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晋唐僧传叙事看净土法门的自我疗治作用——以《高僧传》《续高僧传》为中心
1
作者 丁良艳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19-24,共6页
净土宗是中国汉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以"持名念佛,往生极乐"为目标的净土法门,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汉传佛教修行实践的一大特色。《高僧传》《续高僧传》中记录了大量晋唐时期净土行者的念佛事迹,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 净土宗是中国汉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以"持名念佛,往生极乐"为目标的净土法门,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汉传佛教修行实践的一大特色。《高僧传》《续高僧传》中记录了大量晋唐时期净土行者的念佛事迹,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这些叙事情节中包含的主人翁的生死态度和念佛的自我疗治之用。通过这些具有共性特征的叙事情节,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中国佛教传入早期净土僧人的生命状态及修行面貌,更可以发现弥陀信仰及念佛实践在早期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疗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佛 疗治 晋唐僧传 净土法门
下载PDF
闻思经教与净土法门
2
作者 胡昌彦 《广东佛教》 2004年第6期18-21,共4页
净土法门是指以求生佛国净土为目的,以称念佛陀圣号为主干的候修行法门、广义的净土法门应当包括求生弥勒佛的兜率净土、药师佛的东方琉璃净土以及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净土等。现在则专指你念阿弥陀佛圣号求生西方极乐净土的法门。
关键词 净土法门 佛陀 阿弥陀佛 念佛 应当 修行 药师佛 弥勒佛 东方
下载PDF
天台宗与净土法门——纪念蕅益大师诞辰400周年
3
作者 江建昌 《浙江佛教》 2000年第2期67-68,共2页
蕅益大师(1599--1655)名智旭,俗姓钟,名际明,又名声。苏州吴县人。少年时常以儒家自任,二十岁注《论语》。是年丧父,读《地藏菩萨本愿经》遂发出世之心,天启二年(1622)从雪岭大师剃度出家。顺治十一年(1655年)圆寂。世寿57岁。据... 蕅益大师(1599--1655)名智旭,俗姓钟,名际明,又名声。苏州吴县人。少年时常以儒家自任,二十岁注《论语》。是年丧父,读《地藏菩萨本愿经》遂发出世之心,天启二年(1622)从雪岭大师剃度出家。顺治十一年(1655年)圆寂。世寿57岁。据彭绍升《一行居集·四大师传》记载,师生平著撰合四十八种,约三百余卷。其中大部著作有《首楞严玄义》、《法华经会义》、《楞伽义疏》、《唯识心要》等,而以《弥陀要解》最为殊胜,曾经受到十三祖印光大师的盛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宗 净土法门 蕅益大师 中国
全文增补中
净土法门是自他二力法门——再评日本本愿法门
4
作者 隆盎 《广东佛教》 2000年第4期19-21,共3页
日本本愿法门,随着日本投降,早在五十多年前就被中国人民赶了出去。近年来在少数人策划下,斥巨资大量出版非法印刷品,大肆传播这个不正的歪门。本愿法门的传播活动,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受到公安机关的查问。越来越多的人看... 日本本愿法门,随着日本投降,早在五十多年前就被中国人民赶了出去。近年来在少数人策划下,斥巨资大量出版非法印刷品,大肆传播这个不正的歪门。本愿法门的传播活动,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受到公安机关的查问。越来越多的人看清了它不是佛教的正确法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愿法门 净土法门 佛教文化 教义思想
全文增补中
谈谈我对净土法门的看法
5
作者 许云超 《广东佛教》 2000年第3期21-24,共4页
在研读经教中,世间有些人自以为比人聪明,曲解经义,以为念佛属小乘,是自了汉;是村夫愚妇斋公斋婆法门。大有不是正宗佛法的谬论。其实这个法门就是一生圆满成佛的法门。在判教相上说:“在大小乘经中净土经教属大乘,在五乘中属菩... 在研读经教中,世间有些人自以为比人聪明,曲解经义,以为念佛属小乘,是自了汉;是村夫愚妇斋公斋婆法门。大有不是正宗佛法的谬论。其实这个法门就是一生圆满成佛的法门。在判教相上说:“在大小乘经中净土经教属大乘,在五乘中属菩萨乘;在十二分教中属无问自说。”其修持方法,读诵三经,持名念佛,至简至易,真是一个不可思议契理契机方便法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土法门 正宗佛法 经教
全文增补中
净土法门的科学观
6
作者 潘宗光 《法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5,共4页
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大部分的佛教徒修禅宗和密宗,修净土的相对比较少.认识净土的人也不多。很多人对净土法门有一些误解,认为单靠念佛往生是迷信。感觉上净土法门似是知识水平不高或年长佛教徒的修行方法。
关键词 净土法门 科学观 修行方法 知识水平 佛教徒 佛法 密宗 禅宗
原文传递
净土法门 唯信为本──略述净宗信愿行之一
7
作者 魏磊 《法音》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18,共9页
关键词 际遇 孤寂 黄昏 生命 人生 荒野 亲情 净土法门 事业 目的
原文传递
净土法门的人间佛教观对建设和谐世界的作用
8
作者 净宗 《法音》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18,共4页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召开前夕,论坛组委会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主题,以佛教的团结合作、佛教的社会责任及佛教的和平使命为选题,举行了有奖征文活动。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投稿踊跃,论坛组委会共收到应征文章397篇,从中评选出“莲花奖”...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召开前夕,论坛组委会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主题,以佛教的团结合作、佛教的社会责任及佛教的和平使命为选题,举行了有奖征文活动。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投稿踊跃,论坛组委会共收到应征文章397篇,从中评选出“莲花奖”6篇、“精进奖”20篇、“法缘奖”20篇。由于篇幅有限,本期只能从获奖征文中选登一小部分,尚有许多优秀文章未能刊出,读者可自行到相关网站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佛教 净土法门 世界 和谐 以人为本
原文传递
一心三观与净土法门
9
作者 龚晓康 《法音》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9-42,共4页
一、引言 所谓一心三观,是于一心中圆修空、假、中三谛,出自《摩诃止观》卷第五:“若一法一切法,即是因缘所生法,是为假名,假观也;若一切法即一法,我说即是空,空观也;若非一非一切者,即是中道观。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 一、引言 所谓一心三观,是于一心中圆修空、假、中三谛,出自《摩诃止观》卷第五:“若一法一切法,即是因缘所生法,是为假名,假观也;若一切法即一法,我说即是空,空观也;若非一非一切者,即是中道观。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总空观也;一假一切假,无空中而不假,总假观也;一中一切中,无空假而不中,总中观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心三观 净土法门 中道观 空观 止观
原文传递
殊胜的净土法门
10
作者 释惟贤 《佛教文化》 2010年第3期22-27,共6页
慈云寺每年冬季为纪念弥陀诞辰都要举行念佛七。今年的佛七到今天已是第三天了。来参加法会的居士不少,据说有二百多人。天气很冷了,能有这么多人冒着严寒来到寺院念佛,很殊胜,也很难得。希望同修们珍惜这个机缘,好好念佛。
关键词 净土法门 念佛 法会 寺院
原文传递
深入研读《印光大师文钞》契理契机地弘扬净土法门──纪念印光法师圆寂六十周年
11
作者 宏法 《法音》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净土法门 印光法师 佛教传入 净土 中国佛教 高僧 大师 弘扬 研读 特色
全文增补中
莫高窟第431窟初唐观无量寿经变与善导之法门在敦煌的流传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景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43,126-127,共12页
本文对莫高窟第431窟初唐绘制的南、西、北三壁的观无量寿经变及供养人画像和东壁的四大天王像、中心塔柱四面的说法图进行了全面考察,认为此铺观无量寿经变体现了唐代净土大师善导的"凡夫论"思想,说法图、四大天王等也与往... 本文对莫高窟第431窟初唐绘制的南、西、北三壁的观无量寿经变及供养人画像和东壁的四大天王像、中心塔柱四面的说法图进行了全面考察,认为此铺观无量寿经变体现了唐代净土大师善导的"凡夫论"思想,说法图、四大天王等也与往生西方净土有关,进而指出第431窟初唐的这次重修,建立了敦煌莫高窟最早的一个往生西方净土法事活动的道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431窟 佛教信仰 净土法门
下载PDF
苏州玉坛扶乩中的西方净土信仰
13
作者 丁培仁 杨璐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6-30,80,共6页
清初苏州"玉坛"的扶乩活动中加入了西方净土信仰,强调往生"法门"。玉坛训导体现出了佛道兼修、三教同源的色彩,玉坛"明心见性"的教法是道教内丹学与佛教禅宗修心法的汇合之处,这一点成为玉坛接受西方净... 清初苏州"玉坛"的扶乩活动中加入了西方净土信仰,强调往生"法门"。玉坛训导体现出了佛道兼修、三教同源的色彩,玉坛"明心见性"的教法是道教内丹学与佛教禅宗修心法的汇合之处,这一点成为玉坛接受西方净土信仰的思想根基。这一事例也体现了佛教的深度"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坛 西方净土 净土法门 佛道兼修 三教同源
下载PDF
袁宏道净土思想略论
14
作者 任宜敏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0-158,共9页
明代著名辅教居士袁宏道,早年矢志参禅,洞有所入。然亦颇沾"狂禅"习气,一悟便休,不究如来之了义、不知达摩之玄机,空腹高心,卑视净土法门,甚至于呵佛骂祖、斥教遮相。所幸生死心切,故能触机猛省,毅然摒弃偏空之见,悟修并重,... 明代著名辅教居士袁宏道,早年矢志参禅,洞有所入。然亦颇沾"狂禅"习气,一悟便休,不究如来之了义、不知达摩之玄机,空腹高心,卑视净土法门,甚至于呵佛骂祖、斥教遮相。所幸生死心切,故能触机猛省,毅然摒弃偏空之见,悟修并重,乘戒兼行,豁悟达摩祖师说罪福之皆虚与永明延寿和尚言万善之总是,均为祛迷拯溺之论,实无彼此抵牾之处。于是至诚归心净土,借念佛之警切提醒参禅之深心,复藉参门之洞彻坚固净土之信行。嗣后,为广利蹇滞浊界之群生,特别是为指示深陷宗教歧路和禅净宿疑而不能自拔之士,袁宏道更深入普贤愿海,博综经论,撰成《西方合论》十卷,力主净土诸经与《大方广佛华严经》、《法华经》的不分优劣,并融贯教理、广破邪疑,直开正信、径指趣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宏道 狂禅 净土法门 西方合论
下载PDF
印光大师对净土宗的贡献
15
作者 园慈 《佛学研究》 2008年第1期29-35,共7页
略述印光大师 依据<中兴净宗印光大师行业记>一文所述[1],印光大师(1861~1940)陕西合阳人,俗姓赵,名绍伊,字子任.早年崇尚儒学而辟佛.后因病疾悟前非,于终南山南台莲华洞寺,礼道纯和尚剃度出家,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次... 略述印光大师 依据<中兴净宗印光大师行业记>一文所述[1],印光大师(1861~1940)陕西合阳人,俗姓赵,名绍伊,字子任.早年崇尚儒学而辟佛.后因病疾悟前非,于终南山南台莲华洞寺,礼道纯和尚剃度出家,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次年受具足戒于陕西兴安双溪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土法门 印光大师 灵岩山寺 往生 净土 佛教教派 莲宗 善导大师 念佛三昧 都摄六根 印光法师
下载PDF
略谈净土行门
16
作者 章卫东 《浙江佛教》 2004年第1期19-20,共2页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竖穷三际,横超三界,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之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之逆恶凡夫,亦可预入其中,因为其殊胜稳妥,万修万人去,所以,千经俱阐,万论均宣,大乘各宗行人亦多兼修净土,如天台、贤首之教观,...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竖穷三际,横超三界,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之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之逆恶凡夫,亦可预入其中,因为其殊胜稳妥,万修万人去,所以,千经俱阐,万论均宣,大乘各宗行人亦多兼修净土,如天台、贤首之教观,参禅者乃至持密者,无不盛赞念佛,栖心净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土法门 行门 修行方法 念佛法门 净业 佛经 大乘佛教 小乘佛教
下载PDF
从蕅益智旭融会天台学与净土教的思想看佛教的中国化
17
作者 伍先林 《中国佛学》 2021年第1期191-200,共10页
蕅益智旭法师以从天台宗“一念无明法性心”“一念三千”或“一心三观”等思想命题中提炼出来的“现前一念心”作为统摄禅教律的依据,并且以此“现前一念心”作为统摄融会自与他、因与果、理与事的依据,最终将自心佛与弥陀佛、自心法界... 蕅益智旭法师以从天台宗“一念无明法性心”“一念三千”或“一心三观”等思想命题中提炼出来的“现前一念心”作为统摄禅教律的依据,并且以此“现前一念心”作为统摄融会自与他、因与果、理与事的依据,最终将自心佛与弥陀佛、自心法界空理与西方净土事相都统一于即空即假即中的“现前一念心”之中了。藕益智旭法师还以信愿行作为西方净土法门不可分离的三大要素,尤其是以现前一念相续不断、一心不乱的信愿持名念佛作为最具普遍有效性的修行方法,并以此扬弃和超越了观想和参究等传统佛教和禅宗的修行方法。在《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这部净土教经典著作中,藩益智旭法师的净土思想达到了天台教理与净土法门的近乎完美的统一,所以他被后世推尊为中国净土宗第九祖。蕅益智旭法师融会天台学与净土法门的思想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化佛教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蕅益智旭 净土法门 天台教理 佛教中国化
下载PDF
论昙鸾大师的以持名为主观想为辅的念佛方法
18
作者 禅慧 《佛学研究》 2007年第1期80-84,共5页
昙鸾(476~542)由于注解《大集经》,而感气疾。后气疾虽好,却又感到生命短促,如果不获长年,便难完成一切志愿。于是出门寻访长生不死的良药,以此因缘,得遇菩提流支三藏,授于净土法门,从此通身靠倒,一心归信西方净土。
关键词 念佛方法 昙鸾 观想 大师 净土法门 《大集经》 长生不死 三藏
下载PDF
吕碧城学佛的日常实践与终极依归:从《香光小录》谈起
19
作者 《普陀学刊》 2017年第2期105-125,共21页
民初著名佛教女居士吕碧城(1883-1943),受印光大师(1862-1940)、谛闲法师(1858-1932)等大德启发,皈依佛教,一门深入净土。在学佛期间,曾对净土教义产生质疑,经由与太虚大师、常惺法师、王小徐居士等诸大德函覆,以及自我不间断的修持中,... 民初著名佛教女居士吕碧城(1883-1943),受印光大师(1862-1940)、谛闲法师(1858-1932)等大德启发,皈依佛教,一门深入净土。在学佛期间,曾对净土教义产生质疑,经由与太虚大师、常惺法师、王小徐居士等诸大德函覆,以及自我不间断的修持中,逐渐解惑;而起信的关键来自于梦境——“梦示已生莲之路”,以为往生西方净土之路已萌芽,自此遂深信不疑。在行持上,吕碧城念佛、作观、茹素、画佛,倡导蔬食护生运动,并深入研习内典,迻译经典,撰有《英文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净土纲要》《观无量寿佛经释论》《香光小录》等中英译作十余种。从《香光小录》谈起,源自此书被碧城界定为弘扬净土之书,是其晚年所出,呈现较完整的佛学思想。书中辑录的净土三经,以及念佛称名、系念作观、断除肉食、深信因果、发菩提心等行持要旨,皆能对应吕碧城修行的日常生活与实践。修学净土法门,是以称念佛名为主,藉弥陀本愿之他力,终极依归在于祈获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吕碧城晚年居于香港东莲觉苑,终日闭居译著,偶有宣讲。后于病中仍念佛礼拜依旧,舍报前呈现预知时至、咐托遗言、生西准备等兆相,可作为吕碧城往生莲邦之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碧城 日常实践 女居士 净土法门
下载PDF
一心不乱的次第
20
作者 隆盎 《广东佛教》 2001年第5期40-42,共3页
修学净土法门,信愿持名达到什么标准方可确保往生极乐呢?这是净业行人最关心的问题。在《佛说阿弥陀经》中世尊明确开示宣说:
关键词 次第 净土法门 往生 开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