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某些实例探讨由分析测试结果区分冶铸遗址的性质
1
作者 罗武干 秦颍 +2 位作者 院文清 董亚巍 王昌燧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0-185,共6页
应用XRF和XRD等分析方法,对一些冶铸遗址发掘的冶铸铜、铁的陶范及相关冶铸残渣进行测试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区分遗址的性质。结果表明,不同用途的铸造陶范,Cu,Sn,Pb等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铸铜陶范中含有Cu,Sn,Pb三种元素,而铸铁... 应用XRF和XRD等分析方法,对一些冶铸遗址发掘的冶铸铜、铁的陶范及相关冶铸残渣进行测试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区分遗址的性质。结果表明,不同用途的铸造陶范,Cu,Sn,Pb等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铸铜陶范中含有Cu,Sn,Pb三种元素,而铸铁陶范中没有检测出这三种元素。冶铸的金属不同,冶铸残渣中的Cu,Fe,Si,Ca等元素含量和物相组成明显不同。冶铁渣中Cu和Fe等元素含量低于冶铜渣。冶铁渣中出现了β-SiO2而没有出现Cu2O的衍射峰,相反,冶铜渣中存在Cu2O而未出现β-SiO2的衍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史 冶铸遗址 XRF XRD 鉴别
下载PDF
佛山老城区现存冶铸遗址调查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申小红 《文化遗产》 CSSCI 2010年第4期137-143,共7页
宋代至明代以前,佛山铸造业初具规模,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颇具影响,至明清时期,佛山铸造业的产品种类、总体规模、销售区域等等方面,在国内已跻身首位,享誉"天下四大聚"之一和"天下四大镇"之一。佛山之所以在明清时间... 宋代至明代以前,佛山铸造业初具规模,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颇具影响,至明清时期,佛山铸造业的产品种类、总体规模、销售区域等等方面,在国内已跻身首位,享誉"天下四大聚"之一和"天下四大镇"之一。佛山之所以在明清时间享有如此突出的城市地位和辉煌的经济成就,个中原因固然不少,然其支柱产业——铸造业,特别是以个体家庭小作坊和以家族大作坊为主的作坊式铸造业,在明清佛山经济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是功不可没的。本文拟就田野作业、走访及查证佛山地方志、族谱等史料中有关铸造业的记载,对佛山现存冶铸遗址进行调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山 老城区 冶铸遗址 家谱 调查报告
下载PDF
莱芜汉代铜山冶铸遗址出土钱范考
3
作者 刘国柱 《人文天下》 2016年第6期112-114,共3页
山东莱芜铜山冶铸遗址1973年被发现以来,至今出土了一批石质钱范,其中有"半两"、"三铢"、"五铢"等钱范。这些钱范,为研究西汉时期的币制改革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证据,同时,对研究中国货币史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的发展史,也... 山东莱芜铜山冶铸遗址1973年被发现以来,至今出土了一批石质钱范,其中有"半两"、"三铢"、"五铢"等钱范。这些钱范,为研究西汉时期的币制改革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证据,同时,对研究中国货币史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的发展史,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自1973年以来,己知出土的钱范共有10块。其中有"半两"钱范6块,分别由山东省博物馆、泰安市博物馆和莱芜市文物局各收藏2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范 冶铸遗址 中国货币史 币制改革 三铢 五铢 泰安市博物馆 钱模 钱文 山东省博物馆
下载PDF
巩县铁生沟汉代冶铸遗址再探讨 被引量:27
4
作者 赵青云 李京华 +2 位作者 韩汝玢 丘亮辉 柯俊 《考古学报》 1985年第2期157-183,267-270,共31页
巩县铁生沟是一处经科学发掘的重要遗址,生产工艺项目较全,学术价值较大。本文作者之一的赵青云参加了全部发掘工作,并与赵国壁负责编写了《巩县铁生沟》报告,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反响。报告发表后的二十多年来,原发掘单位、郑州市博物... 巩县铁生沟是一处经科学发掘的重要遗址,生产工艺项目较全,学术价值较大。本文作者之一的赵青云参加了全部发掘工作,并与赵国壁负责编写了《巩县铁生沟》报告,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反响。报告发表后的二十多年来,原发掘单位、郑州市博物馆、北京钢铁学院和其他科研单位,对汉代冶铁遗址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发掘和研究,取得了许多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铸遗址 耐火材料 金相组织 白心可锻铸铁 再探讨 汉代 白口铁 炼炉 铁器 长方形
原文传递
1992年汉长安城冶铸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毓芳 刘振东 张连喜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792-798,807,共8页
一、遗址概况 1992年秋、冬季,我队在汉长安城西北郊发掘了一处冶铸遗址(图一)。该遗址位于今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乡相家巷村南、东西向柏油路南100米处。遗址正处于汉长安城西北、横门址西南、北城墙南"2.4米。该遗址占地面积138.... 一、遗址概况 1992年秋、冬季,我队在汉长安城西北郊发掘了一处冶铸遗址(图一)。该遗址位于今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乡相家巷村南、东西向柏油路南100米处。遗址正处于汉长安城西北、横门址西南、北城墙南"2.4米。该遗址占地面积138.8平方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铸遗址 汉长安城 废料堆 图版 铸件 最大长度 直浇道 红烧土 汉代文化 窑室
原文传递
1996年汉长安城冶铸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振东 李毓芳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5-12,97-99,共11页
1996年春季,我队在汉长安城西北部即西市范围内,发掘了一处冶铸遗址。该遗址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乡相家巷村南,南距通往六村堡的东西向公路22.5米,西距通往相家巷的南北向小路69米(图一)。冶铸遗址仅存一座烘范窑址和3个废料堆积坑。
关键词 冶铸遗址 汉长安城 废料堆 铸件 直浇道 图版 砖红色 出土 瓦当 内浇道
原文传递
四川西昌东坪汉代冶铸遗址的发掘 被引量:14
7
作者 林向 张正宁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29-40,共12页
东坪遗址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南40公里的黄联关区东坪村一带,处在川西南山地金沙江水系安宁河中游东岸的二级阶地与螺髻山摆摆顶西麓冲积扇交迭的台地上,成昆铁路在台地下西面通过(图一)。这里属于横断山地区南北“民族走廊... 东坪遗址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南40公里的黄联关区东坪村一带,处在川西南山地金沙江水系安宁河中游东岸的二级阶地与螺髻山摆摆顶西麓冲积扇交迭的台地上,成昆铁路在台地下西面通过(图一)。这里属于横断山地区南北“民族走廊”的一部分,自古以来为巴蜀通南中及中国通东南亚各国的要道。这里古代为邛都夷故地,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设越(奚谷)郡,治邛都县(今西昌市)以后,得到全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坪 冶铸遗址 汉代文化 耐火砖 红烧土 出土 耐火材料 发掘 西昌市 四川
原文传递
南阳市冶铸遗址出土五铢铜母范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绍明 崔本信 《中国钱币》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4-37,63,共5页
南阳市冶铸遗址出土五铢铜母范及相关问题刘绍明,崔本信一、发现经过及地理位置1995年7月,南阳市糖酒总公司修建皇冠批发市场,挖建筑基槽时,在距地表1.20米下一个废弃坑内发现有五块叠放在一起的汉代五铢铜母范。南阳市博... 南阳市冶铸遗址出土五铢铜母范及相关问题刘绍明,崔本信一、发现经过及地理位置1995年7月,南阳市糖酒总公司修建皇冠批发市场,挖建筑基槽时,在距地表1.20米下一个废弃坑内发现有五块叠放在一起的汉代五铢铜母范。南阳市博物馆、市文物研究所到工地调查。基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市 冶铸遗址 钱范 大泉五十 博物馆 批发市场 河南南阳 文物研究 红烧土 汉代冶铁
原文传递
山东莱芜铜山汉代冶铸遗址 被引量:3
9
作者 尚绪茂 宋继荣 赵承恩 《中国钱币》 1999年第1期47-48,共2页
山东莱芜的冶铸历史由来已久,历年考古调查共发现汉以前冶铸遗址15处,其中铜山冶铸遗址是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处综合性冶铸遗址。遗址集采矿、冶炼、铸币为一体,其规模之大,在山东地区不多见,文化内涵极为丰富。1973年山东省文... 山东莱芜的冶铸历史由来已久,历年考古调查共发现汉以前冶铸遗址15处,其中铜山冶铸遗址是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处综合性冶铸遗址。遗址集采矿、冶炼、铸币为一体,其规模之大,在山东地区不多见,文化内涵极为丰富。1973年山东省文物普查队对遗址进行了考察,将其定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铸遗址 山东莱芜 铜山 钱范 五铢钱 西露天矿 莱芜市 半两钱 遗址地表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文传递
对汉长安城冶铸遗址的简报谈几点意见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京华 《华夏考古》 1997年第4期86-88,113,共4页
The iron casting site in Capital Changan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was an important site and reflected the highest level of the casting techniques of the times. The archaeological reports of the site must make a clea... The iron casting site in Capital Changan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was an important site and reflected the highest level of the casting techniques of the times. The archaeological reports of the site must make a clear and detail report. This paper discusses with the report writer on some problems related to iron casting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铸遗址 汉长安城 鼓风管 河东郡 造型技术 铁官铭 烘烤技术 泥范 冶金技术 金属材料
原文传递
汉长安城的手工业遗址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毓芳 《文博》 1996年第4期44-47,共4页
西汉王朝首都长安城遗址,自1956年开展田野考古工作以来.又大体搞清了其布局结构.汉长安城南部东西并列有长乐宫和未央宫,二宫之间为武库.城址中部,未央宫之北,自西向东依次有桂宫、北阙甲第(达官显贵居住区)和北宫,长乐宫之北为明光宫... 西汉王朝首都长安城遗址,自1956年开展田野考古工作以来.又大体搞清了其布局结构.汉长安城南部东西并列有长乐宫和未央宫,二宫之间为武库.城址中部,未央宫之北,自西向东依次有桂宫、北阙甲第(达官显贵居住区)和北宫,长乐宫之北为明光宫.城址北部为市场和里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长安城 手工业 冶铸遗址 窑址 考古研究所 中央政府 发掘简报 建筑材料 窑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下载PDF
郑州小双桥遗址出土方孔石器的ICP-AES分析
12
作者 刘效彬 宋国定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第27期27-30,共4页
小双桥遗址是河南郑州地区发现的商代中期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该遗址因出土有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祭祀坑、冶铸遗址,以及众多原始瓷、青铜器、玉石器、骨牙器、贝币、绿松石等重要遗存而被界定为商代中期的都城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考... 小双桥遗址是河南郑州地区发现的商代中期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该遗址因出土有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祭祀坑、冶铸遗址,以及众多原始瓷、青铜器、玉石器、骨牙器、贝币、绿松石等重要遗存而被界定为商代中期的都城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考古研究价值[1]。遗址内发现的80多件具有山东“东夷”岳石文化风格的方孔石器引起历史、考古学家的极大关注(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双桥遗址 岳石文化 冶铸遗址 建筑基址 商代中期 东夷 方孔 绿松石
下载PDF
晚商中原青铜的锡料问题 被引量:20
13
作者 金正耀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7年第4期47-55,80,共10页
中原青铜文化发展到晚商时期,已经达到鼎盛阶段。在河南殷墟等地发现的大型冶铸遗址和属于这一时期的巨型器物如司母戊大鼎等互相印证,显示了当时中原青铜铸造业的巨大规模。大量研究表明,这一时期的中原青铜主要是铜、锡合金,铜、锡、... 中原青铜文化发展到晚商时期,已经达到鼎盛阶段。在河南殷墟等地发现的大型冶铸遗址和属于这一时期的巨型器物如司母戊大鼎等互相印证,显示了当时中原青铜铸造业的巨大规模。大量研究表明,这一时期的中原青铜主要是铜、锡合金,铜、锡、铅合金,以及部分铜、铅合金和其它类青铜。从现代地质资料看,黄河中下游所谓中原地区仅产部分铜、铅矿产。因此,晚商中原青铜的矿料特别是锡的来源,便成为一个重大历史疑案。这一问题还涉及晚商的政治疆域、交通贸易及其文化影响范围等诸多商代历史问题,故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关注。笔者试就研究所得,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并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青铜铸造 青铜器 青铜文化 青铜技术 黄河中下游 云南地区 甲骨卜辞 冶铸遗址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商代农耕与农业生产状况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旭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16-23,共8页
“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也是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商代是我国奴隶制经济较为繁荣的一个王朝,经济的繁荣是与农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本文拟根据考古发掘资料,结合文献记载,并参考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对商代农业的耕... “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也是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商代是我国奴隶制经济较为繁荣的一个王朝,经济的繁荣是与农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本文拟根据考古发掘资料,结合文献记载,并参考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对商代农业的耕作与生产状况试作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掘资料 甲骨文 奴隶主 甲骨卜辞 新石器遗址 古代社会 考古发现 文献记载 研究成果 冶铸遗址
下载PDF
郑州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57
15
《文物》 1978年第2期28-43,共16页
1975年,我馆配合市郊古荥镇农业学大寨运动,对该处的汉代冶铁遗址进行了发掘。古荥镇位于郑州西北二十多公里的汉代荥阳城旧址上,北依邙山,山北临黄河。冶铁遗址在汉荥阳城西墙外(图一)。经初步钻探,遗址南北长四百米,东西宽三百米,面... 1975年,我馆配合市郊古荥镇农业学大寨运动,对该处的汉代冶铁遗址进行了发掘。古荥镇位于郑州西北二十多公里的汉代荥阳城旧址上,北依邙山,山北临黄河。冶铁遗址在汉荥阳城西墙外(图一)。经初步钻探,遗址南北长四百米,东西宽三百米,面积十二万平方米。1965年和1966年曾对遗址作过调查和试掘。这次主要在遗址的东北部(Ⅰ区)发掘,共开探方、探沟二十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铸遗址 耐火土 汉代 工作面 冶铁 铁块 耐火材料 出土 炉渣 发掘
原文传递
荥阳故城沿革与古荥镇冶铁遗址的年代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荆三林 《中原文物》 1979年第2期40-44,共5页
1978年《文物》2期发表《郑州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发掘简报》认为古荥冶铸遗址的“上限不会早于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以前”,又说它是“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时期”的遗址。这个说法值得商榷。《简报》的理由认为在古荥镇出土的陶器多与洛阳西汉... 1978年《文物》2期发表《郑州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发掘简报》认为古荥冶铸遗址的“上限不会早于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以前”,又说它是“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时期”的遗址。这个说法值得商榷。《简报》的理由认为在古荥镇出土的陶器多与洛阳西汉晚期及东汉器物相似,加之在古荥镇发现的陶模及铁器上有“河一”字样,便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铸遗址 公元前 西汉前期 冶铁 沿革 中晚期 西汉晚期 武帝 洛阳 战国时代
原文传递
殷墟青铜礼器铸造工艺研究综论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煜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2-113,共12页
本文评述了与殷墟青铜礼器铸造工艺研究相关的技术史、考古学和艺术史文献,概述了殷墟冶铸遗址的发现和研究状况,分析取得的认识和存在的局限,探讨了在技术演进、文化传播及冶铸业的组织管理等方面值得深入的问题。
关键词 殷墟 青铜礼器 铸造工艺 冶铸遗址
原文传递
从铁器鉴定论河南古代钢铁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苗长兴 吴坤仪 李京华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91-100,36,共11页
河南古代冶铁业,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河南古代冶铁技术的发展,对中国古代冶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冶铁遗址和铁器发现及研究情况概述河南境内冶铁遗迹、遗物丰富,为研究河南占代冶铁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宝贵的资料。... 河南古代冶铁业,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河南古代冶铁技术的发展,对中国古代冶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冶铁遗址和铁器发现及研究情况概述河南境内冶铁遗迹、遗物丰富,为研究河南占代冶铁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宝贵的资料。据统计①②,在今河南境内已发现与古代冶铁有关的遗址(包括采矿、冶炼、铸造遗址)共63处。遗址依朝代分布的情况列于表(一)。遗址依地区分布的情况于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铁技术 韧性铸铁 冶铸遗址 河南省 铁器 南北朝 冶铁业 脱碳钢 制作技术 研究情况
原文传递
考古学报目录索引1985年1至4期(总第76—79期)
19
《考古学报》 1985年第4期546-546,共1页
~~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考古学 目录索引 山东省 考古研究 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遗址 冶铸遗址 南京博物院 发掘报告
原文传递
群刊撷萃
20
《中国钱币》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65-67,共3页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山戎文化考古队于1985年9月至1988年底在军都山南麓的大柏老乡古城村葫芦沟、西梁垙和靳家堡乡玉皇庙3处山戎部落墓地进行了七期有计划的发掘。出土的青铜器,均以发达的直刃匕首式青铜短剑和青铜削刀为典型代表,出土直...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山戎文化考古队于1985年9月至1988年底在军都山南麓的大柏老乡古城村葫芦沟、西梁垙和靳家堡乡玉皇庙3处山戎部落墓地进行了七期有计划的发掘。出土的青铜器,均以发达的直刃匕首式青铜短剑和青铜削刀为典型代表,出土直刃匕首式青铜短剑近百件,青铜削刀130余件,既数量可观,且型式多样。在玉皇庙和葫芦沟墓地的晚期墓葬中还出土了少量尖首刀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靳家堡乡 尖首刀 文物研究所 赤仄 玉皇庙 军都山 古城村 铸钱 冶铸遗址 钟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