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北缘冷湖五号构造上干柴沟组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贾艳艳 史基安 +2 位作者 申玉山 周飞 孙国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50,共8页
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压汞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柴北缘冷湖五号上干柴沟组储层主要为三角洲相细砂岩和粉砂岩,少部分中砂岩和粗砂岩。岩石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及溶蚀等成岩作用,具有压实、溶蚀... 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压汞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柴北缘冷湖五号上干柴沟组储层主要为三角洲相细砂岩和粉砂岩,少部分中砂岩和粗砂岩。岩石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及溶蚀等成岩作用,具有压实、溶蚀作用中等和胶结作用较强的特点,胶结物主要有碳酸盐胶结、硫酸盐胶结、硅质胶结和自生黏土矿物胶结。储层现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研究区的孔隙类型主要是残余粒间孔和溶蚀扩大孔。储层物性受控于沉积相带和成岩作用,优质储层为三角洲分流河道砂、水下分流河道砂和席状砂,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溶蚀作用对孔隙的扩大和压实、胶结作用对孔隙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湖五号构造 上干柴沟组 成岩作用 储层特征 孔隙演化
下载PDF
甲型水驱曲线在冷湖五号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玉珍 刘昊石 +2 位作者 周显春 李丽 姜萍新 《青海石油》 2013年第2期52-58,共7页
冷湖五号油田1958年开始钻探,同年9月地中4井喜获高产油流,并投入开发。冷湖五号是一个开采历史时间较长的油田,2012年12月该油田开井11口,年产0.2058×104t,综合含水93.22%。对于开发中后期油田,采收率计算可采用水驱曲线、递减曲... 冷湖五号油田1958年开始钻探,同年9月地中4井喜获高产油流,并投入开发。冷湖五号是一个开采历史时间较长的油田,2012年12月该油田开井11口,年产0.2058×104t,综合含水93.22%。对于开发中后期油田,采收率计算可采用水驱曲线、递减曲线、增长曲线等方法。水驱曲线一般使用于开发中后期油田的采收率标定,尤其是甲型水驱曲线经陈元干等人论证,不仅适用于中粘(3~30mPa.s)层状油藏,对多数油藏都是适用的。本文依据冷湖五号油田不同阶段开发方式的变化,采用对应阶段历史生产数据利用甲型水驱曲线进行拟合,跟踪采收率的变化,以试论述采收率标定结果的可靠性,并采用其他方法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水驱曲线 冷湖五号 采收率 标定结果 准确性
下载PDF
柴北缘冷湖五号构造中新统成岩作用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16
3
作者 孙国强 陈波 +3 位作者 郑永仙 谢梅 夏维民 史基安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9-688,共10页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五号构造带中新统上干柴沟组碎屑岩的成岩作用、形成环境和物质来源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上干柴沟组碎屑岩颗粒间主要以点—线接触为主,颗粒间云母等塑性岩屑被挤压...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五号构造带中新统上干柴沟组碎屑岩的成岩作用、形成环境和物质来源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上干柴沟组碎屑岩颗粒间主要以点—线接触为主,颗粒间云母等塑性岩屑被挤压变形,说明经历过较强的压实作用。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平均达到了22.74%,主要以伊利石、绿泥石及伊/蒙混层为主。碳酸盐胶结物类型主要以方解石为主,仅含有少量白云石。碳酸盐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含量测定表明,碳同位素(δ13C)值分布范围在-6.88‰^-3.8‰之间,平均为-5.39‰;氧同位素(δ18 O)值分布范围在-12.74‰^-6.98‰之间,平均为-10.18‰;根据碳氧同位素含量推算古盐度Z值分布范围为107.65~114.89,平均值为111.34;碳酸盐沉淀温度分布范围为52.34~88.93℃,平均值为72.08℃。结合对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有机碳含量等地球化学元素的综合分析,冷湖五号构造带中新统上干柴沟组储集岩目前所处的成岩阶段主要为早成岩阶段B期至中成岩阶段A期,在沉积时期气候稳定且温暖湿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碳酸盐胶结物 上干柴沟组 冷湖五号构造带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五号下侏罗统碎屑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刘伟明 孙国强 +4 位作者 谢梅 项燚伟 郭佳佳 陈波 史基安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12-1321,共10页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拓展了盆地物源分析的途径和方法。为进一步完善柴北缘冷湖五号地区源—汇体系分析,利用冷湖五号LK-1井下侏罗统碎屑锆石样品,讨论了冷湖五号早侏罗世不同时期的物源区空间展布规律。结果显示:冷湖五号早侏罗世物源...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拓展了盆地物源分析的途径和方法。为进一步完善柴北缘冷湖五号地区源—汇体系分析,利用冷湖五号LK-1井下侏罗统碎屑锆石样品,讨论了冷湖五号早侏罗世不同时期的物源区空间展布规律。结果显示:冷湖五号早侏罗世物源区主要发育在250~300Ma、400~450Ma 2个年龄区间。碎屑锆石年龄组成表现出早侏罗世早期以400~450Ma为主,后期逐渐演变为250~300Ma和400~450Ma共存的局面。其中,年龄为250~300Ma的碎屑锆石主要来源于小赛什腾山,而400~450Ma的碎屑锆石主要来自赛什腾山西段和阿尔金山东段。此外,碎屑组分特征及重矿物组合特征显示下侏罗统碎屑沉积物具有近源和远源混合沉积的特征。碎屑锆石的年龄分布反映研究区存在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晚期2期区域性构造地质事件,暗示这2期岩浆活动和/或变质作用较为活跃,并为冷湖五号地区提供了主要的锆石来源,导致冷湖五号地区下侏罗统具有多时代混合物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冷湖五号 下侏罗统 碎屑锆石 U—Pb定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