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杉梢斑螟对寄主植物挥发物行为反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周俊华 邢亚 +3 位作者 宇佳 贾妮娅 解丹 迟德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88,共9页
利用苏玛罐顶空吸附法和GC-MS方法,分析了健康红松和被害红松的主梢与球果中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峰面积比;挑选其中峰面积比高,危害后变化大的红松挥发物进行触角电位仪法测定,测定了冷杉梢斑螟触角对11种寄主挥发物的反应强度,筛选出8种... 利用苏玛罐顶空吸附法和GC-MS方法,分析了健康红松和被害红松的主梢与球果中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峰面积比;挑选其中峰面积比高,危害后变化大的红松挥发物进行触角电位仪法测定,测定了冷杉梢斑螟触角对11种寄主挥发物的反应强度,筛选出8种反应值较高的挥发物,进行了不同浓度梯度对触角反应影响探索,从中选出7种化合物开展了不同浓度下,Y型嗅觉仪中对雌雄成虫行为影响的研究。红松中峰面积比较高的挥发物质有α-蒎烯、3-蒈烯、双戊烯和β-蒎烯。主梢被危害后α-水芹烯、萜品烯和(1R)-(+)-α蒎烯峰面积比上升;球果被危害后β-蒎烯的峰面积比提升;然而主梢与球果被危害后3-蒈烯、月桂烯和双戊烯的峰面积比下降。触角电位测试结果表明:双戊烯、桧烯、对二乙基苯、萜品烯(γ-松油烯)、(1R)-(+)-α蒎烯、(+)-3-蒈烯和D-柠檬烯等7种挥发物在1 mol·L^(-1)的浓度下均能引起雌雄成虫较强的触角电位反应(p<0.05);10^(-1)mol·L^(-1)苯乙烯能引起雌雄成虫较强的触角电位反应(p<0.05)。但8种寄主植物挥发物引起的触角电位反应值在雌虫和雄虫之间有显著差异。Y型嗅觉仪中行为测试结果表明:双戊烯、桧烯、(1R)-(+)-α-蒎烯和D-柠檬烯对冷杉梢斑螟雌雄成虫都有较强的引诱作用;萜品烯(γ-松油烯)和(+)-3-蒈烯对冷杉梢斑螟雌雄成虫都有较强的驱避作用。对二乙基苯对雌虫有较高的驱避性,对雄虫有较高的引诱性。8种寄主植物挥发物可以引起冷杉梢斑螟触角电生理反应,且对雌雄冷杉梢斑螟影响效果不同;双戊烯、桧烯、(1R)-(+)-α-蒎烯和D-柠檬烯可以作为冷杉梢斑螟雌雄成虫引诱剂成分,萜品烯(γ-松油烯)和(+)-3-蒈烯可以作为冷杉梢斑螟成虫驱避剂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梢斑螟 寄主植物挥发物 GC-MS分析 触角电位 Y型嗅觉仪
下载PDF
冷杉梢斑螟化学感受蛋白DabiCSP8的配体结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垚龙 王政全 +2 位作者 吴春 尹宁娜 刘乃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59,74,共11页
采用分子生物学和荧光竞争性结合测定等技术,研究了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雌虫性腺和雌、雄成虫足中高表达的化学感受蛋白DabiCSP8基因的表达特征和功能。定量分析结果表明,DabiCSP8基因在雌虫性腺中显著高表达,表达量分别是... 采用分子生物学和荧光竞争性结合测定等技术,研究了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雌虫性腺和雌、雄成虫足中高表达的化学感受蛋白DabiCSP8基因的表达特征和功能。定量分析结果表明,DabiCSP8基因在雌虫性腺中显著高表达,表达量分别是雌、雄虫触角的1232.27倍和3130.64倍;此外,该基因在雌、雄成虫足中表达量也较高。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及亲和层析技术获得了13.64 kD的目的蛋白DabiCSP8。结合测定结果表明,DabiCSP8与探针N-苯基-1-萘胺(1-NPN)具有强的结合能力,结合常数(K_(1-NPN))为(1.61±0.02)μmol/L。β-紫罗兰酮是DabiCSP8的最佳结合配基,解离常数(K_(d))为(11.43±0.62)μmol/L。DabiCSP8结合腔内的极性氨基酸精氨酸46(Arg46)能够与β-紫罗兰酮形成两个氢键,暗示Arg46在该化合物的结合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DabiCSP8与部分杀虫剂具有中等强度的结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梢斑螟 化学感受蛋白 结合测定 Β-紫罗兰酮 分子对接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和中华甲虫蒲螨对冷杉梢斑螟杀虫作用及其相关酶活性影响
3
作者 刘行 聂振业 +1 位作者 迟德富 贺丽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9-146,共8页
为研究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对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的毒杀作用及冷杉梢斑螟的解毒、保护机制,采用浸虫法和室内接种蒲螨的方法,测定了CFCC81428、CFCC83116这两株菌的亚致... 为研究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对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的毒杀作用及冷杉梢斑螟的解毒、保护机制,采用浸虫法和室内接种蒲螨的方法,测定了CFCC81428、CFCC83116这两株菌的亚致死浓度(LC_(25))、半数致死浓度(LC_(50))和中华甲虫蒲螨的亚致死数量(LD_(25))、半数致死数量(LD_(50))及幼虫被侵染或寄生后的累计校正死亡率。研究LC_(25)的CFCC81428菌株和LD_(25)的中华甲虫蒲螨对幼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乙酰胆碱酯酶(AChE)这2种解毒酶和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这3种保护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CFCC81428对幼虫的毒力更强,其侵染幼虫第10天的LC_(25)、LC_(50)分别为2.04×10_(4)、7.24×10_(5)孢子/mL,幼虫被孢子浓度为108孢子/mL的CFCC81428菌株侵染10 d后的累计校正死亡率为77.30%;中华甲虫蒲螨寄生幼虫第3天的LD_(25)、LD_(50)分别为16.60、25.12头;幼虫被两者联合处理后的累计校正死亡率高于被中华甲虫蒲螨寄生后的累计校正死亡率,联合处理后的僵虫率高于单独感染球孢白僵菌的幼虫僵虫率。幼虫被球孢白僵菌侵染后,2种解毒酶GSTs和AChE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处于被诱导状态;幼虫被中华甲虫蒲螨寄生后,其GSTs和AChE活性在60 h前均高于对照组,处于被诱导状态,72 h开始低于对照组,处于被抑制状态;幼虫被联合处理后,其解毒酶活性与其他两个处理组相比呈现进一步下降趋势。幼虫被球孢白僵菌侵染后,3种保护酶PPO、SOD、CAT的活性,除PPO和CAT活性在12 h时低于对照组,其余取样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处于被诱导状态;幼虫被中华甲虫蒲螨寄生后,这3种保护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幼虫被联合处理后,PPO和CAT活性与其他2个处理组相比呈现提前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梢斑螟 球孢白僵菌 中华甲虫蒲螨 毒杀作用 解毒酶 保护酶
下载PDF
高致病性病原线虫对冷杉梢斑螟营养物及体内活性酶的影响
4
作者 聂振业 于琪 +4 位作者 宋昊霖 刘行 张丽君 耿瑶 宇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4-79,共6页
筛选对冷杉梢斑螟高致病性线虫,并探究昆虫线虫对冷杉梢斑螟体内营养物质变化及保护酶和解毒酶的影响。通过控制变量法从5个品系昆虫病原线虫中筛选具有高致病性的病原线虫,同时采用吸光光度法研究了其对冷杉梢斑螟体内主要营养物质及... 筛选对冷杉梢斑螟高致病性线虫,并探究昆虫线虫对冷杉梢斑螟体内营养物质变化及保护酶和解毒酶的影响。通过控制变量法从5个品系昆虫病原线虫中筛选具有高致病性的病原线虫,同时采用吸光光度法研究了其对冷杉梢斑螟体内主要营养物质及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观察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体内主要营养物质及酶活性的变化。从5个昆虫线虫品系发现小卷蛾斯氏线虫AⅡ品系对冷杉梢斑螟4龄幼虫的防治效果显著,处理120 h后对冷杉梢斑螟的最高校正死亡率达到91.94%。幼虫体内营养物质含量均围绕对照组营养物质含量呈现波动变化。幼虫体内总糖质量分数,在处理后随侵染时间增加明显升高,12 h达到最大,随后迅速下降,在24 h降至最低25.62 mg·g^(-1),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脂肪质量分数随着时间增加变化趋势与总糖质量分数变化趋势相似,处理12 h和36 h达到最高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蛋白质质量分数随着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12 h达到最大值4.28 mg·g^(-1)且与对照间有显著差异(P<0.05),随后下降,至18 h之后呈缓慢上升趋势,至48 h时,低至2.27 mg·g^(-1),并显著低于对照(P<0.05);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PPO呈现先减少后增加趋势。侵染8 h时,CAT表达量达到最高19.3μmol·min^(-1)·g^(-1);18 h时,虫体内SOD、Ache和GST均达到峰值,分别为721.00、45.40和1133.68 nmol·min^(-1)·g^(-1);24 h时,SOD和PPO表达量降至最低值,48 h时GST降至最低635.38 nmol·min^(-1)·g^(-1),PPO达到最高值624.20 nmol·min^(-1)·g^(-1)。昆虫病原线虫的侵入破坏了寄主的防御系统,影响寄主体内营养物质与保护酶、解毒酶的含量,可为冷杉梢斑螟的生物防治及昆虫病原线虫制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梢斑螟 昆虫病原线虫 营养物质 保护酶 解毒酶
下载PDF
冷杉梢斑螟对8种红松挥发物微胶囊悬浮剂的触角电位及嗅觉行为反应
5
作者 乌恩泰 严善春 +1 位作者 张郁泉 王琪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3-137,144,共6页
为筛选对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具有行为调控作用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挥发物微胶囊悬浮制剂,利用触角电位仪和“Y”型嗅觉仪测定冷杉梢斑螟对8种红松挥发物微胶囊悬浮剂的触角电位(EAG)及嗅觉行为反应。触角电位试验结... 为筛选对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具有行为调控作用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挥发物微胶囊悬浮制剂,利用触角电位仪和“Y”型嗅觉仪测定冷杉梢斑螟对8种红松挥发物微胶囊悬浮剂的触角电位(EAG)及嗅觉行为反应。触角电位试验结果表明,8种微胶囊悬浮剂在各浓度均能引起冷杉梢斑螟的触角电位反应,冷杉梢斑螟雌成虫对10^(-1)mol·L^(-1)的β-蒎烯微胶囊制剂反应最强。嗅觉行为反应试验结果表明,β-蒎烯微胶囊制剂对冷杉梢斑螟雌、雄成虫均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α-蒎烯和蒈烯对雌蛾有引诱作用;水芹烯和月桂烯对雄蛾有引诱作用,但月桂烯对雌蛾有驱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梢斑螟 挥发物 微胶囊悬浮剂 嗅觉行为 触角电位反应
下载PDF
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和中华甲虫蒲螨对冷杉梢斑螟的杀虫作用
6
作者 王倩倩 迟德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6-154,共9页
为阐明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Aizawai Bonnefoi et de Barjac)和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 Yu,Zhang and He)分别对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老熟幼虫的杀虫效果及对酶活性的影响,以... 为阐明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Aizawai Bonnefoi et de Barjac)和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 Yu,Zhang and He)分别对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老熟幼虫的杀虫效果及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冷杉梢斑螟老熟幼虫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菌浓度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浸泡的饲料饲喂冷杉梢斑螟老熟幼虫,和接入不同数量中华甲虫蒲螨到冷杉梢斑螟老熟幼虫上,测定两者分别对梢斑螟死亡率以及相应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作用于冷杉梢斑螟致死率高达100%,致死中浓度为6584.065菌落/mL。冷杉梢斑螟老熟幼虫在取食不同菌浓度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后,对解毒酶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均有激活作用;对羧酸酯酶有抑制作用;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随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菌浓度的升高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表现出逐渐抑制的作用。中华甲虫蒲螨寄生冷杉梢斑螟,致死率高达90%,半数致死数量为27.454头。中华甲虫蒲螨处理对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均有激活作用;虫螨数量比为1∶20、1∶30、1∶40、1∶50时,冷杉梢斑螟幼虫过氧化氢酶表现出抑制-激活-抑制的作用,虫螨数量比为1∶60时,表现为全部抑制作用;对羧酸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多表现出抑制作用,虫螨数量比为1∶20、1∶30时,表现出抑制-激活的作用,虫螨数量比为1∶40、1∶50、1∶60时,表现出抑制的作用。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和中华甲虫蒲螨主要通过释放毒素来扰乱冷杉梢斑螟老熟幼虫保护解毒酶系动态平衡,干扰幼虫的正常生理代谢,从而起到毒杀冷杉梢斑螟老熟幼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梢斑螟 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 中华甲虫蒲螨 解毒酶 保护酶
下载PDF
冷杉梢斑螟在华山松上的生物学特性及球果危害
7
作者 严易萍 熊忠平 《南方农业》 2023年第7期159-162,共4页
为了减少冷杉梢斑螟为害华山松及制订虫害防控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于2019年3月至2022年11月在云南省楚雄市紫金山华山松种子园内对冷杉梢斑螟进行研究。研究以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以对冷杉梢斑螟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为害... 为了减少冷杉梢斑螟为害华山松及制订虫害防控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于2019年3月至2022年11月在云南省楚雄市紫金山华山松种子园内对冷杉梢斑螟进行研究。研究以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以对冷杉梢斑螟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为害华山松球果情况为主。调查结果表明:1)冷杉梢斑螟在种子园内1年发生2代,第1代幼虫在球果中取食2个月后并成为老熟幼虫,7—9月在球果内开始发现蛹;8月中下旬成为羽化的高峰期;在9月中下旬羽化全部结束;8月中旬第2代幼虫开始为害,一直持续10月下旬幼虫进入越冬状态。2)冷杉梢斑螟主要侵害华山松球果、嫩梢部位,造成华山松木材材质、种实的品质与产量明显影响,不利于华山松的造林工作和自然更新。3)调查结果表明:种子园5个大区为害率数值各异,1大区球果受害率20.64%,2大区球果受害率29.14%,3大区球果受害率44.31%,4大区球果受害率19.15%,5大区球果受害率38.62%,5个大区之间存在不同的差异,表明冷杉梢斑螟对种子园5个大区的为害差异具有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梢斑螟 华山松 生活史 球果 为害率
下载PDF
冷杉梢斑螟对红松球果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及行为反应
8
作者 邵凌松 王雅静 +2 位作者 陈焕文 解丹 宇佳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1期42-45,80,共5页
选取红松球果6种挥发物的6个浓度梯度对冷杉梢斑螟雌、雄成虫进行触角电位测定和行为反应观测,结果表明:所选的6种化合物均能在较高浓度条件下引起冷杉梢斑螟雌、雄成虫的EAG反应;冷杉梢斑螟雌虫对1 mol·L^(-1)的α-蒎烯、月桂烯... 选取红松球果6种挥发物的6个浓度梯度对冷杉梢斑螟雌、雄成虫进行触角电位测定和行为反应观测,结果表明:所选的6种化合物均能在较高浓度条件下引起冷杉梢斑螟雌、雄成虫的EAG反应;冷杉梢斑螟雌虫对1 mol·L^(-1)的α-蒎烯、月桂烯和3-蒈烯及1.0×10^(-1)mol·L^(-1)的(+)-α-蒎烯、(-)-β-蒎烯和β-蒎烯的EAG反应值较大,雄虫对1 mol·L^(-1)的(+)-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和3-蒈烯的EAG反应值较大。(+)-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和3-蒈烯对冷杉梢斑螟雌、雄成虫均有吸引能力,α-蒎烯只对雌虫表现出吸引能力,(-)-β-蒎烯对雌虫表现为驱避,对雄虫表现为吸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梢斑螟 红松球果 挥发物 触角电位 Y型嗅觉仪
下载PDF
红松的化学防御及冷杉梢斑螟和赤松梢斑螟的生存策略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琪 严善春 徐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9-85,共7页
为了探讨冷杉梢斑螟和赤松梢斑螟幼虫的生存策略差异及与寄主红松化学防御的相互关系,研究1,3,5龄冷杉梢斑螟、赤松梢斑螟幼虫中肠解毒酶、保护酶的活性,同时分析相应生长发育期红松健康、受害球果及主梢内多种防御酶的活性。结果表明:... 为了探讨冷杉梢斑螟和赤松梢斑螟幼虫的生存策略差异及与寄主红松化学防御的相互关系,研究1,3,5龄冷杉梢斑螟、赤松梢斑螟幼虫中肠解毒酶、保护酶的活性,同时分析相应生长发育期红松健康、受害球果及主梢内多种防御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健康红松球果及主梢中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与其生长发育时期有关。梢斑螟幼虫的取食可诱导红松球果及主梢内5种防御酶活性显著提高,寄主不同部位防御酶的活性变化与该龄期幼虫取食有关。不同生存策略的2种梢斑螟幼虫体内解毒酶、保护酶活性有差异。冷杉梢斑螟幼虫专食红松球果,其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羧酸酯酶(CarE)、多功能氧化酶(MFO)显著高于果梢间转移为害的赤松梢斑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几丁质酶(CT)的活性与梢斑螟幼虫是否转移为害无相关性。赤松梢斑螟幼虫体内酚氧化酶(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于冷杉梢斑螟,表明这2种活性较高的保护酶,能够降低其在转移为害过程中面临的死亡威胁。冷杉梢斑螟幼虫主要通过生理解毒,而赤松梢斑螟则以生理解毒和改变取食范围相结合的方式,适应寄主植物的化学防御。植物化学在2种害虫的生存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化学防御 冷杉梢斑螟 赤松梢斑 生存策略
下载PDF
冷杉梢斑螟在林芝云杉上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晓琴 任毅华 +1 位作者 臧建成 张艺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0-64,共5页
[目的]确定冷杉梢斑螟在林芝地区林芝云杉上的生物学特性,为以后科学防控该害虫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通过野外定点观察、室内解剖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冷杉梢斑螟的年生活史、各虫态形态特征、习性。[结果]表明... [目的]确定冷杉梢斑螟在林芝地区林芝云杉上的生物学特性,为以后科学防控该害虫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通过野外定点观察、室内解剖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冷杉梢斑螟的年生活史、各虫态形态特征、习性。[结果]表明:冷杉梢斑螟在林芝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危害林芝云杉球果果轴、种鳞和种子,且以幼虫在球果内越冬,有滞育现象,无转移危害现象,翌年6月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一直持续到8月上旬,成虫期5~8 d,卵期9~14 d,幼虫期近10.5个月,蛹期25~36 d。[结论]冷杉梢斑螟危害林芝云杉球果,影响林芝云杉林的天然更新,建议每年12月、1月对落地球果和挂在树上的畸形球果进行清理并深埋,以减少冷杉梢斑螟的种群数量和对来年林芝云杉球果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梢斑螟 生物学习性 生活史 林芝云杉 色季拉山
下载PDF
冷杉梢斑螟对林芝云杉球果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及行为反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唐晓琴 王思展 +2 位作者 卢杰 高郯 陈羿渠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0-148,共9页
[目的]筛选林芝云杉球果挥发物中对冷杉梢斑螟有引诱作用的物质,以期明确冷杉梢斑螟寄主选择机制,从而为该害虫的无公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触角电位仪(EAG)和"Y"型嗅觉仪对林芝云杉球果挥发物中主要成分不同浓度及... [目的]筛选林芝云杉球果挥发物中对冷杉梢斑螟有引诱作用的物质,以期明确冷杉梢斑螟寄主选择机制,从而为该害虫的无公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触角电位仪(EAG)和"Y"型嗅觉仪对林芝云杉球果挥发物中主要成分不同浓度及不同配方分别进行EAG反应和嗅觉行为测试。GC-MS结果表明:健康新果和虫害旧果均含有6种化合物,但其组分及含量存在差异。[结果]EAG反应结果表明:在10μg·μL^(-1)范围内,α-蒎烯、β-蒎烯、(1S)-(-)-β-蒎烯、柠檬烯各组分浓度越大,不同状态下冷杉梢斑螟成虫对其EAG反应越大,超过10μg·μL^(-1)后,EAG值反而减小;各组分浓度为10μg·μL^(-1)时,不同状态成虫EAG值显著高于其他浓度(P<0.05)。未交配雌、雄蛾对反式石竹烯的EAG反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0.5μg·μL^(-1)内的EAG反应值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达到1μg·μL^(-1)以后,EAG值在各浓度间差异亦不显著(P>0.05),而0.5μg·μL^(-1)与1μg·μL^(-1)间EAG反应差异显著(P<0.05)。交配雌蛾、未交配雌蛾对月桂烯的EAG反应随浓度增大而增强,当浓度为100μg·μL^(-1)时,EAG值最大,但100μg·μL^(-1)与10μg·μL^(-1)的EAG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嗅觉行为结果表明:配方A2、A3、A5、A7、A8对其具有明显引诱效果,尤以配方A7最佳,对不同状态下冷杉梢斑螟的引诱率达70%以上,配方A4、A9、A10对其具有明显趋避效果,对不同状态下冷杉梢斑螟的趋避率高达50%~70%。各组分的10μg·μL^(-1)为最佳刺激浓度,反式石竹烯具有明显引诱作用,月桂烯具有明显趋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梢斑螟 林芝云杉 球果挥发物 触角电位 行为反应
下载PDF
冷杉梢斑螟和赤松梢斑螟幼虫形态特征的差异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郁泉 王琪 +1 位作者 牛豪杰 严善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9-123,133,共6页
2019年4月26日—5月2日,在牡丹江市林口林业局曙光经营所红松纯林采集带有危害状的枝条和球果,解剖收集了幼虫形态相似且常伴随发生的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5龄幼虫各20头,用体积分数... 2019年4月26日—5月2日,在牡丹江市林口林业局曙光经营所红松纯林采集带有危害状的枝条和球果,解剖收集了幼虫形态相似且常伴随发生的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5龄幼虫各20头,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浸泡至死后,利用徕卡显微摄像系统(Leica Microsystems(Switzerland)Ltd,DMC4500型)观察幼虫形态特征,分析两种梢斑螟幼虫形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梢斑螟幼虫外部形态有显著区别。①冷杉梢斑螟幼虫体表淡红色或红褐色,赤松梢斑螟幼虫体表灰黑色;②冷杉梢斑螟没有黑色刻点,赤松梢斑螟每体节上有黑色刻点;③冷杉梢斑螟头壳与体宽基本相近,赤松梢斑螟头壳显著窄于体宽;④冷杉梢斑螟前胸背板褐色,左右两背板间中缝窄而直,赤松梢斑螟前胸背板黑色,左右两背板间中缝宽,且中部宽两端窄;⑤冷杉梢斑螟前胸气门毛片形状为弹头形,赤松梢斑螟则为肾形。以上5点形态差异显著,且便于观察,易于掌握,可为两种害虫的准确识别、精准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梢斑螟 赤松梢斑 头壳宽度 前胸背板 前胸气门前毛片
下载PDF
冷杉梢斑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于太志 闫德发 +3 位作者 许玉军 陈玉华 姚小平 唐广瑞 《林业勘查设计》 2005年第4期51-53,共3页
分析了冷杉梢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针对病害的危害程度,进行防治研究,对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冷杉梢斑螟 防治 技术
下载PDF
5种生物源农药对冷杉梢斑螟的林间防治效果试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祥君 《林业勘查设计》 2015年第2期66-67,共2页
通过对5种生物源农药对冷杉梢斑螟的林间防治效果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0%氯氰菊酯的3个农药梯度(1∶500)、(1∶1000)和(1∶2000),1.0%阿维菌素的两个农药梯度(1∶1000)和(1∶2000),1.5%苦参碱的一个农药梯度(1∶1000)防治效果很明显... 通过对5种生物源农药对冷杉梢斑螟的林间防治效果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0%氯氰菊酯的3个农药梯度(1∶500)、(1∶1000)和(1∶2000),1.0%阿维菌素的两个农药梯度(1∶1000)和(1∶2000),1.5%苦参碱的一个农药梯度(1∶1000)防治效果很明显,对冷杉梢斑螟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5%以上,球果被害率降低了51.74%以上。因此,建议在冷杉梢斑螟大发生时,使用3.0%氯氰菊酯的2个农药梯度(1∶500)、(1∶1000)和1.0%阿维菌素的1个农药梯度(1∶1000)进行防治,对降低冷杉梢斑螟的危害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梢斑螟 生物源农药 林间防效
下载PDF
两种梢斑螟幼虫口器结构及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庄宇彤 杨云朝 +2 位作者 陈汝婷 罗雨昕 迟德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7-87,共11页
【目的】探究赤松梢斑螟幼虫和冷杉梢斑螟幼虫的食物谱差异机制,为两种梢斑螟幼虫取食行为差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两种梢斑螟幼虫的口器及感器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两种梢斑螟幼虫口... 【目的】探究赤松梢斑螟幼虫和冷杉梢斑螟幼虫的食物谱差异机制,为两种梢斑螟幼虫取食行为差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两种梢斑螟幼虫的口器及感器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两种梢斑螟幼虫口器结构存在差异。赤松梢斑螟幼虫的“内唇”有2处骨化,而冷杉梢斑螟幼虫有3处;赤松梢斑螟幼虫的上颚切齿多于冷杉梢斑螟幼虫;赤松梢斑螟幼虫的吐丝器口大于冷杉梢斑螟幼虫。两种梢斑螟幼虫口器上共有5种感器和1种角质齿,分别是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指形感器和刺状角质齿。但是,两种梢斑螟幼虫在同一感器的大小和感器分布上存在差异。在赤松梢斑螟幼虫下颚须端部数第1节和第2节连接处着生的锥形感器为Ⅱ型,而冷杉梢斑螟幼虫此处着生的锥形感器则为Ⅲ型。两种梢斑螟幼虫在相同感器之间的长短、形状也有差异。【结论】两种梢斑螟幼虫口器结构的差异是造成取食行为不同的原因之一。此外,相同感器之间长短、形状的差别,对两种梢斑螟幼虫的取食行为也有一定影响。两种梢斑螟幼虫口器上分布的5种感器,在虫体感知寄主植物体组织部位硬度、寄主表面挥发物、气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幼虫进行寄主定位。此研究明确了两种梢斑螟幼虫的口器结构及感器种类、数量及分布,并对感器功能进行了讨论。以期为进一步探讨两种梢斑螟幼虫的食物谱差异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梢斑螟 赤松梢斑 口器 感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2种红松种实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特征的补充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徐波 严善春 +1 位作者 聂唯良 王玉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88-192,共5页
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我国东北地区珍贵的乡土树种,广泛分布于小兴安岭、长白山及完达山山脉,它以冠型优美、材质优良而驰名中外,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周以良等,1986)。
关键词 球果害虫 赤松梢斑 冷杉梢斑螟 红松
下载PDF
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系统诱导红松酚酸含量变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琪 严善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8-106,共9页
冷杉梢斑螟和赤松梢斑螟常伴随发生,危害红松球果。为探讨利用红松诱导防御抵抗梢斑螟危害的可行性,以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茉莉酮喷雾处理红松,采集健康、虫害及喷雾处理红松的球果和主梢,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其酚酸含量的时序变... 冷杉梢斑螟和赤松梢斑螟常伴随发生,危害红松球果。为探讨利用红松诱导防御抵抗梢斑螟危害的可行性,以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茉莉酮喷雾处理红松,采集健康、虫害及喷雾处理红松的球果和主梢,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其酚酸含量的时序变化。在健康红松球果中检测到香豆酸、苯乙酸、阿魏酸、水杨酸和肉桂酸等5种酚酸,在主梢中检测到香豆酸、苯乙酸、苯甲酸、水杨酸和肉桂酸等5种酚酸,两部位酚酸数量相同但组分存在差异。梢斑螟幼虫取食危害后,球果内出现原儿茶酸和苯酚,主梢内出现苯酚和阿魏酸,且除球果内香豆酸含量下降外,球果和主梢内其余几种酚酸含量均显著增加。相对茉莉酸甲酯,喷施茉莉酮诱导的酚酸种类更多,除原儿茶酸、绿原酸、丁香酸外其余酚酸种类与虫害诱导相同,且诱导时间与虫害取食更为接近。10mmol/L的原位或侧枝喷雾,诱导各酚酸含量即显著高于虫害诱导,可以利用此浓度的茉莉酮喷雾处理增加红松抗性,抵御梢斑螟幼虫取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茉莉酸甲酯 茉莉酮 酚酸 赤松梢斑 冷杉梢斑螟
下载PDF
喷施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对红松防御酶及蛋白酶抑制剂的影响
18
作者 王琪 杨浩伦 +1 位作者 乌恩泰 严善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4-130,共7页
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和赤松梢斑螟(D.sylvestrella)常常伴随发生,前者危害球果,后者在球果和主梢间转移危害。为了研究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诱导防御的影响,以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茉莉酮喷雾处理... 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和赤松梢斑螟(D.sylvestrella)常常伴随发生,前者危害球果,后者在球果和主梢间转移危害。为了研究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诱导防御的影响,以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茉莉酮喷雾处理红松球果和主梢。采集健康、虫害和喷雾处理的红松球果、主梢和侧枝,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采样部位防御酶及蛋白酶抑制剂活性,以冷杉梢斑螟和赤松梢斑螟幼虫危害的球果、赤松梢斑螟幼虫取食的主梢为虫害对照。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茉莉酸类化合物使球果和主梢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著升高,原位诱导与系统诱导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OD活性仅在处理后1 d高于对照。喷施茉莉酮诱导的防御酶活性更接近幼虫取食。喷施不同浓度茉莉酸类化合物使球果和主梢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分别在处理后的1~60 d和1~30 d显著增加。系统诱导主梢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显著高于原位诱导。茉莉酮诱导的2种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更接近幼虫取食。可见,茉莉酸类化合物在提高红松防御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防御酶 蛋白酶抑制剂 茉莉酸类化合物 赤松梢斑 冷杉梢斑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