力循环,分析了余气系数对循环效率、推进效率等性能参数的影响,提出了有效能产生率的概念,研究了余气系数对有效能产生率的影响以及有效能损失的途径。研究表明,建立的一维分析模型可以较好地计算发动机推力性能,与试验测量误差在10%以内;发动机真实热力循环并非严格的等压释热,其有效能产生率在0.5~0.7之间;提高有效能产生率和减少排气中的有效能是发动机性能优化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CC发动机 冲压模态 热力循环 有效能分析
下载PDF
RBCC燃烧室冲压模态数值模拟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1
3
作者 黄乐萍 豆飞龙 +1 位作者 刘昊 李光熙 《火箭推进》 CAS 2022年第6期69-73,91,共6页
为了探究煤油燃料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发动机燃烧室在冲压模态下的燃烧特性,构建了一套仿真计算方法用于预测、分析燃烧室内流动及燃烧过程。以带支板喷注器、单凹腔火焰稳定器RBCC燃烧室为例,开展了冲压模态下的内流场三维数值模拟,... 为了探究煤油燃料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发动机燃烧室在冲压模态下的燃烧特性,构建了一套仿真计算方法用于预测、分析燃烧室内流动及燃烧过程。以带支板喷注器、单凹腔火焰稳定器RBCC燃烧室为例,开展了冲压模态下的内流场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壁面压力曲线与地面试验及飞行试验结果符合良好。分析燃烧室压力、马赫数、燃气组分等参数可以发现:当前燃烧室结构能够实现冲压模态下液体煤油燃料的稳定、高效燃烧;与冷流相比,压升可达5倍以上;支板能够有效提高煤油燃料的掺混能力;火箭安装台阶下游存在利于燃烧和火焰稳定的回流区;通过调整凹腔、支板等喷注器供油规律,可提高来流氧气的利用率,实现更为充分的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基组合循环 燃烧室 冲压模态 煤油
下载PDF
氢燃料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火焰结构及其稳定机制的LES研究
4
作者 袁梦铖 王平 +3 位作者 张洋 田野 陈爽 程康 《推进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4,共12页
为深入理解双模态冲压发动机内流场结构和燃烧特性,本文采用精细的有限速率化学反应模型,对凹腔内氢气直喷式超声速燃烧室火焰进行了大涡模拟研究。发动机隔离段入口马赫数为2.0,滞止温度和压力分别为950 K和0.82 MPa。定性和定量的验... 为深入理解双模态冲压发动机内流场结构和燃烧特性,本文采用精细的有限速率化学反应模型,对凹腔内氢气直喷式超声速燃烧室火焰进行了大涡模拟研究。发动机隔离段入口马赫数为2.0,滞止温度和压力分别为950 K和0.82 MPa。定性和定量的验证分析表明,计算结果良好符合试验所反映的物理规律,再现了两种典型的工作模态及其稳焰模式。当量比为0.1时,发动机处于超燃模态,为凹腔剪切层稳焰模式;当量比为0.3时,发动机处于亚燃模态,为凹腔辅助射流尾迹稳焰模式,分离涡的大尺度脉动及凹腔回流区的缺失致使火焰剧烈振荡。同时采用改进的火焰因子和过滤函数详细分析了局部火焰特征和流动模式,观察到了不同规律的局部熄火现象,并且剧烈的流动振荡对于局部火焰结构的稳定性有着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冲压发动机 超声速燃烧 火焰结构 火焰稳定机制 大涡模拟
下载PDF
双模态冲压发动机中的模态转换研究综述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岩 朱韶华 +2 位作者 刘刚 李轩 徐旭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19-1728,共10页
在以双模态冲压发动机为推进装置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加速过程中,燃烧室内的释热量及其分布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发动机从亚燃模态转换为超燃模态。在模态转换过程中,由于燃烧室下游边界条件突然从热力壅塞状态变为无壅塞状态,其壁面... 在以双模态冲压发动机为推进装置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加速过程中,燃烧室内的释热量及其分布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发动机从亚燃模态转换为超燃模态。在模态转换过程中,由于燃烧室下游边界条件突然从热力壅塞状态变为无壅塞状态,其壁面压力分布会发生明显改变。这将使作用在飞行器上的推力和动量发生突然变化,可能会导致飞行器失去控制。因此,如何实现不同燃烧模态的平稳转换,是燃烧室设计中的技术难点。本文详细介绍了双模态冲压发动机中不同燃烧模态的定义和判定准则、模态转换的实现方式、模态转换的机理,以及在模态转换时可能存在的激波反射结构转换迟滞和火焰结构转换迟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冲压发动机 超燃模态 亚燃模态 模态转换 迟滞
下载PDF
喷注方式对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大鹏 潘余 +2 位作者 梁剑寒 刘卫东 王振国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14,共5页
在模拟飞行马赫数Ma=4的直连式试验设备基础上,采用固定几何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构型,使用液体煤油作为燃料,并用火炬式点火器点火,研究不同喷注方式下的火焰稳定性。试验研究表明:在加热器来流总温、总压较低的条件下,火焰稳定较难... 在模拟飞行马赫数Ma=4的直连式试验设备基础上,采用固定几何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构型,使用液体煤油作为燃料,并用火炬式点火器点火,研究不同喷注方式下的火焰稳定性。试验研究表明:在加热器来流总温、总压较低的条件下,火焰稳定较难实现;煤油喷注方式对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燃烧稳定性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冲压发动机 燃烧室 燃烧稳定性 煤油
下载PDF
多模态冲压发动机提高性能的技术途径 被引量:5
7
作者 叶中元 黄伏军 董建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1-445,450,共6页
为了使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在宽飞行条件下同时具有高比冲、高推力系数、高推重比 ,在讨论多模态冲压发动机的不同工作模态特性基础上 ,提出了改进进气道 燃烧室 尾喷管参数协调状态的技术途径。在固定几何的条件下 ,采用一体化设计内... 为了使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在宽飞行条件下同时具有高比冲、高推力系数、高推重比 ,在讨论多模态冲压发动机的不同工作模态特性基础上 ,提出了改进进气道 燃烧室 尾喷管参数协调状态的技术途径。在固定几何的条件下 ,采用一体化设计内流通道 ,并巧妙地调节加热规律 ,使得在不同飞行条件下采用不同的优化工作模态 ,从而防止进气道出现亚声速溢流或过度超临界 ,防止尾喷管产生膨胀过度或不足 ,防止燃烧室内的过度高温高压 ,并使冲量增量最大。此外 ,就国内外在研制过程中曾出现过许多经验教训及应引起关注的技术创新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冲压发动机 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 模态特性 设计技术 内流通道 亚燃模态 超燃模态
下载PDF
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点火方案对比试验 被引量:9
8
作者 席文雄 王振国 +1 位作者 刘卫东 梁剑寒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3-389,共7页
在来流马赫数2、总温840K的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扩张型燃烧室的冷启动工况下,对凹腔上游的煤油横向射流喷雾的三种点火方案(热射流点火、乙烯引导点火、凹腔内局部补氧点火)进行了试验对比研究。采用高速相机拍摄了不同点火方式下的初... 在来流马赫数2、总温840K的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扩张型燃烧室的冷启动工况下,对凹腔上游的煤油横向射流喷雾的三种点火方案(热射流点火、乙烯引导点火、凹腔内局部补氧点火)进行了试验对比研究。采用高速相机拍摄了不同点火方式下的初始火焰生成和发展过程,对比分析了各种点火方案的点火接力过程和压力响应特点。试验研究表明,热射流火焰和喷雾下游掺混燃烧后通过火焰逆传形成凹腔驻留火焰,室压受热射流供应及其与喷雾作用的非定常特性的影响较大;乙烯引导点火受乙烯燃烧强度的影响,在研究的参数范围内,由于生成的乙烯火焰较弱,易被煤油喷雾浇熄,旨在凹腔内形成接力火焰的点火方法未能实现乙烯引导的成功点火;在凹腔内局部补氧能够改善煤油喷雾的点火性能,点火接力过程过渡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室 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 点火 火焰传播 压力响应 凹腔驻留火焰
下载PDF
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9
作者 乐嘉陵 胡欲立 刘陵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EI CSCD 2000年第1期1-12,共12页
通过对各种发动机性能的对比分析 ,认为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非常适合作为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动力推进装置。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 实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模态转换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潘余 李大鹏 +1 位作者 刘卫东 王振国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3-297,共5页
在模拟飞行高度为25 km、来流马赫数为6的情况下,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模态转换进行了直连式试验。根据燃烧室壁面压力分布和一维模型分析表明。燃料喷射位置和当量比的动态改变.实现了燃烧室内燃烧模态的动态转换。... 在模拟飞行高度为25 km、来流马赫数为6的情况下,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模态转换进行了直连式试验。根据燃烧室壁面压力分布和一维模型分析表明。燃料喷射位置和当量比的动态改变.实现了燃烧室内燃烧模态的动态转换。不同燃料喷射位置切换顺序比较表明,燃烧室内燃烧状态的改变受燃料分布所决定,但是燃烧室自身具有一定的抗波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 模态转换 超声速燃烧 热壅塞
下载PDF
双模态冲压发动机Ma6性能潜力受燃烧室入口参数影响的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军 柳森 +1 位作者 刘卫东 白菡尘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422-2430,共9页
为系统掌握燃烧室入口参数对双模态冲压发动机性能潜力的影响,采用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工作过程的一维分析方法,在飞行马赫数为6的不同燃烧室工作工况(即不同特征马赫数Mac)条件下,保持进气道捕获流量不变,研究了燃烧室入口马赫数Mai... 为系统掌握燃烧室入口参数对双模态冲压发动机性能潜力的影响,采用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工作过程的一维分析方法,在飞行马赫数为6的不同燃烧室工作工况(即不同特征马赫数Mac)条件下,保持进气道捕获流量不变,研究了燃烧室入口马赫数Main和总压恢复系数σin对性能潜力(燃料比冲Isp,f)的影响。获得的数据表明,冲压发动机的性能潜力受燃烧室入口马赫数和总压恢复系数两者的综合影响,燃烧室入口马赫数越低、总压恢复系数越高,发动机性能潜力越大;在常见的燃烧室入口参数范围内(入口马赫数∈[2.4 3.5],入口总压恢复系数∈[0.3 0.7]),入口马赫数每减小0.1,燃料比冲增加约1.1%~1.8%,入口总压恢复系数越小,影响程度越大;入口总压恢复系数每增大0.1,燃料比冲增大约2.4%~4.0%,入口马赫数越大影响程度越大;存在燃烧室入口条件不同,但是发动机的比冲性能潜力相同的情况。对燃烧室分段过程的损失分析表明,在入口为超声速、加热段为亚声速(特征马赫数不大于1)工况条件下,入口马赫数增加导致燃烧区前激波串损失增大,是比冲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燃烧室特征马赫数越大,燃烧过程导致的损失越大;从燃烧室入口到尾喷管出口全过程总压损失越小,获得的比冲性能越大。推导和拟合了冲压发动机冲量差燃料比冲随燃烧室入口马赫数和总压恢复系数的灵敏度关系式,与被拟合数据的差异在3%以内,该关系式可用于双模态冲压发动机部件参数匹配与流道一体化设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冲压发动机 一维方法 燃烧室入口参数 性能潜力 灵敏度分析
下载PDF
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12
作者 武渊 田维平 +1 位作者 乐发仁 余贞勇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44,共4页
在三维、粘性、湍流及有化学反应的Navier Stokes方程基础上,通过有限化学反应速率/涡扩散模型模化湍流燃烧,对以H2为燃料的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空燃比、燃料入射角、飞行马赫数对燃烧室工作模态的影响,并分析... 在三维、粘性、湍流及有化学反应的Navier Stokes方程基础上,通过有限化学反应速率/涡扩散模型模化湍流燃烧,对以H2为燃料的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空燃比、燃料入射角、飞行马赫数对燃烧室工作模态的影响,并分析了燃烧室隔离段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冲压发动机 燃烧室 流场 数值模拟 飞行马赫数 超音速燃烧
下载PDF
双模态冲压发动机导弹的弹道设计及仿真计算
13
作者 李健 谷良贤 郭效芝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12期3031-3033,共3页
根据固体火箭助推器和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的特点,对双模态冲压发动机导弹的飞行弹道进行了设计,建立了弹道计算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弹道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飞行弹道设计合理,数学模型正确,可以用于导弹的初步设计。
关键词 飞行力学 模态冲压发动机导弹 弹道设计
下载PDF
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最大供油模态计算方法研究
14
作者 黄兴 蔡建兵 陈玉春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39,共6页
为了获得不同飞行状态下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最大供油状态,在集总参数方程的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计算模型基础上,通过分析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堵塞边界条件及工作机理,发展了最大供油模态流量平衡的求解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 为了获得不同飞行状态下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最大供油状态,在集总参数方程的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计算模型基础上,通过分析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堵塞边界条件及工作机理,发展了最大供油模态流量平衡的求解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最大供油模态计算模型。给出某飞行条件下的最大供油模态迭代计算过程,并详细描述了其所表征的物理现象,其流量平衡计算精度达10^(-4),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不同飞行马赫数下的最大供油模态计算,获得相应的燃烧室最大供油量及隔离段/燃烧室沿程参数分布。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可实现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最大供油模态的流量平衡计算,并能精确地捕捉给定燃油分配形式下的燃烧室最大供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 最大供油模态 集总参数方程 计算方法
下载PDF
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隔离段流场分析
15
作者 邓远灏 徐华胜 钟世林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2008年第2期44-47,共4页
隔离段作为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的重要部件,除了可以隔离进气道和燃烧室的相互干扰外,还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模态转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隔离段内的流动过程是一系列激波与附面层相互作用的过程,一般存在激波串。本文分析了隔离段内部... 隔离段作为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的重要部件,除了可以隔离进气道和燃烧室的相互干扰外,还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模态转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隔离段内的流动过程是一系列激波与附面层相互作用的过程,一般存在激波串。本文分析了隔离段内部流场激波与附面层的相互干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 隔离段 激波串
下载PDF
双模态冲压发动机高超进气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进军 张堃元 +1 位作者 徐辉 徐惊雷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73-475,499,共4页
设计了侧压角为 6° ,后掠角 4 5° ,斜楔板压缩角分别为 4°和 8°的两套带隔离段的高超三维侧压式进气道 ,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来流马赫数、出口反压、斜楔板压缩角以及隔离段等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 设计了侧压角为 6° ,后掠角 4 5° ,斜楔板压缩角分别为 4°和 8°的两套带隔离段的高超三维侧压式进气道 ,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来流马赫数、出口反压、斜楔板压缩角以及隔离段等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高来流马赫数及较小的斜楔板压缩角时 ,进气道的流量系数、总压恢复系数较高。总增压比在不同斜楔板压缩角时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进气道 三维侧压式进气道 进气道试验 进气道流量系数 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 斜楔板压缩角 模态冲压发动机
下载PDF
超燃冲压发动机模态转换及推力突变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连欢 顾洪斌 +2 位作者 周芮旭 李拓 李忠朋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108,共12页
针对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模型开展了来流连续变化飞行马赫数5.0~6.0加速上行和6.0~5.0减速下行的地面直连试验研究。首先基于直连台架推力及时间离散质量加权沿程马赫数一维计算,观察到了加速上行过程中来流变化导致的亚燃-超燃工作... 针对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模型开展了来流连续变化飞行马赫数5.0~6.0加速上行和6.0~5.0减速下行的地面直连试验研究。首先基于直连台架推力及时间离散质量加权沿程马赫数一维计算,观察到了加速上行过程中来流变化导致的亚燃-超燃工作模态转变及推力突变现象;通过高速纹影流动显示技术及流动特征提取,提炼了来流变化导致模态转换及推力突变过程中瞬态流动特征的发展规律;最后通过超声速核心流激波强度理论以及压比时空图对动态飞行轨迹模态转换及推力突变机制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释热总量与内流道匹配是模态转换及推力变化过程的根本,主导流动特征是隔离段预燃激波强度演变特性,然而燃料横向射流气动节流以及释热反压在隔离段预燃激波削弱耗散之后,仍然可对来流进行减速并维持推力。同时,动态飞行轨迹气动热及燃烧热积分效应可改变热流边界层特性以及发动机内流道抗反压能力,造成亚燃与超燃工作边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马赫数 模态冲压发动机 模态转换 推力突变 瞬态流动特征
下载PDF
JAPHAR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的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丛敏 戴梧叶 《飞航导弹》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7-41,共5页
介绍了在法国航空航天研究院帕莱索中心的9号试车台上进行的JAPHAR补充试验的情况。为了获得内流气流推力,首先进行了单独供气喷管的试验,然后又装上发动机进行了试验。获得了出口气流推力和最终推力。讨论了Ma=4.9时,在两种注射分配情... 介绍了在法国航空航天研究院帕莱索中心的9号试车台上进行的JAPHAR补充试验的情况。为了获得内流气流推力,首先进行了单独供气喷管的试验,然后又装上发动机进行了试验。获得了出口气流推力和最终推力。讨论了Ma=4.9时,在两种注射分配情况下获得的试验结果。当量比高于0.4时,既使没有排气喷管,燃烧室自身也能获得正推力。此外,压力分布的三维计算和试验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而且就出口气流推力值而言,三维计算和试验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也非常好。因此,当量比为0.88时,把计算的燃烧效率(0.8)作为试验结果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PHAR 模态冲压发动机 高超声速 试验 法国
下载PDF
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隔离段性能的需求分析
19
作者 徐杰 陈玉春 +2 位作者 王晓东 李洁 黄兴 《航空工程进展》 2013年第3期369-375,共7页
为研究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烧室-隔离段共同工作过程,分析不同模态下燃烧室对隔离段的性能需求,在基于集总参数方程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提出计算燃烧室-隔离段流量平衡的临界能量法,并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实现... 为研究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烧室-隔离段共同工作过程,分析不同模态下燃烧室对隔离段的性能需求,在基于集总参数方程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提出计算燃烧室-隔离段流量平衡的临界能量法,并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实现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各种模态的隔离段和燃烧室的流量平衡计算,计算在不同的模态下隔离段和燃烧室的一维流动参数,进而获得隔离段的性能需求,计算飞行马赫数4.0到7.0时的临近堵塞边界的最大供油量与隔离段最大激波链长度。结果表明:临界能量法正确有效,能完成燃烧室-隔离段流量匹配计算;高飞行马赫数下的堵塞模态的隔离段激波链长度较长,应作为隔离段的工程设计中所参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 隔离段 工作模态 集总参数方程 临界能量法
下载PDF
双模态发动机的模态鉴别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飞 王知溥 +3 位作者 余西龙 顾洪斌 陈立红 张新宇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9-397,共9页
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的不同燃烧模态具有不同的稳焰机制和流态特征,并且在模态转换时伴随着显著的推力变化.因此,准确判断燃烧模态,对于捕捉发动机的燃烧区位置/范围、释热分布特征,以及为进一步优化燃烧室的设计(流道结构和供油布局)具有... 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的不同燃烧模态具有不同的稳焰机制和流态特征,并且在模态转换时伴随着显著的推力变化.因此,准确判断燃烧模态,对于捕捉发动机的燃烧区位置/范围、释热分布特征,以及为进一步优化燃烧室的设计(流道结构和供油布局)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无鉴别模态的有效试验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模态鉴别的试验方法,并在超燃直连台上开展验证试验.试验中使用的测量技术包括:壁面静压、高速阴影/纹影、多通道可调谐二极管吸收光谱和高能态碳氢自由基CH~*自发光成像.利用多种测量方法的组合,可以同时获得燃烧室中气流静温、速度、马赫数分布,释热分布以及燃烧区位置/范围.这些试验数据能够用于判别模态,并获得不同模态的流动和火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冲压发动机 模态鉴别 释热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