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分子激光表面切削术治疗近视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宏 丁相奇 +1 位作者 顾东霞 冯强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表面切削手术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和不同手术方法的优点。方法近视980例1906眼分别采用PRK、LASEK和Epi-LASIK手术,观察3种手术方法的效果和主要并发症。结果3种准分子激光表面切削手术方式中LASEK术后反应最轻。术后...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表面切削手术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和不同手术方法的优点。方法近视980例1906眼分别采用PRK、LASEK和Epi-LASIK手术,观察3种手术方法的效果和主要并发症。结果3种准分子激光表面切削手术方式中LASEK术后反应最轻。术后6个月PRK249眼中217眼(87.15%)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haze和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的发生率分别为2.81%和12.23%;LASEK1406眼中1265眼(89.97%)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haze和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的发生率分别为2.20%和10.86%;Epi-LASIK251眼中228眼(90.84%)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haze和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的发生率分别为1.59%和9.65%。结论准分子激光表面切削技术由于其并发症少且操作方便,是安全、有效、可预测性强的屈光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表面切削 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 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 最佳矫正视力
下载PDF
溴芬酸钠滴眼液在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孙玺皓 王保君 +3 位作者 杨华 李新民 代志强 袁小艾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068-1072,共5页
目的探讨溴芬酸钠滴眼液在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 PRK)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7年9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Trans PRK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126例,共240眼。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探讨溴芬酸钠滴眼液在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 PRK)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7年9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Trans PRK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126例,共240眼。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120眼)。对照组患者在Trans PRK术前30、15、10、5 min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滴眼,每次1滴;术后每日4次,每次1滴,连续10 d。观察组患者在Trans PRK术前30、15、10、5 min应用1 g·L^(-1)溴芬酸钠滴眼液滴眼,每次1滴;术后每日2次,每次1滴,连续10 d。术后每天观察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术后1~4 d评定患者眼部疼痛程度,术后10 d及1、3个月检测2组患者裸眼视力、眼压,并观察术后1、3个月Haze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2天,观察组患者眼部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Z=-2. 022、-3. 071,P <0. 05)。术后第3、4天,2组患者眼部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 890、-1. 276,P> 0. 05)。2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109,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裸眼视力和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214、1. 890,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裸眼视力高于治疗前,眼压低于治疗前(对照组:F=1 089. 665、82. 511,P <0. 05;观察组:F=919. 282、89. 481,P <0. 05)。2组患者术后10 d及1、3个月裸眼视力、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裸眼视力:t=-0. 550、0. 703、0. 388,P> 0. 05;眼压:t=0. 965、0. 702、1. 459,P> 0. 05)。对照组患者术后1、3个月Haze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 97%(22/116)和7. 27%(8/110),观察组患者术后1、3个月Haze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 71%(15/118)和4. 42%(5/113),2组患者术后1、3个月Haze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719、1. 135,P> 0. 05)。观察组患者在应用溴芬酸钠滴眼液期间,1例1眼出现结膜充血,停药1周后结膜充血症状消失,对照组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溴芬酸钠滴眼液可以缓解Trans PRK术后眼部疼痛,且不影响角膜上皮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经角膜上皮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 溴芬酸钠滴眼液 普拉洛芬滴眼液滴眼 非甾体抗炎药
下载PDF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PRK)对角膜光密度与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孙玺皓 王保君 +3 位作者 杨华 李新民 代志强 袁小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71-1075,共5页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对角膜光密度与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17年3月至7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TransPRK治疗近视...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对角膜光密度与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17年3月至7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TransPR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患者80例,均选取右眼纳入研究。对比患眼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角膜光密度与高阶像差的变化情况。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差异的比较采用LSD-t检验,角膜光密度和高阶像差之间的相关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在TransPRK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 mm、>2~6 mm和>6~10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均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总高阶像差、彗差、球差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叶草像差在术后1个月、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二级散光差在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的变化值与球差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性(r=-0.252,P=0.024)。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6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变化值与总高阶像差、彗差的变化值均存在正相关性(r=0.403、0.567,均为P=0.000);与球差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性(r=-0.607,P=0.000)。术后6个月时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的变化值与球差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性(r=-0.257,P=0.021);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6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变化值与彗差的变化值存在正相关性(r=0.244,P=0.029),与球差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性(r=-0.374,P=0.001)。结论角膜光密度可以作为评判角膜健康情况的定量客观指标,其可以评估TransPRK术后患者角膜的恢复情况,并且预测或者提示术后高阶像差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上皮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 角膜光密度 高阶像差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治疗近视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蔡涛 《桂林医学》 2001年第3期12-13,共2页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美国SummitOmmiMeduv200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对150例284眼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治疗。术前屈光度(等值球镜)为-2.00-9.75D(x^-±s:-5.28±1....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美国SummitOmmiMeduv200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对150例284眼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治疗。术前屈光度(等值球镜)为-2.00-9.75D(x^-±s:-5.28±1.83D),散光度0-2.0D。结果:术后3-6个月残留屈光度为0.07±0.23D,裸眼视力≥0.8者为265眼占93.31%,其中≥1.0者为250眼占88.03%,实际矫正度数在预测矫正度±0.5D范围内者为241眼占84.86%,2术眼有2级以下的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4术眼角膜有丝状物,5术眼用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者为18眼占6.34%。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治疗中、低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其稳定性好,预测性强,值得临床应用,但术后应注意护理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表面切削 治疗 近视 疗效分析 PRK
下载PDF
Trans-PRK与PRK临床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宿可昕 邱红 +3 位作者 马娟 姜红 罗亚晶 王兴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期19-21,共3页
目的为了减轻患者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术后的疼痛,提高角膜上皮的愈合速度,现将激光切削与酒精剥除角膜上皮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检测经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削术(Trans-PR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RK)相比的可预测性、... 目的为了减轻患者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术后的疼痛,提高角膜上皮的愈合速度,现将激光切削与酒精剥除角膜上皮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检测经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削术(Trans-PR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RK)相比的可预测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60例需行PRK手术的患者全部纳入临床观察研究,所有患者均为右眼行酒精去上皮的PRK手术,左眼行激光去上皮的Trans-PRK手术,术前未与患者特别说明两种方式的区别,术后第1、3、7天通过询问患者双眼疼痛感、异物感、畏光流泪等不适感觉,对患者双眼自我感觉进行对比分析,然后术后1、3 d行裂隙灯下观察,术后7 d、1、3、6个月行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染色等方式检查术眼角膜上皮修复情况,然后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在屈光矫正的可预测性、安全性、有效性。结果 Trans-PRK和PRK两种手术方式,患者在术后1 d双眼不适的自我感觉方面无明显差异,3 d时行PRK的术眼较行Trans-PRK的术眼不适感明显(60例,38例主诉右眼较左眼不适感明显),术后3 d观察行Trans-PRK术眼的角膜上皮修复较行PRK术眼恢复快(60例左眼角膜上皮3 d均恢复,可以取下角膜接触镜,46例右眼角膜上皮3 d恢复,余下14例更换角膜接触镜后,延迟1 d,于术后第4天取下角膜接触镜)。患者术后3 d的裸眼视力,左眼视力明显高于右眼视力。结论 Trans-PRK手术方式较传统20%酒精去上皮的PRK手术更加简便易行,不但利于临床医生掌握操作,也能加速术后角膜创面的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加快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虽然观察数量为60例,为期6个月,但仍能证实较传统PRK手术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角膜上皮的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削 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 酒精
下载PDF
Lasek术后严重Haze二次手术使用丝裂霉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向晖 陆伟业 罗碧丹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z1期249-250,共2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形成2级以上Haze眼行PTK+PRK合并局部使用0.02%丝裂霉素(MMC)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14眼出现2级以上Haze者,行PTK+PRK治疗,术毕覆盖0.02%MMC棉片30 s,术后1、3、6、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形成2级以上Haze眼行PTK+PRK合并局部使用0.02%丝裂霉素(MMC)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14眼出现2级以上Haze者,行PTK+PRK治疗,术毕覆盖0.02%MMC棉片30 s,术后1、3、6、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屈光以及Haze情况。结果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均值分别作配对t检验,分别提高0.58及0.23(P<0.01)。术后Haze明显减轻,仅1年后3眼有0.5级Haze,其余眼无Haze。结论 PTK+PRK合并局部0.02%MMC短时间使用治疗术后2级以上Haze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 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 丝裂霉素C HAZE
下载PDF
不同程度近视散光患者TransPRK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临床分析
7
作者 谭海波 张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66-1470,共5页
目的:评估术前近视散光大小及角膜前表面曲率对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PRK)后功能性光学区(FOZ)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78例130眼应用TransPRK治疗,根据柱镜度不同分为:对照组,柱镜度0D;中... 目的:评估术前近视散光大小及角膜前表面曲率对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PRK)后功能性光学区(FOZ)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78例130眼应用TransPRK治疗,根据柱镜度不同分为:对照组,柱镜度0D;中度散光组,柱镜度-0.50~-2.00D;高度散光组,柱镜度>-2.00~<-6.00D。测量并比较术后6mo三组FOZ大小,分析拟矫屈光度、角膜前表面曲率变化、角膜像差变化、Q值变化与FOZ的相关性。结果:术后6mo,对照组平均FOZ为5.16±0.12mm,中度散光组为5.29±0.23mm,高度散光组为5.49±0.23mm(P<0.001)。高度散光组FOZ明显大于中度散光组和对照组(P<0.05,<0.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等效球镜度变化量、角膜总高阶像差(HOAs)变化量、彗差变化量、球差变化量与FOZ均呈负相关(均P<0.05);陡峭曲率(K2)、平均曲率(Km)、角膜散光变化量、Q值变化量与FOZ均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在去除其他危险因素后,术前K2仍与FOZ呈正相关(P<0.001)。结论:高度散光患者在TransPRK后获得较大FOZ和引入较少彗差。术前陡峭曲率高近视散光眼将取得较大FO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光学区 经上皮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PRK) 近视散光 角膜前表面曲率 角膜像差
下载PDF
3种角膜光密度评估近视Trans-PRK术后haze的比较
8
作者 李佳佳 李帅飞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361-365,共5页
目的:分析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PRK)矫正近视术后角膜顶点最大光密度、角膜中央前层平均光密度及角膜中央全层平均光密度与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究haze的最佳评价指标。方法:系列病例研究。连续性... 目的:分析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PRK)矫正近视术后角膜顶点最大光密度、角膜中央前层平均光密度及角膜中央全层平均光密度与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究haze的最佳评价指标。方法:系列病例研究。连续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行Trans-PRK并在术后定期复查的近视患者48例(94眼),记录术后1、3、6个月的haze程度并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光密度。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患者术后1个月haze、角膜顶点最大光密度、角膜中央前层平均光密度、角膜中央全层平均光密度间的相关性,并选定术后1个月haze≥1级为阳性,对角膜顶点最大光密度、角膜中央前层平均光密度及角膜中央全层平均光密度绘制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Trans-PRK术后1个月haze与角膜顶点最大光密度、角膜中央前层平均光密度及角膜中央全层平均光密度均呈正相关(r=0.35、0.61、0.48,均P<0.01)。ROC曲线显示角膜顶点最大光密度、角膜中央前层平均光密度及角膜中央全层平均光密度AUC分别为0.820、0.957、0.826,其中角膜中央前层平均光密度AUC最大,其95%置信区间为0.92~1.00(P<0.001),最佳临界值为21.15,灵敏度为76.2%,特异性为97.3%。结论:相较角膜顶点最大光密度、角膜中央全层平均光密度,角膜中央前层平均光密度评估近视Trans-PRK术后haze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光密度 经上皮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 角膜上皮下混浊
原文传递
比较WFO和WFGtransPRK对角膜高阶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的作用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张伟 谭海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15-19,共5页
评估波前优化和角膜波前引导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对角膜高阶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的作用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术前角膜高阶像差》0.4μm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86例172只眼,随机分为波前优化组(88只眼)和角膜波前引导组... 评估波前优化和角膜波前引导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对角膜高阶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的作用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术前角膜高阶像差》0.4μm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86例172只眼,随机分为波前优化组(88只眼)和角膜波前引导组(84只眼),应用Amaris1050RS 准分子激光机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年视力、屈光不正状态、对比敏感度及角膜高阶像差值变化,分析对视觉质量的影响。结果 术后1年,波前优化组和角膜波前引导组显著改善患者视力和屈光不正状态,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均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WFO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波前优化组慧差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但角膜波前引导组未见明显变化,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反,两组间角膜三叶草像差值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且组间无显著差异(均P>0.05)。此外,角膜波前引导组明显改善在不同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波前优化和角膜波前引导模式都能有效改善视力和屈光效果,但角膜波前引导模式能更少的引入角膜高阶像差,对于术前角膜高阶像差高的患者可能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像差 经上皮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 波前优化 角膜波前引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