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冷却管结构及风速对空冷中冷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胡兴军
张靖龙
+3 位作者
辛俐
罗雨霏
王靖宇
余天明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57-1564,共8页
本文在实验基础上,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空冷中冷器冷却管前缘结构及风速对其冷侧热工水力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冷却管前缘半径R_(1)相同时,Fanning摩擦因子f随风速的增加而减小,而相同风速不同R_(1)时,f同样随R_(1)的增...
本文在实验基础上,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空冷中冷器冷却管前缘结构及风速对其冷侧热工水力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冷却管前缘半径R_(1)相同时,Fanning摩擦因子f随风速的增加而减小,而相同风速不同R_(1)时,f同样随R_(1)的增加而减小,在以R_(1)=0.9 mm为基准时,R_(1)=0 mm的f因子值最大增加12.42%,R_(1)=3.6 mm的f因子值最大减小5.41%;冷却管前缘半径R_(1)相同时,努赛尔数Nu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大,相同风速不同R_(1)时,Nu同样随R_(1)的增大而减小,在以R_(1)=0.9 mm为基准时,R_(1)=0 mm的Nu最大增加2.22%,而R_(1)=3.6 mm的Nu最大减小1.49%;对于性能评价准则PEC,冷却管前缘半径R_(1)相同时,PEC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大,而相同风速不同R_(1)时,PEC随R_(1)的增大而增大,在以R_(1)=0.9 mm为基准时,R_(1)=0 mm的PEC值最大降低10.13%,R_(1)=3.6 mm的PEC最大增加3.40%。综上,在R_(1)=3.6 mm、冷侧风速为7.5 m/s时,空冷中冷器冷侧热工水力性能最佳,因此增大R_(1)及风速有助于空冷中冷器冷侧热工水力性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工程
空冷中冷器
冷却管前缘结构
风速
计算流体动力学
热工水力性能
原文传递
冷却管结构及进气方向对空冷中冷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胡兴军
张靖龙
+4 位作者
罗雨霏
辛俐
李胜
胡金蕊
兰巍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33-1942,共10页
首先,通过试验方法获得了基准空冷中冷器在不同速度时的冷侧静压降和传热系数。然后,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试验值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于静压降,试验值与仿真值的绝对误差不超过7%,而传热系数则不超过15%,说明当前仿真的准确性。接...
首先,通过试验方法获得了基准空冷中冷器在不同速度时的冷侧静压降和传热系数。然后,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试验值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于静压降,试验值与仿真值的绝对误差不超过7%,而传热系数则不超过15%,说明当前仿真的准确性。接着,继续采用计算流体方法研究了冷侧风速为6 m/s时,不同冷却管前缘半径R_(1)及进气方向β对空冷中冷器冷侧热工水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R_(1)=3.6 mm且β=90°时,Fanning摩擦因子f取得各工况中的最小值;当R_(1)=0 mm且β=90°时,努赛尔数Nu取得各工况中的最大值;当R_(1)=3.6 mm且β=90°时,中冷器热工水力性能综合评价准则PEC取得各工况中的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空冷中冷器
冷却管前缘结构
进气方向
计算流体力学
热工水力性能
原文传递
题名
冷却管结构及风速对空冷中冷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胡兴军
张靖龙
辛俐
罗雨霏
王靖宇
余天明
机构
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57-156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75238).
文摘
本文在实验基础上,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空冷中冷器冷却管前缘结构及风速对其冷侧热工水力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冷却管前缘半径R_(1)相同时,Fanning摩擦因子f随风速的增加而减小,而相同风速不同R_(1)时,f同样随R_(1)的增加而减小,在以R_(1)=0.9 mm为基准时,R_(1)=0 mm的f因子值最大增加12.42%,R_(1)=3.6 mm的f因子值最大减小5.41%;冷却管前缘半径R_(1)相同时,努赛尔数Nu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大,相同风速不同R_(1)时,Nu同样随R_(1)的增大而减小,在以R_(1)=0.9 mm为基准时,R_(1)=0 mm的Nu最大增加2.22%,而R_(1)=3.6 mm的Nu最大减小1.49%;对于性能评价准则PEC,冷却管前缘半径R_(1)相同时,PEC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大,而相同风速不同R_(1)时,PEC随R_(1)的增大而增大,在以R_(1)=0.9 mm为基准时,R_(1)=0 mm的PEC值最大降低10.13%,R_(1)=3.6 mm的PEC最大增加3.40%。综上,在R_(1)=3.6 mm、冷侧风速为7.5 m/s时,空冷中冷器冷侧热工水力性能最佳,因此增大R_(1)及风速有助于空冷中冷器冷侧热工水力性能的改善。
关键词
机械工程
空冷中冷器
冷却管前缘结构
风速
计算流体动力学
热工水力性能
Keywords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ir-cooled charge air cooler
leading edge structure of cooling tube
airflow spee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thermal-hydraulic performance
分类号
U461.8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冷却管结构及进气方向对空冷中冷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胡兴军
张靖龙
罗雨霏
辛俐
李胜
胡金蕊
兰巍
机构
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33-194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75238)。
文摘
首先,通过试验方法获得了基准空冷中冷器在不同速度时的冷侧静压降和传热系数。然后,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试验值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于静压降,试验值与仿真值的绝对误差不超过7%,而传热系数则不超过15%,说明当前仿真的准确性。接着,继续采用计算流体方法研究了冷侧风速为6 m/s时,不同冷却管前缘半径R_(1)及进气方向β对空冷中冷器冷侧热工水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R_(1)=3.6 mm且β=90°时,Fanning摩擦因子f取得各工况中的最小值;当R_(1)=0 mm且β=90°时,努赛尔数Nu取得各工况中的最大值;当R_(1)=3.6 mm且β=90°时,中冷器热工水力性能综合评价准则PEC取得各工况中的最大值。
关键词
车辆工程
空冷中冷器
冷却管前缘结构
进气方向
计算流体力学
热工水力性能
Keywords
vehicle engineering
air-cooled charge air cooler
leading-edge structure of cooling tube
airflow directi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thermal-hydraulic performance
分类号
U461.8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冷却管结构及风速对空冷中冷器性能的影响
胡兴军
张靖龙
辛俐
罗雨霏
王靖宇
余天明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原文传递
2
冷却管结构及进气方向对空冷中冷器性能的影响
胡兴军
张靖龙
罗雨霏
辛俐
李胜
胡金蕊
兰巍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