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金森病患者出现冻结步态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周知 于洪伟 +2 位作者 焦劲松 谢晟 金淼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3期309-313,共5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出现冻结步态(FOG)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52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FOG将研究对象分为FOG组(合并FOG,14例)和非FOG组(未合并FOG,38例)。比较分析非FOG组与FOG...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出现冻结步态(FOG)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52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FOG将研究对象分为FOG组(合并FOG,14例)和非FOG组(未合并FOG,38例)。比较分析非FOG组与FOG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影像学特征。比较分析非FOG组与FOG组患者的基底前脑功能连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PD患者出现FOG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FOG组患者的国际运动障碍学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Ⅱ(MDS-UPDRSⅡ)评分高于非FO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eynert基底核(Ch4)与双侧中扣带回、中央前回及辅助运动区的功能连接低于非FOG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DS-UPDRSⅡ评分、Ch4功能连接是PD患者出现FOG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MDS-UPDRSⅡ评分升高、Ch4功能连接减弱为PD患者出现FOG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功能连接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同颅脑部位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王聪聪 田小军 +4 位作者 苏洲 郭双喜 杜佳 徐斌 王玉梅 《中国康复》 2024年第7期411-415,共5页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帕金森病(PD)冻结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PD患者共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初级运动皮层组(M1组)及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组(L-DLPFC组)...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帕金森病(PD)冻结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PD患者共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初级运动皮层组(M1组)及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组(L-DLPFC组),每组24例。M1组将阳极放置在优势半球M1头皮处,L-DLPFC组将阳极放置在优势半球DLPFC头皮处,阴极均放置在对侧眶上裂,M1组及L-DLPFC组刺激强度为2mA,每次持续时间20min,对照组电极放置位置与M1组相同,仅前1min内给予2mA的刺激。刺激治疗5d。于治疗前及治疗5d后分别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定量表的第3部分(MDS-UPDRSⅢ)、帕金森病冻结步态(FOG)评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对3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M1组、L-DLPFC组MDS-UPDRSⅢ、FOG评分、TUGT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均P<0.05);M1组、L-DLPFC组MDS-UPDRSⅢ、FOG评分、TUGT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均P<0.05);M1组与L-DLPFC组MDS-UPDRSⅢ、FOG评分、TUGT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优势半球M1及L-DLPFC应用tDCS可在短时间内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冻结步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经颅直流电刺激 初级运动皮层 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
下载PDF
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及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周聪 张惠清 +3 位作者 周上蕊 王幸 郑硕 李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284-288,共5页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跌倒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就诊的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临床调查前3个月出现跌倒史的72例患者纳入跌倒组,同期选择未出现跌倒史的144例患者纳入未跌倒组。收集216例...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跌倒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就诊的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临床调查前3个月出现跌倒史的72例患者纳入跌倒组,同期选择未出现跌倒史的144例患者纳入未跌倒组。收集216例患者临床资料,以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估患者运动障碍,以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估睡眠障碍,以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估日间嗜睡情况,以简明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以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表(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以综合医院抑郁焦虑量表(HADS)评估情绪状态,以冻结步态问卷(FOG-Q)评估冻结步态严重程度。采用单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跌倒的影响因素。结果72例帕金森病冻结步态跌倒患者中,15例出现骨折,有58.33%患者跌倒发生在居家护理中,41.67%患者跌倒发生在住院期间。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要照顾者、UPDRS-Ⅲ评分、FOG-Q评分、MMSE评分、规律步态训练是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跌倒的影响因素。结论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跌倒受主要照顾者、规律步态训练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跌倒 影响因素 训练
下载PDF
脑电特征迁移方法预测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效果
4
作者 张雪玲 张伟 +3 位作者 王一峰 林晓光 杨丹丹 孙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217-1222,共6页
目的观察脑电特征迁移方法预测帕金森病冻结步态(FOG)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06—2023-11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病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PD+FOG+组(40例)伴冻结步态,PD+FOG-组(40例)不伴冻结步态。另选取基线资料与前2... 目的观察脑电特征迁移方法预测帕金森病冻结步态(FOG)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06—2023-11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病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PD+FOG+组(40例)伴冻结步态,PD+FOG-组(40例)不伴冻结步态。另选取基线资料与前2组一致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比较3组基线资料,通过MMSE、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和冻结步态问卷(FOG-Q)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及活动能力、冻结步态。进一步采用回归分析脑电特征与冻结步态的关联,评估脑电特征迁移方法预测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有效性。结果PD+FOG+组、PD+FOG-组与正常组间认知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PD+FOG+组活动能力更差(P<0.05)。PD+FOG+组对比正常组脑实质和脑电图均出现异常。进一步通过脑电图频段及FOG-Q评分与β频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呈线性相关。结论脑电特征与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β频带 冻结步态问卷 脑电图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MRI在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侯钧宝 史奇叶 +2 位作者 王杨 彭晓涵 曹丹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2,共5页
冻结步态(freezing of gait,FOG)是一种可见于帕金森病中晚期患者的阵发性步态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针对其发病机制以及病程中脑结构功能变化至今尚无明确的阐述。近年来以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 冻结步态(freezing of gait,FOG)是一种可见于帕金森病中晚期患者的阵发性步态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针对其发病机制以及病程中脑结构功能变化至今尚无明确的阐述。近年来以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三维T1加权成像(3D T1-weighted imaging,3D-T1WI)和功能MRI(functional MRI,fMRI)为主的多模态MRI技术广泛运用于神经性疾病发病机制的探究,为探索FOG的深层机制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研究显示,视觉、运动和认知网络的改变与FOG的发生紧密相关。笔者旨在通过查阅分析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多模态MRI探索帕金森病FOG患者脑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研究进行综述,讨论当前FOG研究仍值得商榷之处,为今后通过多模态MRI更全面解释其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脑网络
下载PDF
帕金森病伴冻结步态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6
作者 葛颖 赵沃娃 +3 位作者 张路 舒璇 李佳蔚 刘颖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9-344,共6页
目的 观察伴或不伴冻结步态的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差异,分析冻结步态与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门诊选取60~80岁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132例,根据是否并发冻结步... 目的 观察伴或不伴冻结步态的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差异,分析冻结步态与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门诊选取60~80岁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132例,根据是否并发冻结步态分为冻结步态组(n=43)和非冻结步态组(n=89)。采用冻结步态问卷(FOGQ)、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5次起坐试验(FTSST)、等速肌力测试、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和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进行评定。结果 冻结步态组BBS评分小于非冻结步态组(Z=-2.354, P <0.05),TUGT、FTSST、UPDRS第二和第三部分评分以及帕金森病生活质量指数(PDSI)明显大于非冻结步态组(Z> 3.074, t=2.748, P <0.01)。FOGQ评分与BBS、UPDRS第二和第三部分评分,以及PDSI显著相关(|r|> 0.392, P <0.001)。结论 冻结步态的发生影响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增加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运动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智能检测和干预研究
7
作者 孙奕 荣哲 +2 位作者 汪丰 徐畅 郑慧芬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观察视觉、听觉智能干预对帕金森病病人冻结步态(FOG)的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基于可穿戴惯性传感器设备,使用融合特征进行FOG的检测,通过视觉、听觉和视听觉联合三种不同干预方式,观察病人FOG的发生次数、FOG的解除和步态质量改善情... 目的观察视觉、听觉智能干预对帕金森病病人冻结步态(FOG)的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基于可穿戴惯性传感器设备,使用融合特征进行FOG的检测,通过视觉、听觉和视听觉联合三种不同干预方式,观察病人FOG的发生次数、FOG的解除和步态质量改善情况;进一步采用不同距离视觉干预及不同步频听觉干预对优势病人的FOG进行干预并比较。结果可穿戴惯性传感器设备系统能实时检测到绝大多数FOG事件,检测率达96.67%。与无干预组相比,视觉干预组病人的FOG发生次数及最大冻结指数明显下降,平均步长增加;听觉干预组病人的FOG发生次数减少,转身时间缩短;视听觉联合干预组病人的FOG发生次数明显减少,FOG平均持续时间缩短,最大冻结指数和平均冻结指数显著降低,转身时间、平均步频和平均步长均有所改善。进一步将6例视觉干预效果更显著的病人使用不同激光线间距干预,结果显示,与1.5倍步长相比,1倍步长时FOG发生次数减少,平均冻结指数降低,平均步长增加;与2倍步长相比,1倍步长时冻结评价指标及步态评价指标均改善。6例听觉干预效果更显著的病人采用不同听觉步频干预,结果显示,与0.9倍步频相比,1.1倍步频FOG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减少,最大冻结指数、平均冻结指数降低,转身时间缩短,平均步频、步长增加;与1.0倍步频相比,1.1倍步频FOG发生次数减少,平均冻结指数降低,平均步频、步长增加。结论视觉、听觉智能干预均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病人的FOG,FOG持续时间显著缩短,转身速度、步频和步幅也有一定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可穿戴设备
下载PDF
帕金森病冻结步态在特定情境下的机制研究及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现状
8
作者 张泉 解虎涛 +1 位作者 姜胤 张建国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364-369,共6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冻结步态是常见但难治的姿势步态障碍。早期冻结步态常出现在特定情境下,如起步、转身或执行双重任务时。目前脑深部电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DBS)是公认治疗PD的外科方法,但对冻结步态疗效有限...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冻结步态是常见但难治的姿势步态障碍。早期冻结步态常出现在特定情境下,如起步、转身或执行双重任务时。目前脑深部电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DBS)是公认治疗PD的外科方法,但对冻结步态疗效有限。所以理解早期特定情境下冻结步态的神经机制对于早期干预非常重要。特定情境下冻结步态涉及广泛皮质和皮质下结构和功能异常,尚需进一步研究机制,以寻找更优的DBS靶点和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双重任务 认知负荷 脑深部电刺激
下载PDF
神经调控技术在帕金森病冻结步态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9
作者 王辰 朱玉连 王卫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68-1074,共7页
1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概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神经系统的慢性退行性病变,其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动作迟缓等症状。中晚期的帕金森病患者常常还会出现姿势不稳和步态异常(postural instability and g... 1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概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神经系统的慢性退行性病变,其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动作迟缓等症状。中晚期的帕金森病患者常常还会出现姿势不稳和步态异常(postural instability and gait disorder,PI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 冻结步态 帕金森病 肌强直 静止性震颤 神经调控技术 神经系统
下载PDF
帕金森病冻结步态评估研究进展
10
作者 葛颖 赵沃娃 刘颖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2-648,共7页
冻结步态(freezing of gait, FOG)为帕金森病病程中晚期常见的运动表现,亦是患者跌倒的主要原因,并可能导致患者残疾,因此有效识别并治疗FOG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临床及研究中常见且实用的FOG检测方法展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评估 监测
下载PDF
基于可穿戴式步行引导仪的可视化步行训练对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11
作者 韩允 史媛媛 +3 位作者 宋文静 崔桂云 高修明 项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可穿戴式步行引导仪的可视化步行训练对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3例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为试验组,同时选取20例性别、年龄等匹配的健康者为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利用可穿戴式步行引导仪的可视化步... 目的:探讨基于可穿戴式步行引导仪的可视化步行训练对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3例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为试验组,同时选取20例性别、年龄等匹配的健康者为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利用可穿戴式步行引导仪的可视化步行训练,20min/次,2次/日,训练1周。利用Vicon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收集试验组训练前后和对照组时空参数、非优势侧及优势侧运动学参数、非优势侧及优势侧地面反作用力参数(包括前-后侧峰值、内-外侧峰值及纵向第一峰值)。结果:(1)训练后,试验组患者步速及双侧步长均明显增加,步频、双支撑期明显减小,与训练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训练后,试验组患者优势侧步长、步频及双支撑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训练后,试验组患者双侧髋关节着地角度、踝背屈及跖屈最大角度及下肢关节活动范围均明显增加,膝关节着地角度减小,踝关节第一峰值出现的阶段延迟,与训练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训练后,试验组患者双侧(膝关节着地角度、踝背屈最大角度、踝关节第一峰值出现阶段、下肢关节活动范围)和优势侧(髋关节着地角度、踝跖屈最大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双侧地面反作用力前-后侧峰值及纵向第一峰值明显提高,地面反作用力内-外侧峰值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非优势侧后侧峰值、内侧峰值及优势侧各项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基于可穿戴式步行引导仪的可视化步行训练可有效提高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步行平衡稳定性及步伐连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可穿戴式行引导仪 三维分析 地面反作用力
下载PDF
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病理生理及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陈绮婷(综述) 陈仰昆(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747-751,共5页
冻结步态(FOG)是一种致残性的步态障碍,多见于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可导致跌倒或受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目前帕金森病冻结步态发病的病理生理及神经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有的治疗策略效果较差。本文就帕金森病冻结步态... 冻结步态(FOG)是一种致残性的步态障碍,多见于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可导致跌倒或受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目前帕金森病冻结步态发病的病理生理及神经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有的治疗策略效果较差。本文就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病理生理及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步态 帕金森病 病理生理 神经机制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孙庆娟 周曼莉 +3 位作者 王冉 苏园园 杨杨 李莉芝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3-16,共4页
目的 考察对帕金森病(PD)患者行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后其冻结步态功能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将接受常规治疗联合康复训练... 目的 考察对帕金森病(PD)患者行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后其冻结步态功能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将接受常规治疗联合康复训练的患者纳入对照组(40例),将接受对照组干预方案联合经颅磁刺激的患者纳入观察组(40例)。对比2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的冻结步态功能、认知功能、生活质量以及平衡能力变化。结果 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2组的步速均快于干预前,步长均大于干预前,起立-行走计时均短于干预前,且干预3个月后的上述变化均优于干预1个月后(P均<0.05);观察组在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的上述变化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优(P均<0.05)。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2组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D患者生活质量自测问卷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3个月后的上述量表评分均优于干预1个月后(P均<0.05);观察组在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的上述量表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优(P均<0.05)。结论 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PD患者的冻结步态功能和平衡能力,促进其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经颅磁刺激 康复训练 冻结步态功能 平衡能力
下载PDF
短时视觉提示干预后24小时对于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的影响
14
作者 郭永亮 冯重睿 +3 位作者 华玉平 潘梦秋 陈晓文 刘初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46-148,共3页
目的:研究短时视觉提示训练对于存在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脱离视觉提示训练24h后,是否仍具有疗效。方法:选取60例存在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地板上画间距为55cm、总长度为10m的线条,观察组患者沿... 目的:研究短时视觉提示训练对于存在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脱离视觉提示训练24h后,是否仍具有疗效。方法:选取60例存在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地板上画间距为55cm、总长度为10m的线条,观察组患者沿着地面上的线条一步一步行走;对照组则在无任何提示来回行走;训练时间为20min/次,1次/d,连续治疗3d。运用三维步态分析设备在治疗前以及干预24h后对患者步态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步速、双侧步长、双侧跨步长、双腿支撑相、伸髋及踝跖屈最大角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步速、双侧步长、双侧跨步长、双腿支撑相、步频、伸髋、伸膝及踝跖屈最大角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过短时视觉提示训练,即使在脱离训练场景24h后,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步长、步速、双腿支撑相、最大伸髋、伸膝、踝跖屈角度等较训练前有明显增加。由此可见,短时视觉提示训练,即使在脱离训练场景24h后,对于存在冻结步态的帕金森患者来说,仍具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视觉提示 三维分析
下载PDF
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帕金森病病人冻结步态功能的影响分析
15
作者 者虹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93-0196,共4页
探讨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PD)病人冻结步态(FOG)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予以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100例PD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 探讨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PD)病人冻结步态(FOG)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予以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100例PD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行为和情绪、日常生活活动及运动能力的干预和训练。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行为和情绪、日常生活活动及运动能力的UPDR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起坐及走路姿势、语速及流利速度、写字及动手能力的MORSPD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 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改善PD病人的FOG功能有显著效果,同时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提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康复训练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临床效果评价
16
作者 郑结弟 曹幸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65-0068,共4页
分析针对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应用司来吉兰+重复经颅磁刺激的价值。方法 选取60例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时间为2022年01月-2024年01月。所有患者入组后均实施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伪线圈重复经颅磁刺激+司来吉兰,n=30);研究组(司... 分析针对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应用司来吉兰+重复经颅磁刺激的价值。方法 选取60例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时间为2022年01月-2024年01月。所有患者入组后均实施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伪线圈重复经颅磁刺激+司来吉兰,n=30);研究组(司来吉兰+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n=30)。上述数据纳入统计学软件,观察指标:MDS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MDS-UPDRS III)、步态指标、不良情绪、认知水平。结果 研究组组间步态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MDS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MDS-UPDRS III)评分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对比意义(P<0.05);组间HAMA、HAMD评分表明,有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抑制效果更好(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认知评分更高(P<0.05)。结论 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司来吉兰的疗效更加,用药后可以提升患者认知功能,对症状缓解有积极意义。除此之外,该措施可以提升步态指标水平,对不良情绪的抑制效果好,可于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重复经颅磁刺激 司来吉兰 指标 不良情绪 认知水平
下载PDF
针刺治疗气血亏虚型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效果观察
17
作者 田丽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79-0082,共4页
探讨西医药常规治疗联合针刺治疗气血亏虚型帕金森病(PD)伴冻结步态(FOG)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以及门诊就诊的帕金森病伴冻结步态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分别进行为期... 探讨西医药常规治疗联合针刺治疗气血亏虚型帕金森病(PD)伴冻结步态(FOG)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以及门诊就诊的帕金森病伴冻结步态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分别进行为期2周的临床治疗观察研究。对照组维持原有的常规西医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针刺治疗2周后的UPDRSIII评分、FOGQ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西医药治疗组的患者在治疗2周后的UPDRSIII评分、FOGQ评分较前无明显差异(P>0.05)。(2)针刺结束治疗后的2周后,对治疗组患者进行随访,治疗组的UPDRSIII评分较治疗前仍有明显差异(P<0.05),FOGQ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常规西医药治疗组的患者的2周后随访,UPDRSIII评分、FOGQ评分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西医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能综合改善帕金森病伴冻结步态患者的震颤、肌强直、腿部灵活度、姿势维持、冻结步态以及其他步态障碍,治疗后疗效及治疗完成后2周后的疗效均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下载PDF
两种不同条件下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的影响
18
作者 冯重睿 郭永亮 +1 位作者 温伟锋 刘初容 《中医康复》 2024年第9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条件下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帕金森病(PD)患者冻结步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盲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tDCS治疗时进行行走,对照组则采用安静状况下tDCS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三维步态分...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条件下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帕金森病(PD)患者冻结步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盲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tDCS治疗时进行行走,对照组则采用安静状况下tDCS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三维步态分析评定,对比分析两组的步速、步长、步频等时空参数以及矢状面上髋、膝、踝关节最大活动角度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步速、步长、步频等时空参数以及髋膝踝关节活动角度等运动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最大伸髋、踝跖屈角度、步速、步长、跨步长均增大(P<0.05),而双腿支撑相则出现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步行的同时进行tDCS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治疗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下载PDF
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冻结步态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寿涛 屈如意 +1 位作者 张宇 于丁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43-1547,1555,共6页
针对传统帕金森患者冻结步态识别方法自适应性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冻结步态识别方法.首先采用变分模态分解代替传统时频分析方法对冻结步态信号进行充分的自适应分解.其次为提高算法识别精度和识别速度,选用CART模型... 针对传统帕金森患者冻结步态识别方法自适应性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冻结步态识别方法.首先采用变分模态分解代替传统时频分析方法对冻结步态信号进行充分的自适应分解.其次为提高算法识别精度和识别速度,选用CART模型作为集成分类器的基分类器并进行特征降维处理.最后针对不平衡数据集和单分类器性能有限的问题,进行了数据采样-集成分类器的设计并通过贝叶斯优化对识别算法进行超参数寻优.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AdaBoost、Tomeklinks-AdaBoost和ROS-AdaBoost集成算法,RUSBoost集成算法可以更高效地完成冻结步态识别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步态 特征提取 变分模分解 RUSBoost 贝叶斯优化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20
作者 季莉莉 许元丰 +2 位作者 史红娟 陈文亚 刘良卿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8-662,共5页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冻结步态(FOG)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构建定量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208例PD患者根据是否存在FOG分为FOG组(98例)和无FOG组(110例),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FOG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冻结步态(FOG)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构建定量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208例PD患者根据是否存在FOG分为FOG组(98例)和无FOG组(110例),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FOG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结果FOG组患者年龄、PD首发年龄、PD病程、帕金森病问卷(PDQ39)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和焦虑量表14项(HAMA-14)评分、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筛查问卷(RBDSQ)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明显大于无FOG组,视空间功能障碍比例和改良Hoehn-Yahr(H-Y)分级严重程度高于无FOG组,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低于无FOG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RBDSQ评分(OR=2.724,95%CI:1.458~5.090)、PDQ39评分(OR=7.358,95%CI:2.448~22.078)、H-Y分级(OR=4.272,95%CI:1.886~9.673)和有视空间功能障碍(OR=2.134,95%CI:1.349~3.376)是PD患者发生FOG的独立危险因素。R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总分120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模型预测FOG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7(95%CI:0.810~0.935),提示模型预测效能较好。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拟合优度较好(χ^(2)=2.635,P=0.642)。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率有较好的一致性。临床决策曲线显示模型的获益性尚可。结论PD患者有较高的FOG发生率,RBDSQ评分、PDQ39评分、视空间功能障碍和H-Y分级是其独立影响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FOG的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