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年秋季一次冷锋切变影响的滇东南灾害性暴雨过程分析
1
作者 张蕾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8期223-226,共4页
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FNL 1°×1°再分析资料和卫星资料,对2020年秋季滇东南一次灾害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水汽、热力及动力条件,中尺度对流云团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高西进过程中断裂出滇缅高压,... 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FNL 1°×1°再分析资料和卫星资料,对2020年秋季滇东南一次灾害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水汽、热力及动力条件,中尺度对流云团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高西进过程中断裂出滇缅高压,滇东南恰好处于两高辐合区内,配合850 hPa切变线和地面冷锋造成此次滇东南暴雨。孟加拉湾和南海两支水汽通道在滇东南上空汇合,且滇东南地区上空大气层结不稳定,有较强的不稳定能量蓄积和剧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中尺度对流云团在滇东南地区不断生成与合并且长时间的维持是造成此次区域性暴雨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暴雨 冷锋切变 滇东南 暴雨灾害
下载PDF
云南冷锋切变型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秀年 段旭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4-121,共8页
利用T106数值预报产品资料,通过中尺度滤波方法,提取云南冷锋切变型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降水系统,对其有关物理量的特征及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通过中尺度滤波方法,可以从常规的数值预报产品资料中有效分离出直接导致暴雨的中尺度... 利用T106数值预报产品资料,通过中尺度滤波方法,提取云南冷锋切变型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降水系统,对其有关物理量的特征及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通过中尺度滤波方法,可以从常规的数值预报产品资料中有效分离出直接导致暴雨的中尺度天气系统,通过对这些中尺度系统的分析及追踪,可以为暴雨预报提供更为客观的预报依据;水汽的强辐合时段与暴雨降落时段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暴雨落区比水汽的强辐合区域要稍偏向于水汽输送的下游方向;在该型暴雨的发生过程中,北部冷平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南部暖平流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 暴雨 冷锋切变
下载PDF
低纬高原两次冷锋切变天气对比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金少华 葛晓芳 +1 位作者 艾永智 李桂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5-42,共8页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FY-2卫星TBB资料、加密雨量站等资料,对2008年7月2日、5日两次影响滇中的冷锋切变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冷锋切变系统的强弱、移速对降雨强度影响较大,切变线上中尺度系统的生成和维持时间对降雨强度作用非...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FY-2卫星TBB资料、加密雨量站等资料,对2008年7月2日、5日两次影响滇中的冷锋切变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冷锋切变系统的强弱、移速对降雨强度影响较大,切变线上中尺度系统的生成和维持时间对降雨强度作用非常明显。在冷锋切变系统影响滇中过程中,滇缅高压脊对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有重要作用。两次降水强度上出现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两次过程中对流发展强弱不同引起,假相当位温、K指数、总能量、对流有效位能等热力不稳定指数能很好地反映出对流发展过程中强弱变化的差异。不同环境场的作用导致物理量场发生不同改变,是冷锋切变系统中降水出现强弱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锋切变 Β中尺度 对比分析 低纬高原
下载PDF
曲靖市两次冷锋切变造成的强降水天气分析
4
作者 白波 张清华 郭菊馨 《贵州气象》 2006年第1期3-5,共3页
应用天气学与物理量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2005年夏季曲靖市两次由冷锋切变引发的强降水天气过程。结果表明:500hPa上低槽东移过程中,后部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南下,加强700hPa川滇切变和地面冷锋。700hPa上川滇切变南压,地面冷锋加强,有利... 应用天气学与物理量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2005年夏季曲靖市两次由冷锋切变引发的强降水天气过程。结果表明:500hPa上低槽东移过程中,后部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南下,加强700hPa川滇切变和地面冷锋。700hPa上川滇切变南压,地面冷锋加强,有利的水汽输送,造成曲靖市强降水天气发生。低层物理量诊断分析对确定降水的落区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锋切变 强降水 川滇切变
下载PDF
山脉地形对云南冷锋切变型强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许彦艳 王曼 +1 位作者 马志敏 梁红丽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7-727,共11页
利用多种资料对2014年6月28—29日云南省冷锋切变型强降水进行诊断分析,并利用WRF中尺度模式,对此次过程进行地形敏感性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去除山脉地形后,全省区域降水量明显减弱,大雨、暴雨的落区急剧缩减;降水量的变化差异主要由降水... 利用多种资料对2014年6月28—29日云南省冷锋切变型强降水进行诊断分析,并利用WRF中尺度模式,对此次过程进行地形敏感性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去除山脉地形后,全省区域降水量明显减弱,大雨、暴雨的落区急剧缩减;降水量的变化差异主要由降水强度的变化引起.山脉对低层冷空气的引导和阻挡作用最为显著,四川东部到贵州一带的东北气流经乌蒙山加速进入到滇中地区,受哀牢山、无量山和横断山脉的阻挡,与青藏高原东南侧沿横断山脉南下的冷平流汇合,在滇中及以东、以北地区盘踞;夏季来自南海的东南气流及来自孟加拉湾的偏西气流均具有高温高湿性质,在山脉的引导和阻挡作用下,与南下受阻的冷空气交汇,形成锋面降水;山脉的强迫抬升机制迫使其周边出现显著的垂直上升运动,强度约0.4~0.7 m/s;在山谷相间的区域,特别是山脉的迎风坡处,水汽通量辐合,其增量可达(0.02~0.07)×10^-6g·s^-1·cm^-2·h Pa-1,有利于当地大雨、暴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锋切变型强降水 山脉地形 地形敏感性数值试验 WRF中尺度模式
原文传递
云南省一次切变冷锋型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周泓 杨若文 +2 位作者 钟爱华 尤红 金少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53-963,共11页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多种加密观测资料,对2013年初夏云南省一次典型冷锋切变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和川西高原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和切变线南下影响云南省,地面冷锋与切变线位置...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多种加密观测资料,对2013年初夏云南省一次典型冷锋切变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和川西高原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和切变线南下影响云南省,地面冷锋与切变线位置基本一致,冷暖空气交汇于切变线和冷锋附近,产生强降水。天气尺度系统的有效合理配置及相互作用,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CAPE高能区和等Δθ_(se)_((500-800))线密集区的分布与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对应关系。暴雨发生的局地性和突发性等中小尺度特征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密切相关。地面锋面及叠加在其上的加密地面风场辐合区的位置和移动可以作为短时强降水短临预报的重要参考依据。地面强降水强度和落区与对流云团的TBB等值线梯度大小以及梯度大值区的位置相关。地闪频数的发生发展,可以作为对流云团发生发展的判据之一。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低纬高原不同暴雨点的地闪频数峰值出现时间与强降水峰值时间的关系复杂。大风区、第二类γ中尺度辐合区的存在和"列车效应"是造成局地短时强降水的直接原因。边界层急流为此次强降水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强迫和水汽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变冷锋型暴雨 地面风场辐合区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地闪特征 雷达特征
下载PDF
低纬高原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华宏 许彦艳 +1 位作者 王曼 许迎杰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5-524,共10页
利用卫星、雷达、地面自动站及闪电定位仪等多种观测资料分析了2017年9月5-6日出现在云南的一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成因及中尺度对流特征.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期间短时强降水天气落区分布呈现自东北向西南逐渐移动趋势,系统性降水特征明... 利用卫星、雷达、地面自动站及闪电定位仪等多种观测资料分析了2017年9月5-6日出现在云南的一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成因及中尺度对流特征.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期间短时强降水天气落区分布呈现自东北向西南逐渐移动趋势,系统性降水特征明显;700 hPa切变线和地面锋面是此次过程的关键影响系统,切变线提供了中低层水汽辐合及对流抬升运动的维持机制,地面锋面则为低层对流抬升运动提供了触发机制;中尺度对流云团的空间尺度和持续时间对短时强降水的分布区域和规模有很好的指示意义,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云顶亮温<-50℃的区域,对流云团空间尺度大、持续时间长,则对应时段的短时强降水分布范围广、频次多.雷达观测有助于短时强降水天气的精细化订正和及时预警,当雷达回波强度达到45 dBz以上并具明显低质心特征、径向速度图上有中尺度辐合配合时,出现短时强降水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锋切变 短时强降水 预报指标 低纬高原
下载PDF
云南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朱莉 张腾飞 +1 位作者 李华宏 尹丽云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335-343,共9页
为揭示云南短时强降水的成因,提高短时强降水的预报准确率,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多普勒雷达和闪电定位资料对2013年6月9-10日发生在云南一次较大范围的短时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冷锋切变线提供动力抬升... 为揭示云南短时强降水的成因,提高短时强降水的预报准确率,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多普勒雷达和闪电定位资料对2013年6月9-10日发生在云南一次较大范围的短时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冷锋切变线提供动力抬升条件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诱发短时强降水;高空槽后冷平流的补充南下激发云南金沙江河谷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不断生成并南移,使得MCS维持较长时间,为滇中及滇南短时强降水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短时强降水出现在MCS和中尺度对流单体(MCC)云团移向的前部边缘地区;雷达回波资料显示,飑线的维持和移动造成滇南的短时强降水,短时强降水发生在飑线前部的入流槽口处,云南中部的短时强降水与逆风区的形成和维持有直接关系;负地闪频数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比短时强降水的发生有30 min^3 h左右的提前量,负地闪频数的跃增对短时强降水的预测预警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天气预报 短时强降水 冷锋切变线 飑线 入流槽口 逆风区 地闪频数
下载PDF
影响广西的强雷电天气启动机制对比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黎梓华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2年第1期83-86,I0002,共5页
通过对两次大范围强雷电天气的分析得出:冷锋切变线南压和副热带高压西伸都能造成广西大范围强雷电天气,其中,2007年4月17日过程具有干冷空气的中层入侵,大气雷电性不稳定非常明显,而2004年7月21日过程主要是由于东南气流加强和地形的影... 通过对两次大范围强雷电天气的分析得出:冷锋切变线南压和副热带高压西伸都能造成广西大范围强雷电天气,其中,2007年4月17日过程具有干冷空气的中层入侵,大气雷电性不稳定非常明显,而2004年7月21日过程主要是由于东南气流加强和地形的影响,造成气流辐合抬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雷电 冷锋切变 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2012年初夏滇中首场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泓 尤红 +1 位作者 李璠 蔡爱萍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1-752,共12页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卫星云图TBB资料和NCEP 1°×1°分析资料,应用滤波和广义位涡理论,对2012年6月1—2日云南省中部的首场切变冷锋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天气系统是该...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卫星云图TBB资料和NCEP 1°×1°分析资料,应用滤波和广义位涡理论,对2012年6月1—2日云南省中部的首场切变冷锋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天气系统是该次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强降水均发生在云顶亮温等值线梯度较大一侧,回波强度空间分布不均匀,回波发展高度较低,但回波结构致密,低质心,以液态降水粒子为主,因此降水分布不均匀,但降水效率高;水汽源地为孟加拉湾;低层水汽通量辐合带与冷锋、切变线、中尺度辐合线以及β中尺度低涡位置有较好的对应关系;700 hPa,850 hPa水汽通量强辐合区中心位置叠加时,其所在区域地面降水增强;强降水区域上空中低层广义湿位涡的正异常现象体现了降水区中低层高水汽集中特征;单站上空低层的广义湿位涡正异常增加时,地面降水强度增加,反之减小;800 hPa广义湿位涡正异常区对地面降水分布有一定指示作用,但暴雨中心与广义湿位涡强中心并不完全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锋切变型暴雨 中尺度特征 广义湿位涡 诊断分析
下载PDF
2008年云南滇中秋季罕见连续强降水过程诊断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宏波 何萍 王金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15123-15126,共4页
对2008年秋季(10月24日~11月5日)云南滇中秋季罕见连续强降水过程的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进行诊断。结果表明,低层冷锋切变、中高层辐合区维持是造成此次云南滇中秋季罕见连续强降水的主要天气形势背景;来自孟加拉湾和中南半岛南部的2支... 对2008年秋季(10月24日~11月5日)云南滇中秋季罕见连续强降水过程的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进行诊断。结果表明,低层冷锋切变、中高层辐合区维持是造成此次云南滇中秋季罕见连续强降水的主要天气形势背景;来自孟加拉湾和中南半岛南部的2支水汽在云南中南部汇合,形成深厚的水汽辐合带;暖湿气流沿低层冷空气向上爬升,形成长时间的上升运动,对这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连续强降水中心与对流有效位能CAPE弱高值区具有较好的对应指示性;强降水过程期间,冷锋切变云带上共有5个中尺度云团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强降水 冷锋切变 中尺度特征 云南滇中
下载PDF
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云南秋季强降水预报能力检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爱萍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23-28,共6页
利用Micaps系统下的T213数值预报产品从环流背景、散度场、温度场、水汽通量和降水预报对2005年10月29日云南中部及以南地区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213数值预报UV场对这次强降水的中低层影响系统切变的位置作了准确预报,强降水区... 利用Micaps系统下的T213数值预报产品从环流背景、散度场、温度场、水汽通量和降水预报对2005年10月29日云南中部及以南地区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213数值预报UV场对这次强降水的中低层影响系统切变的位置作了准确预报,强降水区的预报范围与实况接近,散度场、温度场、水汽通量对强降水天气有较好的预报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锋切变 强降水 T213数值预报产品检验
下载PDF
2006年云南秋季连续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金少华 艾永智 李学梅 《贵州气象》 2009年第1期17-20,共4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6年秋季(10-06—11)云南中南部连续暴雨过程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表明:稳定的两高间辐合区是造成该次连续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来自孟加拉湾和中南半岛南部的两支水汽在云南中...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6年秋季(10-06—11)云南中南部连续暴雨过程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表明:稳定的两高间辐合区是造成该次连续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来自孟加拉湾和中南半岛南部的两支水汽在云南中南部汇合,形成较深厚的水汽辐合;暖湿气流沿低层冷空气向上爬升,形成上升运动,对流层顶层不断有冷平流下传加强静止锋,对地面冷空气维持起着重要作用;连续暴雨区位于对流有效位能CAPE高值区、K指数>35℃以上高温高湿区和θse高低能转换区;连续暴雨区涡度、散度、上升运动以及低层正螺旋度有利于暴雨的发生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连续暴雨 冷锋切变 诊断分析
下载PDF
滇西一次局地典型秋季暴雨诊断分析
14
作者 陈估鑫 姚德宽 +1 位作者 郭燕 黎晓辉 《贵州气象》 2014年第4期35-38,共4页
该文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对2013年10月5日滇西一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具有热带和副热带系统为主同时配合西风槽、过程强降水落区位于低空急流左前和切变线南部约2-3个纬距等典型性暴雨特征,同时也具有两高辐合后再配... 该文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对2013年10月5日滇西一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具有热带和副热带系统为主同时配合西风槽、过程强降水落区位于低空急流左前和切变线南部约2-3个纬距等典型性暴雨特征,同时也具有两高辐合后再配合南下冷空气形成3股气流汇合、后期在强劲偏南风作用下低层横切变转竖等特点。在物理量场分析中,暴雨落区CAPE值约1 000 J·kg-1、CIN值约13 J·kg-1、1.5<LI<1.8、qfdiv约为-9 kg/(hPa·m2·s)。腾冲局地近地面834 hPa比湿已接近寿绍文等提出14 g/kg的南方暴雨标准,而700 hPa比湿已达8 g/kg以上标准,另外单站探空对大气不稳定区具有较好预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暴雨 环流形势 冷锋切变 大气物理量特征
下载PDF
2012年4月10~13日混合性强对流天气环境场配置条件分析
15
作者 黄美金 彭玉芬 +2 位作者 刘爱鸣 夏丽花 祖基煊 《福建气象》 2012年第2期25-30,共6页
本文利用气象常规资料、非常规资料、NCEPl°×l°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4月10~13日发生在福建省中北部的一次持续混合性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冰雹为主要的致灾因子,伴有大风、短时强降水。主要影响... 本文利用气象常规资料、非常规资料、NCEPl°×l°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4月10~13日发生在福建省中北部的一次持续混合性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冰雹为主要的致灾因子,伴有大风、短时强降水。主要影响系统有短波槽、切变线、地面冷锋、中空急流。在极为有利的高低空系统配置下,地面高温高湿、较大的温度垂直递减率,冷暖空气剧烈交绥,发展出了飑线和超级单体等强致灾性中尺度对流系统。2000J/kg以上大的CAPE值、中等强度垂直风切变、合适的0℃层、-20cc层高度,有利产生冰雹。山脉地形和中空冷平流降低了零度层高度,有利冰雹的生长。整层可降水量PWAT在38。46kg/m2、700hPa的露点达4℃和比湿7g/kg左右是4月中旬混合对流的一个参考预报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性对流 中空急流 冷锋切变 环境场配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