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农区农业净碳汇时空分布及驱动因素
1
作者 张慧 张力文 何正弘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517,共13页
农业兼具碳源和碳汇双重属性,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农业碳排放公平性角度出发综合管控农业碳源和碳汇量,明晰农业净碳汇的驱动因素对于实现东北农区农业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0年黑龙江省各市域... 农业兼具碳源和碳汇双重属性,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农业碳排放公平性角度出发综合管控农业碳源和碳汇量,明晰农业净碳汇的驱动因素对于实现东北农区农业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0年黑龙江省各市域的社会经济及农业生产等数据,本研究通过生态承载模型、经济效率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对区域农业碳排放公平性特征及净碳汇驱动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业净碳汇总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1.21×10^(7)t上升至2020年的4.02×10^(7)t。齐齐哈尔、绥化和哈尔滨三市农业净碳汇量较高,三市总和占黑龙江省碳汇量的51%以上。从农业碳排放公平性分区来看,双高区主要向南部和中部的哈尔滨、黑河和绥化等地聚集,双低区逐渐向东部的鸡西、双鸭山和鹤岗等地集中。双低区持续向经济高值区、生态高值区以及双高区发展,但不同市域间差距依旧显著。耕地面积和机械化水平是农业净碳汇空间分异的主导驱动因素。交互探测结果显示耕地面积和机械化水平与其他各因素的交互作用最强,同时净碳汇量受机械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交互作用的影响最大。研究表明,黑龙江省需根据各地区具体情况制定差别化的绿色农业管控措施,以推进东北农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净碳汇 公平性评价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黑龙江省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机械能否带动保护性耕作净碳汇的空间外溢?——基于农机跨区服务视角
2
作者 李园园 薛彩霞 +2 位作者 柴朝卿 李卫 姚顺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296,共14页
农机跨区服务推动了以农业机械为载体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其净碳汇的空间外溢。本文以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及西藏)为研究样本,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揭示保护性耕作机械及其净碳汇在空间上的集聚特征,并通过空间杜宾... 农机跨区服务推动了以农业机械为载体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其净碳汇的空间外溢。本文以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及西藏)为研究样本,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揭示保护性耕作机械及其净碳汇在空间上的集聚特征,并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定量分析保护性耕作机械对其净碳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保护性耕作机械动力及其净碳汇在2000—2020年期间均呈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52%和7.42%,两者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区域集聚特征。2)保护性耕作机械动力通过跨区服务能够显著带动保护性耕作净碳汇实现空间外溢。具体表现为保护性耕作机械动力对周边省份保护性耕作净碳汇会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主要归因于秸秆还田机械的跨区作业。3)保护性耕作机械动力对其净碳汇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时间、地形、粮食作物主产区而异。具体来说,其空间溢出效应在2004—2009年间和2010—2013年间显著为正,并呈增加趋势;在平原地区,其空间溢出效应为正,在丘陵山区则为负;保护性耕作机械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水稻主产区更明显,免耕机械的空间溢出效应在小麦主产区相对突出,而秸秆还田机械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三大粮食作物主产区基本无差异。为此,本研究提出加大保护性耕作推广力度、搭建农机服务信息化平台和提高保护性耕作农机装备水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跨区服务 保护性耕作 净碳汇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中国农业净碳汇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演进分析
3
作者 贯君 张少鹏 +1 位作者 任月 盛春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8-1170,共13页
在测算和分析2002~2021年中国省域农业净碳汇的时空格局变化基础上,利用随机森林模型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及其非线性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呈持续增长的碳盈余状态,净碳汇总量由2002年的22965.13万t增至2021年的49992.53万t,增幅达117... 在测算和分析2002~2021年中国省域农业净碳汇的时空格局变化基础上,利用随机森林模型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及其非线性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呈持续增长的碳盈余状态,净碳汇总量由2002年的22965.13万t增至2021年的49992.53万t,增幅达117.69%.多数省份实现碳中和并逐渐偏向高碳盈状态,净碳汇总量呈由东向西依次递减的分布格局,并存在高值集聚增多、低值集聚减少的向好趋势,20a间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和山东净碳汇增加量超过2000万t,仅浙江、福建、海南、上海和北京净碳汇量下降.净碳汇强度的空间集聚和非均衡趋势明显,东北、中部和西南地区净碳汇强度较高,大部分省份的净碳汇强度处于0~1.5t C/万元间,仅黑龙江和吉林始终高于1.5t C/万元,而西藏和青海则为负值.灌溉条件、机械化秸秆还田、机械化免耕播种、粮食单产等因素的影响均具有非线性,受教育程度与净碳汇间呈“倒U型”,机械化水平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他因素呈波动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净碳汇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随机森林模型 中国
下载PDF
山东省耕地利用净碳汇变化与耕地利用效益关系研究
4
作者 苏浩 李佳珂 +3 位作者 刘坤 陈晓 杨洋 邵战林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4-873,共10页
本文以粮食主产区山东省为例,运用净碳汇核算模型和库兹涅茨曲线等方法,测算2001―2020年山东省16个地级市耕地利用净碳汇,阐明耕地利用净碳汇时空变化与耕地经济效益及其社会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①2001―2020年山东省耕地发挥巨大碳... 本文以粮食主产区山东省为例,运用净碳汇核算模型和库兹涅茨曲线等方法,测算2001―2020年山东省16个地级市耕地利用净碳汇,阐明耕地利用净碳汇时空变化与耕地经济效益及其社会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①2001―2020年山东省耕地发挥巨大碳汇作用,净碳汇总量呈波动上升态势。2020年,山东省耕地利用净碳汇量增幅达33.052%,已超过全国总量的1/9。②山东省耕地利用净碳汇具有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格局。仅2020年,净碳汇高值区是低值区的13.743倍。③山东省16个地级市耕地利用净碳汇与单位面积耕地产值之间存在上升–下降–再上升的“N”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④山东省各地级市耕地利用净碳汇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耕地利用净碳汇的时空变化与耕地利用经济效益、耕地利用社会效益之间有显著的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净碳汇 耕地产值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山东省
下载PDF
中国省域净碳汇效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任悦宁 张建勋 +1 位作者 董宏杰 董旭娟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5,共10页
提升净碳汇效率是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论文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净碳汇效率,分别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探究中国省域净碳汇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净碳汇效率整... 提升净碳汇效率是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论文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净碳汇效率,分别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探究中国省域净碳汇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净碳汇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总值偏低且区域差异明显,呈现西南及东北区域高、中部及东部沿海区域低的格局。(2)净碳汇效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云南、黑龙江等区域,低值区域主要集中在天津、山东等区域。(3)城市化水平、工业污染治理和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是净碳汇效率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且多数因子交互作用后均产生非线性增强作用。建议根据各区域差异化特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环境规制等方法以达到社会经济低碳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碳汇效率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1978—2021年广西农业净碳汇时序特征及影响因素
6
作者 葛小君 吴丹 +1 位作者 李淑斌 安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9,共12页
农业系统既是重要的碳源系统,也是重要的碳汇系统。广西作为中国农业重点区域,量化其农业系统碳账户(碳排放、碳固定和净碳汇)对广西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广西统计数据,综合考虑农业系统碳排放和碳固定来源,采... 农业系统既是重要的碳源系统,也是重要的碳汇系统。广西作为中国农业重点区域,量化其农业系统碳账户(碳排放、碳固定和净碳汇)对广西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广西统计数据,综合考虑农业系统碳排放和碳固定来源,采用排放因子法和碳固定因子法对农业碳排放和碳固定进行量化,结合STIRPAT模型对碳账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1978—2021年广西农业碳排放量和碳固定量分别增长24.90%和280.30%,净碳汇量由–293.79×10^(4)t上升到1862.14×10^(4)t。农业资料投入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中化肥和灌溉是农业资料投入中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作物碳固定是广西农业系统碳固定量的主要来源,甘蔗是最主要的碳固定作物,占作物碳固定总量的57.35%。农业碳排放、碳固定和净碳汇量与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资料投入、农作物产量和稻田播种面积显著相关。STIRPAT模型结果表明,化肥投入与水稻种植对碳排放增加的影响最大,水稻播种面积、农作物产量和化肥投入显著影响碳固定和净碳汇量。为增加农业系统净碳汇量,广西后续应加强对化肥精准施用、稻田甲烷排放控制、规范化养殖和甘蔗增产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农业排放 农业固定 农业净碳汇 STIRPAT模型
下载PDF
中国海水养殖净碳汇效率的空间演进与外溢效应 被引量:3
7
作者 许冬兰 宋晓敏 郭宇钦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2期56-66,共11页
提高海水养殖净碳汇效率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8—2019年中国沿海9地海水养殖净碳汇效率,并对其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海水养殖净碳汇效率的影响因... 提高海水养殖净碳汇效率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8—2019年中国沿海9地海水养殖净碳汇效率,并对其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海水养殖净碳汇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海水养殖净碳汇效率水平整体较高且呈上升态势,但地区差异明显。从全局看,地区海水养殖净碳汇效率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集聚效应显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集聚程度逐渐减弱;从局部看,研究期间部分地区净碳汇效率的空间演进路径未发生变动,呈现出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科技推广、产量结构对海水养殖净碳汇效率具有促进作用,经济规模、专业人员投入强度具有抑制作用;从空间溢出效应看,专业人员投入强度、科技推广和产量结构对邻近地区净碳汇效率存在正向溢出效应,经济规模存在负向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碳汇效率 海水养殖 空间演进 外溢效应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河北省农业净碳汇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黄元生 李兆蓓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9-50,共12页
基于农业净碳汇影响因素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根据河北省2000-2019年的农业数据,从内部驱动和外部环境综合考虑相关指标,利用VECM模型对影响河北省农业净碳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短期来看,农业生产总值、农业机械总动力、水土流失治... 基于农业净碳汇影响因素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根据河北省2000-2019年的农业数据,从内部驱动和外部环境综合考虑相关指标,利用VECM模型对影响河北省农业净碳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短期来看,农业生产总值、农业机械总动力、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农产品总出口、水资源总量、农业用水量的增加以及耕地受灾面积的减少会对净碳汇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长期来看,农产品总出口、水资源总量和农业用水量的增加会对净碳汇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河北省低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净碳汇 影响因素分析 VECM模型 农业
下载PDF
绵阳市农业净碳汇时空特征以及低碳发展探讨
9
作者 李华 谭敏 +1 位作者 张庆 何慧扬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1期235-241,248,共8页
基于2002-2021年绵阳市以及9个区县的农地利用、水稻种植、畜禽养殖的12类主要碳源和12类主要农作物碳汇,测算了农业碳源、碳汇、净碳汇总量和净碳汇强度,并分析了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①绵阳市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201... 基于2002-2021年绵阳市以及9个区县的农地利用、水稻种植、畜禽养殖的12类主要碳源和12类主要农作物碳汇,测算了农业碳源、碳汇、净碳汇总量和净碳汇强度,并分析了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①绵阳市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2016年达到最大值。农业碳汇量、净碳汇总量、净碳汇强度均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2006年为最低值;碳汇功能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②碳排放量较高的地区有三台、盐亭县和江油市,碳排放量较低的地区为平武、北川县,地区差异明显;③碳汇和净碳汇总量空间分布中,三台县为碳汇和净碳汇总量最高的地区,北川、平武、涪城区为较低的地区;④北川和平武两县为农业净碳汇强度较低的2个地区,其余地区间的差异较小,各个区县的农业净碳汇强度虽有波动,但均呈上升趋势。地形条件、农业结构、农业发展水平是碳结构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为此,提出了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制定差别化的农业管理措施,促进农业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净碳汇 时空特征 发展 绵阳市
下载PDF
陕西省保护性耕作净碳汇的时空演变及差异性分析
10
作者 李园园 郗长军 +3 位作者 薛彩霞 柴朝卿 李卫 姚顺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23-132,共10页
保护性耕作是提升耕地系统固碳减排能力的重要措施。分析保护性耕作净碳汇效益及差异特征对于优化保护性耕作推广政策和农业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研究在测度2000—2020年陕西省各市保护性耕作净碳汇的基础上,利用Ke... 保护性耕作是提升耕地系统固碳减排能力的重要措施。分析保护性耕作净碳汇效益及差异特征对于优化保护性耕作推广政策和农业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研究在测度2000—2020年陕西省各市保护性耕作净碳汇的基础上,利用Kernel密度函数、趋势面分析和Dagum基尼系数分析其时空演变格局及差异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省保护性耕作净碳汇随时间整体呈“稳定-上升-波动上升”趋势,其由2000年的57.76万t上升至2020年的129.30万t,增幅为123.86%,且其净碳汇及净碳汇强度在空间上均表现出“中部高-南北低”的分布格局。2)保护性耕作净碳汇Kernel密度曲线随时间呈“主峰右移、波峰渐宽”并伴有“右拖尾”的演变特征;空间趋势面在东西方向较为平缓,而在南北方向上呈倒U型分布,分异特征明显。3)全省保护性耕作净碳汇基尼系数由2000年的0.50降至2020年的0.45,区域间差异(贡献率均值为67.22%)是其空间非均衡性的主要来源,但关中地区的内部差异大于陕南和陕北地区。研究结果将为陕西省区划保护性耕作推广的核心区域和重点区域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全国确定保护性耕作的重点推广区域以及优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净碳汇 时空演变 差异性 陕西
下载PDF
耕地净碳汇时空差异分析
11
作者 张晓华 张元敏 +2 位作者 焦马倩 王佳璐 高婷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2期99-104,共6页
以西北地区某省为研究区,利用2010—2021年的耕地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农药使用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农用柴油使用量、有效灌溉面积、翻耕和主要农作物产量等数据,测算并分析了研究区近10年的耕地碳排放、碳吸收和净碳汇量的时序... 以西北地区某省为研究区,利用2010—2021年的耕地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农药使用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农用柴油使用量、有效灌溉面积、翻耕和主要农作物产量等数据,测算并分析了研究区近10年的耕地碳排放、碳吸收和净碳汇量的时序变化,以及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研究区耕地净碳汇总量处于上下波动状态,从开始上升到后期呈现“W”字形变化,净碳汇增幅达7.62%。粮食作物的碳吸收总量占耕地碳吸收总量年均达84.66%;农业能源利用产生的碳排放量增幅达30.66%,农业生产投入品使用产生的碳排放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耕地碳排放和碳汇均有所增加,而耕地净碳汇也较10年前有所增加,说明耕地绿色发展初见成效。研究区各城市耕地在碳吸收、碳排放及净碳汇方面的表现呈现出一种自中部地区向南、北递减的模式。耕地净碳汇最多城市与最少的城市之间的差距达到了7.4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耕地排放 耕地吸收 耕地净碳汇 时空差异
下载PDF
甘肃省农业净碳汇与农业生产的时空耦合特征
12
作者 张洁 《管理科学与研究(中英文版)》 2023年第12期129-138,共10页
重点研究甘肃省农业净碳汇时空演变规律,并对农业净碳汇与农业产出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在对农业净碳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其时序演进和空间集聚关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改进的Tapio耦合指数分析农业净碳汇与... 重点研究甘肃省农业净碳汇时空演变规律,并对农业净碳汇与农业产出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在对农业净碳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其时序演进和空间集聚关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改进的Tapio耦合指数分析农业净碳汇与农业产出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05—2021年间甘肃省各市州农业净碳汇总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具有较强的碳汇功能,各区域之间差异较明显,农业净碳汇具有空间自相关特征,邻近市州的农业净碳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整体呈现一个高-高聚集、低-低聚集的分布特征,且集聚状态相对稳定;农业净碳汇与农业生产总值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经历了由全局失调到全局协调的变化过程,但协调水平仍较低;农业净碳汇与农业产出的Tapio耦合关系仍呈现出典型的经济主导型耦合特征。甘肃省在保证实现农业经济增长的同时努力降低环境资源消耗、减轻生态压力,但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总体仍存在矛盾,因此未来应该继续减源增汇,努力优化二者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净碳汇 时空特征 空间自相关 耦合协调度 Tapio耦合指数
下载PDF
不同经营措施对毛竹林生态系统净碳汇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翀 周国模 +6 位作者 施拥军 周宇峰 徐林 范叶青 沈振明 李少虹 吕玉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经营措施对毛竹林生态系统净碳汇能力的影响,为毛竹林固碳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排除地形因子等影响,选取施肥量和采伐方式2个因素,每个因素分别设置3个水平,共9个试验组合:大量施肥强度采伐... 【目的】探讨不同经营措施对毛竹林生态系统净碳汇能力的影响,为毛竹林固碳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排除地形因子等影响,选取施肥量和采伐方式2个因素,每个因素分别设置3个水平,共9个试验组合:大量施肥强度采伐、大量施肥中度采伐、大量施肥弱度采伐、中等施肥强度采伐、中等施肥中度采伐、中等施肥弱度采伐、不施肥强度采伐、不施肥中度采伐和不施肥弱度采伐,研究2010—2013年不同经营措施对毛竹林生态系统净碳汇能力的影响。【结果】2010和2013年两期0~5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差异显著(P<0.05),而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贮量差异不显著(P>0.05);两期植被总碳储量和毛竹碳储量差异均极显著(P<0.01),而两期林下植被总碳储量差异不显著(P>0.05);样地外运输总泄漏量仅占样地内施肥总排放量的7.32%;中等施肥弱度采伐处理与大量施肥强度采伐处理净碳汇量差异显著(P<0.05),中等施肥弱度采伐处理林分的净碳汇量最多,达到64.721 tC·hm^(-2),而大量施肥强度采伐处理林分的净碳汇量最少,为-14.237tC·hm^(-2),说明过度集约经营可能造成毛竹林生态系统的碳排放,而合理经营方式有利于毛竹林生态系统的碳积累;土壤碳库变化量占所有碳库变化量总和的70.99%±12.30%,毛竹碳库变化量占所有碳库变化量总和的23.37%±11.24%,林下植被碳库变化量占所有碳库变化量总和的0.63%±0.37%,运输泄漏量占所有碳库变化量总和的0.40%±0.16%,施肥排放量占所有碳库变化量总和的4.60%±4.85%,其中土壤碳库和毛竹碳库的变化量之和占所有碳库变化量总和的94.36%。【结论】在碳汇项目计量监测时,为了节约成本,可以忽略林下植被碳库和运输泄漏以及施肥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大量施肥强度采伐的毛竹林常规经营方式不仅植被总碳储量增加较少,而且还引起了明显的土壤碳排放,不利于毛竹林生态系统净碳汇量的积累。采用中等施肥弱度采伐的生态经营方式,不仅使植被总碳储量增加最多,同时土壤碳储量也增加最多,是一种最有利于毛竹林增汇减排的经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经营措施 土壤 植被 排放泄漏 净碳汇
下载PDF
鄱阳湖地区长期施肥双季稻田生态系统净碳汇效应及收益评估 被引量:8
14
作者 余喜初 李大明 +5 位作者 黄庆海 喻耀民 熊军 胡惠文 徐小林 陈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77-1782,共6页
以江西省红壤所长期施肥红壤水稻土双季稻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施肥处理作物产量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测定数据结合调查获得的生态系统物质和管理投入资料,估算了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单施钾肥... 以江西省红壤所长期施肥红壤水稻土双季稻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施肥处理作物产量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测定数据结合调查获得的生态系统物质和管理投入资料,估算了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单施钾肥(K)、氮磷肥配施(NP)、氮钾肥配施(NK)、氮磷钾配施(NPK)、两倍氮磷钾配施(2NPK)、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施(NPKM))双季稻生态系统的碳汇效应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有机肥和化肥配施(NPKM)既提高了系统的作物固碳量又显著增加了土壤的固碳量,使得其净碳汇效应最大,为8.78tC·hm-2·a-1;两倍氮磷钾配施(2NPK)系统的净碳汇效应为8.11tC·hm-2·a-1,二者均高于氮磷钾配施(NPK)处理的7.03tC·hm-2·a-1,不施肥及单施一种或两种无机肥配施系统的净碳汇效应均明显减弱,其中不施肥处理(CK)最小为4.52tC·hm-2·a-1,单施N肥比单施P、K肥在提高系统净碳汇效应上作用明显。配施有机肥(NPKM)稻田的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也高于无机肥配施处理(NPK和2NPK),不施肥、单施一种或两种无机肥配施稻田的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明显偏低。因此,稻田施用一定量的无机肥是提高稻田生态系统碳汇效应和经济效益的保证,而配施有机肥可以明显提高稻田生态系统的碳汇效应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双季稻农田生态系统 净碳汇效应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毛竹碳汇造林初期净碳汇量监测与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俞淑红 周国模 +2 位作者 施拥军 吕玉龙 沈振明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7-815,共9页
竹林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分布广泛的森林资源类型。由于其优良的固碳功能,在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以积累碳汇和实现碳汇交易为目的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营造活动日益增多。跟踪调查整个毛竹造林过程,连年监测毛竹碳储... 竹林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分布广泛的森林资源类型。由于其优良的固碳功能,在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以积累碳汇和实现碳汇交易为目的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营造活动日益增多。跟踪调查整个毛竹造林过程,连年监测毛竹碳储量变化和土壤有机碳变化,结合基线碳储量和造林活动过程排放泄漏估测,探究净碳汇量变化积累特征。结果表明:1项目区毛竹碳汇造林初期(1-5 a)净碳汇量二氧化碳当量(CO2-e)为443.77 t,累计净碳汇量二氧化碳当量为9.30 t·hm-2;2项目区在组成净碳汇量的多个分量中,只有毛竹碳储量变化起正面影响,而土壤有机碳变化、施肥排放和运输泄漏均对净碳汇量积累造成负面影响,5 a二氧化碳当量分别为-292.90,-18.99和-8.27 t;3毛竹造林初期(1-5 a),毛竹碳储量(地上、地下)变化和净碳汇量变化速率并不均匀;4毛竹造林过程中的土壤扰动,对净碳汇量会带来显著影响,造林初期甚至会出现净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毛竹 净碳汇 年变化 土壤扰动
下载PDF
中国农业净碳汇空间集聚与分异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罗烨 薛领 雪燕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77-1784,共8页
农业净碳汇空间集聚与分异特征,是当前中国农业现代化、生态化转型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了精准把握长时间尺度、微观空间单元下中国农业净碳汇空间集聚与分异特征,文章采用全国县域尺度农业数据,结合标准差椭圆方法、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 农业净碳汇空间集聚与分异特征,是当前中国农业现代化、生态化转型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了精准把握长时间尺度、微观空间单元下中国农业净碳汇空间集聚与分异特征,文章采用全国县域尺度农业数据,结合标准差椭圆方法、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等分析工具,对中国县域农业净碳汇空间格局分布规律进行详细探讨。研究表明,(1)从标准差椭圆方法揭示的空间分异格局来看,净碳汇空间分布中心整体存在向东北移动的趋势,空间分布范围存在明显的收缩态势,东北地区净碳汇对全国净碳汇空间格局的影响作用加强。(2)从全局空间自相关揭示的净碳汇空间集聚格局来看,全国净碳汇自1991─2011年经历了集聚—分散的过程。1991─2001年间,空间自相关程度在不断增强,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活动结构的相似性在空间上表现得较为明显。2001─2011年,空间自相关系数大幅下降,意味着净碳汇高值集聚区域在空间上逐渐呈现碎片化。(3)从局部空间自相关来看,农业净碳汇高值集聚区不断增多,低值集聚区不断减少,总体上反映了中国农业生产净碳汇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的改善。已经形成了东南地区净碳汇、西北地区负碳汇为主的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县域 农业 净碳汇 空间格局
下载PDF
鄱阳湖地区长期施肥双季稻稻田生态系统净碳汇效应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余喜初 黄庆海 +3 位作者 李大明 徐小林 叶会财 陈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31-1036,共6页
以江西省红壤所长期施肥红壤水稻土双季稻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施肥年限作物的产量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测定数据,结合调查获得的生态系统物质和管理投入资料,估算了不同施肥处理双季稻生态系统的碳汇效应和经济效益,并比较了... 以江西省红壤所长期施肥红壤水稻土双季稻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施肥年限作物的产量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测定数据,结合调查获得的生态系统物质和管理投入资料,估算了不同施肥处理双季稻生态系统的碳汇效应和经济效益,并比较了不同施肥年限农田生态系统碳汇效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净碳汇效应最强为-8.78 tC.hm-2.a-1,不施肥处理的净碳汇效应最弱为-4.86 tC.hm-2.a-1,加倍施加化肥虽提高了系统的净碳汇效应,但是作用不显著;不同施肥年限,相同施肥条件农田的作物固碳量和净碳汇效应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土壤固碳量变化显著,施加有机肥可以维持和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平均达到0.41 tC.hm-.2a-1,在追求更高作物固碳量同时,提高和维持土壤的固碳能力也是提高农田碳汇效应的有效途径。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平均经济效益为17 568 CNY.hm-.2a-1,也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因此,适当施加有机肥不仅可以大幅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汇效应,还可以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是实现低碳、高值农业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双季稻农田生态系统 净碳汇效应 土壤固能力 年际变化特征
下载PDF
中国农业净碳汇效率动态演进与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31
18
作者 李波 王春妤 张俊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8-76,共9页
提高农业碳排放效率是实现农业减排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经。本文在将农业净碳汇看作一种期望产出的基础上,运用DEA-BCC-I模型对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5—2017年农业净碳汇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Kernel-Density估计法... 提高农业碳排放效率是实现农业减排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经。本文在将农业净碳汇看作一种期望产出的基础上,运用DEA-BCC-I模型对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5—2017年农业净碳汇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Kernel-Density估计法对其时空动态演进过程进行分析。进一步在空间面板模型检验通过的基础上,选用双固定效应下的空间杜宾模型计量了农业净碳汇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2005—2017年我国农业净碳汇量以年均0.41%的速度下降,东部地区净碳汇量低于中西部、东北地区。我国的农业净碳汇效率水平整体偏低且空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净碳汇效率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分析农业净碳汇效率的动态演进特征发现,我国农业净碳汇效率呈现下降趋势,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且地区差异呈现扩大态势。测算省际农业净碳汇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显示,我国省际间的农业净碳汇效率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存在局部聚类的情况;局域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也表明省际农业净碳汇效率在空间上呈现集聚效应。在农业净碳汇的空间效应方面,农业内部结构、工业化程度、教育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我国省际农业净碳汇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而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碳汇效率 Kernel-Density 空间杜宾模型 溢出效应
下载PDF
中国耕地利用净碳汇时空演进及综合分区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强 高威 +3 位作者 魏建飞 姜志法 张杨 吕军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39-249,共11页
耕地利用净碳汇是影响耕地利用进程的重要因素,分区优化耕地利用是实现中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基于耕地利用碳源-碳汇视角测算了2005—2020年中国31省(市、区)耕地利用净碳汇量,利用核密度估计分析其动态演进趋势,并探究... 耕地利用净碳汇是影响耕地利用进程的重要因素,分区优化耕地利用是实现中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基于耕地利用碳源-碳汇视角测算了2005—2020年中国31省(市、区)耕地利用净碳汇量,利用核密度估计分析其动态演进趋势,并探究耕地利用净碳排放与农业经济的脱钩效应;结合脱钩结果和粮食产区进行综合分区优化,借助灰色模型预测了2021—2035年各综合分区的净碳汇量及脱钩状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耕地利用净碳汇量呈波动式上升,年均增速3.740%,粮食主产区碳汇能力优于其他粮食产区;2)核密度估计显示,中国耕地利用净碳汇地区差距逐渐缩小,但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均呈向碳汇高值区的扩散态势;3)研究期内耕地利用净碳排放与农业经济脱钩状态主要为强脱钩,2020年除北京、上海、广东和海南外,其他省(市、区)均处于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的综合分区;4)预测2021—2035年中国耕地利用碳汇能力保持平稳增长,各综合分区脱钩状态主要为强脱钩。并对全国及各综合分区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推进实现耕地利用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排放 净碳汇 综合分区 粮食产区 演进趋势 核密度估计 脱钩模型 灰色预测
下载PDF
主要粮经作物与轮作模式净碳汇价值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白保勋 陈东海 +4 位作者 徐婷婷 田建民 梅天骄 万猛 王广力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7-101,共5页
构建农业净碳汇价值评价技术体系,测算了主要粮经作物固碳价值、碳投入价值、农药环境成本、化肥环境成本,用这些作物的固碳价值减去碳投入价值、农药环境成本、化肥环境成本,得到其净碳汇价值;根据主要粮经作物净碳汇价值计算不同轮作... 构建农业净碳汇价值评价技术体系,测算了主要粮经作物固碳价值、碳投入价值、农药环境成本、化肥环境成本,用这些作物的固碳价值减去碳投入价值、农药环境成本、化肥环境成本,得到其净碳汇价值;根据主要粮经作物净碳汇价值计算不同轮作模式的净碳汇价值。结果表明:主要粮经作物净碳汇价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玉米、水稻、小麦、花生,不同轮作模式下粮经作物净碳汇价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小麦+水稻、小麦+玉米、小麦+花生。不同轮作模式下粮经作物净碳汇价值测算结果对农业生态价值补偿标准确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建议减少农药与肥料的使用量,降低粮经作物碳投入价值与农药化肥环境成本,不断提高粮经作物净碳汇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经作物 价值 投入价值 净碳汇价值 农业生态补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