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60年气候冷暖波动背景下西太平洋副高特征的变异及其与海温关系的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孙圣杰 李栋梁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7-707,共11页
采用国家气候中心的副高特征指数资料,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海温资料,利用高斯滤波、滑动平均及相关、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气候冷暖波动背景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的变异及可能原因。结果表明,随着近60 a气候冷暖波动,... 采用国家气候中心的副高特征指数资料,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海温资料,利用高斯滤波、滑动平均及相关、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气候冷暖波动背景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的变异及可能原因。结果表明,随着近60 a气候冷暖波动,副高最显著的变化特征为面积扩大、强度加强、脊点西伸、南界南扩,各指数的年际波动均有所加大。副高强度和西脊点与北半球温度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脊线位置变化则相对独立,副高强度及其年际变率在1980年代末显著加强,西脊点在1990年代初显著西伸,其年际变率在1990年代末显著增强,脊线位置呈现北-南-北的摆动,其年际变率在1990年代末显著增强。随着气候变暖,赤道中东太平洋冬季海温升高与副高强度增强的关系有所减弱,与脊点西伸的关系则有所加强,范围扩大;北太平洋冬季海温降低与脊线位置南移的关系有所减弱,但与脊点西伸的关系则有所加强;热带西太平洋冬季海温降低与强度增强、脊点西伸的关系有所加强。气候偏暖期Hadley环流加强、南移的主导作用,以及Walker环流上升支减弱辅助作用,使夏季副高呈现强度加强、面积增大、南扩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冷暖波动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特征变异 海温 垂直环流
下载PDF
近50年来海南岛西部气候变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45
2
作者 林培松 李森 李保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55,共5页
根据海南岛西部 1 951~ 2 0 0 0年气温及降水资料 ,运用一元线性回归、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学方法 ,对海南岛西部近 50年来气候变化做了分析。分析表明 :近 50年来海南岛西部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增温率为 0 2 4℃ / 1 0a,90年代增温... 根据海南岛西部 1 951~ 2 0 0 0年气温及降水资料 ,运用一元线性回归、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学方法 ,对海南岛西部近 50年来气候变化做了分析。分析表明 :近 50年来海南岛西部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增温率为 0 2 4℃ / 1 0a,90年代增温尤其明显。不同季节气温的变化趋势不同 ,冬季变暖趋势最明显。根据近 50年冷暖波动情况 ,可将海南岛西部气候划分成两个冷期和两个暖期。近 50年历年降水量则呈下降趋势 ,变幅为 - 2 3 93mm/ 1 0a ,其中 80年代降水最少。各季节中 ,春、秋、冬季降水呈上升趋势。近 50年海南岛西部降水变化可分为三个多雨期和三个少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西部 气候变化 年均气温 冷暖波动 降水量
下载PDF
论北宋开封地区的气候变迁及其特点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全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108,共11页
北宋开封地区的气候,绝大部分时间表现为继唐代以来我国气候变迁史上第三个温暖期的延续。其转变为第三个寒冷期的时间不是如近几十年来学者们承竺可桢所说的北宋前期,而是在北宋后期的徽宗初年。建中靖国元年前后,该地气候突然发生明... 北宋开封地区的气候,绝大部分时间表现为继唐代以来我国气候变迁史上第三个温暖期的延续。其转变为第三个寒冷期的时间不是如近几十年来学者们承竺可桢所说的北宋前期,而是在北宋后期的徽宗初年。建中靖国元年前后,该地气候突然发生明显变化而进入了新的寒冷期。其间尽管这里的气候在徽宗、钦宗年间曾出现过由温暖期向寒冷期的突变,但总体上是一个渐进的变化过程。在当时每一段温暖期与另一段寒冷期气候交替变化的周期中,每一个较长时间的气候变化周期内都有若干个气候暖、冷交替变化的短周期,甚至在每一个短的气候暖、冷变化的周期内还有一些特别偏寒冷或偏温暖的年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开封 气候变迁 冷暖波动
下载PDF
过去千年中国年代和百年尺度冷暖阶段的干湿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郝志新 吴茂炜 +2 位作者 张学珍 刘洋 郑景云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5,共8页
揭示过去千年旱涝格局的多尺度变化特征,是近年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对理解、预估未来气候增暖背景下的降水变化时空差异具有重要价值。依据已发表文献,对过去千年中国冷暖与干湿格局变化的多尺度配置特征进行了总... 揭示过去千年旱涝格局的多尺度变化特征,是近年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对理解、预估未来气候增暖背景下的降水变化时空差异具有重要价值。依据已发表文献,对过去千年中国冷暖与干湿格局变化的多尺度配置特征进行了总结梳理与对比分析。主要结论是:尽管在过去千年,不同冷暖阶段的中国干湿格局存在差异;但集合平均显示,无论年代还是百年尺度的温暖时段,中国东部干湿均大致呈自南向北的"旱(华南)—涝(长江中下游)—旱(黄淮地区)"分布格局;而在相对寒冷时段,则主要呈东湿西干的东西分异格局;气候由寒冷转为温暖可能会导致黄淮地区相对转干,江南地区(特别是湘、赣流域)相对转湿。这表明:在当前气候增暖背景下,中国东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的"南涝北旱"格局可能是过去千年温暖与干湿格局变化配置特征的重现。然而从更长尺度的阶段差异看,中世纪气候异常期中国干湿大致呈"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偏干、西南—华北—东北偏湿、东南又偏干"的特征,小冰期则反之。这既说明现有重建结果尚存在不确定性,也表明中国干湿格局对不同尺度冷暖变化配置的关系可能极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去千年 中国 冷暖波动 干湿格局 多尺度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