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顺序性抗原决定簇的多参数综合预测 被引量:64
1
作者 万涛 孙涛 吴加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29-333,共5页
通过分析氨基酸序列的某些参数,可达到预测抗原决定簇。但没有一种单参数预测获得较满意结果,故有必要进行多参数联立综合预测。选用6个参数加权叠加。首先假设形成表位的残基上的原子数正比于N2/3(N为整蛋白中残基原子数),... 通过分析氨基酸序列的某些参数,可达到预测抗原决定簇。但没有一种单参数预测获得较满意结果,故有必要进行多参数联立综合预测。选用6个参数加权叠加。首先假设形成表位的残基上的原子数正比于N2/3(N为整蛋白中残基原子数),再对34个共含169个已知抗原位点的蛋白进行训练性综合预测,选出最佳权重。结果表明,Hopp&Woods亲水性参数和Janin可及性参数在综合中很重要。对CRGP,SCX2-ANDAN,TNFA-HUMAN,SOMA-BOVIN,HS7H-HUMAN这5个已知位点蛋白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次预测率为45.8%,再配以β-转角结构,二次预测率为47.4%,结果可提供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决定簇 蛋白质 计算机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抗交叉反应性糖类决定簇IgE水平与血清IgE水平和皮肤点刺试验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闫津津 冯珍如 +4 位作者 王全桂 王美玲 闫存玲 李志艳 郑新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499-2504,共6页
目的分析变应性鼻炎患者抗交叉反应性糖类决定簇IgE(anti-CCDIgE)水平与血清IgE水平和皮肤点刺试验(SPT)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和非变应性鼻炎患者161例为研... 目的分析变应性鼻炎患者抗交叉反应性糖类决定簇IgE(anti-CCDIgE)水平与血清IgE水平和皮肤点刺试验(SPT)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和非变应性鼻炎患者16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为变应性鼻炎分为变应性鼻炎组(121例)和对照组(4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蜜蜂叮咬情况等),采用斑点免疫印迹法(dot-IBT)检测血清特异性IgE(s IgE)及anti-CCDIgE表达情况,荧光酶联免疫法(FEIA)检测phadiatop、总IgE(tIgE)表达情况,并进行SPT。分析anti-CCDIgE表达情况与性别、年龄、蜜蜂叮咬情况、s IgE特应性变应原表达情况、phadiatop表达情况、tIgE表达情况、SPT吸入性变应原表达情况的关联性,SPT结果与年龄、性别、phadiatop表达情况、tIgE表达情况的关联性。结果变应性鼻炎组患者s IgE、anti-CCDIgE、phadiatop、tIgE阳性表达率、SPT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ti-CCDIgE表达情况与性别,年龄,s IgE特应性变应原中的混合树木、葎草、艾蒿、户尘、混合尘螨、混合霉菌、蟑螂、狗毛、猫毛表达情况,phadiatop表达情况,SPT吸入性变应原中的树1、杂草、云杉属、葎草、树2、禾本科/谷、艾蒿、刺槐、松、粉尘螨、户尘螨、烟曲霉菌、白假丝酵母菌、蟑螂、禾本科、霉菌1、霉菌2、动物毛表达情况无关联性(P〉0.05);anti-CCDIgE表达情况与蜜蜂叮咬情况,s IgE特应性变应原中的豚草表达情况,tIgE表达情况,SPT吸入性变应原中的藜、大豚草表达情况存在关联性(P〈0.05)。SPT结果与性别、tIgE表达情况无关联性(P〉0.05);SPT结果与年龄、phadiatop表达情况存在关联性(P〈0.05)。SPT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χ_(趋势)^2=4.264,P=0.039)。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anti-CCDIgE水平与血清IgE(s IgE、tIgE)水平、SPT结果有一定的关联性,anti-CCDIgE表达情况对确诊变应原的SPT和s IgE试验有一定干扰,在分析试验结果时应予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抗交叉反应性糖类决定簇IgE 免疫球蛋白E 皮肤点刺试验
下载PDF
交叉反应性糖类决定簇IgE对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龙彦 王美玲 +3 位作者 冯珍如 李志艳 闫存玲 郑新芝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检测结果与调查对象实际情况不符合率,探讨交叉反应性糖类决定簇IgE(IgE to carbohydrate cross-reactive determinants,CCD-IgE)对血清sIgE检测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方式收集1 715例体... 目的分析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检测结果与调查对象实际情况不符合率,探讨交叉反应性糖类决定簇IgE(IgE to carbohydrate cross-reactive determinants,CCD-IgE)对血清sIgE检测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方式收集1 715例体检人群资料,用斑点免疫印迹法(dot-IBT)检测血清CCD-IgE及19种变应原sIgE。结合问卷与sIgE检测结果,分析sIgE检测阳性与问卷不符合情况及CCD-IgE对sIgE检测的影响。结果各类变应原sIgE检测均存在与问卷主诉不符合的情况,其中花生最高(47.06%);sIgE阳性级别较低时不符合率相对较高;CCD-IgE阳性时较阴性时变应原sIgE阳性率较高(P<0.05);疑似变态反应病组和健康人组不符合者中CCD-IgE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D可能与血清变态反应原sIgE发生交叉反应,当存在sIgE检测与临床实际情况不符合时应考虑CCD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原 交叉反应性糖类决定簇 特异性IGE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P1蛋白抗原决定簇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孙红妹 包怡华 +5 位作者 赵汉青 吴建新 刘哲伟 张霆 郭章溉 曹玉璞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66-669,共4页
目的 得到肺炎支原体主要粘附蛋白 (P1蛋白 )的表达蛋白。材料与方法 用PCR产物限制性片段长度多肽性(RFLP)分析等方法鉴定实验用肺炎支原体菌株。针对P1蛋白基因设计上、下游引物 ,进行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回收、纯化 ,克隆入PET ... 目的 得到肺炎支原体主要粘附蛋白 (P1蛋白 )的表达蛋白。材料与方法 用PCR产物限制性片段长度多肽性(RFLP)分析等方法鉴定实验用肺炎支原体菌株。针对P1蛋白基因设计上、下游引物 ,进行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回收、纯化 ,克隆入PET - 2 8C(+)表达载体 ,并转化入宿主菌BL2 1。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及PCR鉴定后 ,IPTG诱导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 1(DE3)中表达 ,并以Ni-Agarose亲和层析柱纯化。结果  1)本实验所用菌株为肺炎支原体 2型。 2 )经PCR扩增得到预期含有BamHI和XhoI的 5 33bp的目的片段。 3)完成目的基因片段的克隆与表达 ,得到 2 0kDa左右表达蛋白。经诱导阳性质粒的蛋白表达 ,得到较大量纯化的目的蛋白。结论 本研究以国际标准株FH为模板 ,成功获得纯化的近 2 0kDa的P1蛋白片段 ,其大小与目的片段理论值相符 ,且此片段在肺炎支原体 1型与 2型中的基因同源性为 98%。为在基因和蛋白水平进一步研究肺炎支原体P1蛋白成分在肺炎支原体粘附和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机制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P1蛋白 抗原决定簇 大肠杆菌 表达 纯化
下载PDF
北京地区人群血清抗交叉反应性糖类决定簇IgE检测与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闫津津 冯珍如 +4 位作者 王美玲 闫存玲 郑新芝 李志艳 史晓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520-2522,共3页
目的通过调查北京地区人群抗交叉反应性糖类决定簇IgE(anti-CCDIgE)与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的情况及其与年龄、性别等的相关性,评估anti-CCDIgE分布趋势,分析引发anti-CCDIgE分布的特点,为anti-CCDIgE的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参考依... 目的通过调查北京地区人群抗交叉反应性糖类决定簇IgE(anti-CCDIgE)与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的情况及其与年龄、性别等的相关性,评估anti-CCDIgE分布趋势,分析引发anti-CCDIgE分布的特点,为anti-CCDIgE的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斑点免疫印迹方法 (dot-IBT)对1 377例体检人群进行anti-CCDIgE及19种变应原sIgE的检测。分析anti-CCDIgE与sIgE的关系及不同特征人群anti-CCDIgE阳性率差异。结果北京地区人群总体anti-CCDIgE阳性率为23.7%(327/1 377)。anti-CCDIgE阳性率与血清变应原sIgE阳性项目数呈线性正相关(r=0.986,P<0.05)。女性anti-CCDIgE阳性率(25.3%,260/1 028)高于男性(19.2%,67/349),有过敏症状者anti-CCDIgE阳性率(45.2%,80/177)高于无过敏症状者(20.6%,247/1 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344和51.610,均P<0.05)。不同年龄、职业人群anti-CCDIgE阳性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阳性变应原项目中anti-CCDIgE阳性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屋尘(44.6%)、蟑螂(33.9%)、狗上皮(22.6%)、树(22.1%)、虾(21.7%)。结论北京地区人群中anti-CCDIgE阳性率较高,sIgE检测中如有多种sIgE阳性,提示可能存在anti-CCDIgE的干扰,在临床准确判断变应原过敏时应充分考虑anti-CCDIgE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原 抗交叉反应性糖类决定簇 特异性IGE
下载PDF
串联表达马立克氏病病毒糖蛋白B主要抗原决定簇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的构建 被引量:3
6
作者 钱莺娟 张雪莲 +1 位作者 陈德胜 陈溥言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2-185,共4页
According to the data concerned and with the aids of DNA star software,the 250-460 amino acids of the glycoprotein B of Marek’s disease virus GA strain was selected as target fragment for tandem expression.Two pairs ... According to the data concerned and with the aids of DNA star software,the 250-460 amino acids of the glycoprotein B of Marek’s disease virus GA strain was selected as target fragment for tandem expression.Two pairs of primers were designed for amplifying the upstream fragment gB(U) and the downstream fragment gB(L/D).And an ATG GCG was added to the 5’ terminus of gB(U),a TAA was added to the 3’ terminus of gB(L/D) and a linker of nine amino acids was designed at the 5’ terminus of gB(L/D).Thus a complete ORF formed when gB(U) contacted with gB(L/D).PCR products were cloned by general molecular clone method.A transfer plasmid vector pEFMDgB(U/L/D) was constructed and then cotransfected with fowl poxvirus in CEF by calcium phosphate method and the recombinant virus was selected with MPA and its specificity was identified positive in infected CEF.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tandem expressing products have immunocompetence,and this will bring a prospect for developing a candidate MD vac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 病毒 抗原决定簇 串联表达 糖蛋白B 鸡痘病毒
下载PDF
北京地区441例荨麻疹患者血清抗交叉反应性糖类决定簇IgE检测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吕世超 杜海平 +4 位作者 夏天保 刘建军 刘军连 刘墨子 李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96-597,共2页
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抗体的检测是寻找荨麻疹患者变应原的常用体外试验方法。但在临床上存在一些荨麻疹患者虽然sIgE水平很高,而无相应过敏症状假阳性)的情况,导致此现象的原因复杂。有学者认为,
关键词 荨麻疹 抗交叉反应性糖类决定簇IgE 北京地区
下载PDF
口蹄疫抗原决定簇融合基因转化水稻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倪志华 张红心 +1 位作者 王鸣刚 陈亮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158-161,共4页
将口蹄疫O型抗原决定簇和A型抗原决定簇构成的融合基因O21O14A21经农杆菌介导转入粳稻品种日本晴中,经潮霉素筛选,获得再生植株207株.提取它们的总DNA进行PCR检测,其中193株扩增出和阳性对照相同的900bp和450bp两条带,转基因阳性率达93.... 将口蹄疫O型抗原决定簇和A型抗原决定簇构成的融合基因O21O14A21经农杆菌介导转入粳稻品种日本晴中,经潮霉素筛选,获得再生植株207株.提取它们的总DNA进行PCR检测,其中193株扩增出和阳性对照相同的900bp和450bp两条带,转基因阳性率达93.2%,抽取部分阳性植株进行PCRSouthern杂交检测及报告基因GUS检测,同样证明融合基因已经整合到日本晴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决定簇 口蹄疫 基因转化 Southern 报告基因GUS 水稻 融合基因 PCR检测 农杆菌介导 杂交检测 总DNA 再生植株 粳稻品种 基因组 阳性率 转基因 潮霉素 日本
下载PDF
口蹄疫抗原决定簇融合基因转化胡萝卜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文建 沈明山 +1 位作者 李春江 陈亮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154-157,共4页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疫苗是目前植物基因工程的一个研究热点,具有生产简单、成本较低、使用安全方便、易贮存等优点.本实验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以O型和A型口蹄疫抗原决定簇基因O21O14A21转化胡萝卜.通过筛选,获得潮霉素抗性愈伤组...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疫苗是目前植物基因工程的一个研究热点,具有生产简单、成本较低、使用安全方便、易贮存等优点.本实验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以O型和A型口蹄疫抗原决定簇基因O21O14A21转化胡萝卜.通过筛选,获得潮霉素抗性愈伤组织,经胚状体再生得到156棵抗性苗.通过GUS染色检测,GUS报告基因在部分转化的愈伤组织中瞬时表达,并在部分抗性苗中稳定表达.对部分抗性植株进行PCR和PCRSouthern杂交检测,证实目的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胡萝卜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决定簇 胡萝卜 口蹄疫 基因转化 Southern GUS报告基因 融合 植物基因工程 抗性愈伤组织 农杆菌介导 研究热点 植物生产 遗传转化 目的基因 杂交检测 抗性植株 稳定表达 部分抗性 瞬时表达 PCR 转基因 潮霉素 基因组
下载PDF
SARS病毒表面蛋白抗原决定簇的免疫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月丹 谢雍 陈慰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5期70-71,共2页
SARS病毒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冠状病毒 ,其表面蛋白可与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结合 ,导致人类发生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等疾病。通过免疫信息学的方法 ,我们对该病毒的表面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SARS病毒与常见的人类冠状病毒相比 ... SARS病毒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冠状病毒 ,其表面蛋白可与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结合 ,导致人类发生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等疾病。通过免疫信息学的方法 ,我们对该病毒的表面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SARS病毒与常见的人类冠状病毒相比 ,其编码的表面蛋白中可以被人类免疫系统识别的抗原决定簇明显改变和减少。由此表明 ,SARS病毒引起人类发生严重疾病的原因可能与该病毒逃避机体免疫识别有关。因此 ,利用免疫信息学分析SARS病毒特有的或免疫应答比较强的决定簇 ,从中找到抗原肽疫苗的候选位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病毒 表面蛋白抗原 决定簇 免疫信息学
下载PDF
Heymann肾炎致病原受体相关蛋白羧基端病理性抗原决定簇的定位 被引量:4
11
作者 达展云 钱桐荪 +1 位作者 蒋季杰 朱爱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Heymann肾炎(HN)致病原受体相关蛋白(RAP)羧基端108个氨基酸多肽链上是否存在致肾炎的抗原决定簇。方法:应用NestedPCR技术,扩增了编码RAP羧基端108个氨基酸多肽链的cDNA。应用基因... 目的:探讨Heymann肾炎(HN)致病原受体相关蛋白(RAP)羧基端108个氨基酸多肽链上是否存在致肾炎的抗原决定簇。方法:应用NestedPCR技术,扩增了编码RAP羧基端108个氨基酸多肽链的cDNA。应用基因重组及亚克隆技术,高效表达了特异性的RAP融合蛋白(RAP-fp),并制备了针对该RAP-fp的多抗血清。结果:该多抗血清体外免疫荧光定位于肾小管刷状缘。体内结合试验的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表明,在肾小球足突细胞和肾小球基膜之间,形成了典型的被动型Heymann肾炎(PHN)免疫复合物。结论:本实验说明天然羧基端RAP在体内能被循环抗体结合,在原位形成免疫复合物。首次证明了在RAP羧基端108个氨基酸多肽链上至少存在一个病理性抗原决定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YMANN肾炎 受体相关蛋白 病理性 抗原决定簇
下载PDF
口蹄疫抗原决定簇融合基因转化生菜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小莉 常景玲 +1 位作者 贺杰 何光存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6-479,共4页
植物疫苗具有生产简单、成本较低、使用安全方便、易贮存等优点,是目前植物基因工程的一个研究热点。本实验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以O型和A型口蹄疫抗原决定簇融合基因O21-O14-A21-HBcAg转化生菜。通过筛选,获得潮霉素抗性愈伤组织... 植物疫苗具有生产简单、成本较低、使用安全方便、易贮存等优点,是目前植物基因工程的一个研究热点。本实验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以O型和A型口蹄疫抗原决定簇融合基因O21-O14-A21-HBcAg转化生菜。通过筛选,获得潮霉素抗性愈伤组织,经胚状体再生得到56棵抗性苗。对部分抗性植株进行PCR和PCR-Southern杂交检测,证实目的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生菜基因组中。RT-PCR检测初步表明,O21-O14-A21-HBcAg基因可以在生菜中正常转录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 抗原决定簇 遗传转化 生菜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头孢菌素抗原决定簇中抗体结合位点的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金少鸿 胡昌勤 孙学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10-116,共7页
通过ELISA试验、半抗原抑制试验和PCA试验,对头孢菌素抗原决定簇中抗体结合位点进行分析。认为头孢菌素抗原决定簇中至少有三个抗体结合位点:7位R_1侧链中的R_A、R_B位点和β—内酰胺结构形成的C位点。任何一个位点结构的改变,都将影响... 通过ELISA试验、半抗原抑制试验和PCA试验,对头孢菌素抗原决定簇中抗体结合位点进行分析。认为头孢菌素抗原决定簇中至少有三个抗体结合位点:7位R_1侧链中的R_A、R_B位点和β—内酰胺结构形成的C位点。任何一个位点结构的改变,都将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菌素 抗原决定簇 抗体结构位点
下载PDF
鳗鲡病原性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基因全长的克隆与抗原决定簇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松林 王玉 +3 位作者 关瑞章 冯建军 林鹏 杨求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4-152,共9页
为寻找存在于鳗鲡病原性气单胞菌间的共同外膜蛋白保护性抗原。通过NCBI/GenBank数据库检索,找出气单胞菌多种外膜蛋白的序列信息,经比对后找到一条高度保守的基因序列片段。据相应片段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杀鲑气单... 为寻找存在于鳗鲡病原性气单胞菌间的共同外膜蛋白保护性抗原。通过NCBI/GenBank数据库检索,找出气单胞菌多种外膜蛋白的序列信息,经比对后找到一条高度保守的基因序列片段。据相应片段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杀鲑气单胞胞菌(A.salmonicida)的全基因组序列中钓出Ⅱ型孔蛋白基因的全长序列及该基因区域之外两端的序列。根据嗜水气单胞菌和杀鲑气单胞胞菌这两端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用该引物扩增到鳗鱼病原库30株气单胞菌中11株菌的Ⅱ型孔蛋白基因全长,经测序后获得10株菌的Ⅱ型孔蛋白基因全长序列。选择遗传距离居中菌株,对该基因推导的表达产物进行蛋白结构预测、亲水性和抗原决定簇分析后发现,这些蛋白均具有三级结构,亲水性强且具有丰富的抗原决定簇。不同菌株的多个抗原决定簇经比对分析后,寻找到存在于多株鳗鲡病原性气单胞菌间的6个保守抗原决定簇。为养殖鳗鲡病原菌外膜蛋白共同保护性抗原的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膜蛋白 病原性气单胞菌 全长基因克隆 共同抗原决定簇 鳗鲡
下载PDF
水泡性口炎病毒抗原决定簇单克隆抗体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学章 高丰 +1 位作者 宋德光 李元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32-536,共5页
用RT-PCR的方法扩增水泡性口炎病毒G蛋白抗原决定簇部分基因片段,构建克隆质粒pMD18-T-G_(660)和表达质粒pET-28a-G_(660),转化宿主菌BL21(DE3),经IPTG诱导后得到高效表达,表达蛋白质的分子量为30 Ku,占总蛋白的20.745%。切胶回收蛋白... 用RT-PCR的方法扩增水泡性口炎病毒G蛋白抗原决定簇部分基因片段,构建克隆质粒pMD18-T-G_(660)和表达质粒pET-28a-G_(660),转化宿主菌BL21(DE3),经IPTG诱导后得到高效表达,表达蛋白质的分子量为30 Ku,占总蛋白的20.745%。切胶回收蛋白测定蛋白含量,作为免疫BALB/c小鼠的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4次,按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表达的G蛋白的单克隆抗体L细胞株,抗体类型鉴定属于IgG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决定簇基因 克隆 表达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应用单抗分析结晶天花粉蛋白的抗原决定簇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黎明 马宝骊 +1 位作者 周莉莉 王易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6-90,共5页
本文报道用制备的22株单克隆抗体为探针,采用ELISA双抗体相加试验以分析结晶天花粉蛋白上抗原决定簇的结果。经集群分析法处理,可将22株单抗集群为不同的六组。由此提示,结晶天花粉蛋白上有六个不同的、可被单抗识别的抗原决定簇。此数... 本文报道用制备的22株单克隆抗体为探针,采用ELISA双抗体相加试验以分析结晶天花粉蛋白上抗原决定簇的结果。经集群分析法处理,可将22株单抗集群为不同的六组。由此提示,结晶天花粉蛋白上有六个不同的、可被单抗识别的抗原决定簇。此数目与我们对结晶天花粉蛋白上B细胞识别的抗原决定簇进行计算预测所得到的结果相吻合。这对于从分子水平进一步探讨结晶天花粉蛋白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花粉蛋白 单克隆抗体 抗原决定簇
下载PDF
α_(s1)-酪蛋白IgE抗原决定簇的识别 被引量:4
17
作者 丛艳君 任发政 云战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32-235,共4页
以αs1-酪蛋白氨基酸序列为模板,错位合成αs1-酪蛋白多肽,以收集到的牛乳过敏患者血清为抗体,鉴定αs1-酪蛋白IgE抗原决定簇,分析影响致敏性的关键氨基酸,探讨牛乳过敏机理。结果表明:αs1-酪蛋白IgE抗原决定簇有5条,它们在αs1-酪蛋... 以αs1-酪蛋白氨基酸序列为模板,错位合成αs1-酪蛋白多肽,以收集到的牛乳过敏患者血清为抗体,鉴定αs1-酪蛋白IgE抗原决定簇,分析影响致敏性的关键氨基酸,探讨牛乳过敏机理。结果表明:αs1-酪蛋白IgE抗原决定簇有5条,它们在αs1-酪蛋白的定位分别为aa21~35、aa26~40、aa91~105、aa141~155、aa186~200。影响αs1-酪蛋白致敏性的关键氨基酸为组氨酸、谷氨酸、脯氨酸。说明特异性水解抗原决定簇或定点修饰过敏原氨基酸实现脱敏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 αs1-酪蛋白 IGE 抗原决定簇
下载PDF
大鼠P450侧链裂解酶抗原决定簇多参数预测及合成 被引量:2
18
作者 江平 侯艳宁 陈兴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89-492,共4页
目的预测大鼠P450侧链裂解酶(P450scc)的抗原表位,确定合成肽序列,并合成八分枝肽,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根据P450scc的氨基酸序列,采用GOLDKEY核酸及蛋白质分析软件,多参数预测P450scc的抗原表位,筛选并确定合成肽序列。采用的方案包括... 目的预测大鼠P450侧链裂解酶(P450scc)的抗原表位,确定合成肽序列,并合成八分枝肽,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根据P450scc的氨基酸序列,采用GOLDKEY核酸及蛋白质分析软件,多参数预测P450scc的抗原表位,筛选并确定合成肽序列。采用的方案包括抗原性、Hopp&Woods亲水性、可及性、柔韧性、电荷分布参数、二级结构β转角和万氏综合表位参数方案。利用固相合成法,在Rink树脂上合成八分枝赖氨酸核心树脂,并在此基础上合成八分枝肽,用于制备抗体。结果将P450scc的羧基端16肽确定为合成肽序列(LKQDLGSTMPRKGDTV),约Mr8000。固相合成获得目的肽约30mg,经鉴定纯度达到90%以上。结论P450scc抗原表位预测及八分枝肽固相合成,为利用该合成肽制备抗体提供了一条简捷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450SCC 抗原决定簇 合成肽 神经甾体
下载PDF
基于三维结构的抗原决定簇预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健男 万涛 +1 位作者 吴加金 沈倍奋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52-55,共4页
利用已知抗原的三维立体结构,以抗原分子在水溶液中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的情况,以及抗原分子氨基酸前线分子轨道性质作为综合参数预测抗原决定簇,相对于氨基酸序列参数分析获得的预测率及命中率均有提高。
关键词 抗原决定簇 三维立体结构 氢键 前线分子轨道性质
下载PDF
β-乳球蛋白IgE抗原决定簇的识别 被引量:3
20
作者 丛艳君 任发政 云战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90-193,共4页
以β-乳球蛋白氨基酸序列为模板,错位合成β-乳球蛋白多肽,以收集到的牛乳过敏患者血清为抗体,鉴定β-乳球蛋白IgE抗原决定簇,分析影响致敏性的关键氨基酸,探讨牛乳过敏机理。结果表明:β-乳球蛋白IgE抗原决定簇有4条,氨基酸序列分别为1... 以β-乳球蛋白氨基酸序列为模板,错位合成β-乳球蛋白多肽,以收集到的牛乳过敏患者血清为抗体,鉴定β-乳球蛋白IgE抗原决定簇,分析影响致敏性的关键氨基酸,探讨牛乳过敏机理。结果表明:β-乳球蛋白IgE抗原决定簇有4条,氨基酸序列分别为17~31、72~86、92~106、152~166,并且苏氨酸(AA20)、蛋氨酸(AA23)、天冬氨酸(AA27)是影响β-乳球蛋白致敏性的关键氨基酸。说明特异性水解抗原决定簇或定点修饰氨基酸可以实现过敏原脱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 Β-乳球蛋白 IGE 抗原决定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