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的构造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181
1
作者 卢华复 陈楚铭 +3 位作者 刘志宏 贾东 王国强 贾承造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24,共7页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自北而南分为以下5个构造带:①北部边缘冲断──隐伏构造楔;②斯的克背斜带;③北部线 性背斜带;④拜城背驮凹陷;⑤丘里塔格前缘带。全体形成前锋向南的冲断变形楔。各构造带中发耷多种型式的断坪/断坡 台阶状...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自北而南分为以下5个构造带:①北部边缘冲断──隐伏构造楔;②斯的克背斜带;③北部线 性背斜带;④拜城背驮凹陷;⑤丘里塔格前缘带。全体形成前锋向南的冲断变形楔。各构造带中发耷多种型式的断坪/断坡 台阶状逆断层相关褶皱:断层转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滑脱褶皱、断层传播──滑脱混生褶皱、双重逆冲构造。在不同构 造带发育不同时代的生长地层,指示了各构造带不同的构造变形年代。斯的克背斜带变形时期最早,始于中新世 (24.5Ma),北部线性为形始于中新世中期(16.9Ma),拜城凹陷的大宛其背变形始于上新世中期(3.9Ma),丘里塔格前锋 带的亚肯背斜变形始于更新世早期(1.8Ma).可见构造变形自北向南自中新世至第四纪逐渐变新。这一道冲带是印-藏板 块陆-陆碰撞远距离构造效应的内陆变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逆冲带 再生前陆盆地 构造特征 成因
下载PDF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造山运动时间、断层滑移速率的厘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58
2
作者 刘志宏 卢华复 +4 位作者 贾承造 雷刚林 陈楚铭 王国强 范湘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5,共4页
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库车再生前陆逆冲造山带发育生长断层相关褶皱。根据ShowJH和SuppeJ等提出的生长断层相关褶皱模型,对该逆冲造山带的运动时间进行探讨。在地震剖面中识别出典型的生长地层和生长三角。生长地层的连续性表明,自中新世吉... 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库车再生前陆逆冲造山带发育生长断层相关褶皱。根据ShowJH和SuppeJ等提出的生长断层相关褶皱模型,对该逆冲造山带的运动时间进行探讨。在地震剖面中识别出典型的生长地层和生长三角。生长地层的连续性表明,自中新世吉迪克组沉积期至今,该造山带一直处于运动速率和强度递增的活动状态,而侏罗纪至早第三纪处于较稳定的构造背景中;利用生长地层确定断层滑移的时间为晚第三纪至第四纪,反映了由北向南台阶状逆断层的依次扩展和主逆冲断裂带的转换,以及主活动带由山前向盆地不断扩展,沉积、沉降中心随之向南迁移。根据生长三角计算出的各阶段断层滑移速率,吉迪克组沉积期(距今25Ma)为0.10~0.71mm/a,康村组沉积期(距今16.9Ma)为0.13~0.40mm/a,库车组沉积期为0.76~2.11mm/a,西域组沉积期(距今2.5Ma)为1.33mm/a。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的中生界烃源岩主排烃期受其所在构造带的构造运动开始时间的控制,该逆冲带构造圈闭的形成和油气运移都与断层相关褶皱作用相伴随,油气聚集发生于晚第三纪至第四纪,且北部较早、南部较晚,最靠近北缘山前的东风背斜带为吉迪克组沉积期,北部背斜带为康村组沉积期,南部背斜带为西域组沉积期。图2表1参8(王孝陵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前法逆冲带 造山运动时间 断层滑移速率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再生前陆褶皱逆冲带中丘里塔格前锋带的构造与油气 被引量:38
3
作者 陈楚铭 卢华复 +1 位作者 贾东 贾承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23-433,共11页
丘里塔格背斜带是库车再生前陆褶皱逆冲带的前锋构造带。依据各段不同的构造特点,沿走向自东向西可分为东丘里塔格段、库车塔吾段、南、北丘里塔格段和亚克里克—阿瓦特段。其中东丘里塔格段和库车塔吾段以浅部膝折褶皱或断层传播褶皱... 丘里塔格背斜带是库车再生前陆褶皱逆冲带的前锋构造带。依据各段不同的构造特点,沿走向自东向西可分为东丘里塔格段、库车塔吾段、南、北丘里塔格段和亚克里克—阿瓦特段。其中东丘里塔格段和库车塔吾段以浅部膝折褶皱或断层传播褶皱与深部的断层转折褶皱相叠置为特点。而南、北丘里塔格段和亚克里克—阿瓦特段则以发育膝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以及相伴生的纵向走滑逆冲断层为特点。该构造带有良好的油气前景,寻找深部完整的断层转折褶皱背斜圈闭以及纵向走滑逆冲断层下盘的圈闭是重要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前锋 构造特征 油气聚集 冲带
下载PDF
库车山前逆冲带超压流体主排放通道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18
4
作者 邹华耀 郝芳 +1 位作者 张伯桥 陈斌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4,20,共5页
前陆逆冲带通常具有异常高压、构造圈闭发育和成藏条件复杂的特点,是油气勘探的高风险地区。对库车坳陷克拉苏逆冲带钻井、地质、地球化学资料的研究证实,克拉2特大型气藏形成于超压流体主排放通道上。该区构造挤压强烈,逆冲断裂活动伴... 前陆逆冲带通常具有异常高压、构造圈闭发育和成藏条件复杂的特点,是油气勘探的高风险地区。对库车坳陷克拉苏逆冲带钻井、地质、地球化学资料的研究证实,克拉2特大型气藏形成于超压流体主排放通道上。该区构造挤压强烈,逆冲断裂活动伴随着下第三系膏泥岩/盐岩塑性流动,那些与膏泥岩/盐岩封闭层变薄、形成局部薄弱带相关的断层成为超压流体排放的主要通道。超压流体主排放通道是该区天然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途径,使得下部烃源岩层系中的天然气不断地向上部白垩系它源储层运移。超压流体排放有助于形成溶蚀孔隙,改善储层物性。综合研究表明,超压流体主排放通道对该区天然气成藏具有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流体 主排放通道 油气成藏 前陆逆冲带 库车坳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带上古生界孔隙发育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5
作者 朱剑兵 陈丽华 +1 位作者 纪友亮 李国栋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41,共5页
对鄂尔多斯西缘逆冲带上古生界的岩心、薄片等资料进行了分析。从该区的构造、成岩作用、沉积相等方面分析了地层孔隙发育主要受构造和成岩等因素的影响,逆冲带的构造作用不仅使其产生许多裂缝,使孔隙度增加,而且构造抬升使地层承受的... 对鄂尔多斯西缘逆冲带上古生界的岩心、薄片等资料进行了分析。从该区的构造、成岩作用、沉积相等方面分析了地层孔隙发育主要受构造和成岩等因素的影响,逆冲带的构造作用不仅使其产生许多裂缝,使孔隙度增加,而且构造抬升使地层承受的压力得到释放而减小,因而地层遭受的压实作用也相应减小。成岩作用所处阶段上提,从而使孔隙度、渗透率增加。在成岩作用中,受压实、压溶、胶结充填和溶蚀作用的影响较大。其中压实、压溶和胶结充填作用严重地损害了储层物性特征,使本区原生孔隙大大减少;而溶蚀作用从一定程度上使储层物性得到了改善,次生孔隙相对增多。另外,沉积微相决定了砂岩的分选性、粒度及杂基含量,进而影响了成岩作用及孔隙发育的演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冲带 上古生界 孔隙发育 成岩作用 沉积微相
下载PDF
库车前陆逆冲带天然气成藏期与成藏史 被引量:70
6
作者 赵靖舟 戴金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10,共5页
根据圈闭形成时间、油气成熟度、有机包裹体特征等综合分析认为 ,库车前陆逆冲带具有多期油气运移注入的历史 ,主要运移充注事件有晚第三纪康村早中期 (17~ 10Ma)、康村晚期—库车早中期 (10~ 3Ma)、库车晚期—第四纪西域期 (3~ 1Ma... 根据圈闭形成时间、油气成熟度、有机包裹体特征等综合分析认为 ,库车前陆逆冲带具有多期油气运移注入的历史 ,主要运移充注事件有晚第三纪康村早中期 (17~ 10Ma)、康村晚期—库车早中期 (10~ 3Ma)、库车晚期—第四纪西域期 (3~ 1Ma) 3期。其中库车晚期—西域期是库车前陆逆冲带天然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 ,康村期—库车早中期则主要是原生油藏和凝析气藏的形成时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藏 塔里木盆地 库车前陆逆冲带 成藏期 成藏史 天然气
下载PDF
准噶尔南缘逆冲带多个逆冲断层同期活动的几何学证据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庚 赵孟军 +1 位作者 陈竹新 王晓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9-652,共14页
天山北缘为典型的大陆内部活动构造特征,发育准噶尔盆地南缘逆冲带,主要表现为新生代时期形成的多排平行山体的背斜和逆冲断层。野外地质考察、地表填图指出,第二排背斜带玛纳斯背斜和吐谷鲁背斜核部均发育一条逆冲断层,背斜北翼发育一... 天山北缘为典型的大陆内部活动构造特征,发育准噶尔盆地南缘逆冲带,主要表现为新生代时期形成的多排平行山体的背斜和逆冲断层。野外地质考察、地表填图指出,第二排背斜带玛纳斯背斜和吐谷鲁背斜核部均发育一条逆冲断层,背斜北翼发育一条逆冲断层,并导致河流阶地变形和断层崖的形成。地震资料解释和钻井数据证实玛纳斯背斜和吐谷鲁背斜北翼和核部存在多条向北逆冲的断层,在这些背斜和南侧第一排构造清水河背斜和奇古背斜之间的向斜之下存在隐伏的东湾背斜。二维地震测网构造解释指出东湾背斜为同时活动的、叠置的双重逆冲构造,并造成玛纳斯背斜和吐谷鲁背斜浅层发育一系列无序叠瓦逆冲断层。野外观察和地震解释的生长地层和地层不整合分析证实,这些无序逆冲断层形成时间主要为中新世晚期,一直到第四纪西域组(Q_1x)和乌苏群(Q_2)时期和第四纪中晚期(Q_4)。我们提出准南地区多个逆冲断层同期活动模式不同于新逆冲断层向前陆方向扩展时,旧断层不活动的模式。同期逆冲作用模式展示由于深部有序逆冲作用形成的双重逆冲构造发育期间,同期活动的逆冲作用可在浅层地表形成一系列无序逆冲断层,类似于叠瓦扇逆冲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南逆冲带 无序逆冲 双重构造 同期逆冲 多期活动
下载PDF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造山运动时间的厘定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志宏 卢华复 +1 位作者 贾承造 雷刚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36-236,共1页
关键词 造山运动 前陆逆冲带 库车再生 时间厘定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坡脚逆冲带沉积样式及构造控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磊 王英民 +1 位作者 张莲美 黄志超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3-650,共8页
研究尼日尔三角洲深水坡脚逆冲带沉积样式、构造对沉积的控制可以揭示深水沉积分布与演化特征.运用生长地层翼旋转机理和地震相分析技术对研究区的沉积类型、构造与沉积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深水陆坡重力滑动作用所形成的微盆地内,层... 研究尼日尔三角洲深水坡脚逆冲带沉积样式、构造对沉积的控制可以揭示深水沉积分布与演化特征.运用生长地层翼旋转机理和地震相分析技术对研究区的沉积类型、构造与沉积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深水陆坡重力滑动作用所形成的微盆地内,层序边界表现为微盆地边缘上超不整合面或重力流对下伏地层的侵蚀不整合;逆冲构造隆升速率与沉积速率共同控制了重力流可容空间和沉积充填样式;沉积垂向演化以块状搬运复合体-浊积扇-深海披覆泥或浊积扇-深海披覆泥为特征.在充分考虑构造隆升和沉积速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单一微盆地和多个微盆地的沉积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三角洲 坡脚逆冲带 生长地层 构造控制 地震相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逆冲带构造特征与油气 被引量:58
10
作者 魏国齐 贾承造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17,共7页
塔里木盆地在叠合复合盆地构造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育了三期、四个逆冲带,即志留泥盆纪的塔里木南部逆冲带,二叠纪的塔里木北部逆冲—走滑带和晚第三纪—第四纪的库车逆冲带和塔西南逆冲带。对上述塔里木盆地逆冲带分布和形成的区域... 塔里木盆地在叠合复合盆地构造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育了三期、四个逆冲带,即志留泥盆纪的塔里木南部逆冲带,二叠纪的塔里木北部逆冲—走滑带和晚第三纪—第四纪的库车逆冲带和塔西南逆冲带。对上述塔里木盆地逆冲带分布和形成的区域构造背景研究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各逆冲带构造基本特征,探讨了逆冲带与油气的关系,并认为塔里木盆地目前已发现或探明的油气田(藏)大多数与这三期古今逆冲带(含前缘隆起)有关,塔里木盆地逆冲带具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冲带 逆冲推覆构造 走滑构造 油气
下载PDF
塔西南坳陷和田凹陷前陆逆冲带构造特征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世虎 徐希坤 宋国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78-383,共6页
和田凹陷前陆逆冲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东部 ,剖面上由上而下、自南而北是由推覆体、多个冲断席片叠加而成的叠加背斜双重构造体以及弱变形的原地体组成。其中 ,推覆体厚 5 0 0 0~ 70 0 0m ,东西长 2 0 5km ,南北宽 14~ 43km ,向... 和田凹陷前陆逆冲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东部 ,剖面上由上而下、自南而北是由推覆体、多个冲断席片叠加而成的叠加背斜双重构造体以及弱变形的原地体组成。其中 ,推覆体厚 5 0 0 0~ 70 0 0m ,东西长 2 0 5km ,南北宽 14~ 43km ,向北推覆距离为 40~10 0km ,是一与上盘生长断层有关的转折褶皱背斜 ,受和田大型台阶式滑脱断层的控制 ;推覆体侧缘发育了与边界断层平行的侧断坡、斜断坡次级断层相关褶皱背斜 ;而在其前缘 ,由于沿推覆背斜北翼的轴面发生破裂 ,产生了一系列的次级断层及相关褶皱 ;在推覆体内部 ,沿东西向轴线发生了起伏变化 ,形成了背斜圈闭。在推覆体之下 ,由东向西依次发育了弱变形的东倾斜坡、皮牙曼叠加断坡背斜型的双重构造、桑株三角带构造与叠瓦冲断带。在剖面上 ,叠瓦冲断带位于三角带构造的前缘下方 ,平面上呈重叠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相关褶皱 推覆体 前陆逆冲带 塔西南坳陷 塔里木盆地 和田凹陷 构造特征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前陆逆冲带复合结构与生长 被引量:9
12
作者 颜丹平 孙铭 +6 位作者 巩凌霄 周美夫 邱亮 李书兵 张森 古术航 木红旭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20年第5期615-633,共19页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北东向龙门山逆冲带,研究已经证明是中生代与新生代前陆复合扩展和生长的结果。然而,2008年5·12汶川地震地表破裂、余震和滑坡等的单向和分段迁移现象,对龙门山复合逆冲带的结构认识提出了挑战。文章在已有研究...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北东向龙门山逆冲带,研究已经证明是中生代与新生代前陆复合扩展和生长的结果。然而,2008年5·12汶川地震地表破裂、余震和滑坡等的单向和分段迁移现象,对龙门山复合逆冲带的结构认识提出了挑战。文章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龙门山复合生长下构建的特殊结构进行了野外调查和构造解析。结果表明,以中生代与新生代两期前陆逆冲带复合生长为基础,龙门山复合逆冲带具有特殊的、主要由前陆逆冲楔叠加后形成的复合结构,而且这种复合逆冲楔具有分级和时序特征;中生代前陆逆冲楔是以逆冲断层-褶皱为特征,并分别组合形成碧口厚皮逆冲推覆体、唐王寨薄皮逆冲推覆体和龙王庙逆冲推覆体,总体从晚三叠世以前开始,至~160 Ma向南递进扩展生长;新生代前陆逆冲楔由逆冲断层和逆冲岩片组成,分为约35~10 Ma和10 Ma以来两个阶段,向南东向递进扩展生长,并可能与川西盆地东侧龙泉山构造相连通。因此,龙门山逆冲带具有前陆逆冲带和生长过程的双重复合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前陆逆冲带 复合结构与生长 青藏高原东缘 前陆逆冲楔 汶川地震
下载PDF
楚雄前陆盆地逆冲带的油气潜力 被引量:4
13
作者 尹福光 许效松 +1 位作者 万方 谭富文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9年第6期1-8,共8页
楚雄盆地位于云南省的中部 ,为一中生代的前陆盆地 ,其沉积可划分为前陆复理石和前陆磨拉石两个阶段。前陆复理石为一套半饥饿状态下的灰色 /深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组合 ,夹泥灰岩 ,含有大量的有机质 ,为重要的烃源岩 ;前... 楚雄盆地位于云南省的中部 ,为一中生代的前陆盆地 ,其沉积可划分为前陆复理石和前陆磨拉石两个阶段。前陆复理石为一套半饥饿状态下的灰色 /深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组合 ,夹泥灰岩 ,含有大量的有机质 ,为重要的烃源岩 ;前陆磨拉石为三角洲相—滨岸相的砂岩 ,为油气的储集砂体。盆地被渔泡江 三街推覆断裂切割成两部分∶西部为推覆体 ,东部为原形盆地。逆冲推覆体由根带、主逆冲带和逆冲传播前缘带三部分组成。逆冲作用始于中三叠世拉丁期 ,以前置的方式向扬子克拉通推覆 ,形成有断弯褶皱圈闭、断展褶皱圈闭、台阶状逆冲断层 岩性圈闭、基底折离圈闭和推覆带前缘传播消减带褶皱圈闭等多种类型。因而盆地逆冲带的演化对油气的聚集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因而在推覆体上寻找油气具有较好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冲带 油气潜力 油气地质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川西龙门山逆冲带北段多断层同时逆冲几何学证据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庚 王晓波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27-1045,共19页
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逆冲构造带北段逆冲构造变形较为复杂,其构造变形始于中三叠世末,持续到中生代末期,新生代再次重新发生构造变形,形成复杂的逆冲推覆构造带,现今仍有活动。该构造带从西向东可划分出五个构造单元:轿子顶推覆体、唐... 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逆冲构造带北段逆冲构造变形较为复杂,其构造变形始于中三叠世末,持续到中生代末期,新生代再次重新发生构造变形,形成复杂的逆冲推覆构造带,现今仍有活动。该构造带从西向东可划分出五个构造单元:轿子顶推覆体、唐王寨推覆体、叠瓦断层系及断层相关褶皱带和前缘单斜构造带。本文基于中国石油最新油气勘探成果,通过二维地震测网构造解释及钻井资料,应用多断层同时逆冲概念建立了后展式多断层同时活动构造模式,对龙门山逆冲带北缘进行详细构造解剖,提出新解释方案,认为:①轿子顶异地推覆体之下与唐王寨逆冲推覆体后缘之间,存在古生界叠置逆冲岩片组成的褶隆构造‒背斜;②唐王寨逆冲推覆体为异地推覆的大向形构造;③唐王寨推覆体前缘发育多条向南东逆冲的叠瓦逆冲断层组成的叠瓦断层系,该叠瓦断层系是由褶隆构造多个逆冲岩片中的逆冲断层向山前逆冲的前缘逆断层组成;④矿山梁、天井山等背斜构造为复杂化的一断层扩展褶皱,而且在褶皱前翼(东南翼)发育多条向南东逆冲的逆冲断层组成的一系列无序逆冲叠瓦断层;⑤前缘单斜构造带之下为早侏罗世地层不整合覆盖的早期发育的隐伏逆冲构造,野外观察和地震解释及地层之间不整合分析证实,这些无序逆冲断层形成时间主要为早侏罗世之前。结合低温热年代‒裂变径迹年龄数据,证实龙门山逆冲构造带晚期重新活动时代为中新世晚期一直到第四纪。龙门山逆冲构造带北段多个逆冲断层同时活动模式不同于新逆冲断层向前陆方向扩展时,旧断层不活动的模式。该模式展示由于深部有序后展式逆冲作用形成的双重逆冲构造发育期间,同时活动的逆冲作用可在浅层地表形成一系列无序逆冲断层,类似于叠瓦扇逆冲断层。总体上龙门山逆冲构造带形成时间从造山带向盆地逐渐变老,但龙门山逆冲构造带多期构造就有可能导致深部多个逆冲断层垂向上叠置,地表浅部形成飞来峰构造,或者一系列叠瓦状无序逆冲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展式逆冲 无序逆冲 双重构造 同时逆冲 龙门山逆冲带
下载PDF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生长褶皱的倾斜剪切恢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胜利 卢华复 陈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22,共5页
去褶皱倾斜剪切恢复是褶皱作用的逆过程。利用生长地层可以恢复褶皱不同生长阶段的几何形态 ,建立一系列的不同时期褶皱的几何形态。分析褶皱翼长、褶皱翼倾角、轴面倾角的变化 ,可以得出褶皱生长机制 ,同时也用于判断对于地表地质、钻... 去褶皱倾斜剪切恢复是褶皱作用的逆过程。利用生长地层可以恢复褶皱不同生长阶段的几何形态 ,建立一系列的不同时期褶皱的几何形态。分析褶皱翼长、褶皱翼倾角、轴面倾角的变化 ,可以得出褶皱生长机制 ,同时也用于判断对于地表地质、钻井资料以及地震剖面的解释是否正确。生长褶皱恢复过程中必须遵循地质平衡的准则 ,同时每一步恢复后的剖面在地质上应该是合理的。用倾斜剪切恢复技术对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的生长褶皱进行了系统的恢复。恢复结果表明 ,米斯布拉克背斜是通过翼旋转发育的 ,发育过程中背斜顶部逐步少量地进入前翼 ;依奇克里克背斜是通过膝折带迁移的机制发育的 ,发育过程中翼倾角不变 ,翼长逐渐增加 ;大宛其背斜是通过翼旋转的机制生长的 ,生长过程中翼长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前翼与向斜的水平地层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这说明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是通过翼旋转和膝折带迁移两种机制变形的。褶皱的生长时间、生长机制与烃类的聚集有紧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塔里木盆地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 生长褶皱 倾斜剪切恢复 膝折迁移 翼旋转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前陆逆冲带异常高压成因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曾联波 刘本明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85-1491,共7页
在异常高压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地质特征、构造应力场和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对库车前陆逆冲带异常高压的成因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对异常高压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库车前陆逆冲带的异常压力从古近系底开始出现,在侏罗系和三叠系也... 在异常高压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地质特征、构造应力场和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对库车前陆逆冲带异常高压的成因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对异常高压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库车前陆逆冲带的异常压力从古近系底开始出现,在侏罗系和三叠系也明显存在,但其压力系数低于古近系底部-白垩系压力系统.在平面上,异常压力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中部克拉苏-东秋-迪那构造带的地层压力系数最大,往两侧递减.异常高压的形成主要与早更新世强烈的构造挤压作用有关,构造抬升作用、欠压实作用和流体充注作用对异常高压的贡献较小.在早更新世快速、强烈的构造挤压作用下,岩石的格架首先承担了1/4的构造挤压应力,其余由孔隙流体来承担,在古近系膏盐层良好的封闭作用下,使得岩石的孔隙流体压力快速上升,从而形成了库车前陆逆冲带的异常高压.异常高压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影响,它是形成库车前陆逆冲带大型油气田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成因机理 油气成藏 库车前陆逆冲带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盆缘前陆逆冲带的复合与联合扩展研究综述
17
作者 颜丹平 邱亮 +8 位作者 孙铭 周志成 孔若颜 张已 王为 宋华杰 孔霏 都超 林霄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14-3331,共18页
前陆逆冲带扩展方式是理解造山带生长的关键。四川盆地东缘、北缘和西缘分别发育不同时代和不同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武陵山-华蓥山、大巴山和龙门山前陆逆冲带,前人对他们的结构和构造运动学进行了详尽的研究。本文在总结这些研究的基础上... 前陆逆冲带扩展方式是理解造山带生长的关键。四川盆地东缘、北缘和西缘分别发育不同时代和不同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武陵山-华蓥山、大巴山和龙门山前陆逆冲带,前人对他们的结构和构造运动学进行了详尽的研究。本文在总结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揭示武陵山-华蓥山、大巴山和龙门山三条前陆逆冲带的结构分带均表现为从厚皮逆冲构造至薄皮逆冲构造组合的变化,构造解析表明结构分带是断层-褶皱关系主导的指向前陆盆地方向共轴递进扩展作用的结果。同时,在前陆逆冲带扩展分析基础上,总结了四川盆地盆缘共轴扩展、非共轴叠加复合扩展和联合构造扩展三种前陆逆冲带扩展方式。结合阿巴拉契亚、科迪勒拉、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比利牛斯山等经典造山带前陆逆冲带扩展的研究现状,提出前陆逆冲带扩展研究中存在古构造应力场的σ2悖论、应力-应变(σ-ε)关系难以建立和系统不平衡等问题,并认为这些问题是未来定量化约束前陆逆冲带扩展,进而解决造山带生长构造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逆冲带扩展 四川盆地 共轴扩展 非共轴叠加复合扩展 联合扩展
下载PDF
深孔阶段崩矿孔端后冲带炮原因分析及对策
18
作者 刘庆林 谢源 尤浩生 《工程爆破》 1998年第1期60-63,共4页
深孔柱状装药阶段崩矿炮孔的上下端部附近的矿岩处于侧向崩矿空区和凿岩硐室底板或拉底空间两个自由面状态下,不合理的装药结构将在硐室底板和拉底空间引起后冲带炮。后冲带炮在硐室底板形成的斜面影响后续装药施工,在拉底空间产生大... 深孔柱状装药阶段崩矿炮孔的上下端部附近的矿岩处于侧向崩矿空区和凿岩硐室底板或拉底空间两个自由面状态下,不合理的装药结构将在硐室底板和拉底空间引起后冲带炮。后冲带炮在硐室底板形成的斜面影响后续装药施工,在拉底空间产生大块。结合工程实践分析了后冲带炮的原因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崩矿 装药结构 冲带 崩落采矿法
下载PDF
祁连山北缘深部弧形褶皱—逆冲带及其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4
19
作者 杜文博 张进江 +6 位作者 肖毓祥 张波 李晓军 侯秀林 王盟 李景 程光瑾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59-1073,共15页
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新生代陆内构造活动最强烈地区。基于野外构造观测、横跨山前及前陆盆地区的三维地震构造分析与解释,结合地震地质属性提取分析,识别出祁连山北缘—酒泉盆地西段窟窿山—柳沟庄带隐伏... 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新生代陆内构造活动最强烈地区。基于野外构造观测、横跨山前及前陆盆地区的三维地震构造分析与解释,结合地震地质属性提取分析,识别出祁连山北缘—酒泉盆地西段窟窿山—柳沟庄带隐伏的弧形褶皱—逆冲带,该弧形构造是造山带基底逆冲构造楔体垂向差异抬升与向前陆方向差异运动的产物;该弧形结构控制本区下白垩统地层裂缝发育、分布与破裂强度,并与本区先期断裂、裂缝带产生构造叠加效应,形成弧形构造“中央强裂缝发育带”,是形成构造裂缝型油气藏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构造 褶皱—逆冲带 基底变形 裂缝油藏 北祁连山 酒泉盆地 窟窿山—柳沟庄
下载PDF
江南隆起上的下古生界缺失带──华南加里东前陆褶冲带的标志 被引量:33
20
作者 马文璞 丘元禧 何丰盛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20-324,共5页
华南的主造山事件发生在加里东期。由于中生代同一方向薄皮冲断作用的叠加和改造,早古生代的碰撞构造格局已不清楚。江南隆起核部存在一下古生界缺失带,它平行隆起走向线状分布,空间上分开了西北的扬子型地层和东南的江南型地层区,... 华南的主造山事件发生在加里东期。由于中生代同一方向薄皮冲断作用的叠加和改造,早古生代的碰撞构造格局已不清楚。江南隆起核部存在一下古生界缺失带,它平行隆起走向线状分布,空间上分开了西北的扬子型地层和东南的江南型地层区,晚古生代浅海碳酸盐平缓超覆其上。由于早古生代时江南隆起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的大陆斜坡部位,当时曾普遍接受沉积,上述线状地层缺失带应属造山变形产物,可能标示着加里东期造山带的前陆褶冲带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隆起 缺失 加里东期 冲带 下古生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