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生长季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及其环境调控机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利琼 韩广轩 +5 位作者 于君宝 吴立新 朱敏 邢庆会 王光美 毛培利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15-2422,共8页
采用涡度相关法,对2011年生长季的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进行了观测,研究湿地NEE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月份芦苇湿地的NEE日变化均呈"U"形曲线,CO2最大净吸收率和释放率的日均值分别为(0.4... 采用涡度相关法,对2011年生长季的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进行了观测,研究湿地NEE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月份芦苇湿地的NEE日变化均呈"U"形曲线,CO2最大净吸收率和释放率的日均值分别为(0.44±0.03)和(0.16±0.01)mg CO2·m-2·s-1;芦苇湿地NEE、生态系统呼吸(R eco)、总初级生产力(GPP)的季节变化均呈现生长旺季(7—9月)较高、生长初期(5—6月)和生长末期(10—11月)较低的趋势;R eco和NEE在8月达到峰值,GPP在7月达到峰值.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的CO2交换受到光合有效辐射(PAR)、土壤温度(T s)和土壤体积含水量(SWC)的共同影响.白天NEE与PAR呈直角双曲线关系;5 cm深处T s与夜间生态系统呼吸(R eco,n)呈指数关系,生态系统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为2.30,SWC和T s是影响芦苇湿地Reco,n的主要因子.在整个生长季,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明显的CO2的汇,总净固碳量为780.95 g CO2·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生态系统co_2 交换 总初级生产力 生态系统呼吸 芦苇湿地 黄河三角洲
原文传递
干旱叠加海平面上升、氮负荷增加对河口潮汐沼泽生态系统净CO_(2)交换的影响
2
作者 韩智献 仝川 +2 位作者 刘白贵 黄佳芳 张林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561-4571,共11页
河口潮汐沼泽湿地是全球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之一。海平面上升和氮负荷增加是入海河流河口湿地面临的两个主要环境问题。近年来,干旱事件频发,干旱及其与海平面上升、氮负荷增加的叠加将如何影响河口潮汐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净CO_(2)交换,... 河口潮汐沼泽湿地是全球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之一。海平面上升和氮负荷增加是入海河流河口湿地面临的两个主要环境问题。近年来,干旱事件频发,干旱及其与海平面上升、氮负荷增加的叠加将如何影响河口潮汐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净CO_(2)交换,目前还未见报道。2020年夏秋,福建沿海经历了数月严重的气象干旱,这为揭示干旱对河口潮汐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净CO_(2)交换量(NEE)和生态系统呼吸(ER)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契机。分别于2019年8-10月(正常天气)和2020年8—10月(干旱天气),在闽江河口微咸水短叶茳芏沼泽湿地运用光合作用测定仪+箱法测定不同处理(对照、模拟海平面上升、模拟氮负荷增加、模拟海平面上升+模拟氮负荷增加)短叶茳芏湿地生态系统NEE和ER,以期揭示气象干旱与海平面上升、氮负荷增加的叠加对河口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净CO_(2)交换的影响。与正常天气相比,干旱天气下各处理(包含对照)的NEE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海平面上升以及氮负荷增加处理样地的ER显著减少(P<0.05),海平面上升+氮负荷增加处理ER显著增加(P<0.05)。NEE(负值)与光合有效辐射(PAR)与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发现,气象干旱降低了河口潮汐沼泽生态系统固碳规模,且这种固碳规模的降低在叠加海平面上升或氮负荷增加的情景下仍将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海平面上升 氮负荷增加 生态系统co_(2)交换 短叶茳芏沼泽湿地 闽江河口
下载PDF
辽河口“退塘还湿”修复区生态系统CO_(2)交换及其环境调控
3
作者 刘思琪 陈虹 +3 位作者 邢庆会 程浩 韩建波 徐雪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0-928,共9页
滨海湿地因其碳汇功能强大,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退塘还湿”作为近几年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开展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其碳源/汇功能的研究较为匮乏.基于涡度相关技术,观测了2021年辽河口“退塘还湿”修复区CO_(2)通量,... 滨海湿地因其碳汇功能强大,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退塘还湿”作为近几年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开展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其碳源/汇功能的研究较为匮乏.基于涡度相关技术,观测了2021年辽河口“退塘还湿”修复区CO_(2)通量,研究了修复区内盐沼湿地生态系统CO_(2)交换特征及其环境调控.结果表明,修复区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NEE)平均日变化曲线在春季和秋季呈“U”型,在夏季呈“V”型,在冬季呈“一”型,其春、夏、秋和冬季的效率(以C计)分别为-40.06、-63.62、2.33和34.43 g·m^(-2).修复区NEE日累积年内变化整体呈“V”型,NEE、生态系统呼吸(Reco)和总的初级生产力(GPP)月累积差异明显.2021年修复区内光合有效辐射(PAR)是白天NEE的重要调控因子,二者呈直角双曲线关系,PAR可以解释白天NEE变化的53%;空气温度(T_(a))是夜晚生态系统呼吸(R_(eco,night))的主控因子,二者呈指数关系,T_(a)<5.5℃时生态系统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_(10))为2.19,T_(a)可以解释R_(eco,night)变化的42%,T_(a)≥5.5℃时Q_(10)为1.81,T_(a)可以解释R_(eco,night)变化的51%.另外,2021年生长季辽河口湿地修复区NEE与土壤含水量(SWC)和饱和水汽压差(VPD)均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而NEE与土壤温度(Ts)和相对湿度(RH)无显著相关.2021年辽河口“退塘还湿”修复区盐沼湿地表现为碳汇,总净固碳量(以C计)为-66.89 g·m^(-2),其具有长期的碳增汇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湿地 滨海蓝碳 湿地修复 涡度相关(EC) co_(2)通量 生态系统co_(2)交换
原文传递
闽江河口芦苇沼泽和短叶茳芏沼泽生态系统含碳温室气体的年收支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晓雪 黄佳芳 +1 位作者 李慧 仝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9186-9198,共13页
河口感潮沼泽是全球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固碳能力。碳收支研究是量化生态系统碳源/汇过程及固碳规模的基础。本研究运用透明箱和不同遮光率布遮盖+红外气体分析仪/气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模拟不同光照条件,测定闽江河口鳝鱼滩... 河口感潮沼泽是全球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固碳能力。碳收支研究是量化生态系统碳源/汇过程及固碳规模的基础。本研究运用透明箱和不同遮光率布遮盖+红外气体分析仪/气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模拟不同光照条件,测定闽江河口鳝鱼滩半咸水芦苇沼泽和短叶茳芏沼泽的瞬时净生态系统二氧化碳(CO_(2))交换量(net ecosystem exchange,NEE)、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ER)以及甲烷(CH_(4))排放通量,并通过对总光合吸收量(gross ecosystem exchange,GEE)与光合有效辐射的拟合以及ER与气温的拟合,外推2个沼泽生态系统CO_(2)气体在月、年尺度上的NEE和ER,评估其年固碳量。2个沼泽生态系统的NEE和ER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秋季为大气中CO_(2)的汇,而冬季则转化为大气中CO_(2)的源,芦苇沼泽年尺度固碳能力显著高于短叶茳芏沼泽。芦苇沼泽与短叶茳芏沼泽CH_(4)排放通量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CH_(4)排放,闽江河口鳝鱼滩半咸水芦苇沼泽、短叶茳芏沼泽生态系统年固碳量分别为(5371.52±336.97)g CO_(2)-eq/m^(2)和(2730.32±503.67)g CO_(2)-eq/m^(2)。研究表明:闽江河口半咸水沼泽湿地在年尺度上是一个较强的碳汇,在缓解全球变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co_(2)交换 生态系统呼吸 甲烷排放 碳收支 感潮沼泽湿地
下载PDF
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退耕地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及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赟博 孙宇 +2 位作者 赵清格 张彬 赵萌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922-4932,共11页
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开垦造成了荒漠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等生态功能的显著丧失。我国20世纪末开始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产生了大量退耕地,随着自然恢复演替,这些退耕地的生态功能得到了有效的修复,其巨大的碳汇... 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开垦造成了荒漠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等生态功能的显著丧失。我国20世纪末开始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产生了大量退耕地,随着自然恢复演替,这些退耕地的生态功能得到了有效的修复,其巨大的碳汇潜力成为了荒漠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热点。研究通过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典型区域——武川县周边无干扰的荒漠草原以及3个退耕恢复阶段草地的生态系统CO_(2)交换(NEE、GEP和ER)、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生物量等指标进行了实地测量。结果表明:(1)随着退耕恢复演替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CO_(2)交换呈显著上升趋势,演替晚期植被NEE与未受干扰的荒漠草地无明显差异;(2)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与生态系统CO_(2)交换基本一致,但已退耕17年后的退耕地WUE仍没有恢复至未受干扰荒漠草地的水平;(3)导致以上结果的原因主要与退耕地地上植被生物量的恢复以及一、二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比例的演替变化有关。结果表明荒漠草地退耕地恢复过程中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可能并非是同时的,而是分阶段有选择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退耕地 生态系统co_(2)通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甲烷排放部分抵消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全球数据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展鹏飞 仝川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958-2968,共11页
湿地生态系统是吸收全球大气二氧化碳(CO_(2))的汇,同时土壤厌氧环境造成其是大气甲烷(CH_(4))的源。尽管有证据表明,湿地生态系统CH_(4)排放部分抵消其对大气CO_(2)的净吸收,但目前未见全球尺度湿地CH_(4)排放对其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 湿地生态系统是吸收全球大气二氧化碳(CO_(2))的汇,同时土壤厌氧环境造成其是大气甲烷(CH_(4))的源。尽管有证据表明,湿地生态系统CH_(4)排放部分抵消其对大气CO_(2)的净吸收,但目前未见全球尺度湿地CH_(4)排放对其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NEE)抵消效应的研究。本研究分析了全球内陆湿地(泥炭湿地和非泥炭湿地)以及滨海湿地(海草床、盐沼和红树林)中同时测定湿地NEE和CH_(4)排放通量的数据。结果表明:各类型湿地生态系统均为大气CO_(2)的汇,NEE值排序为红树林(-2011.0 g CO_(2)·m^(-2)·a^(-1))<盐沼(-1636.6 g CO_(2)·m^(-2)·a^(-1))<非泥炭地(-870.8 g CO_(2)·m^(-2)·a^(-1))<泥炭地(-510.7 g CO_(2)·m^(-2)·a^(-1))<海草床(-61.6 g CO_(2)·m^(-2)·a^(-1))。基于100年尺度CH_(4)全球变暖潜势将CH_(4)排放通量转换成CO_(2)当量通量(CO_(2)-eq flux)发现,CH_(4)排放分别抵消海草床、盐沼、红树林、非泥炭地和泥炭地生态系统净CO_(2)吸收的19.4%、14.0%、36.1%、64.9%和60.1%,而在未来20年尺度上,它们分别抵消CO_(2)吸收的57.3%、41.4%、107.0%、192.0%和177.3%,部分红树林、泥炭地和非泥炭地是净CO_(2)当量源。100年尺度各类湿地生态系统净温室气体平衡仍为负值,说明即使考虑CH_(4)排放,在100年尺度各类湿地生态系统仍为碳汇。明晰湿地生态系统CH_(4)排放主要调控机制并提出合理的减排对策,对于维系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减缓气候变暖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co_(2)交换 CH_(4)排放 抵消 温室气体平衡 滨海湿地 内陆湿地
原文传递
凋落物去除和添加处理对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素彦 蒋红志 +3 位作者 王扬 张艳杰 鲁顺保 白永飞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9-360,共12页
为揭示凋落物去除和添加处理对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2013和2014年连续两年在成熟群落围封样地进行凋落物去除实验、在退化群落放牧样地进行凋落物添加实验,并运用静态箱法探讨碳通量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两种... 为揭示凋落物去除和添加处理对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2013和2014年连续两年在成熟群落围封样地进行凋落物去除实验、在退化群落放牧样地进行凋落物添加实验,并运用静态箱法探讨碳通量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两种群落的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NEE)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对成熟群落而言,去除50%凋落物显著增加了NEE,去除100%凋落物显著降低了NEE,而对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EP)和生态系统呼吸(ER)均无显著影响;对退化群落而言,凋落物添加显著增加了GEP和NEE,而对ER无显著影响。两种群落的GEP与10 cm土壤温度显著正相关,但NEE和GEP的变化规律与土壤温度相反,与10 cm土壤湿度相同。由此可见,凋落物去除和添加处理对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主要是改变土壤湿度和地上生物量,而不是改变土壤温度。该研究为合理利用凋落物改善草地生态系统管理和促进草地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 生态系统呼吸 生态系统co_2交换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荒漠碳交换特征及其气象影响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秀英 周秉荣 +3 位作者 苏淑兰 周华坤 杜华礼 张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94-1208,共15页
以青藏高原玛沁地区高寒草甸和沱沱河地区高寒荒漠草原为观测研究站,利用涡动协方差技术获取高寒生态系统水平上的CO_(2)通量以及水和能量通量,通过REddyProc、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进行了数据后处理,探究了不同下垫面典型环境因... 以青藏高原玛沁地区高寒草甸和沱沱河地区高寒荒漠草原为观测研究站,利用涡动协方差技术获取高寒生态系统水平上的CO_(2)通量以及水和能量通量,通过REddyProc、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进行了数据后处理,探究了不同下垫面典型环境因子对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Net Ecosystem Exchange,NEE)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玛沁高寒草甸在6—7月以吸收为主,表现为碳汇,吸收峰值出现在11:00—12:00(北京时,下同)之间,而在3、4、5、8月以排放为主,表现为碳源,排放峰值出现在21:00—23:00之间;沱沱河高寒荒漠在3—8月以吸收为主,表现为净碳汇,吸收峰值出现在13:00—14:00之间;整个生长季前后(3—8月),玛沁和沱沱河的累计NEE分别为79.50 g C/m^(2)和79.24 g C/m^(2),都表现为碳汇。2)不同尺度不同下垫面,气象因子对NEE的重要程度不同,小时尺度上,高寒草甸辐射对NEE的重要性最大,高寒荒漠草原蒸散发对NEE的重要性最大;日尺度上,高寒草甸土壤含水率对NEE的重要性最大,高寒荒漠草原风速对NEE的重要性最大;3)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Reco)和NEE都受到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的显著限制,高寒荒漠草原GPP对NEE的影响远大于高寒草甸GPP对NEE的影响;4)NEE与蒸散发呈显著相关性,表明水分条件是控制高寒草甸和高寒荒漠草原碳和水收支变化的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高寒荒漠草原 涡动协方差 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NEE)
下载PDF
模拟海平面上升和氮负荷增加对河口感潮沼泽湿地CO_(2)垂直交换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韩智献 仝川 +2 位作者 刘白贵 黄佳芳 唐晨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421-2429,共9页
海平面上升和氮负荷增加是入海河流河口面临的两个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揭示河口潮滩沼泽湿地CO_(2)垂直通量对二者及交互作用的响应,对于科学评估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河口潮滩沼泽湿地生态系统蓝碳功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以闽江河... 海平面上升和氮负荷增加是入海河流河口面临的两个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揭示河口潮滩沼泽湿地CO_(2)垂直通量对二者及交互作用的响应,对于科学评估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河口潮滩沼泽湿地生态系统蓝碳功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以闽江河口鳝鱼滩中潮滩短叶茳芏湿地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原位实施模拟海平面上升、氮负荷增加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实验处理近1年后,在2019年冬季各月的大潮日白天涨潮前、平潮期及落潮后3个阶段,运用透明静态箱(或遮光布遮光)+Li-6800光合作用仪对短叶茳芏湿地生态系统净CO_(2)交换(NEE)和生态系统呼吸(ER)进行测定.结果发现,与对照处理相比,冬季尺度3种处理下短叶茳芏湿地生态系统NEE均显著增加;模拟海平面上升影响下短叶茳芏湿地生态系统ER无显著变化;氮负荷增加及二者交互作用下,短叶茳芏湿地ER均显著增加.模拟海平面上升、氮负荷增加及二者交互作用情景下,短叶茳芏湿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均明显增加.研究表明,在未考虑甲烷排放的情景下,即使在冬季,海平面上升、氮负荷增加及二者交互作用将可能增加亚热带河口潮滩半咸水沼泽湿地的碳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上升 氮负荷增加 生态系统co_(2)交换 短叶茳芏沼泽 大潮日 闽江口
原文传递
热浪发生期提前对草甸草原碳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校兵 程利 +3 位作者 曲鲁平 董刚 童琦 邵长亮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1-168,共8页
全球变暖导致热浪(Heat wave)频发的背景下,热浪发生期有明显提前的趋势。为了探究热浪发生期提前与生态系统碳吸收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进行了为期2年的野外原位模拟热浪控制试验,通过在开顶箱(OTC)内置加热器进... 全球变暖导致热浪(Heat wave)频发的背景下,热浪发生期有明显提前的趋势。为了探究热浪发生期提前与生态系统碳吸收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进行了为期2年的野外原位模拟热浪控制试验,通过在开顶箱(OTC)内置加热器进行短时间集中加热的方式,共形成对照组(Control)、热浪发生期提前组(HW_(7))和正常热浪期组(HW_(8))三种处理水平,并测量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生物量以及实时监测样地内温度、土壤含水量等指标。结果表明,HW_(7)降低了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51%,HW_(8)仅降低26%,相比于HW_(8)(12 d),HW_(7)需要更长的恢复期(27 d)。同时,热浪结束后水分的及时供给能够缓解热浪对生态系统的过后效应,缩短热浪后生态系统的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浪 热浪发生期提前 碳吸收 生态系统co_(2)交换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维管植物对大气碳同化和泥炭碳分解的调控作用
11
作者 Konstantin Gavazov Remy Albrecht +12 位作者 Alexandre Buttler Ellen Dorrepaal Mark H.Garnett Sebastien Gogo Frank Hagedorn Robert T.E.Mills Bjorn J.M.Robroek Luca Bragazza 鲁蕴哲(译) 徐汇遥(译) 胡雅琴(译) 谭薇(译) 赵红艳(译) 《腐植酸》 2023年第1期61-70,共10页
气候变化可以通过促进维管植物的生长来改变泥炭地植物群落的组成。然而,这种植被变化如何影响泥炭地碳动态仍然不清楚。为了评估植被变化对碳吸收和释放的影响,我们在两处以泥炭藓为主的泥炭地上进行了维管植物去除实验,这两处泥炭地... 气候变化可以通过促进维管植物的生长来改变泥炭地植物群落的组成。然而,这种植被变化如何影响泥炭地碳动态仍然不清楚。为了评估植被变化对碳吸收和释放的影响,我们在两处以泥炭藓为主的泥炭地上进行了维管植物去除实验,这两处泥炭地代表了沿气候梯度下自然植被演替的不同阶段。对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的周期性测量表明,维管植物在确保净碳吸收潜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然而,维管植物的存在也增强了生态系统呼吸量,通过利用呼吸作用产生的CO_(2)中放射性碳(bomb-^(14)C)特征的季节变化,我们证明根际激发效应增强了泥炭碳的异养分解。观察到的泥炭碳分解的根际激发效应与溶解有机物的更高度腐殖化相匹配,在植物的生长季之后仍然很明显。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根际激发效应在泥炭地中的相关性,特别是在评估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植被群落组成发生变化的泥炭地未来碳汇功能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分解 生态系统呼吸 海拔梯度 生态系统co_(2)交换 泥炭地 根际激发效应 维管植物生物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