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底冷泉系统中的钙同位素示踪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淑红 颜文 陈忠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9-597,共9页
海底冷泉系统中的钙同位素及其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关系的研究已有少量报道,现有的研究均表明,冷泉系统中钙同位素的分馏受多种因素和过程的控制,孔隙水及碳酸盐中的钙同位素不仅可以用来识别甲烷缺氧氧化界面的位置,也可以用来探讨冷泉... 海底冷泉系统中的钙同位素及其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关系的研究已有少量报道,现有的研究均表明,冷泉系统中钙同位素的分馏受多种因素和过程的控制,孔隙水及碳酸盐中的钙同位素不仅可以用来识别甲烷缺氧氧化界面的位置,也可以用来探讨冷泉系统中钙同位素分馏的控制机制。阐述了冷泉系统的基本特征、研究现状及其钙同位素示踪的研究进展,并据此分析了冷泉系统的形成演化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关系,指出了钙同位素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为国内学者进一步深入开展冷泉系统与天然气水合物关系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泉系统 钙同位素 天然气水合物
下载PDF
海底甲烷冷泉特征与冷泉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 被引量:47
2
作者 陈忠 杨华平 +2 位作者 黄奇瑜 陆钧 颜文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82,共10页
海底冷泉及冷泉生态系统是现代海洋地质学和生物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它提升了人类对深海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拓展了深海极端环境下生命的潜在界线。综述了海底甲烷冷泉的成因、冷泉喷发的类型及其特征,海底冷泉分布、形成的主要阶段(150—10... 海底冷泉及冷泉生态系统是现代海洋地质学和生物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它提升了人类对深海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拓展了深海极端环境下生命的潜在界线。综述了海底甲烷冷泉的成因、冷泉喷发的类型及其特征,海底冷泉分布、形成的主要阶段(150—100Ma BP,42—28Ma BP和12Ma BP以来)以及指示海底冷泉系统的简要特征;综述了冷泉化能自养生态系统及其食物链构成和特征,专性种、潜在专性种和非专性种的生物组成及其特征,冷泉环境中有孔虫和轻小型底栖动物的主要变化;最后划分了我国近海的冷泉区(点)并简要介绍它们的分布和特征,为开展我国近海冷泉及其冷泉生物群落的调查和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冷泉 冷泉生物 群落结构 冷泉生态系统 天然气水合物
下载PDF
南海北部琼东南海域活动冷泉特征及形成模式 被引量:18
3
作者 杨力 刘斌 +3 位作者 徐梦婕 刘胜旋 关永贤 顾元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905-2914,共10页
近年来,活动冷泉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利用多波束数据、多道地震数据以及底质取样结果研究琼东南海域活动冷泉系统,分析活动冷泉的羽状流特征、海底地貌与底质特征以及流体活动构造特征.多波束水体数据上,观测到多个延伸高度超过7... 近年来,活动冷泉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利用多波束数据、多道地震数据以及底质取样结果研究琼东南海域活动冷泉系统,分析活动冷泉的羽状流特征、海底地貌与底质特征以及流体活动构造特征.多波束水体数据上,观测到多个延伸高度超过750m的气泡羽状流,海底流体活动非常强烈;多道地震上识别出麻坑、流体运移通道、气烟囱等流体渗漏相关的构造,与其他海域观测到的反射特征不同,羽状流的下方流体运移通道呈强振幅"串珠"反射;重力活塞取样在两个站位上获得浅表层块状天然气水合物.其中一个站位位于活动冷泉附近,天然气水合物赋存于海底以下8m左右.基于以上三方面的数据,笔者提出了一个用于描述活动冷泉系统的形成模式,游离气通过气烟囱向上运移到达浅层,一部分在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内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另一部分穿透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到达海底,形成活动冷泉的羽状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海域 活动冷泉系统 羽状流 近海底天然气水合物
下载PDF
文化景观视角下对济南泉城文化遗产的再认识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杰 阎照 霍晓卫 《建筑遗产》 2017年第3期71-82,共12页
文化景观着重于自然和人类的长期互动和演变的关联性,强调遗产是自然和人类共同创造的重要前提。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被称为泉城,与泉水相关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是济南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正确的认知这些资源的价值,是全面保护和利用这... 文化景观着重于自然和人类的长期互动和演变的关联性,强调遗产是自然和人类共同创造的重要前提。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被称为泉城,与泉水相关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是济南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正确的认知这些资源的价值,是全面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的重要前提。本文跳出通常对于济南泉水文化遗产从自然本身或者从景观角度的认识,从"济南古城冷泉利用系统"角度出发,全面探求济南泉水遗产形成的地理、地质成因,自然环境与人的互动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文化传统、景观特色,并认为它代表了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聚落泉水资源利用体系的独一类型,对今天人类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济南泉城 古城冷泉利用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