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流冲积沉积沙地风蚀规律及植被防风蚀效应——以北京市永定河沙地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岳德鹏 刘永兵 +3 位作者 王计平 王冬梅 徐伟 黄月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948-2956,共9页
在河流冲积沉积沙地——永定河沙地演变研究的基础上,选择耕地、荒草地、流动沙地、防护林带、片林、果园等永定河沙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定位实验观测与数学定量分析,进行沙地地表风沙活动与植被阻滞风沙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认为:... 在河流冲积沉积沙地——永定河沙地演变研究的基础上,选择耕地、荒草地、流动沙地、防护林带、片林、果园等永定河沙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定位实验观测与数学定量分析,进行沙地地表风沙活动与植被阻滞风沙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认为:近地层风速随高度分布服从对数分布;下垫面性质导致对应的摩阻速率大小不同;不同利用类型下垫面对应的起沙风速明显不同;0~20cm高度范围内各层的输沙率百分含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两者呈负指数函数;输沙率与风速呈正指数关系;由于植被类型结构不同,导致植被的防风、阻滞风沙效益在空间位置的不同;积沙形态随林分结构呈现不同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冲积沉积沙地 永定河沙地 风沙活动 人工植被 阻滞规律
下载PDF
冲积沉积结构单元分析法综述 被引量:10
2
作者 兰朝利 李继亮 陈海泓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03-612,共10页
结构单元分析就是结合古流数据对露头横剖面进行岩石相、界面和结构单元的划分,以揭示沉积体系的三维展布,恢复沉积体系的演化史,它是目前研究露头沉积地质的最佳方法之一。本文对结构单元分析法的原理及其在几类沉积体系中的应用作了... 结构单元分析就是结合古流数据对露头横剖面进行岩石相、界面和结构单元的划分,以揭示沉积体系的三维展布,恢复沉积体系的演化史,它是目前研究露头沉积地质的最佳方法之一。本文对结构单元分析法的原理及其在几类沉积体系中的应用作了介绍。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了结构单元分析法存在的几个问题以及它与层序地层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单元 界面 岩石相 古流分析 冲积沉积
下载PDF
冲积沉积物搬运和底形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兰朝利 李继亮 郭永贵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16,共5页
综述了沉积物搬运和底形研究方面的进展 :1粒径在沉积物搬运和底形形成中的作用 ;2紊流与沉积物搬运和底形的相互作用 ;3粒度分布 ;4粒度向下游变细 ;5高流态下沉积物搬运和底形形成。可以看出沉积物搬运和底形研究的方向体现了综合、... 综述了沉积物搬运和底形研究方面的进展 :1粒径在沉积物搬运和底形形成中的作用 ;2紊流与沉积物搬运和底形的相互作用 ;3粒度分布 ;4粒度向下游变细 ;5高流态下沉积物搬运和底形形成。可以看出沉积物搬运和底形研究的方向体现了综合、交叉和定量这三个主要的趋势。面对未来 ,沉积物搬运和底形研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争取获得突破 :1洪泛平原上沉积物的搬运路线及其底形塑造 ;2根据泥沙动力学和保存层理构造 ,结合数学模型模拟古沉积环境和古水文学 ;3紊流在沉积物搬运和底形塑造中的作用 ;4在粗粒或混合底质情况下 ,水流塑造出的底形类型和规模 ;5生物在沉积物搬运和底形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沉积 搬运 底形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百口泉地区三叠系冲积沉积体系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16
4
作者 秦国省 邹存友 +2 位作者 赖令彬 赵亮 苏海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97-1211,共15页
冲积沉积体系多发育于盆-山耦合处,同时也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研究其特征对于揭示盆-山耦合关系及对油气富集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综合应用高精度开发地震、丰富的密井网资料及取心分析化验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百口泉... 冲积沉积体系多发育于盆-山耦合处,同时也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研究其特征对于揭示盆-山耦合关系及对油气富集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综合应用高精度开发地震、丰富的密井网资料及取心分析化验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百口泉地区三叠系层序格架进行了划分,明确了其内部沉积类型、展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层序及沉积体系控制下的油气成藏规律。研究表明:(1)百口泉地区三叠系为完整的二级层序,根据其内部沉积特征的差异将其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即百口泉组及克下组(除S6砂组外)构成的以低位域发育为主的底部三级层序(TSQ1)、S6砂组及克上组构成的以低位域及高位域为主的中部三级层序(TSQ2)、白碱滩组整体以湖侵域及高位域为主的上部三级层序(TSQ3);(2)明确冲积扇和扇三角洲为冲积沉积体系主要的沉积类型,与之相伴的沉积类型为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TSQ1处于湖平面较低时期,发育大规模、垂向呈退积叠置的冲积扇,随着湖平面的上升,TSQ2发育扇三角洲,TSQ3早期湖平面快速上升并达到最大值,发育滨湖-半深湖,晚期湖平面下降发育辫状河三角洲;(3)百口泉地区三叠系层序及沉积特征与油气成藏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TSQ1发育厚度较大的近源块状冲积扇砂砾岩储层,加之临近油源断裂具有较好的油气运移路径,后期受断裂遮挡易于形成储量丰度较高的构造-岩性油气藏,TSQ2和TSQ3发育规模较大的扇三角洲及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是其优质储层,远离油源断裂的斜坡部位因沉积差异导致物性的遮挡,易于形成规模较大的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成藏规律 冲积沉积体系 层序地层 百口泉 三叠系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冲积扇沉积向滨岸沉积的转变——以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兵马沟组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岳亮 刘自亮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2-762,共11页
中国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前寒武纪沉积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较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前寒武纪的沉积地层年代久远,缺少佐证的生物依据,对沉积环境的判断更多依赖于构造背景、地理环境、岩石类型和沉积构造等,导致前人研究有较多的争议。... 中国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前寒武纪沉积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较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前寒武纪的沉积地层年代久远,缺少佐证的生物依据,对沉积环境的判断更多依赖于构造背景、地理环境、岩石类型和沉积构造等,导致前人研究有较多的争议。以华北克拉通南缘汝阳群兵马沟组为例,通过精细分析岩石特征、古水流和沉积相,结合相关地层的区域对比及古地貌的重建,解释了兵马沟组的沉积成因和环境转换。汝阳群沉积地层不整合覆盖在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古宙变质结晶基底或古元古代熊耳群火山—沉积岩系之上,兵马沟组作为汝阳群底部的地层单元,受地形和断裂的明显控制,接受丰富的物源供给,发育了一套极具特色的"双层叠加"沉积地层,代表了从冲积扇沉积到砂砾质滨岸沉积的环境转变,作为华北克拉通南缘以海相为主控的沉积开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马沟组 冲积沉积 滨岸沉积 元古宇 华北克拉通南缘
下载PDF
干旱气候环境下小型冲积扇—辫状河沉积特征——以坎苏瓦特剖面紫泥泉子组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郭颖 罗子金 杨勇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共8页
为了认识准噶尔盆地南缘古近系沉积体系,以盆地南缘坎苏瓦特剖面古近系紫泥泉子组露头为研究对象,通过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沉积构造特征观察及地层实测,分析古气候条件、建立岩性序列、总结岩石相类型及其组合特征、明确沉积体系,建立沉... 为了认识准噶尔盆地南缘古近系沉积体系,以盆地南缘坎苏瓦特剖面古近系紫泥泉子组露头为研究对象,通过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沉积构造特征观察及地层实测,分析古气候条件、建立岩性序列、总结岩石相类型及其组合特征、明确沉积体系,建立沉积模式。结果表明:坎苏瓦特剖面紫泥泉子组发育一类干旱气候环境下的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受气候影响显著,与潮湿环境下形成的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相比,砂地比明显偏低;冲积扇扇体具有规模局限、叠置频繁、隔夹层广泛发育的特点;辫状河具有改道频繁、持续时间短、延伸距离有限的特点。该研究结果对认识准噶尔盆地南缘古近系沉积体系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气候 冲积扇一辫状河沉积体系 沉积模式 坎苏瓦特剖面 紫泥泉子组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百口泉油田百口泉组冲积扇沉积特征
7
作者 朱瑞峰 李继红 罗丹 《国外测井技术》 2015年第6期35-40,4,共6页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百口泉油田及邻区取心井的岩心观察、粒度分析、重矿物组合和测井响应特征等分析研究,结合区域沉积背景认为研究区百口泉组主要为冲积扇沉积。研究区碎屑岩结构粗,岩石相类型复杂,并且颗粒分选差、磨圆度较低,反...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百口泉油田及邻区取心井的岩心观察、粒度分析、重矿物组合和测井响应特征等分析研究,结合区域沉积背景认为研究区百口泉组主要为冲积扇沉积。研究区碎屑岩结构粗,岩石相类型复杂,并且颗粒分选差、磨圆度较低,反映沉积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低。百口泉组沉积物主物源可能来自北西西。冲积扇沉积中各亚相又可划分出不同的微相类型分别是:槽沟微相、槽滩微相、槽滩侧缘微相、漫洪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百口泉组 冲积沉积 微相类型
下载PDF
新疆乌苏四棵树河地区古新统至始新统冲积扇—滨湖交汇沉积露头解剖
8
作者 许涛 周伯玉 +4 位作者 李禹民 王炜龙 王燕娥 李振华 赵晓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62-676,共15页
完整的冲积扇—滨湖交汇沉积天然露头比较少见,一般利用钻井、地震或探地雷达等方法间接开展沉积特征研究。研究区出露地层完整连续,古近系古新统—始新统发育典型的冲积扇—滨湖交汇沉积。为了精细研究交汇相的沉积特征,通过对露头剖... 完整的冲积扇—滨湖交汇沉积天然露头比较少见,一般利用钻井、地震或探地雷达等方法间接开展沉积特征研究。研究区出露地层完整连续,古近系古新统—始新统发育典型的冲积扇—滨湖交汇沉积。为了精细研究交汇相的沉积特征,通过对露头剖面的观察、取样及粒度分析等,描述了扇—湖交汇沉积的典型特征,探讨了其地质控制因素。研究表明:1)该剖面可分为“下、中、上”3层结构,下层主要由粗碎屑的砾岩、砂砾岩组成,分选、磨圆较差;中层岩石类型多样,主要由含砾砂岩、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组成;上层由红色或灰绿色泥岩、粉砂岩和细砂岩组成。2)下层发育漫流沉积、河道充填沉积,为冲积扇扇中和扇缘亚相;中层粗—细岩性频繁交互沉积,为扇—湖交汇带;上层粒度细且发育大量的浪成波痕,为滨湖沉积。3)该露头剖面扇—湖交汇过程总共有5期,沉积厚度约6 m,主要受造山运动和古气候条件共同控制。研究成果对准噶尔盆地周缘自二叠纪以来广泛发育的冲积扇—湖泊沉积环境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四棵树河地区 古新统至始新统 冲积扇—滨湖交汇沉积 天然露头 沉积特征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冲积扇上沉积物长度和深度的预测
9
作者 RichardH.French 蔡斌 陈奇伯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1996年第3期26-27,45,共2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预测冲积扇上坡度转换区内沉积物长度和最大深度的方法,试图解决渠道纵向坡度由陡变缓时沉积物长度和最大深度估算问题。该文还提出了一个重要且常规的简单设计方法,以减缓干旱、半干旱环境中冲积扇上的洪水灾害。
关键词 渠道 冲积扇上沉积 长度 深度 预测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与塔西南坳陷早白垩世沉积相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42
10
作者 孙龙德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52-260,共9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与塔西南坳陷的白垩系沉积厚度大 ,岩石类型多 ,既有碎屑岩 ,又有蒸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相类型丰富 ,包括海相、海陆交互相和陆相 ,并以陆相碎屑岩沉积为主。库车坳陷与塔西南坳陷在早白垩世虽为分隔性的沉积盆地 ,...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与塔西南坳陷的白垩系沉积厚度大 ,岩石类型多 ,既有碎屑岩 ,又有蒸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相类型丰富 ,包括海相、海陆交互相和陆相 ,并以陆相碎屑岩沉积为主。库车坳陷与塔西南坳陷在早白垩世虽为分隔性的沉积盆地 ,但其陆相碎屑沉积具有几乎相同的特征 :均以冲积沉积体系发育为主 ,相带分布和储层发育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对应山前断陷盆地的不对称性 ,冲积扇 -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在靠近山前的陡坡一侧 ,正常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在湖盆缓坡一侧。冲积扇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由冲积扇、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等构成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由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等构成。储层主要发育于扇三角洲或辫状河三角洲的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河口砂坝中 ,在库车坳陷和塔西南坳陷都形成了优质的储集岩。砂体厚度大 ,分布广 ,储集条件好。冲积沉积体系的普遍发育预示了白垩系储集岩在盆地内的分布可能是十分广泛的。近年在喀什凹陷、英吉苏凹陷相继取得的勘探成果大大拓宽了其勘探领域 ,白垩系正逐渐成为盆地内主要的勘探目的层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沉积 冲积沉积体系 储集岩 油气勘探 早白垩世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侏罗系沉积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钟大康 朱筱敏 +2 位作者 沈昭国 陈景山 周路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85-391,共7页
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地震解释认为 ,喀什凹陷侏罗系为陆相河流—湖泊沉积 ,整个侏罗纪代表了一个水体由浅—深—浅的沉积演化 ,早侏罗世莎里塔什组属干燥、氧化环境中的冲积扇沉积 ,到康苏组时演化为潮湿气候条件下的辫状河流沉积 ;中侏... 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地震解释认为 ,喀什凹陷侏罗系为陆相河流—湖泊沉积 ,整个侏罗纪代表了一个水体由浅—深—浅的沉积演化 ,早侏罗世莎里塔什组属干燥、氧化环境中的冲积扇沉积 ,到康苏组时演化为潮湿气候条件下的辫状河流沉积 ;中侏罗世盆地沉积范围扩大 ,出现湖泊和扇三角洲沉积 ,晚侏罗世盆地又演化为干燥—半干燥环境下的河流与冲积扇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喀什凹陷 侏罗系 沉积特征 演化特征 冲积沉积 石油地质研究
下载PDF
济阳坳陷沾车地区中生界沉积体系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锋 解习农 +2 位作者 刘晓峰 杜学斌 武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46,共5页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济阳坳陷中生界油气藏日益受到重视。针对济阳坳陷沾车地区中生界缺乏详细地质分层和沉积体系研究、勘探开发受到地震资料解释和层位对比严重限制的实际问题,以该区近130口钻录井、测井层序、古生物和三维...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济阳坳陷中生界油气藏日益受到重视。针对济阳坳陷沾车地区中生界缺乏详细地质分层和沉积体系研究、勘探开发受到地震资料解释和层位对比严重限制的实际问题,以该区近130口钻录井、测井层序、古生物和三维地震等资料为基础,采用沉积体系分析方法,将其中生界划分为下—中侏罗统坊子组、中侏罗统三台组、上侏罗统蒙阴组和下白垩统西洼组4个层位;建立了沾车地区中生代地层充填系列,并识别出主要发育的河流沉积体系(包括曲流河和辫状河)、冲积扇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和三角洲沉积体系,系统研究了各沉积体系的类型、特点、分布和空间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界 河流沉积体系 冲积沉积体系 湖泊沉积体系 三角洲沉积体系 济阳坳陷
下载PDF
鸡东盆地新生代含煤岩系沉积体系和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春先 王宝君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6-118,共3页
本文详细分析了鸡东盆地新生代含煤岩系沉积体系主要有河流沉积体系、冲积扇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部分地区发育湖泊三角洲体系。并对沉积相在垂向上的展布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鸡西盆地 河流沉积体系 冲积沉积体系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湖泊沉积体系
下载PDF
江西象山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成景地层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鑫 陈留勤 +1 位作者 李馨敏 李余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0-269,共10页
随着旅游地学的兴起和地学科普的需求,红层与丹霞地貌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赣东北贵溪市象山地质公园发育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丹霞地貌景观,成景地层为上白垩统圭峰群河口组以砾岩为主的红色碎屑岩,冲刷侵蚀界面、粒序层理和交错... 随着旅游地学的兴起和地学科普的需求,红层与丹霞地貌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赣东北贵溪市象山地质公园发育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丹霞地貌景观,成景地层为上白垩统圭峰群河口组以砾岩为主的红色碎屑岩,冲刷侵蚀界面、粒序层理和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发育,这为沉积环境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判断标志。对该套成景地层进行厘米级实测,另外选择2处砾岩露头进行砾石统计以获取碎屑颗粒粒径、岩性、磨圆度和风化程度等信息。在实测厚度为40余米的地层柱状图上,识别出7种岩相类型,即正粒序砾岩、逆粒序砾岩、无沉积构造砾岩、平行层理砾岩、交错层理砾岩、聚集状砾岩、砂岩。砾石以中砾(2~5 cm)为主,磨圆度低,风化程度中等,成分以凝灰岩为主(58%~66.5%),其次为石英、花岗岩、砂岩。砾石成分和砾向分析结果说明,盆地南部早白垩世凝灰岩提供了主要的碎屑物质。根据野外实测红层剖面和砾石统计分析,认为成景地层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的产物。河口组红层沉积时期,盆地边缘断层活跃,间歇性强降雨事件导致冲积扇朵叶上洪泛河流搬运的沉积物供应充足,最终在剖面上形成砾岩和砂岩频繁互层及其厚度横向不稳定的现象。在中国东南地区晚白垩世总体干燥的古气候背景下,河口组中河流作用主导的冲积扇沉积体系可能指示了古气候向湿润转变,降水增加,相对丰富的水系将粗碎屑搬运到盆地区发生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 沉积环境 冲积沉积体系 陆相红层 赣东北
下载PDF
邵武市童阳际洪峰煤矿区焦坑组沉积环境及煤厚变化因素分析
15
作者 王啸飞 《海峡科学》 2018年第1期13-16,共4页
对洪峰煤矿区的焦坑组沉积环境进行分析,认为该时期沉积环境为冲积扇、湖泊相沉积,煤层厚度在走向上的稳定性比在倾向上好,并对煤厚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煤厚变化的规律是原生沉积环境决定的,主要受扇湖过渡带展布方向影响,与扇湖过渡... 对洪峰煤矿区的焦坑组沉积环境进行分析,认为该时期沉积环境为冲积扇、湖泊相沉积,煤层厚度在走向上的稳定性比在倾向上好,并对煤厚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煤厚变化的规律是原生沉积环境决定的,主要受扇湖过渡带展布方向影响,与扇湖过渡带平行的方向上,煤层厚度的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峰煤矿 焦坑组 沉积环境 冲积沉积 煤厚变化因素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and depositional mechanism of Ni-P coatings with nano-ceria particles by pulse electrodeposition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小卫 沈以赴 +1 位作者 靳惠明 郑莹莹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8期1981-1988,共8页
Nano-CeO2 (RE) particles were co-deposited into Ni-P binary composite coatings by applying pulse current (PC) under ultrasonic (U) field. Morphology, chemical content and crystal microstructure were characterize... Nano-CeO2 (RE) particles were co-deposited into Ni-P binary composite coatings by applying pulse current (PC) under ultrasonic (U) field. Morphology, chemical content and crystal microstructure were characterized by 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SEM)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analysis (EDXA), XRD diffractometr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Ni-P coating reinforced with 15g/L nano-CeO2, in amorphous state and with compact structure, can be improved in the microhardness from HV0.2580 to HV0.2780 by annealing at 600 °C for 2 h. The highest content of codeposited Ce and deposition rate can reach 2.3% and 68 μm/h,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effect of RE adsorption and pulse overpotential on depositional mechanism was investigated. n-CeO2 particles or Ce4+ ions with strong adsorption capacity acted as the catalytic nucleus to improve densification effectively. During annealing at 600 °C for 2 h, n-CeO2 particles will uniformly adsorb on crystal grain to preferentially pad and heal up gaps of cracking Ni boundaries, promoting dispersion strengthening with refiner-grained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 coating pulse electrodeposition OVERPOTENTIAL depositional mechanism CEO2
下载PDF
南极洲泥盆系概况及其与中国泥盆系之比较
17
作者 廖卫华 《南极研究》 CSCD 1995年第2期32-37,共6页
南极洲的泥盆系主要分布于横贯南极山脉的麦克默多和俄亥俄岭-埃尔斯沃思山等两个沉积盆地中。前一个盆地的泥盆系代表从海岸泻湖-河流三角洲到近岸冲积平原的层序;后一个盆地的彭萨科拉山的泥盆系较厚,从非海相冲积扇-冲积平原-... 南极洲的泥盆系主要分布于横贯南极山脉的麦克默多和俄亥俄岭-埃尔斯沃思山等两个沉积盆地中。前一个盆地的泥盆系代表从海岸泻湖-河流三角洲到近岸冲积平原的层序;后一个盆地的彭萨科拉山的泥盆系较厚,从非海相冲积扇-冲积平原-浅海相,最后又恢复到非海相沉积环境,但在俄亥俄岭却沉积了厚度不大的浅海相地层,含Malvinokafric生物地理大区的海相双壳类、腹足类、三叶虫、竹节石和鱼类等化石。除了上述两个沉积盆地外,在罗斯海两边却出露了火山岩,说明该地当时处于俯冲带附近的火山弧中。中国华南的曲靖型和西北的祁连山型泥盆系也属于滨海相和非海相沉积,它们与南极洲的泥盆系可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洲 泥盆纪 冲积平原沉积 滨岩沉积 中国
下载PDF
墨西哥研制土壤侵蚀磁性示踪剂
18
作者 董元杰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4年第1期23-25,共3页
土壤侵蚀的程度通常以从小区或流域侵蚀走的侵蚀物的量来衡量。通过直接量测来确定流域内土壤侵蚀方式和沉积物再分布的技术局限性很大。针对这种状况 ,墨西哥水力学家EusebioVenturaJr.等人为监测由水蚀引起的侵蚀物的运动过程开发了... 土壤侵蚀的程度通常以从小区或流域侵蚀走的侵蚀物的量来衡量。通过直接量测来确定流域内土壤侵蚀方式和沉积物再分布的技术局限性很大。针对这种状况 ,墨西哥水力学家EusebioVenturaJr.等人为监测由水蚀引起的侵蚀物的运动过程开发了一种新的磁性示踪技术。此种磁性示踪剂由通过嵌入磁粉来磁化的聚苯乙烯塑料串珠构成。磁化珠平均直径为 3.2mm ,密度为 1.2g/cm3 ,把它们与土壤均匀混合并且在实验室中通过模拟降雨产生的径流来分别模拟细沟间和细沟内的土壤侵蚀过程 ,二者输出的侵蚀物中示踪剂和土壤的质量分数相同。因此 ,通过磁化率仪可以监测侵蚀物的沉积或分散区域。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圆形、土壤中磁珠的质量分数在 5 %~10 %且均匀地与表层 3~ 5cm土壤混合是采用此项示踪技术的适宜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浅沟侵蚀 细沟侵蚀 磁性示踪剂 冲积物(沉积物) 墨西哥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五区上乌尔禾组上乌三段岩相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任明达 唐兆钧 《新疆石油地质》 CAS 1980年第1期22-32,共11页
1978年,新疆石油管理局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室与北京大学地理系合作研究五、八区二迭系乌尔禾组的沉积岩相。乌尔禾组是二迭系主要含油气层,具有大面积区域性含油和油层厚度大的特点。据勘探,克拉玛依至百口泉的乌尔禾组,只要有足够... 1978年,新疆石油管理局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室与北京大学地理系合作研究五、八区二迭系乌尔禾组的沉积岩相。乌尔禾组是二迭系主要含油气层,具有大面积区域性含油和油层厚度大的特点。据勘探,克拉玛依至百口泉的乌尔禾组,只要有足够的钻揭深度,均见到油气显示。而且在一个钻孔中往往呈大段连续含油。因此研究乌尔禾组岩相的变化,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摸索经验,我们重点解剖了五区上乌尔禾组的上乌三段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乌尔禾组 岩电关系 八区 泥质胶结物 冲积沉积 地层厚度 沉积厚度 砾岩 碎屑岩 岩相 沉积 砂岩 漫滩沉积 下乌尔禾组 泥质含量
下载PDF
大连地区山前滨海第四纪“混杂堆积”形成的机制和成因研究
20
作者 牟昀智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2期150-162,172,共14页
以研究区内分布的“混杂堆积”形成的地貌环境组合关系特征、沉积物成因类型的沉积相组合模式以及混杂堆积物在介质搬运过程中形成的机制为理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的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沉积体中碎屑显示的沉积组构优势是判别成因类... 以研究区内分布的“混杂堆积”形成的地貌环境组合关系特征、沉积物成因类型的沉积相组合模式以及混杂堆积物在介质搬运过程中形成的机制为理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的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沉积体中碎屑显示的沉积组构优势是判别成因类型的有效手段,颗粒的AB面组构优势分析,比较精确地判别出研究地区的“混杂堆积”为山麓冲积类型泥石流堆积,它的形成机制是温带地区低山缓慢上升的相关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环境组合 混杂堆积 冲积型泥石流沉积 优势组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