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北缘地区走滑反转构造及其深部地质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桂宏 徐凤银 +4 位作者 陈新领 马达德 马立协 苏爱国 周苏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1-204,共4页
过去普遍认为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的冷湖—南八仙构造带的深部为向南逆冲的燕山晚期构造,浅部为向北逆冲的喜马拉雅晚期构造。但通过详细层位对比和构造分析,发现冷湖5号、6号、7号构造与南八仙构造基本为喜马拉雅晚期定型的走滑压扭构造... 过去普遍认为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的冷湖—南八仙构造带的深部为向南逆冲的燕山晚期构造,浅部为向北逆冲的喜马拉雅晚期构造。但通过详细层位对比和构造分析,发现冷湖5号、6号、7号构造与南八仙构造基本为喜马拉雅晚期定型的走滑压扭构造,局部构造主体发育多条高角度走滑断层,构造变形集中于断裂带附近,而断裂带之间的凹陷则未发生大的变形,以沉积、沉降作用为特征。深部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揭示,柴达木盆地深部地壳存在低速层,地壳块体可能沿深部断裂带发生东西向的拆离作用。构造分析认为,在侏罗系烃源岩的排烃高峰阶段,冷湖6号构造并没有形成圈闭,而冷湖7号构造的高点与现今不一致,因而现在的构造高部位不具备原生油气藏形成条件。冷湖构造带附近为侏罗系断陷分布区,侏罗系厚度较大,原生油气藏可能分布在该带的周缘地区,包括北部斜坡、喜马拉雅运动早中期的构造圈闭与岩性-地层圈闭,继承性凹陷的深部以及由深凹陷内侧断裂带所围限的断块也是油气运聚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冷湖-陵间断裂带 走滑反转断层 晚喜马拉雅运动 油气成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