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治疗在四肢严重冻结性冷伤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1
作者 苏海涛 阚侃 +3 位作者 屠华雷 张鸿稚 李宜姝 李宗瑜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目的:探究经导管介入性动脉内溶栓治疗四肢重度冻结性冷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哈尔滨市第五医院住院治疗的45例四肢重度冻结性冷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手段的不同分为介入组22例和常规组23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快速复温治疗,... 目的:探究经导管介入性动脉内溶栓治疗四肢重度冻结性冷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哈尔滨市第五医院住院治疗的45例四肢重度冻结性冷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手段的不同分为介入组22例和常规组23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快速复温治疗,介入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经导管动脉灌注溶栓剂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有效性、并发症及愈合时间和截肢率情况。结果:介入组血管造影疗效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6,P<0.05);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后,介入组愈合时间及截肢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3;χ^(2)=4.811,P<0.05);治疗后,介入组出血发生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6,P<0.05)。结论:经导管导管动脉灌注溶栓剂治疗四肢严重冻结性冷伤疗效突出,能够促进冻结性冷伤的创面愈合并减少截肢情况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重度冻结性冷伤 创面愈合 截肢率
下载PDF
介入治疗在四肢严重冻结性冷伤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苏海涛 阚侃 +3 位作者 屠华雷 张鸿稚 李宜姝 李宗瑜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4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究经导管介入性动脉内溶栓治疗四肢重度冻结性冷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3年2月于哈尔滨市第五医院住院治疗的45例四肢重度冻结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手段的不同分为介入组(22例)和常规组(23例)。其中... 目的:探究经导管介入性动脉内溶栓治疗四肢重度冻结性冷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3年2月于哈尔滨市第五医院住院治疗的45例四肢重度冻结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手段的不同分为介入组(22例)和常规组(23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快速复温治疗,介入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经导管动脉灌注溶栓剂溶栓治疗。对比两组介入治疗有效性、并发症及愈合时间和截肢率情况。结果:介入组血管造影疗效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6,P<0.05);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后,介入组愈合时间及截肢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3;χ^(2)=4.811,P<0.05);治疗后,溶栓并发症发生情况介入组出血发生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6,P<0.05)。结论:经导管导管动脉灌注溶栓剂治疗四肢严重冻结性冷伤疗效突出,能够促进冻结性冷伤的创面愈合并减少截肢情况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重度冻结性冷伤 创面愈合 截肢率
下载PDF
1例非冻结性冷伤伴链球菌感染病人的护理
3
作者 袁晓敏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5年第9期1821-1821,共1页
关键词 冻结性冷伤 感染病人 精心护理 链球菌 护理体会 入院后
下载PDF
非冻结性冷伤的紫外线疗法
4
作者 王丽冰 赵汝惠 《工企医刊》 1995年第3期71-72,共2页
非冻结性冷伤是北方地区冬季的常见病,多发于暴露在外部位,如手、足、颜面等部位。表现为患处红肿、疼痛、发凉,患手或足不能自如的屈伸等。严重者可出现局部破溃伴发感染。发生在颜面部位的冻伤,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面容。治疗时。
关键词 紫外线疗法 冻结性冷伤 治疗
下载PDF
职业性非冻结性冷伤1例的职业病诊断 被引量:1
5
作者 宋丽红 胡晓亮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2-462,共1页
GBZ278—2016《职业性冻伤的诊断》于2017年2月1日实施,该标准以冻伤伤度、冻伤面积、痊愈后可能造成的组织丢失与功能障碍程度为依据对职业性冻伤进行诊断与分级。但该标准不适用于职业性非冻结性冷损伤和低体温的诊断。
关键词 职业病诊断 职业 冻结性冷伤 冻结 面积 功能障碍 痊愈后 低体温
原文传递
农业劳动者高尿酸血症与非冻结性冷伤的横断面研究
6
作者 诸葛毅 俎德玲 +1 位作者 汪新华 王小同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17-521,共5页
目的探讨农业劳动者高尿酸血症与非冻结性冷伤(冻疮)的相关性,为采取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10月~2017年9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浙江省开化县某乡镇3 107名成年农业劳动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有高尿酸血症371人列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农业劳动者高尿酸血症与非冻结性冷伤(冻疮)的相关性,为采取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10月~2017年9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浙江省开化县某乡镇3 107名成年农业劳动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有高尿酸血症371人列为观察组,无高尿酸血症2 736人列为对照组,记录冬季非冻结性冷伤发生情况,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算高尿酸血症者发生冻疮的PR及95%CI值。结果非冻结性冷伤患者总数为195例,患病率为6.28%。观察组非冻结性冷伤55例(14.82%);对照组非冻结性冷伤140例(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42,P<0.05);观察组的非冻结性冷伤患病率高(PR=2.897,95%CI:2.163~3.881)。结论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发生非冻结性冷伤的危险因素之一,有高尿酸血症的农业劳动者在冬季更应注意御寒保暖和预防非冻结性冷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冻结性冷伤(冻疮) 流行病学 横断面研究 农业劳动者
原文传递
《职业性冻伤的诊断》解读 被引量:1
7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25期54-54,共1页
冻伤,即局部冻结性冷伤,指接触严寒环境,导致身体局部组织温度低于组织冻结温度(-3.6℃^-2.5℃,亦称生物冰点),局部组织经冻结和融化过程而导致的损伤,其特点是组织细胞发生冻结。冻伤的主要由于低温、潮湿,也与风速、防寒保暖管理措... 冻伤,即局部冻结性冷伤,指接触严寒环境,导致身体局部组织温度低于组织冻结温度(-3.6℃^-2.5℃,亦称生物冰点),局部组织经冻结和融化过程而导致的损伤,其特点是组织细胞发生冻结。冻伤的主要由于低温、潮湿,也与风速、防寒保暖管理措施、耐寒能力及适应能力有关。寒冷地区低温下作业,或接触介质(如制冷剂、液态气体等)时,均有发生职业性冻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性冷伤 液态气体 耐寒能力 冻结温度 组织细胞 融化过程 组织温度 化学中毒 呼吸道损 防寒保暖
下载PDF
冷冻伤时如何急救
8
作者 陈莹 《吉林劳动保护》 2015年第11期43-43,共1页
冻伤是人体遭受低温侵袭后发生的损伤。冻伤的发生除了与寒冷有关,还与潮湿、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和抗寒能力下降有关。一般将冻伤分为冻疮、局部冻伤和冻僵三种。低温引起人体的损伤为冷冻伤,分为非冻结性冷伤和冻结性冷伤。★非冻结性冷... 冻伤是人体遭受低温侵袭后发生的损伤。冻伤的发生除了与寒冷有关,还与潮湿、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和抗寒能力下降有关。一般将冻伤分为冻疮、局部冻伤和冻僵三种。低温引起人体的损伤为冷冻伤,分为非冻结性冷伤和冻结性冷伤。★非冻结性冷伤非冻结性冷伤是由10℃以下至冰点以上的低温,加以潮湿条件所造成,如战壕足、浸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性冷伤 战壕足 局部血液循环 浸渍足 潮湿条件 抗寒能力 表皮层 浸浴 真皮层
原文传递
综合治疗透水矿难幸存者“浸渍足”28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康思宁 吴斗 +1 位作者 刘强 徐彬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81-582,共2页
“浸渍足”又名“战壕足”或“水缦足”等,是一种非冻结性冷伤,在冰点以上的低温条件下发生,系下肢长时问(一般〉12h)浸泡在寒冷(一般〈10℃)、潮湿的水中所致。肢体长期相对静止地暴露于潮湿低温的环境中,由于低温的直接作用... “浸渍足”又名“战壕足”或“水缦足”等,是一种非冻结性冷伤,在冰点以上的低温条件下发生,系下肢长时问(一般〉12h)浸泡在寒冷(一般〈10℃)、潮湿的水中所致。肢体长期相对静止地暴露于潮湿低温的环境中,由于低温的直接作用以及较长时间的血管收缩,继发性肢体缺氧,导致局部肢体毛细血管、静脉、肌肉、皮肤、皮下脂肪组织及神经功能障碍和损伤,由于浸泡的时间、温度和范围的不同,严重程度有所差异,但无病理变化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足 综合治疗 幸存者 冻结性冷伤 低温条件 神经功能障碍 皮下脂肪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