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库温室气体净通量评估模型(G-res Tool)及在长江上游典型水库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斌 李哲 +2 位作者 李翀 陈永柏 郭劲松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79-1488,I0001-I0003,共11页
目前准确量化温室气体排放量已成为气候变化研究和政策制定的关键.在IPCC水库温室气体净通量的概念性框架下,国际水电协会汇总分析了全球223座水库的CO2和CH4研究成果,构建了G-resTool,其可以用于评估已建或待建水库在长时间尺度下的温... 目前准确量化温室气体排放量已成为气候变化研究和政策制定的关键.在IPCC水库温室气体净通量的概念性框架下,国际水电协会汇总分析了全球223座水库的CO2和CH4研究成果,构建了G-resTool,其可以用于评估已建或待建水库在长时间尺度下的温室气体净通量.本文介绍了G-resTool模型的基本原理与模型框架,利用模型内置数据库中所涉及的中国长江上游12座典型水库数据进行初步应用分析,12座水库温室气体净通量平均值为88.17gCO2e/(m^2·a),在全球约7000座水库中所处水平为11.67%,处于低阈值范围.在水库温室气体净通量分析结果中,其他非相关人类活动产生的水库温室气体通量(UAS)在蓄水后总通量(Post)中所占比重远高于蓄水前温室气体通量(Pre).长江上游水库蓄水后的CH4和CO2通量对于温室效应的贡献量相当.通过将G-resTool模型蓄水后的温室气体通量评估结果和所涉及到的12座水库中已发表的数据对比分析发现,G-resTool具有简便、适用面广等特点.但G-resTool毕竟仍为经验性模型,其基本原理和模块设计上的内在缺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并造成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个案水库而言,长期跟踪观测与机理研究仍是未来减少水库温室气体净通量不确定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温室气体 净通量 模型 评估 长江上游
下载PDF
孟加拉湾感热净通量与陕西秋季降水的联系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丹 盛立芳 +2 位作者 黄少妮 白光弼 高红燕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58-1667,共10页
利用1979-2011年9-10月陕西96个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研究了孟加拉湾感热净通量与陕西秋季降水的关系,并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秋季降水与孟加拉湾感热净通量为显著负相关。秋季当该海... 利用1979-2011年9-10月陕西96个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研究了孟加拉湾感热净通量与陕西秋季降水的关系,并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秋季降水与孟加拉湾感热净通量为显著负相关。秋季当该海域感热净通量偏弱时,乌拉尔山附近易于形成阻塞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偏北,陕西地区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偏南水汽输送增强,大气辐合上升运动也增强,同时,9月南亚高压位置偏北、南亚夏季型季风偏强,易造成陕西秋季降水偏多的环流形势。陕西秋季降水异常与低纬度海温的年际背景场有关,秋季低纬度海洋SST的EOF第二模态的空间型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孟加拉湾感热净通量与陕西降水的联系。孟加拉湾秋季的感热通量与上一年冬季和当年夏季的感热净通量呈显著正相关,可根据该海域上一年冬季和当年夏季的感热净通量强弱估计其秋季感热状况,从而预测陕西秋季降水的多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降水 孟加拉湾 感热净通量 陕西
下载PDF
不同CO_(2)浓度和施氮水平对麦田CO_(2)净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党慧慧 刘超 +4 位作者 夏晔 伍翥嵘 王圆媛 胡正华 陈书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7-87,共11页
为研究不同CO_(2)浓度和施氮量对麦田CO_(2)净通量的影响,利用开顶式气室(OTC)组成的CO_(2)浓度自动调控平台模拟CO_(2)浓度升高环境.以冬小麦为试验材料,设置CK(对照,环境大气CO_(2)浓度)、C_(1)(CO_(2)浓度比CK增加120μmol·mol^... 为研究不同CO_(2)浓度和施氮量对麦田CO_(2)净通量的影响,利用开顶式气室(OTC)组成的CO_(2)浓度自动调控平台模拟CO_(2)浓度升高环境.以冬小麦为试验材料,设置CK(对照,环境大气CO_(2)浓度)、C_(1)(CO_(2)浓度比CK增加120μmol·mol^(-1))和C_(2)(CO_(2)浓度比CK增加200μmol·mol^(-1))3个CO_(2)浓度水平;施氮量设置常规施氮量(N_(1),25 g·m^(-2))和低氮(N_(2),15 g·m^(-2))2个水平.采用静态箱-高精度气体分析仪观测麦田CO_(2)净通量.结果表明:各处理的麦田CO_(2)净通量变化特征一致,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拔节期和抽穗期达到峰值.N_(1)处理下,在整个生育期,CK、C_(1)和C_(2)处理的CO_(2)累积量分别为-105.8±12.6、-123.1±11.5和-120.2±4.1 kg·hm^(-2).N_(2)处理下,在整个生育期,CK、C_(1)和C_(2)处理的CO_(2)累积量分别为-82.3±9.2、-95.4±7.6和-96.7±2.8 kg·hm^(-2);拔节期C_(2)处理的CO_(2)累积量比CK显著增加了31.8%(P=0.024).C_(1)处理下,拔节期N_(1)处理的CO_(2)累积量显著高于N_(2)处理55.0%(P=0.009);C_(2)处理下,N_(1)处理的整个生育期CO_(2)累积量显著高于N_(2)处理23.6%(P=0.010).各处理CO_(2)净通量跟土壤湿度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显著;N_(1)处理下,C_(1)和C_(2)处理的CO_(2)净通量跟光合有效辐射的相关关系达到显著,N_(2)处理下,CK和C_(1)处理的CO_(2)净通量跟光合有效辐射的相关关系达到显著;N_(1)处理下,C_(1)处理的CO_(2)净通量跟空气温度的相关关系达到显著,其余处理未达到显著.本研究表明:在小麦的拔节期和抽穗期,相比于CO_(2)浓度升高,施氮量对麦田CO_(2)净通量的影响更为显著;CO_(2)浓度升高与施氮量对麦田CO_(2)净通量的影响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CO_(2)浓度升高 氮肥 CO_(2)净通量
下载PDF
北极高纬度苔原CO_(2)净通量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陈清清 包韬 +1 位作者 朱仁斌 徐华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2-495,共14页
北极夏季无冰区苔原CO_(2)的释放对全球碳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第4次北极科学考察(2008年7月26日—8月5日)期间,采用密闭箱法在北极新奥尔松(Ny-Ålesund)黄河站区附近的鸟类保护区苔原(Tundra in Seabird Sanctuary,TSB)、普通... 北极夏季无冰区苔原CO_(2)的释放对全球碳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第4次北极科学考察(2008年7月26日—8月5日)期间,采用密闭箱法在北极新奥尔松(Ny-Ålesund)黄河站区附近的鸟类保护区苔原(Tundra in Seabird Sanctuary,TSB)、普通海滩苔原(Tundra in Non-seabird Colony,TNS)和两者间的过渡苔原(Tundra in Transition Zone,TTR)监测CO_(2)净通量(Net CO_(2)Fluxes,NEE)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鸟类保护区苔原TSB的平均NEE为(–39.0±6.0)mg·m^(–2)·h^(–1),为CO_(2)吸收汇,且对CO_(2)的吸收随着植被覆盖度和海鸟活动强度的增强而显著增强;普通海滩苔原TNS和过渡苔原TTR的平均NEE分别为(12.0±6.3)mg·m^(–2)·h^(–1)和(40.5±29.3)mg·m^(–2)·h^(–1),均为CO_(2)净排放源。普通海滩苔原TNS的CO_(2)排放强度随土壤水分的减少和地势增高而增强;过渡苔原TTR中高地苔原区的平均NEE为(106.4±23.1)mg·m^(–2)·h^(–1),为CO_(2)强排放源;而泥炭苔原区的平均NEE为(–58.3±9.5)mg·m^(–2)·h^(–1),为CO_(2)强吸收汇。苔原土壤的理化性质对苔原NEE有重要影响,鸟类保护区苔原TSB和普通海滩苔原TNS的NEE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44,P=0.003)。鸟类保护区苔原TSB的NEE与土壤温度弱正相关(r=0.32,P=0.06),与NH4+-N(P<0.05)和NO_(3)^(–)-N(P<0.05)含量均显著负相关。在全球变暖的驱使下,不同地形地貌和海鸟活动特征的北极苔原区域CO_(2)排放的复杂性将显著增强,对全球碳循环产生较大的影响,本研究也将为此提供科研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净通量 北极 新奥尔松 高纬度苔原
下载PDF
节水灌溉与生物炭施用对稻田生态系统CO_(2)净通量日变化的影响
5
作者 李伟征 陈娟 +1 位作者 江赜伟 杨士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1期74-79,共6页
为了揭示不同水碳管理对稻田生态系统-大气间CO_(2)交换的影响,基于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水碳管理模式下稻田生态系统CO_(2)净通量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分蘖期、拔节孕穗期、乳熟期稻田生态系统CO_(2)净通量变化趋势均呈现U型特征,总体... 为了揭示不同水碳管理对稻田生态系统-大气间CO_(2)交换的影响,基于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水碳管理模式下稻田生态系统CO_(2)净通量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分蘖期、拔节孕穗期、乳熟期稻田生态系统CO_(2)净通量变化趋势均呈现U型特征,总体表现为白天吸收,夜晚排放,且各生育期的净吸收阶段与净排放阶段在时间上呈现一致性。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稻田生态系统白天CO_(2)净吸收时长及吸收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除分蘖期高量生物炭处理降低了稻田生态系统白天CO_(2)净吸收通量外,生物炭施用增大了节水灌溉稻田生态系统白天CO_(2)净吸收通量与夜晚CO_(2)净排放通量。与不施用生物炭处理相比,2种生物炭情况下稻田生态系统白天与夜间CO_(2)净通量增加幅度为2.26%~27.16%和2.30%~32.69%。节水灌溉减小了稻田生态系统白天CO_(2)净吸收通量,增大了稻田生态系统夜间CO_(2)净排放通量,白天吸收和夜晚排放的变化幅度为2.68%~59.79%和1.26%~40.95%。研究结果可为实现稻田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充分发挥稻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节水灌溉 稻田生态系统 CO_(2)净通量 日变化
原文传递
澜沧江梯级水库CO_(2)和CH_(4)排放通量研究
6
作者 陶雨晨 傅开道 +2 位作者 张洁 杨丽莎 袁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温室效应已成为重要的全球气候问题,而内陆水体是温室气体(CO_(2)和CH_(4))的重要排放源,更有研究发现筑坝蓄水可能引起河流水体CO_(2)和CH_(4)排放的增多。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使用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通量评估模型G-res Tool,... 温室效应已成为重要的全球气候问题,而内陆水体是温室气体(CO_(2)和CH_(4))的重要排放源,更有研究发现筑坝蓄水可能引起河流水体CO_(2)和CH_(4)排放的增多。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使用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通量评估模型G-res Tool,利用流域基本信息及水库特征数据,对澜沧江干流已建成的10座梯级水库温室气体(CO_(2)和CH_(4))进行模拟计算,10座水库蓄水后温室气体(CO_(2)和CH_(4))年排放通量平均值为162.81 g CO_(2)e/(m^(2)·a),远低于全球水库平均水平,均表现为温室气体的“源”,从上游至下游整体呈增加趋势,且排放以CO_(2)为主,全年CO_(2)排放通量为CH_(4)的36倍。考虑了水库蓄水前的温室气体排放及其他非相关人类活动的影响后,得到澜沧江水库温室气体(CO_(2)和CH_(4))年净排放通量平均值为225.70 g CO_(2)e/(m^(2)·a),表明筑坝增加了库区水体温室气体排放,但和火力发电相比,仍属于相对清洁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 梯级电站 水库温室气体 模型 排放通量
下载PDF
北印度洋净热通量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7
作者 苗波 韩树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20,共11页
根据月平均热通量(TropFlux)资料,使用相关分析和线性倾向估计以及经验正交分解(EOF)等方法,标记5个特征海区,以反映北印度洋净热通量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冬季阿拉伯海失热区比孟加拉湾失热区失热多;夏季只有亚丁... 根据月平均热通量(TropFlux)资料,使用相关分析和线性倾向估计以及经验正交分解(EOF)等方法,标记5个特征海区,以反映北印度洋净热通量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冬季阿拉伯海失热区比孟加拉湾失热区失热多;夏季只有亚丁湾海域失热,斯科特拉区得热量值和赤道区相当。北印度洋净热通量季节分布呈现春季峰值大于秋季的双峰分布。近些年来,阿拉伯海和亚丁湾海域失热减小,孟加拉湾失热增多,赤道得热有下降的趋势。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亚丁湾失热区净热通量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主要由潜热和感热决定,亚丁湾夏季失热还与长波辐射有关。冬季净热通量异常场分解出3个独立模态,累计贡献率可达53.87%,第一模态为主模态,阿拉伯海失热区失热减少、孟加拉湾失热区失热增多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夏季净热通量异常场前3个模态的累计贡献率为57.42%,第一模态为主模态,北印度洋全场一致性得热,且以热带印度洋西部为最强的年代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印度洋 通量 通量 经验正交分解(EOF) 阿拉伯海 孟加拉湾
下载PDF
南海蒸发和净淡水通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 被引量:10
8
作者 曾丽丽 施平 +1 位作者 王东晓 陈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29-938,共10页
以19年(1988~2006年)的SSM/I(Special Sensor Microwave/Imager)卫星观测为基础,计算了南海的逐月海面蒸发量,并结合SSM/I的降雨观测,得到了南海的逐月净淡水通量,并分析其季节和年际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南海的蒸发量年变化基本呈双峰... 以19年(1988~2006年)的SSM/I(Special Sensor Microwave/Imager)卫星观测为基础,计算了南海的逐月海面蒸发量,并结合SSM/I的降雨观测,得到了南海的逐月净淡水通量,并分析其季节和年际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南海的蒸发量年变化基本呈双峰型结构,降雨和净淡水通量呈单峰型结构.1988~2001年,南海的蒸发量呈上升趋势,增长速率为1 mm/yr;2001~2006年,以1.9 mm/yr的速率减少.南海的降雨量和净淡水通量与Nino3指数成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2和-0.58.在1997~1 998厄尔尼诺暖事件期间,降雨量和净淡水通量均显著下降,且以其为界,降雨量在此之前以1.3 mm/yr的速率增长,净淡水通量升降趋势不明显;而在此之后,降雨以8.5mm/yr的速率下降,净淡水通量的下降速率为7.5 mm/y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面蒸发 淡水通量 季节和年际变化
下载PDF
长江口北支进入南支净盐通量的观测与计算 被引量:14
9
作者 茅志昌 沈焕庭 陈景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4,共5页
根据 2 0 0 1年 4月 1 0— 1 3日长江口大潮期 5个潮周期 3条测量船的同步连续观测资料 ,计算了长江口北支进入南支的净盐通量为 5 4 5× 1 0 6 t,这一结果为预测长江口南支及青草沙水源地的咸潮入侵强度和开发利用长江口淡水资源... 根据 2 0 0 1年 4月 1 0— 1 3日长江口大潮期 5个潮周期 3条测量船的同步连续观测资料 ,计算了长江口北支进入南支的净盐通量为 5 4 5× 1 0 6 t,这一结果为预测长江口南支及青草沙水源地的咸潮入侵强度和开发利用长江口淡水资源提供了重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量 同步连续观测 成潮入侵强度 长江口北支
下载PDF
太平洋海气界面净热通量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衍韫 刘秦玉 潘爱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1-350,共10页
根据 COADS资料 ,使用经验正交分解 (EOF)等分析方法 ,研究了北太平洋海气热通量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北太平洋海洋夏季净得热 ,冬季净失热 ,且黑潮及其延伸体区失热最大。净热通量年际变化较明显 ,北太平洋西... 根据 COADS资料 ,使用经验正交分解 (EOF)等分析方法 ,研究了北太平洋海气热通量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北太平洋海洋夏季净得热 ,冬季净失热 ,且黑潮及其延伸体区失热最大。净热通量年际变化较明显 ,北太平洋西部模态水形成区冬季净热通量和副热带失热区春季净热通量的年际变化都主要依赖于潜热和感热通量的年际变化。夏季净热通量的低频变化中心在热带 ,冬季低频变化中心在黑潮及其延伸体区。冬季赤道东、西太平洋净热通量异常的年际变化相反 ;在热带北太平洋中部年际变化达到最大。夏季热带太平洋是净热通量异常的年际变化最大的海域 ,沿赤道两侧在 16 5°E处呈偶极子型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海气界面 通量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定量遥感地表净辐射通量所需大气下行长波辐射估算模型改进 被引量:18
11
作者 黄妙芬 邢旭峰 +1 位作者 朱启疆 刘素红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7-766,共10页
利用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夏季近地层气象观测资料,对得到广泛应用的十种晴天大气下行辐射估算模型和两种昙天大气下行辐射估算模型进行检验。指出其中Iziomon(2003)晴天大气下行辐射估算模型是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夏季较适用的估算模型。... 利用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夏季近地层气象观测资料,对得到广泛应用的十种晴天大气下行辐射估算模型和两种昙天大气下行辐射估算模型进行检验。指出其中Iziomon(2003)晴天大气下行辐射估算模型是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夏季较适用的估算模型。然而,在有云天空,Iziomon(2003)昙天估算模型误差比较大。本文依据实测资料,对Iziomon(2003)昙天大气下行辐射估算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模型估算值与实测值非常接近。由于应用常规气象站的大气温湿度来估算大气下行辐射仅代表近地层大气对其的贡献,不能反映整层大气的贡献,尤其在近地层与高空大气的水汽状况不一致时,上述模型将有较大的误差。为此本文结合Iziomon(2003)晴天模型中大气比辐射率的表达式,提出了运用红外辐射计以37°高度角对天空的观测值,来推算大气下行辐射的新方法。小汤山的试验数据表明,新模型的反演精度优于上述传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层大气温湿度 红外辐射计 37°高度角 大气下行长波辐射 估算模型 近地层大气 辐射估算 模型改进 辐射通量 定量遥感
下载PDF
净辐射通量观测方法及观测精度的不确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晓敏 朱治林 +2 位作者 张仁华 王庚辰 刘广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2-54,共3页
净辐射通量观测方法和观测精度的不确定性已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和了解,除了各种净辐射通量观测方法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外,还涉及太阳辐射表的标定方法(特别是长波辐射表的标定)、各种辐射表的技术指标及正确使用和维护等问题。通过在野外... 净辐射通量观测方法和观测精度的不确定性已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和了解,除了各种净辐射通量观测方法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外,还涉及太阳辐射表的标定方法(特别是长波辐射表的标定)、各种辐射表的技术指标及正确使用和维护等问题。通过在野外对国产全波段净辐射表(Net pyrradiometer下称净辐射表)和“四路法”(4-waycomponent system)2种常用的净辐射通量观测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净辐射通量观测精度随时间和天气状况变化有不确定性,温度变化和辐射表防风罩透过光谱的不一致性是导致辐射表测量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通量 太阳辐射 不确定性 观测方法 观测精度 辐射表 回路法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净生态系统二氧化碳通量及浓度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3
作者 刁一伟 黄建平 +2 位作者 刘诚 崔健 刘寿东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9-860,共12页
净生态系统碳通量(NEE)的计算对于准确模拟区域碳通量和大气CO2浓度的时空变化至关重要。本文利用中尺度大气—温室气体耦合模式WRF-GHG(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ith Greenhouse Gases Module),对2010年7月28日至... 净生态系统碳通量(NEE)的计算对于准确模拟区域碳通量和大气CO2浓度的时空变化至关重要。本文利用中尺度大气—温室气体耦合模式WRF-GHG(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ith Greenhouse Gases Module),对2010年7月28日至2010年8月2日期间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CO2浓度及时空分布的各种过程进行了详尽模拟。结果表明,植被光合呼吸模型(VPRM)能模拟不同植被下垫面 NEE 的日变化;WRF-GHG模拟的大气CO2浓度日变化与观测相吻合,但低估了大气CO2浓度5~15 ppm(ppm表示10?6),这可能与人为排放源的低估、VPRM参数的不确定性以及气象场模拟的不准确性有关。太湖和植被覆盖较好的地区如浙江北部山区是该地区的主要碳汇,而城市为CO2的主要排放源。太湖和陆地生态系统对区域内碳循环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减缓区域大气 CO2浓度的升高。此外,局地气象条件如湖陆风对太湖周边地区大气 CO2浓度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WRF-GHG耦合模式 二氧化碳浓度 生态系统碳通量
下载PDF
青海省地表净辐射通量的遥感估算方法及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晓雨 贾绍凤 朱文彬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21-933,共13页
地表净辐射通量是地气系统的关键参数,对其准确估算并进行时空特征分析是地表水热平衡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2011-2019年的MODIS产品分别估算了青海省晴天和有云条件下卫星过境时刻的瞬时地表净辐射通量,并依据地表净辐射通量的日变... 地表净辐射通量是地气系统的关键参数,对其准确估算并进行时空特征分析是地表水热平衡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2011-2019年的MODIS产品分别估算了青海省晴天和有云条件下卫星过境时刻的瞬时地表净辐射通量,并依据地表净辐射通量的日变化模型计算得到日间地表净辐射通量。在精度评价方面,利用青海省西宁和格尔木两站的辐射通量数据和50个站的气象观测数据,分别验证了瞬时和日间地表净辐射通量的遥感估算精度。结果表明,晴天条件下瞬时和日间地表净辐射通量在西宁站估算精度较高,RMSE分别达到72.35 W·m^(-2)和2.29 MJ·m^(-2),在格尔木站存在明显的高估,Bias分别达到133 W·m^(-2)和3.25 MJ·m^(-2)。在各气象站点处,遥感估算的日间地表净辐射通量有较高的精度,RMSE为2.04 MJ·m^(-2)。青海省晴天条件下地表净辐射通量的年均值为4176.62 MJ·m^(-2),年内变化呈单峰分布,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6月(559.23 MJ·m^(-2))和12月(134.68 MJ·m^(-2)),其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MODIS 地表辐射通量 地表能量平衡 遥感估算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通量观测数据的生态系统净碳交换估算
15
作者 牟苏斌 《现代信息科技》 2020年第15期21-23,共3页
大规模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影响,改变了其固有的碳收支平衡,引发了一系列全球环境问题,因此碳循环得到了普遍的关注,而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更是其中的核心研究之一。研究选取了东亚的三个森林站点,基于MODIS遥感影像和通量观... 大规模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影响,改变了其固有的碳收支平衡,引发了一系列全球环境问题,因此碳循环得到了普遍的关注,而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更是其中的核心研究之一。研究选取了东亚的三个森林站点,基于MODIS遥感影像和通量观测数据,利用回归统计模型对生态系统净碳通量进行估算,分析并评价模型的精度,验证该基于遥感数据的统计模型在东亚森林生态系统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生态系统通量 回归统计模型
下载PDF
亚热带地区蔬菜地甲烷净交换通量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奉小明 王凯 +3 位作者 郑循华 罗献宝 王睿 王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91-1099,共9页
农田土壤是大气甲烷(CH_4)的重要源和汇,以往关于农田CH_4净交换通量的研究多关注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而蔬菜地的观测研究不足。本研究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亚热带地区一块种植包菜的典型露天蔬菜地开展将近1年的田间原位CH_4... 农田土壤是大气甲烷(CH_4)的重要源和汇,以往关于农田CH_4净交换通量的研究多关注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而蔬菜地的观测研究不足。本研究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亚热带地区一块种植包菜的典型露天蔬菜地开展将近1年的田间原位CH_4通量观测,以揭示蔬菜地CH_4净交换通量的周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估算CH_4年累积净交换通量,并定量评估CH_4净交换通量的误差。本试验在包菜地的垄上和垄间同时布设观测点进行CH_4通量观测,并对环境因子进行同步测量,观测期为2016年1月1日至12月8日。结果表明,所研究的蔬菜地为大气CH_4的微弱汇,年平均通量为(-9.9±7.0)μg(C)×m^(-2)×h^(-1),全年累积通量为-0.84kg(C)×hm^(-2),较高的土壤水分条件和高施氮量可能是导致本研究蔬菜地CH_4吸收较弱的主要原因。全年CH_4累积通量的总体误差为-48%^-16%,其中,由于通量计算方法引起的系统误差会使估算的通量偏低32%,年尺度上的随机误差大小为16%,主要来自CH_4通量的空间差异,因此可适当增加空间重复,以减小空间随机误差。研究还发现垄上的CH_4吸收通量显著高于垄间(P<0.01),因此在开展农田温室气体通量观测时应兼顾垄上和垄间、种植行和行间等农田管理措施存在显著差异的区域,均布设观测点,避免对通量观测结果造成系统性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蔬菜地 甲烷 交换通量 静态箱法 年累积通量 通量误差
下载PDF
白昼净辐射通量的改进方法研究
17
作者 安卫辉 张友静 +1 位作者 陈静欣 李晓宁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5-422,共8页
以山东半岛为研究区,利用MODIS产品数据和气象站点数据,采用净辐射通量遥感模型,计算站点瞬时净辐射通量,并扩展得到白昼净辐射通量;利用地面气象站点实测数据,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针对遥感净辐射通量存在较大的系统偏差以及在NDV... 以山东半岛为研究区,利用MODIS产品数据和气象站点数据,采用净辐射通量遥感模型,计算站点瞬时净辐射通量,并扩展得到白昼净辐射通量;利用地面气象站点实测数据,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针对遥感净辐射通量存在较大的系统偏差以及在NDVI低值区域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白昼净辐射通量计算的改进方法和依据NDVI值分段修正净辐射通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在计算白昼地表净辐射通量时,缩短日照时数,使用N-2代替理论日照时数N进行地表净辐射通量的扩展,系统误差减小,在该区域有较好的结果。在冬季,将NDVI<0.3低值区域地表比辐射率增加3%,与实测数据相关性加强,两站点截距改善分别为54.58与27.03;并采用郑州站点数据进行验证和分析,说明改进方法可以应用到类似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辐射通量 地表比辐射率 山东半岛 改进方法
下载PDF
干旱年份沙质草地生态系统净CO_2通量年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牛亚毅 李玉强 +3 位作者 王旭洋 龚相文 罗永清 田德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5-221,共7页
草地生态系统是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生态系统碳平衡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采用涡度相关法对科尔沁沙质草地生态系统进行连续两年(2015和2016年)的碳通量观测,此两年恰逢研究区的相对干旱之年,年降水量约为... 草地生态系统是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生态系统碳平衡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采用涡度相关法对科尔沁沙质草地生态系统进行连续两年(2015和2016年)的碳通量观测,此两年恰逢研究区的相对干旱之年,年降水量约为历史平均值的60%。研究结果表明:1)年最大日均CO2吸收速率分别为-6.68和-9.58g·m^(-2)·d-1,年最大日均释放速率分别为5.69和5.21g·m^(-2)·d-1。2)生长季(5-9月)碳吸收量分别为-120.54和-139.83g·m^(-2),非生长季碳释放量分别为230.33和212.82g·m^(-2)。3)全年尺度上沙质草地生态系统表现为碳源,2015年净碳释放量(109.79g·m^(-2)·年-1)稍高于2016年(72.99g·m^(-2)·年-1)。4)生态系统净CO2交换量(NEE)与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及土壤湿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但不同年份同期NEE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响应程度不尽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草地 年变化 生态系统CO2通量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北京郊区树冠穿透水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与通量计算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志刚 胡丹 +3 位作者 欧浪波 童银栋 张巍 王学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00-1207,共8页
2006年和2007年雨季,作为农村非点源污染研究的组成部分,以北京西北郊区城乡结合部的公路绿化带为采样点,对雨水和树冠穿透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和通量进行了研究。共采集10场降雨,分析了雨水和树冠穿透水中溶解相和颗粒相PAHs... 2006年和2007年雨季,作为农村非点源污染研究的组成部分,以北京西北郊区城乡结合部的公路绿化带为采样点,对雨水和树冠穿透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和通量进行了研究。共采集10场降雨,分析了雨水和树冠穿透水中溶解相和颗粒相PAHs的浓度。结果显示,树冠穿透水中颗粒相∑16PAHs浓度大于雨水,而溶解相∑16PAHs浓度则小于雨水。降雨过程中树冠叶面对颗粒相PAHs具有释放作用;对溶解相PAHs则有截留作用,降雨后期截留作用的影响减弱。净通量计算结果表明,各场降雨树冠穿透水中溶解相PAHs的净通量大多为负值,颗粒相PAHs的净通量多为正值,树冠穿透水中PAHs的净通量主要来自于颗粒相PA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冠穿透水 多环芳烃 净通量 农村非点源污染
下载PDF
不同生长年限苜蓿栽培草地CO_2通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庞莹莹 邓波 +3 位作者 张英俊 马学敏 杨世超 刘蒙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39-1245,共7页
以种植第1年、第2年、第3年和第5年的紫花苜蓿阿尔冈金(Medicago sativa cv. Algonquin)为对象,通过研究其光合生理特性、土壤呼吸以及土壤有机碳的净通量等分析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碳通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限的苜蓿草... 以种植第1年、第2年、第3年和第5年的紫花苜蓿阿尔冈金(Medicago sativa cv. Algonquin)为对象,通过研究其光合生理特性、土壤呼吸以及土壤有机碳的净通量等分析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碳通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限的苜蓿草地净光合速率呈单峰曲线,第1年和第5年在盛花期达到最大,分别为50和69μmol/(m2.s),第2年和第3年在结荚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0和72μmol/(m2.s),与叶绿素a和b的含量不相关(P>0.05)。苜蓿草地土壤呼吸的动态变化呈不规则单峰曲线变化,6月24日达到最小值,7月达到最大值,平均值为第5年>第2年>第3年>第1年。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除第1年外,与土壤湿度显著相关(P<0.05),其中,第3年和第5年极显著相关(P<0.01)。第1年、第2年、第3年和第5年的苜蓿土壤有机碳的净通量分别为3.71、-1.71、12.17和12.53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草地 光合生理特性 土壤呼吸速率 土壤有机碳净通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