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目的与翻译策略的选择——论《况义》中的天主教化和中国化改写 被引量:10
1
作者 梅晓娟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7-130,共4页
本文从目的论角度研究《伊索寓言》的第一个中文选译本《况义》中的天主教化和中国化改写。作者指出,《况义》中的改写是译者在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中,为实现特殊翻译目的而采取的翻译策略,体现了明清之际西学译著的典型特征。
关键词 目的论 况义 天主教化改写 中国化改写
下载PDF
《况义》的翻译与中西寓言的早期接触 被引量:1
2
作者 梅晓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71-74,101,共5页
1625年,法国耶稣会士金尼阁和中国天主教徒张赓翻译了《伊索寓言》的第一个中文选译本——《况义》。《况义》的翻译受到正处于创作高峰期的中国寓言的影响,同时,它所传入的西方寓言又为中国文人关注,促生了第一批西方风格的中国寓言作品。
关键词 况义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西方寓言
下载PDF
西学东渐与“况义”之道——中国比较文学的历史渊源研究之二
3
作者 尹建民 李红梅 《潍坊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0-22,28,共4页
明清之际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义,采用"况义"之法,从文化层面入手,以基督教教义阐释古代儒家思想,并对东西方文化进行双向的翻译、阐释和研究工作,呈现出与以往佛教东传时的"格义"不同的特色。这一工作... 明清之际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义,采用"况义"之法,从文化层面入手,以基督教教义阐释古代儒家思想,并对东西方文化进行双向的翻译、阐释和研究工作,呈现出与以往佛教东传时的"格义"不同的特色。这一工作从本质上讲具有跨文化乃至跨文明的比较性质,而"况义"之法及其理论,也不失为中国比较文学的重要方法论渊源之一,对于当今比较文学的阐发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西学东渐 基督教 况义 方法论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冲撞——谈《况义》的翻译 被引量:1
4
作者 杜慧敏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6-93,共18页
伊索寓言的汉译自明末始.<况义>作为第一个专门翻译介绍伊索寓言的中文选译本,呈现出古希腊、基督教和古代中国各种不同的文化因素多元融汇的复杂情况.它典型地说明了文学翻译超越语言的文化交流性质,更是中西文学交流之初文化剧... 伊索寓言的汉译自明末始.<况义>作为第一个专门翻译介绍伊索寓言的中文选译本,呈现出古希腊、基督教和古代中国各种不同的文化因素多元融汇的复杂情况.它典型地说明了文学翻译超越语言的文化交流性质,更是中西文学交流之初文化剧烈冲撞的绝佳范例.本文以译本和译者为中心,通过译本系统内的对比来描述<况义>中的中西思想因素,并从译者、时代等方面阐释产生这种复杂情况的原因.可以说,<况义>所显示出的文学翻译中文化交流的复杂性,在今天仍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况义 伊索寓言 文学翻译 文化冲撞
原文传递
谈金尼阁口授、张赓笔传的伊索寓言《况义》——明代中译《伊索寓言》史话之三 被引量:4
5
作者 戈宝权 《中国比较文学》 1986年第1期272-290,共19页
在明代翻译介绍伊索寓言的历史上,我们现在知道最早的是意大利的耶稣会士利玛窦,他在《畸人十篇》(1608)一书中介绍了厄琐伯(即伊索)的名字和言行,并引用过他的几则寓言;其次就是西班牙的耶稣会士庞迪我,他在《七克》(1614)一书中也介... 在明代翻译介绍伊索寓言的历史上,我们现在知道最早的是意大利的耶稣会士利玛窦,他在《畸人十篇》(1608)一书中介绍了厄琐伯(即伊索)的名字和言行,并引用过他的几则寓言;其次就是西班牙的耶稣会士庞迪我,他在《七克》(1614)一书中也介绍过几则伊索寓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尼阁 周启明 庞迪我 《七克》 罗念生 况义 伊索寓言 埃索波斯故事集成 耶稣会士 《伊索寓言》
原文传递
历史文化名人信仰系列之四十三:张赓
6
作者 包兆会 《天风》 2017年第7期54-55,共2页
他是明末耶稣会汉籍中的重要作者,是中国外国文学翻译的先驱者,先后与金尼阁、艾儒略合作翻译中文本伊索寓言《况义》(1625年)、中译第一首“英”诗《圣梦歌》(1637年)。他是福建儒学世家子弟,长期担任中下级官员、地方长官。他... 他是明末耶稣会汉籍中的重要作者,是中国外国文学翻译的先驱者,先后与金尼阁、艾儒略合作翻译中文本伊索寓言《况义》(1625年)、中译第一首“英”诗《圣梦歌》(1637年)。他是福建儒学世家子弟,长期担任中下级官员、地方长官。他也是晚明中国比较重要的天主教徒,是福建地区最重要的开教者之一。在他的推动下,福建成了当时天主教传教的又一中心。他就是张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名人 信仰 历史 外国文学翻译 天主教徒 况义 伊索寓言 合作翻译
下载PDF
从一则寓言看天主教与儒家思想的区别
7
作者 陈广媛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1-42,共2页
从传教士金尼阁口述的伊索寓言《南北风相争论空中》涉及的南北方位和阴阳、刚柔、德刑等概念出发,比较分析了天主教与儒家在修德和治世方面的不同思想主张。
关键词 伊索寓言 况义 天主较 儒家 阴阳
下载PDF
Influencing of students' health statu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被引量:1
8
作者 Guanghui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3年第11期27-29,共3页
Schools and par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health education for students' health awareness and good health habi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concept of health.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 the first place; ... Schools and par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health education for students' health awareness and good health habi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concept of health.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 the first place; school should create a posi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to get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exercising. Especially in the nine years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we should ensure necessary physical exercise, reasonable arrangements for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o improve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We should improve the school' s sports facilities, and create a good campus atmosphere. Schools should actively carry out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improve the level of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develop students' sports consciousness, and improve material conditions for the students to create a good learning environment, meanwhile, we should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 and enrich the cont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o enable students to select and reach more spor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UDENTS health status physical education
下载PDF
中国比较文学的滥觞及其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纪建勋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5,共12页
作为学科的中国比较文学固然是受欧美比较文学的影响而产生,而作为研究的中国比较文学却有着不同于欧美比较文学的发生与特征,两者的最大差别在于“跨文化”这一要素,这一点在华夏文明融通递嬗的进程之中便可见端倪。佛教的传入及其已... 作为学科的中国比较文学固然是受欧美比较文学的影响而产生,而作为研究的中国比较文学却有着不同于欧美比较文学的发生与特征,两者的最大差别在于“跨文化”这一要素,这一点在华夏文明融通递嬗的进程之中便可见端倪。佛教的传入及其已经完成的中国化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进程,佛经翻译和从中诞生的“格义”之法是中国古代比较文学的重要阶段。基督教的传入及其中国化到今日仍然还在进行之中,却也发展出了名为“况义”的异质文化交流之道,“格义”“况义”已经成为中国比较文学之原理研究和方法论建构的宝贵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方法论 满天星斗 跨文化 格义况义
原文传递
张赓——福建最早的外国文学翻译者 被引量:1
10
作者 戈宝权 《外国语言文学》 1984年第1期1-4,共4页
一在我国的翻译文学史上,福建是个人才辈出的省份。从晚清民初直到“五四”运动以后,都出现过不少著名的翻译家,其中尤以严复、林纾、郑振铎、许地山、谢冰心等人最为有名。严复(字几道,1853——1921)是侯官(今闽侯)人,他从一八九五年... 一在我国的翻译文学史上,福建是个人才辈出的省份。从晚清民初直到“五四”运动以后,都出现过不少著名的翻译家,其中尤以严复、林纾、郑振铎、许地山、谢冰心等人最为有名。严复(字几道,1853——1921)是侯官(今闽侯)人,他从一八九五年起先后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亚丹·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等西方社会科学名著,并且最初提出了翻译的“信、达、雅”三个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府志 今译 金尼阁 况义 寓言 民间文学 教谕 县学长谕 万历 《伊索寓言》 外国文学 世界文学 耶稣会士 翻译者 福建
下载PDF
Electron microscopy:essentials for viral structure,morphogenesis and rapid diagnosis 被引量:2
11
作者 ZHANG Ying HUNG Tao +1 位作者 SONG JingDong HE JinShe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3年第5期421-430,共10页
Electron microscopy(EM) should be used in the front line for detection of agents in emergencies and bioterrorism,on accounts of its speed and accuracy.However,the number of EM diagnostic laboratories has decreased con... Electron microscopy(EM) should be used in the front line for detection of agents in emergencies and bioterrorism,on accounts of its speed and accuracy.However,the number of EM diagnostic laboratories has decreased considerably and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encounter difficulties with EM results.Therefore,the research on viral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has become important in EM diagnostic practice.EM has several technological advantages,and should be a fundamental tool in clinical diagnosis of viruses,particularly when agents are unknown or unsuspected.In this article,we review the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of EM to virology,and its use in virus differentiation,localization of specific virus antigens,virus-cell interaction,and viral morphogenesis.It is essential that EM investigations are based on clinical and comprehensive pathogenesis data from light or confocal microscopy.Furthermore,avoidance of artifacts or false results is necessary to exploit fully the advantages while minimizing its limi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 microscopy viral structure viral morphology viral diagno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