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显微技术在冶金考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韩汝玢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29-237,共9页
本文举例阐述20余年来,在柯俊教授领导和参加下,应用电子显微技术研究冶金考古学中的问题,取得几项重要成果:(1)解决学术界“关于中国商代是否已有人工冶铁”的有争议的问题;(2)证明发掘出土属于公元前2000年的黄铜器... 本文举例阐述20余年来,在柯俊教授领导和参加下,应用电子显微技术研究冶金考古学中的问题,取得几项重要成果:(1)解决学术界“关于中国商代是否已有人工冶铁”的有争议的问题;(2)证明发掘出土属于公元前2000年的黄铜器物,在冶炼技术上通过气固反应是能够得到的;(3)对1000余件出土铜器进行成分和显微组织的分析,为研究中国冶金技术发展提供了系统、丰富的资料;(4)X射线照相法及X射线结构分析的应用实例;(5)对古代炉渣等冶金遗物及出土的金属制品中夹杂物的分析研究,判定古代冶金技术及其发展历程,为在中国建立古炉渣学这一新学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显微技术 冶金考古学 金属 合金 冶金技术
下载PDF
蓬勃发展的科技考古学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昌燧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9-144,共6页
科技考古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并评述了国内外科技考古学所属领域的最新成果、发展动向和前景,其中不乏我国学者在诸多领域所作的原创性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扶持交叉学科方面不可或... 科技考古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并评述了国内外科技考古学所属领域的最新成果、发展动向和前景,其中不乏我国学者在诸多领域所作的原创性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扶持交叉学科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考古学 考古年代学 环境考古学 农业科技考古学 生物考古学 陶瓷科技考古学 冶金考古学
原文传递
中国冶炼技术本土起源:从长江中游冶炼遗存直接证据谈起(一) 被引量:12
3
作者 郭静云 邱诗萤 +2 位作者 范梓浩 郭立新 陶洋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71,共15页
中国青铜技术西来的说法仍有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疑问,包括传入路线不明、技术发展脉络不同、青铜器的器型和制造方式不同等等。本文认为中国青铜技术并非接受外传,而是本土自行发展,其源头在长江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具备矿物易得和陶窑... 中国青铜技术西来的说法仍有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疑问,包括传入路线不明、技术发展脉络不同、青铜器的器型和制造方式不同等等。本文认为中国青铜技术并非接受外传,而是本土自行发展,其源头在长江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具备矿物易得和陶窑技术先进两项优势,且其国家社会已经足够发达和复杂,足以供养工匠,并形成对金属器的需求。尽管目前学界普遍将长江中游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乃至后石家河文化都归类为"新石器时代",因此发掘时并不留意与青铜技术相关的遗迹遗物,留下的资料稀少零散,但是通过仔细梳理考古资料,我们发现长江中游地区公元前第四千纪和公元前第三千纪的诸多遗址,如龙嘴、屈家岭、一百三十亩、石家河、殷戴家湾、金鸡岭,以及幕阜山区的诸多遗址等,其实均已经发现铜块、青铜工具、红铜及青铜炼渣、冶炼工具和设施、相关废品等直接证据,并先后出现过普通圆型炉、竖穴式圆型炉、长型横穴式炉,长条型龙窑式炼铜炉以及用炼缸进行冶炼和熔铜的坑式冶铸工作坊,并且其冶炼活动深入其精神文化中,影响整个社会。这说明,长江中游经历了漫长的认识铜料并探索冶炼的过程;此时,周围地区并没有别的掌握青铜技术的文明,因此长江中游冶炼技术无疑是本土起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冶炼起源 冶金考古学 长江中游 早期冶铸技术 炼炉遗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