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十万大山前陆冲断推覆构造 被引量:29
1
作者 张岳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0-156,共7页
通过十万大山盆地内地震剖面资料和TM遥感图象的地质构造解译,结合重力资料和野外地质观察及构造分析,阐述了十万大山前陆冲断推覆构造的发育特征和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前陆冲断推覆构造由3个不同的构造变形带组成:卷入海西和印... 通过十万大山盆地内地震剖面资料和TM遥感图象的地质构造解译,结合重力资料和野外地质观察及构造分析,阐述了十万大山前陆冲断推覆构造的发育特征和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前陆冲断推覆构造由3个不同的构造变形带组成:卷入海西和印支期花岗岩体的逆冲断裂带、充填中生代陆相沉积并发生构造滑脱的前陆盆地和对应于华南准地台的前陆腹地。冲断推覆构造的形成和演化是与中、晚古生代钦州海槽晚二叠世的褶皱回返和中生代相继的构造复活密切联系的,它经历了3期主要构造应力作用事件:晚二叠世海西运动晚幕为冲断推覆构造的雏形期,晚三叠世印支运动晚幕的近SN向挤压是陆相前陆盆地的发育期;早白垩世末期燕山运动主幕NW—SE向挤压是现今十万大山前陆冲断推覆构造的成型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万大山 钦州海槽 冲断推覆构造 前陆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缘龙门山冲断推覆构造带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吕志洲 赵锡奎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8年第5期208-210,共3页
龙门山冲断推覆构造带是从印支期开始形成,印支—喜马拉雅期自北而南依次发展起来。印支晚期呈叠瓦状逆冲推覆并发育断层转折褶皱。北段印支晚期构造呈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样式,龙门山前南段尤其是大邑地区则转换为生长的断层转折褶皱... 龙门山冲断推覆构造带是从印支期开始形成,印支—喜马拉雅期自北而南依次发展起来。印支晚期呈叠瓦状逆冲推覆并发育断层转折褶皱。北段印支晚期构造呈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样式,龙门山前南段尤其是大邑地区则转换为生长的断层转折褶皱。燕山~喜马拉雅期在前陆方向发育构造消减褶皱带,发生在上述逆,中推覆带的下盘。龙门山与四川盆地构造结合部的最前排断裂带即山前叠瓦状逆冲推覆带,主要发生于喜马拉雅期。按应力传播及消减方式的不同,在前山地区划分出以台阶状断层控制的叠瓦断片为特征的消减带和以褶皱为主的传播带,以及可能出现的以反冲断层和相关褶皱组成的反,中褶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缘 龙门山 冲断推覆构造 构造演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冲断推覆构造带研究新进展
3
作者 章贵松 张军 +1 位作者 欧阳征健 任军峰 《低渗透油气田》 2008年第1期7-14,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冲断推覆构造带由拗拉槽和被动陆缘演化而来,演化过程大体分为古生代统一伸展闭合、中生代南挤北坳最终;中断推覆的两种不同动力学体制和5个发展阶段。提出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冲断推覆构造带可划分为桌子山-贺兰山;...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冲断推覆构造带由拗拉槽和被动陆缘演化而来,演化过程大体分为古生代统一伸展闭合、中生代南挤北坳最终;中断推覆的两种不同动力学体制和5个发展阶段。提出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冲断推覆构造带可划分为桌子山-贺兰山;中断体系、六盘山弧形冲断体系,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冲断推覆构造。其中六盘山弧形冲断体系是由祁连、华北陆缘地体组成的复合冲断推覆构造,具有独特的双层地体叠置结构。青铜峡-固原断裂的实质是北祁连地体向华北陆缘地体仰,中的运动面和地体叠置的分界线。主张将华北地台西界由青铜峡-固原断裂移至中卫-海原-宝鸡一线.六盘山盆地划属华北地台。指出祁连、华北陆缘地体于海西期开始拼贴,在拼贴过程中可能形成晚古生代“原前陆盆地”,现覆于六盘山地区北祁连地体之下。晚三叠纪以来递进的冲断推覆,在祁连地体之上又形成六盘山等山间盆地,并引起祁连地体冲断前锋大小罗山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华北陆缘地体)构造响应一起褶皱隆升.成为分隔六盘山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沉积的“古陆梁”。“原前陆盆地”、六盘山盆地、“古陆粱”是北祁连地体在冲断推覆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伴随着北祁连地体冲断形成和演化。新生代以来,受喜山运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冲断推覆构造带仍处于改造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演化 冲断体系 祁连地体 华北陆缘地体 叠置结构 冲断推覆构造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
下载PDF
六盘山弧形冲断体系构造新探
4
作者 章贵松 张军 +1 位作者 任军峰 王欣 《低渗透油气田》 2005年第4期12-15,共4页
六盘山弧形冲断体系处于秦祁地槽系和华北地台两大构造单元的结合部,大地构造位置特殊。本文通过多种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六盘山弧形冲断体系、桌子山一贺兰山冲断体系是互为独立的冲断推覆构造。明确指出六盘山弧形冲断体系具有独特的... 六盘山弧形冲断体系处于秦祁地槽系和华北地台两大构造单元的结合部,大地构造位置特殊。本文通过多种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六盘山弧形冲断体系、桌子山一贺兰山冲断体系是互为独立的冲断推覆构造。明确指出六盘山弧形冲断体系具有独特的双层地体叠置地质结构,为祁连地体、华北陆缘地体相互拼贴的冲断推覆构造。主张将华北地台的西界移至中卫-海原-宝鸡一线。并推断六盘山盆地深部发育华北地台基底和古生界的盖层,这为在鄂尔多斯盆地以外地区勘探和鄂尔多斯盆地类似的古生界天然气赋存层系提供了线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断推覆构造 独立 地体拼贴 双层地质结构 六盘山弧形冲断体系
下载PDF
龙门山南段冲断带流体活动特征
5
作者 付于真 王国芝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73-474,共2页
龙门山因其关键的构造位置和典型的前陆冲断构造,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于其冲断推覆构造发育,地壳内存在多层次的推覆滑脱构造带,形成了良好的流体运移和聚集场所。而流体是盆山物质交换的最主要介质,与盆地内油气及金属矿... 龙门山因其关键的构造位置和典型的前陆冲断构造,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于其冲断推覆构造发育,地壳内存在多层次的推覆滑脱构造带,形成了良好的流体运移和聚集场所。而流体是盆山物质交换的最主要介质,与盆地内油气及金属矿床的形成分布密切相关。龙门山冲断带特殊的构造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活动 龙门山冲断 油藏流体 造山带 古流体 活动带 构造位置 滑脱构造 冲断推覆构造 密切相关
下载PDF
东秦岭造山带南缘北大巴山构造反转及其动力学 被引量:71
6
作者 何建坤 卢华复 朱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9-153,共15页
自元古代以来,北大巴山经历了构造伸展(∈-D2)、构造反转(T2)和构造冲断作用(T2-J1)。伸展构造主要由极性相同、北倾的大型犁式正断层构成,它控制了早古生代地层的强烈差异沉积。其成因可能受控于扬子板块北缘早古生... 自元古代以来,北大巴山经历了构造伸展(∈-D2)、构造反转(T2)和构造冲断作用(T2-J1)。伸展构造主要由极性相同、北倾的大型犁式正断层构成,它控制了早古生代地层的强烈差异沉积。其成因可能受控于扬子板块北缘早古生代幔源裂谷作用所引起的大陆边缘岩石圈拉伸、减簿的动力学机制。之后,因华北和扬子两板块的对接和碰撞,扬子板块北缘发生内硅铝层A型俯冲。使北大巴山构造作用由早期的伸展向大规模的冲断转变,形成中三叠世区域性构造反转作用。经构造反转后,北大巴山构造变形以强烈的深层次韧性滑脱和浅层次脆性冲断为特征。深层滑脱由发育在10-35km的韧性台阶状逆断层冲断叠置而成、浅层滑脱则主要由脆性台阶状断层构成的盖层冲断岩席,双重推覆体和冲起构造等构成。由此北大巴山区地层缩短率平均至少达35.5%-4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巴山 构造反转 冲断-构造 造山带
下载PDF
滇桂交界区印支期前陆褶皱冲断带 被引量:28
7
作者 吴根耀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4-71,共8页
最近发现的蛇绿岩指示中、越交界区发育一条古特提斯的地缝合线 ,分开了越北地块和华南次大陆。滇桂交界处的印支期前陆褶皱冲断带为古特提斯造山带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本文讨论了冲断 -推覆构造的特征 ,提出该地的古特提斯洋具复杂的... 最近发现的蛇绿岩指示中、越交界区发育一条古特提斯的地缝合线 ,分开了越北地块和华南次大陆。滇桂交界处的印支期前陆褶皱冲断带为古特提斯造山带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本文讨论了冲断 -推覆构造的特征 ,提出该地的古特提斯洋具复杂的大陆边缘 ,沿北西走向段先发生碰撞 ,之后沿北东东向段发生碰撞 ,北西向断裂则发生右行的走滑 (或右行斜冲 )活动。冲断作用是向北或北东扩展的 ,仰冲的增生杂岩可能掩埋了大部分磨拉石沉积 ,造成了磨拉石不发育的假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断-构造 前陆褶皱冲断 古特提斯造山带 滇桂交界区
下载PDF
滇桂交界区印支期前陆
8
作者 吴根耀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69-569,共1页
最近发现的蛇绿岩指示中越交界区发育一条古特提斯的地缝合线,分开了越北地块和华南次大陆。滇桂交界处的印支期前陆褶皱冲断带为古特提斯造山带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洋壳后退式地向南西消减,晚三叠世发生陆弧碰撞,冲断作用向西北或... 最近发现的蛇绿岩指示中越交界区发育一条古特提斯的地缝合线,分开了越北地块和华南次大陆。滇桂交界处的印支期前陆褶皱冲断带为古特提斯造山带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洋壳后退式地向南西消减,晚三叠世发生陆弧碰撞,冲断作用向西北或东北扩展。本文讨论了冲断-推覆构造的特征,提出该地的古特提斯洋具复杂的大陆边缘,沿北西走向段先发生碰撞,之后沿北东东段发生碰撞。北西向断裂则发生右行的走滑(或右行斜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 古特提斯 地缝合线 蛇绿岩 造山带 冲断-构造
下载PDF
黔南坳陷构造变形特征及稳定区块评价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伟锋 周维维 徐政语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5-261,共7页
根据油气战略选区的需要,完成了野外地质考查、构造平衡恢复、构造格局及演化以及原型盆地分析,认为黔南坳陷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四堡、晋宁、广西、印支,燕山等主要构造运动,以及三期成盆与四期盆山转换过程,使得坳陷构造变形与油气分... 根据油气战略选区的需要,完成了野外地质考查、构造平衡恢复、构造格局及演化以及原型盆地分析,认为黔南坳陷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四堡、晋宁、广西、印支,燕山等主要构造运动,以及三期成盆与四期盆山转换过程,使得坳陷构造变形与油气分布非常复杂.坳陷由铜仁—三都、贵阳—镇远、紫云—罗甸3条边界深大断裂围限大致呈三角形.东部边界铜仁—三都断裂近南北向展布,呈弧形向西凸出,为一条断面西倾的逆冲断裂;西北部边界贵阳—镇远断裂,北东走向,断面近直立,性质为右行压扭;西南部边界紫云—罗甸断裂,北西走向,断面近直立,性质为左行压扭.坳陷内主要发育多个近平行、大致等间距分布的南北向褶皱冲断构造带,伴生发育多条近东西向的正断层,南北边界断裂附近见少量北东和北西向断裂构造.这些构造在平面上的组合关系表明,它们是在由东向西冲断推覆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有成因联系挤压构造系统.挤压变形强度东强西弱,是一个典型的冲断推覆构造系统,可以明确划分为东段变形强烈的根带、变形较强的中带和西部变形较弱的锋带等3个变形区.坳陷东北部强烈隆升,西南部持续沉降.长顺—三都一线以南地区沉降幅度大,沉积地层厚度巨大,构造变形相对较弱,是油气保存条件有利地区.利用构造变形强度指数,结合地层发育等特征定性定量评价了构造保存条件,优选了6个一类勘探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南坳陷 冲断推覆构造系统 雪峰山隆起 稳定区块 油气保存条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