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排汽焓和冷端能量损失模型 被引量:8
1
作者 罗立权 张继东 +3 位作者 俞路军 温翔宇 王如良 赵俊杰 《热力透平》 2016年第4期294-298,共5页
建立凝汽式汽轮机冷源损失热量和排汽焓的计算模型,实时分析负荷和机组状态对冷端损失、低压缸排汽湿度和凝汽器总体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基于别尔曼公式的形式,提出凝汽器总体换热系数的经验预测公式。结果表明,冷端能量损失百分比随... 建立凝汽式汽轮机冷源损失热量和排汽焓的计算模型,实时分析负荷和机组状态对冷端损失、低压缸排汽湿度和凝汽器总体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基于别尔曼公式的形式,提出凝汽器总体换热系数的经验预测公式。结果表明,冷端能量损失百分比随负荷增大而单调降低。冷端能量损失占机组总输入能量的48.4%,占总能量损耗的85%~88%。低压缸排汽焓随负荷增加而单调降低,排汽湿度随负荷增加而单调增大。低负荷下,低压缸排汽为微过热蒸汽;高负荷下,低压缸排汽为饱和湿蒸汽。凝汽器总体换热系数随负荷增加而单调增加,且正比于低压缸排汽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汽式汽轮机 排汽焓 冷端能量损失 排汽湿度 凝汽器总体换热系数
下载PDF
300MW机组冷端系统试验研究与性能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学栋 孙维国 +1 位作者 陈义森 王学同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9-32,共4页
根据300MW机组冷端系统试验数据,分析了机组通流部分改造前后冷端系统设备运行性能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机本体性能与冷端系统性能匹配问题。对单体冷端设备进行了改造和性能优化,凝汽器入口加装排汽导流板后,凝汽器压力降低0.371~0.583k... 根据300MW机组冷端系统试验数据,分析了机组通流部分改造前后冷端系统设备运行性能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机本体性能与冷端系统性能匹配问题。对单体冷端设备进行了改造和性能优化,凝汽器入口加装排汽导流板后,凝汽器压力降低0.371~0.583kPa,端差下降约3.4℃,传热系数提高634.22w/(m2·℃);冷却塔性能优化后,降低了出塔水温;A、B循环水泵改造后,提高了单泵流量,并可灵活调节其运行方式。冷端设备性能优化后,冷端系统整体运行性能提高了,背压约降低1.7kPa,机组煤耗率降低约5.3g/(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组 冷端系统 冷端损失 试验研究 性能优化
下载PDF
110MW机组冷端系统设备改造及节能分析
3
作者 王学栋 陈义森 +1 位作者 盖述裕 李端明 《电站系统工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47,共3页
从整体性能优化的角度,分析110 MW机组冷端系统主要设备——凝汽器和给水泵的运行性能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机组和冷端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通过设备改造和运行方式优化,改善了冷端系统整体运行性能,提高了110 MW机组运行经济性。
关键词 汽轮机组 冷端系统 冷端损失 试验研究 整体性能优化
下载PDF
基于凝汽器乏汽外引改造的余热供热技术应用
4
作者 布仁 《仪器仪表用户》 2024年第4期90-92,共3页
火力发电厂的乏汽余热回收供热可以大大降低机组冷端损失。本文提出了一种乏汽引出后利用增汽机引射乏汽供热的方法对电厂机组进行改造。结论表明,在额定工况下可回收589 t/h乏汽潜热,降低2号机组年平均发电标煤耗61 g/(kW·h),增... 火力发电厂的乏汽余热回收供热可以大大降低机组冷端损失。本文提出了一种乏汽引出后利用增汽机引射乏汽供热的方法对电厂机组进行改造。结论表明,在额定工况下可回收589 t/h乏汽潜热,降低2号机组年平均发电标煤耗61 g/(kW·h),增加全厂供热能力131 MW,增加供热面积262万m^(2)。机组供热能力经过乏汽改造提高了131 MW,供热量增加了134万GJ/年,其供热面积增加为262万m^(2),年增收节支2900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端损失 乏汽 高背压 增汽机
下载PDF
老式凝汽器运行现状分析与节能改造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学栋 王学同 陈义森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8-311,共4页
阐述了老式凝汽器运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凝汽器运行性能的主要原因,提出凝汽器改造的必要性和目标。由改造后性能试验数据,分析了凝汽器改造的节能效果,说明凝汽器改造是减小冷端损失,优化汽轮机冷端系统运行性能,提高机组经济... 阐述了老式凝汽器运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凝汽器运行性能的主要原因,提出凝汽器改造的必要性和目标。由改造后性能试验数据,分析了凝汽器改造的节能效果,说明凝汽器改造是减小冷端损失,优化汽轮机冷端系统运行性能,提高机组经济指标的必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汽器 冷端系统 冷端损失 节能改造
下载PDF
N300-16.7/538/538型汽轮机5级抽汽漏入凝汽器对能耗的影响
6
作者 阮圣奇 邹贤俊 《发电设备》 2013年第3期200-201,共2页
针对某N300-16.7/538/538型汽轮机5级抽汽波纹管破裂,蒸汽直接漏入凝汽器,5号低压加热器水侧温升降为零的事故,分析了其对汽轮机本体和热力系统经济性的影响;并用等效焓降法进行能耗分析,得出在该工况下5级抽汽泄漏1t/h,对应增加热耗3.8... 针对某N300-16.7/538/538型汽轮机5级抽汽波纹管破裂,蒸汽直接漏入凝汽器,5号低压加热器水侧温升降为零的事故,分析了其对汽轮机本体和热力系统经济性的影响;并用等效焓降法进行能耗分析,得出在该工况下5级抽汽泄漏1t/h,对应增加热耗3.8kJ/(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冷端损失 等效焓降 热耗
下载PDF
1000 MW超超临界凝汽式汽轮机最佳背压模型应用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静然 高波 +3 位作者 罗立权 吴豪 陈笔 赵俊杰 《能源工程》 2017年第4期69-74,共6页
建立了1000 MW超超临界凝汽式汽轮机最佳背压的计算模型,实时分析最佳背压随负荷、循环水流量和机组状态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循泵功率变化和汽轮发电机功率变化均随循环水流量增加而增大。机组净出力随循环水流量先增大后减小,在一定... 建立了1000 MW超超临界凝汽式汽轮机最佳背压的计算模型,实时分析最佳背压随负荷、循环水流量和机组状态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循泵功率变化和汽轮发电机功率变化均随循环水流量增加而增大。机组净出力随循环水流量先增大后减小,在一定循环水流量和背压下存在最大值。在高负荷下,降低背压带来的收益大于损耗,应尽量提高循环水流量,降低背压。低负荷下,采用一机一循泵模式合理;中高负荷下,采用两机三循泵模式合理;长期高负荷下,采用一机两循泵模式合理。在循环水入口温度维持基本不变时,汽轮机最佳背压随负荷增加而降低,最佳循环水流量随负荷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汽式汽轮机 最佳背压 冷端损失 循泵运行模式 机组净出力
下载PDF
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整体效率与内效率实时计算模型 被引量:9
8
作者 项连清 陈黎勇 +3 位作者 李文 叶华浩 赵思嘉 赵俊杰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7-100,155,共5页
建立凝汽式汽轮机整体效率、理想循环热效率和高、中、低压缸内效率的计算模型,实时分析负荷和机组状态对汽轮机运行效率和热损失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汽轮机整体效率和理想循环热效率随负荷的增加而单调增加,汽轮机内效率随负荷的增... 建立凝汽式汽轮机整体效率、理想循环热效率和高、中、低压缸内效率的计算模型,实时分析负荷和机组状态对汽轮机运行效率和热损失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汽轮机整体效率和理想循环热效率随负荷的增加而单调增加,汽轮机内效率随负荷的增加而单调降低,但变化幅度较小。高、中、低压缸做功比例几乎固定,随负荷变动较小,中压缸做功比例最大,低压缸做功比例最小。汽轮机最大的能量损失来源于排汽的冷端热损失,其次汽轮机内部做功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汽式汽轮机整体效率 相对内效率 理想循环热效率 排汽焓 冷端能量损失
下载PDF
蒸汽型LiBr吸收式热泵在直接空冷机组余热回收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曹玮 《能源工程》 2015年第1期69-72,共4页
冷端损失是现代火力发电厂的主要损失,约占发电机组能量输入的40%,是发电机组效率低的主要原因。蒸汽型Li Br吸收式热泵可以回收该低品位热源,使电厂能源利用率提高。针对这一技术,介绍了蒸汽型Li Br吸收式热泵的原理及其在某2×330... 冷端损失是现代火力发电厂的主要损失,约占发电机组能量输入的40%,是发电机组效率低的主要原因。蒸汽型Li Br吸收式热泵可以回收该低品位热源,使电厂能源利用率提高。针对这一技术,介绍了蒸汽型Li Br吸收式热泵的原理及其在某2×330 MW直接空冷机组中的应用,分析了其节能效果,认为该技术经济及环境效益良好,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 冷端损失 余热回收 火电厂
下载PDF
湿冷凝汽式汽轮机组供热技术研究
10
作者 吴俊杰 蒙涛 潘翠翠 《洁净煤技术》 CAS 2018年第6期96-100,共5页
传统热电联产供热机组利用中压缸抽汽来加热热网水,但存在着部分冷端损失。高背压供热方式和热泵方式能够提取低压缸排汽余热供热,减少供热抽汽。为了研究以上3种供热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某电厂350 MW机组为例,通过理论计算和节能分... 传统热电联产供热机组利用中压缸抽汽来加热热网水,但存在着部分冷端损失。高背压供热方式和热泵方式能够提取低压缸排汽余热供热,减少供热抽汽。为了研究以上3种供热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某电厂350 MW机组为例,通过理论计算和节能分析,从供热能力、发电负荷、发电煤耗及热电比的角度,分析了抽汽供热、高背压供热和热泵供热方式。3种供热方式均锁定最小排汽量运行即以热定电模式运行时,发电煤耗最低;热电解耦模式运行时抽汽供热和热泵供热方式发电煤耗显著升高。供热保证率方面热泵供热方式优于高背压供热方式。高背压供热方式适用于供热负荷高、以热定电的场合;热泵供热方式适用于供热负荷高,需要实现热电解耦的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端损失 供热 排汽余热 高背压 热泵 热电解耦
下载PDF
浅谈热泵技术回收循环水余热方案
11
作者 丁猛辉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0年第11期1-2,共2页
汽轮机乏汽冷凝热损失对于电厂来说是无用的,但对于冬季需要采暖的城市居民而言,则是巨大的浪费。而热泵技术日趋成熟和快速发展,已使得回收汽轮机乏汽冷凝热成为现实,并能够转换为可供城市居民采暖用的高品质热量。文章结合实际工程改... 汽轮机乏汽冷凝热损失对于电厂来说是无用的,但对于冬季需要采暖的城市居民而言,则是巨大的浪费。而热泵技术日趋成熟和快速发展,已使得回收汽轮机乏汽冷凝热成为现实,并能够转换为可供城市居民采暖用的高品质热量。文章结合实际工程改造经验介绍了利用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对#2机组主机循环水排至冷却水塔的余热回收方案的工艺原理、边界条件、工艺设计及相关系统施工改造,并重点介绍了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原理、主机循环水系统、热网循环水系统、五段抽汽系统(热泵驱动蒸汽系统)及热泵凝结水系统改造,最后对改造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端损失 循环水 供热 热泵 效益
下载PDF
电站循环冷却水排放温度对环境影响与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广春 刘慧娟 《电站系统工程》 2022年第5期70-72,共3页
针对燃煤电站EPC项目国际招标中为保护环境,限定循环冷却水排放温度上限值问题,通过对循环水取水温度和汽轮机冷端损失的剖析,阐明了直流式循环冷却水排放对水源环境的影响是由于机组冷端损失引起的,循环水温升大小对周围水源温度场范... 针对燃煤电站EPC项目国际招标中为保护环境,限定循环冷却水排放温度上限值问题,通过对循环水取水温度和汽轮机冷端损失的剖析,阐明了直流式循环冷却水排放对水源环境的影响是由于机组冷端损失引起的,循环水温升大小对周围水源温度场范围基本没有影响。进而对凝汽器优化设计与效益进行了论述分析,指出方案设计应尽量取用较低温水源,并优化凝汽器温升和循环冷却水量,以期减小EPC项目成本和获得较好机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冷却水排放温度 水源环境影响 冷端损失 凝汽器优化 效益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