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的冲绳文学研究——以冲绳音乐文学研究为中心
1
作者 朱奇莹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4年第5期60-63,共4页
国内知识界自1960年代开始,便开始了有关中琉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但是,关于冲绳文学方面的研究却直到80年代后期才开始少量出现,且仅限于"民族音乐"、"乡土歌谣"这一范畴。对于中国的冲绳文学研究中"冲绳文学&qu... 国内知识界自1960年代开始,便开始了有关中琉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但是,关于冲绳文学方面的研究却直到80年代后期才开始少量出现,且仅限于"民族音乐"、"乡土歌谣"这一范畴。对于中国的冲绳文学研究中"冲绳文学"这一概念本身的长期空白,以及现阶段冲绳音乐文学研究领域中所伴随的强烈阶级性色彩、去历史化倾向,乃至将研究对象置于美学价值中去表象和消费等问题,并不能仅仅把其原因简化归结为冲绳文学本身所面临着的定义之难和学科的局限性问题,而是应该将其看作是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综合作用之下最终导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文学 音乐文学 琉球 中国
下载PDF
战后冲绳文学中冲绳民众国家意识的变迁
2
作者 孙延永 《当代外语研究》 2023年第6期90-96,共7页
在战后冲绳文学中,冲绳民众的国家意识发生了多次变迁,而理清这些变迁对解读战后冲绳文学乃至了解冲绳民众的心理至关重要,但这方面的内容尚未在冲绳文学研究中获得足够关注。通过文本细读发现,在战争期间,冲绳民众为了能成为真正的日本... 在战后冲绳文学中,冲绳民众的国家意识发生了多次变迁,而理清这些变迁对解读战后冲绳文学乃至了解冲绳民众的心理至关重要,但这方面的内容尚未在冲绳文学研究中获得足够关注。通过文本细读发现,在战争期间,冲绳民众为了能成为真正的日本人,形成对日本明治政府的“国家意识”。近乎病态地成为日本人的国家意识最终被证明是一场徒劳。战后初期,冲绳民众向往美好的“美国世”,期待融入美国文化的尝试,最终以败北告终。复归日本后,冲绳民众的国家意识在逐步向日本靠拢,但冲绳自身被歧视的地位没有改变,冲绳文学家开始回归冲绳传统文化,在民族传统中找到自身的自主性,摆脱受歧视的“他者”境遇。冲绳民众国家意识的变迁是冲绳政权更替、美军军事基地的存在、经济发展与历史认识的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战后冲绳文学中冲绳民众国家意识的变迁是冲绳民众为摆脱受歧视地位,寻求自主性,保持自身独立性的集中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意识 冲绳文学 变迁 败北 徒劳
原文传递
“他者”语境下的冲绳文学解读 被引量:4
3
作者 丁跃斌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1-126,共6页
文学作为重现与消解历史的载体,被认为是再现历史的最佳媒介,因此冲绳文学带着民族的爱与恨书写着独属于冲绳的"他者"之痛。从最初非主流的边缘文学,到如今日本文学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冲绳文学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学者的... 文学作为重现与消解历史的载体,被认为是再现历史的最佳媒介,因此冲绳文学带着民族的爱与恨书写着独属于冲绳的"他者"之痛。从最初非主流的边缘文学,到如今日本文学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冲绳文学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学者的关注。本文以日本纯文学最高奖项芥川奖的3部冲绳作品为研究对象,追逐历史的车辙,跨越3个时代的变迁,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诠释冲绳从"他者"到"自我"的蜕变与重生书写,进而揭示冲绳作家对冲绳命运所倾注的伦理关怀和对民族未来的深度思考。冲绳作家在思索之后,开始对冲绳的未来进行透彻的探寻与大胆的构想,并借助文学书写幻想琉球王国的重生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文学 芥川奖作品 后殖民 他者
原文传递
同病漂沦各天涯——日本冲绳文学与美国黑人文学的创伤溯源与修复
4
作者 丁跃斌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7-80,共4页
日本冲绳文学与美国黑人文学虽然地处东西两大半球,深受不同文明的熏陶,但却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个民族都是被边缘化的产物,被异化的他者。两个民族、两种文明不可回避地遭遇了同样的创伤命运,究其创伤产生的根源就是栖息在灵魂深处根深... 日本冲绳文学与美国黑人文学虽然地处东西两大半球,深受不同文明的熏陶,但却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个民族都是被边缘化的产物,被异化的他者。两个民族、两种文明不可回避地遭遇了同样的创伤命运,究其创伤产生的根源就是栖息在灵魂深处根深蒂固的"双重意识",而修复创伤的有效良药则是各自独有的民俗文化。文学作为历史文化的影射,在书写和思考创伤的同时将边缘民族被他者化的窘境上升到一种普世人文关怀的高度,对人类探索具有共通性的价值观念、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及维护世界和平都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文学 美国黑人文学 双重意识 民俗文化
原文传递
冲绳战的文学记忆——以目取真俊的小说为中心 被引量:6
5
作者 黄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2-106,113,共6页
作为冲绳文坛新生力量的目取真俊,以独特的视角创作出了一系列表现战争记忆的作品。本文分析了目取真俊的《水滴》、《叫魂》这两篇代表作是如何用文学来记述战争。区别于公式化的史料记录,文学的方式填补了史料记录中无法记述的部分,... 作为冲绳文坛新生力量的目取真俊,以独特的视角创作出了一系列表现战争记忆的作品。本文分析了目取真俊的《水滴》、《叫魂》这两篇代表作是如何用文学来记述战争。区别于公式化的史料记录,文学的方式填补了史料记录中无法记述的部分,为这些不能公开及个人化的战争体验提供了一个新的话语空间。同时作品也隐射出现代冲绳与日本本土、与美军的对立关系,直面于冲绳内部错综复杂的权利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现代文学 战争记忆 身体变异
下载PDF
中日两国冲绳文学研究现状综述——以大城立裕文学研究为中心
6
作者 常芬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 2020年第1期57-69,共13页
在我国,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冲绳文学的研究尚不成熟,从"二战"后冲绳文学的视角分析冲绳的历史、宗教、民俗、文化,乃至冲绳人自古以来一脉相承的潜在意识的论文亦不多见。在日本,虽然早已出现将琉球·冲绳文学、口传文... 在我国,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冲绳文学的研究尚不成熟,从"二战"后冲绳文学的视角分析冲绳的历史、宗教、民俗、文化,乃至冲绳人自古以来一脉相承的潜在意识的论文亦不多见。在日本,虽然早已出现将琉球·冲绳文学、口传文学、阿依努文学等纳入日本文学的范畴,以尽可能开阔的视野研究日本文学的动向,但迄今为止,涉及冲绳的文学创作和评论几乎一边倒地将冲绳塑造成受害者,而研究"二战"后冲绳文学的学者也更多地讨论自古以来冲绳受到的压迫以及谋求独立的前景,却忽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数不少的冲绳人亦曾狂热地支持侵略战争,甚至前往中国及东南亚战场。而既以浓郁的历史意识和人文情怀记录了中琉关系,又以显著的"冲绳"特色为人称道,还能够在"日本文学"的领域拥有一席之地的大城立裕文学,不仅提供了"从冲绳可以认识亚洲"的另一种解读模式,也为在理解既趋同又多元、既制衡并存又冲突对立的亚洲的基础上倾听冲绳之声提供了另一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文学 大城立裕 中国 日本
原文传递
目取真俊《水滴》论——超越冲绳语与标准语的区隔
7
作者 尾西康充 张博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8年第4期9-15,共7页
《水滴》是冲绳作家目取真俊以1945年冲绳战经历者的记忆为主题创作的小说,是第177届芥川文学奖获奖作品。本文从"战争记忆如何经由体验者的证言而再现"这一问题入手,探讨了《水滴》作为冲绳文学的独创性。小说主人公德正在... 《水滴》是冲绳作家目取真俊以1945年冲绳战经历者的记忆为主题创作的小说,是第177届芥川文学奖获奖作品。本文从"战争记忆如何经由体验者的证言而再现"这一问题入手,探讨了《水滴》作为冲绳文学的独创性。小说主人公德正在战斗中抛弃了受伤的战友而任其死亡,战争结束后他又被战争记忆折磨了50年。当他因当年的罪行而患病时,旧日战友的亡灵纷纷到来,亡灵以他患处流出的水滴解渴。德正希望能对战友诉说冲绳战以来自己的真实的感受。然而这些充满苦涩的记忆是用标准语无法表达、用冲绳语也无从描述的。作品通过这个寓言式的故事,展现了参加冲绳战的冲绳人被撕裂的、充满矛盾的自我。他们既是被日本人裹挟入战场的被害者,对冲绳当地人来说又是加害者。他们作为经历过残酷战斗的既不是日本人又不是冲绳人的"残余",患有永远无法痊愈的精神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取真俊 《水滴》 冲绳文学 战争文学 冲绳
下载PDF
战后冲绳混杂文化的文学表征 被引量:1
8
作者 丁跃斌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0-126,共7页
战后冲绳文化的混杂性并非是在本土文化之上对美日文化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多重文化的矛盾冲突中走向文化重组,进而形成一种混杂的新型文化。而在这一过程中,冲绳民族在历史舞台上也经历了从"迷茫"到"发声"再到"... 战后冲绳文化的混杂性并非是在本土文化之上对美日文化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多重文化的矛盾冲突中走向文化重组,进而形成一种混杂的新型文化。而在这一过程中,冲绳民族在历史舞台上也经历了从"迷茫"到"发声"再到"觉醒"的成长蜕变。战后冲绳文化的混杂性于文学书写中再现的不仅是冲绳民族的成长与蜕变,也是冲绳作家在历史流变中对自我身份及民族身份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 冲绳文化 冲绳文学 身份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