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冷血》中异托邦的建构与美国冷战文化的批判 |
向璐
|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1
|
|
2
|
美国文化冷战中的戏剧教育:《骆驼祥子》剧本的跨洋翻译与知识生产 |
黄若泽
|
《南大戏剧论丛》
|
2024 |
0 |
|
3
|
音乐攻心:文化冷战视野下爵士乐的世界旅行 |
郭鹏
|
《中国图书评论》
|
2023 |
1
|
|
4
|
文化冷战视野下美国新闻处在中国新疆的宣传活动(1947-1949) |
邵玮楠
陈蕊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5
|
文化冷战与文学热:三线建设中的文艺备战研究 |
钱鹏鸣
|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6
|
冷战文化、青春书写与影像表现——以《星星·月亮·太阳》《青春之歌》和《蓝与黑》为中心的文学考察 |
金进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7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冷战文化、南下影人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化研究 |
金进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8
|
好的宣传就是做得不像宣传——西方国家的文化冷战策略研究 |
申小翠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9
|
文化冷战与华侨华人:美国对东南亚华侨华人的宣传渗透 |
翟韬
|
《东南亚研究》
CSSCI
|
2020 |
5
|
|
10
|
文化冷战背景下美国图书的海外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 |
胡腾蛟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6 |
1
|
|
11
|
“文化冷战斗士”——历史学家小施莱辛格的“第二种身份” |
曲升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2
|
场域与文本:政治文化视域下的美国成人向动画 |
徐坤
|
《未来传播》
|
2023 |
0 |
|
13
|
语境化的文本解读与文本化的语境研究--评金衡山的《印迹深深:冷战思维与美国文学和文化》 |
孙璐
|
《外文研究》
|
2018 |
0 |
|
14
|
“想象力消费”视域下的文化冷战——论苏俄太空类科幻电影的美学特征 |
张振
|
《文化艺术研究》
|
2022 |
2
|
|
15
|
冷战时期美国对东南亚的文化外交 |
高奕
|
《南亚东南亚研究》
|
2021 |
1
|
|
16
|
沦为美国文化冷战傀儡的非政府组织:富兰克林图书项目 |
常贝贝
|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
2022 |
0 |
|
17
|
谈文化冷战与美国1948年《史密斯——蒙特法》 |
李迟蕾
|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18
|
世纪之交国际文化博弈与国家文化安全 |
姜安
|
《长白学刊》
CSSCI
|
2000 |
10
|
|
19
|
冷战时期(1950-1974)美国国际教育政策探析 |
白玉平
曲铁华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20
|
冷战初期美国对外宣传战略的缘起 |
邓峰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