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沉积环境特征及有机质富集机理
1
作者 郭战峰 舒逸 +3 位作者 陈绵琨 刘皓天 彭伟 肖雄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4,共13页
四川盆地东部复兴地区泰页1井和兴页L1井均在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段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试采效果好,实现了川东侏罗系陆相页岩油气勘探重大突破。为进一步明确川东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气勘探潜力及有机质富集机理,选取复兴地区兴页X井... 四川盆地东部复兴地区泰页1井和兴页L1井均在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段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试采效果好,实现了川东侏罗系陆相页岩油气勘探重大突破。为进一步明确川东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气勘探潜力及有机质富集机理,选取复兴地区兴页X井、兴页Y井作为典型代表,综合测录井、岩心资料和全岩X衍射、有机碳、主微量元素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表明:凉二下亚段页岩沉积古气候处于暖湿型环境(中等风化条件),不同单元地层沉积的古气候之间无明显差异,处于淡水-微咸水沉积环境。通过镧-钴法计算古水深整体介于10.9~56.1 m之间,属于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自下而上沉积水体深浅交替,整体古生产力呈现增大的趋势,页岩段总体上处于缺氧还原环境,发育砂质纹层,沉积速率相对砂岩段较小。通过不同沉积环境参数与w(TOC)相关性分析,凉二下亚段页岩有机质富集主要受古水深、古氧化还原环境、沉积速率和古生产力等多因素耦合控制作用,古盐度和古气候条件影响相对较小。沉积环境的差异控制了页岩纵向上非均质性特征,其中⑥号单元页岩相形成于深水缺氧沉积环境,具有低沉积速率、高古生产力及受陆源影响较小的特点,为有机质的富集提供了有力条件,为有利勘探目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凉高山组 页岩 沉积环境 有机质富集机理
下载PDF
川东南綦江地区中侏罗统凉高山组陆相页岩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2
作者 陈超 刘晓晶 +2 位作者 刘苗苗 陈会霞 谢佳彤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5-1027,共13页
随着评价和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陆相页岩油气已成为我国未来重要的接替能源。近期,川东南綦江地区部署的多口过路井在中侏罗统凉高山组页岩段钻遇了良好的油气显示。为明确该区页岩油气基本地质特征,以川东南綦江地区凉高山组富有机质... 随着评价和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陆相页岩油气已成为我国未来重要的接替能源。近期,川东南綦江地区部署的多口过路井在中侏罗统凉高山组页岩段钻遇了良好的油气显示。为明确该区页岩油气基本地质特征,以川东南綦江地区凉高山组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在岩心观察和化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綦江地区凉高山组二段页岩油气基础地质条件评价,并结合优质页岩地震预测、构造保存条件评价,落实了勘探潜力,指明了下一步勘探方向。以綦江典型井为例,综合有机地化特征、热演化程度、储层物性特征及含油气性特征等,对该区页岩油气进行了资源潜力分析。结果表明,綦江地区凉高山组二段下亚段优质页岩分布面积大,达4569 km2,厚度20~39 m,受半深湖相控制,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3%~1.6%,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为主,镜质体反射率为1.00%~1.29%,生烃潜力大,实测含油气性好;优质页岩具有明显的高GR、高声波、低密度特征,结合地震波形分类和波阻抗反演技术,明确平面上丁山—东溪—关圣场地区最厚;发育宽缓稳定向斜,钻井普遍见良好油气显示,保存条件整体较好,主体埋深1000~3500 m,构造应力单一,可压性好。综合分析认为,綦江地区凉高山组陆相页岩具备良好的物质基础,保存条件好,页岩油总资源量超5亿吨,勘探潜力大。评价过程为持续扩大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油气勘探场面提供了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 潜力分析 勘探方向 凉高山组 綦江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中侏罗统凉高山组重力流沉积特征研究——以TY1井为例
3
作者 杨鹏 夏青松 +2 位作者 杨朝屹 卿山 陈男男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283-285,共3页
近年来,我国对湖湘地区重力流的研究逐渐深入,但对于四川盆地侏罗系的相关研究相对较为有限。在川东南涪陵地区的TY1井中,发现了侏罗统凉高山组中半深湖-深湖的重力流沉积。以TY1井的岩心数据为基础,结合深水重力流沉积的相关理论,对这... 近年来,我国对湖湘地区重力流的研究逐渐深入,但对于四川盆地侏罗系的相关研究相对较为有限。在川东南涪陵地区的TY1井中,发现了侏罗统凉高山组中半深湖-深湖的重力流沉积。以TY1井的岩心数据为基础,结合深水重力流沉积的相关理论,对这一套重力流形成的沉积岩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沉积构造和垂向组合等方面。这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对四川盆地侏罗系湖盆深水重力流沉积的认识,对于预测非常规储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凉高山组 重力流 碎屑流 浊流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储集空间特征及页岩油可动性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鑫翊 王民 +6 位作者 白雪峰 王鑫 应玉双 李天一 董景海 黄世伟 陈俊阳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2期196-212,共17页
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是四川盆地重点勘探层段,但其孔隙结构与页岩油可动性尚不明晰。为揭示川东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储集空间特征及页岩油可动性,本文依据沉积构造和矿物组成划分岩相类型,开展总有机碳测定、岩石热解和镜质体反射... 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是四川盆地重点勘探层段,但其孔隙结构与页岩油可动性尚不明晰。为揭示川东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储集空间特征及页岩油可动性,本文依据沉积构造和矿物组成划分岩相类型,开展总有机碳测定、岩石热解和镜质体反射率实验获取基础地化特征;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核磁共振、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手段实现孔隙度、孔隙结构的表征及评价,并对比不同岩相间储集空间特征差异;在离心时间为3 h,离心转速为11000 r/min条件下,开展核磁-离心定量评价不同岩相页岩油可动性,并明确影响因素,建立可动油量测井评价模型并选出有利岩相。结果表明:(1)川东北地区凉高山组页岩总有机碳含量主要分布在0.15%~2.95%之间,Ro值介于1.06%~1.68%之间,处于成熟-高熟阶段;轻烃恢复后,S1分布范围为0.03~3.32 mg/g;矿物类型以黏土矿物和石英为主,发育的岩相类型为纹层状黏土质页岩相、纹层状长英质页岩相、层状混合质页岩相和块状粉砂质泥岩相。(2)页岩储集空间主要发育黏土矿物晶间孔、有机孔,另外可见石英溶蚀孔、粒间孔、黄铁矿晶间孔和微裂缝;孔隙度介于1.15%~4.71%;页岩孔径分布范围较宽,孔体积主要由介孔和小于200 nm的宏孔贡献,纹层状黏土质页岩储集物性较好。(3)凉高山组页岩可动油量分布在0.25~3.26 mg/g,可动油率分布在5.13%~44.83%,纹层状黏土质页岩可动性较好,块状粉砂质泥岩可动性较差;TOC、黏土矿物含量和孔隙度是控制凉高山组页岩油可动性的主要因素,利用这3个因素建立并验证了可动油量预测模型,优选出纹层状黏土质页岩为凉高山组重点勘探对象,对四川盆地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具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凉高山组 页岩油 可动性 定量预测模型
下载PDF
岩石热解实验在页岩油储层含油性评价中的应用——以川东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为例
5
作者 陈曼霏 王丽 +6 位作者 何家欢 谭杰 洪海涛 赵丹 孔令明 蔡长宏 谭雅倩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6,共11页
页岩油是保障国家长期稳产和上产的重要战略资源,含油性及可动性评价在页岩油勘探甜点预测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采用液氮冷冻取制样和岩石热解实验方法,对川东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层系开展含油性及可动性评价实验研究和含油性影... 页岩油是保障国家长期稳产和上产的重要战略资源,含油性及可动性评价在页岩油勘探甜点预测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采用液氮冷冻取制样和岩石热解实验方法,对川东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层系开展含油性及可动性评价实验研究和含油性影响因素分析,取得以下4点认识:(1)液氮冷冻取制样技术可有效避免样品中的轻烃损失,所获含油性参数可更为真实地反映储层含油性;(2)分段岩石热解方法可通过游离油、束缚油及固态烃含量表征储层含油性,并通过最大可动油量占比(游离油含量/总含油量)表征原油可动性;(3)凉高山组页岩油储层含油性和可动性受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岩性和烃源体系的运移排烃及烃类运聚作用的共同影响,有机质丰度越大储层含油性越好,成熟度越高原油可动性越强,但储层含油性越好和可动性越强,原油越容易在储层中发生短距离运聚现象,从而改变储层含油性;(4)综合分析凉一段、凉三段的含油性、可动性、地球化学特征、物性和页岩油井的开发需求,发现凉一段为优质页岩油勘探层段。岩石热解实验手段为页岩油含油性及可动性评价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可有效支撑页岩油甜点区预测和开发方案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冷冻取制样 分段岩石热解 含油性 可动性 川东北 凉高山组
下载PDF
四川盆地仪陇—平昌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地质特征及富集条件
6
作者 白雪峰 李军辉 +5 位作者 张大智 王有智 卢双舫 隋立伟 王继平 董忠良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4,共13页
基于钻井岩心的地球化学及其他实验分析结果,结合生产测试资料,对四川盆地仪陇—平昌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地质特征及富集条件进行研究,并划分了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1)仪陇—平昌地区凉高山组为早侏罗世第3次湖盆扩张期的沉... 基于钻井岩心的地球化学及其他实验分析结果,结合生产测试资料,对四川盆地仪陇—平昌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地质特征及富集条件进行研究,并划分了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1)仪陇—平昌地区凉高山组为早侏罗世第3次湖盆扩张期的沉积产物,整体经历了凉下段滨湖—浅湖、凉上段中—下部深湖—半深湖及浅湖、凉上段上部三角洲前缘和浅湖的沉积环境变化。(2)研究区凉高山组页岩可分为长英质页岩、钙质页岩、黏土质页岩等3种;页岩有机质丰度高,TOC值为0.50%~3.39%,平均值为1.30%,有机质类型以Ⅱ_(1)和Ⅱ_(2)型为主,热演化程度高,镜质体反射率(Ro)为1.00%~1.90%,处于高—过成熟阶段。(3)凉高山组页岩物性较好,孔隙度为0.48%~7.17%,平均为3.61%,发育无机成因孔、有机孔和构造缝等储集空间类型;含油性较好,以轻质组分为主,整体呈零散状、点状分布,局部呈团块状富集;凉上段下部富有机质页岩更发育,是目前勘探的重点层位。(4)凉高山组页岩油气的富集受控于前陆盆地过渡期的弱沉降环境、大面积分布的深湖相沉积、较高的热演化程度以及普遍发育的微裂缝。中南部为页岩油气潜力区,页岩储层厚度一般大于15 m,TOC值大于1.50%,孔隙度大于4.00%,R_(o)大于1.30%;凉高山组页岩油资源量为26.75×10^(8)t、页岩气资源量为1.72×10^(12)m^(3),有望成为四川盆地石油产量增加的主力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轻质油 湖盆扩张期 前陆盆地 弱沉降环境 深湖相 高—过成熟阶段 微裂缝 凉高山组 侏罗系 仪陇—平昌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东北营山平昌地区凉高山组页岩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形成演化模式研究
7
作者 何建华 曹红秀 +5 位作者 邓虎成 印长海 朱彦平 李厂 李勇 尹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4,共18页
川东北营山平昌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气显示活跃且多口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其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巨大,而侏罗系页岩油气的富集程度及开发效果受控天然裂缝特征明显。本文综合利用野外、成像、岩心、薄片和CT扫描等多尺度裂缝表征手段,... 川东北营山平昌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气显示活跃且多口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其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巨大,而侏罗系页岩油气的富集程度及开发效果受控天然裂缝特征明显。本文综合利用野外、成像、岩心、薄片和CT扫描等多尺度裂缝表征手段,并结合脉体包裹体、碳氧同位素、岩石声发射和脉体U-Pb定年实验测试,重点揭示了研究区不同尺度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明确了不同成因天然裂缝的形成期次并构建了其演化力学模式。结果表明:凉高山组页岩主要发育剪切缝、层面滑移缝、层理缝和流体超压缝等力学成因裂缝;构造变形区以发育NW和NE向高角度剖面剪切缝和网状张剪复合缝为主,裂缝密度高,纵向穿层规模大;平稳稳定区主要发育层理缝和流体超压缝及少量近EW和NNE向平面剪切缝,密度低,多充填。侏罗系主要经历了4个天然裂缝形成期:燕山早—中期(170~140 Ma)侏罗系快速埋藏形成以近SN和NE向垂直或水平的水力超压裂缝为主,纤维状方解石全充填;燕山晚期(100~80 Ma)发育NNE与近EW共轭平面剪切裂缝、NE向扩张缝和生烃超压缝;喜马拉雅早—中期(67~32 Ma)持续发育平面剪切缝、NW向剖面剪切缝和张性缝,以及层理缝;喜马拉雅晚期(15~6 Ma)表现为先存裂缝的活化和新生成少量近NNE向张性缝。受喜马拉雅晚期应力调整,早期形成近EW和NW向剪切缝开启有效,新生成的NNE向张性缝未充填较有效。该研究对于侏罗系多期构造复合下有效裂缝的定量预测和页岩油气富集有利区优选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天然裂缝 形成演化 有效性 凉高山组 营山平昌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复兴地区凉高山组陆相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8
作者 王鹏威 申宝剑 +4 位作者 刘忠宝 李敏 李倩文 戎佳 王倩茹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9-509,共11页
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发育一套典型的中高成熟度陆相页岩凝析油藏。针对处于凝析油阶段的页岩储层中有机孔发育特征及发育规律的研究比较薄弱,采用全岩光片有机显微组分鉴定、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测量等实验方法,... 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发育一套典型的中高成熟度陆相页岩凝析油藏。针对处于凝析油阶段的页岩储层中有机孔发育特征及发育规律的研究比较薄弱,采用全岩光片有机显微组分鉴定、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测量等实验方法,分析了复兴地区凉高山组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成熟演化阶段(R_(o)=1.30%),凉高山组陆相页岩的原始有机质和固体沥青内部发育有机质孔隙,有机质孔以纳米级孔隙为主,形状不规则,以蜂窝状聚集,局部连通形成微米级孔隙或微裂缝。有机显微组分类型是凉高山组页岩有机质孔发育的基础,相对高的有机质丰度及热演化程度是凉高山组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多少的关键因素,无机矿物格架及成岩—生烃演化过程是有机质孔保存的最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孔隙 主控因素 陆相页岩 凉高山组 中侏罗统 复兴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陆相页岩储集层含水饱和度测井计算方法——以川东南复兴区块凉高山组为例
9
作者 程丽 严伟 李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1-377,共7页
陆相页岩储集层具有低孔特低渗特征,其黏土矿物含量高,岩石组成变化快,地层非均质性强,利用传统阿尔奇公式及常规数理统计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误差大。为提高陆相页岩储集层含水饱和度计算精度,以川东南复兴区块下侏罗统凉高山组页岩为... 陆相页岩储集层具有低孔特低渗特征,其黏土矿物含量高,岩石组成变化快,地层非均质性强,利用传统阿尔奇公式及常规数理统计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误差大。为提高陆相页岩储集层含水饱和度计算精度,以川东南复兴区块下侏罗统凉高山组页岩为例,分析了现有含水饱和度测井计算方法的局限性,阐述了利用阵列声波测井中的纵横波时差与测井密度组合重构的复合波阻抗计算含水饱和度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陆相页岩储集层含水饱和度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岩石矿物的影响,有效避开了电法测井和非电法测井的局限性,提高了适用性。在川东南复兴区块多口井凉高山组页岩储集层的应用效果好,计算得到的含水饱和度与岩心分析含水饱和度较吻合,绝对误差为1.3%~2.2%,满足测井评价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南 复兴区块 凉高山组 陆相页岩 含水饱和度 复合波阻抗 阵列声波测井
下载PDF
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不同岩性组合页岩油赋存状态及可动性
10
作者 方锐 蒋裕强 +8 位作者 杨长城 邓海波 蒋婵 洪海涛 唐松 谷一凡 朱讯 孙莎莎 蔡光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2-769,共18页
通过系统分析钻井取心资料,将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细分为纯页岩型组合、介壳型页岩组合和粉砂型页岩组合等3类5种岩性组合,在此基础上,总结不同岩性组合页岩储层宏观、微观特征差异,识别并评价不同岩性组合页岩油储层流体赋存状... 通过系统分析钻井取心资料,将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细分为纯页岩型组合、介壳型页岩组合和粉砂型页岩组合等3类5种岩性组合,在此基础上,总结不同岩性组合页岩储层宏观、微观特征差异,识别并评价不同岩性组合页岩油储层流体赋存状态特征及可动性,优选有利岩性组合类型。研究表明:①凉高山组页岩油分为游离油和吸附油,游离油具有易流动油和束缚油2种赋存状态,页岩孔隙中,小孔主要赋存吸附油和束缚油,中孔主要赋存束缚油和易流动油,大孔主要为易流动油;二维核磁共振T2≥0.2 ms,1≤T1/T2<10的区域为易流动油以及束缚油信号,T2<0.2 ms,10≤T1/T2<100的区域则为吸附油信号,并建立了凉高山组不同赋存状态流体二维核磁共振T1-T2识别图版;核磁共振孔径转换揭示了凉高山组页岩油游离油孔径下限为60 nm,建立了基于孔径大小和流体赋存状态的页岩油储层孔隙划分方案。②有机质含量、流体流动能力、矿物组成及孔隙结构是凉高山组页岩油赋存及可动性的直接影响因素。③粉砂型页岩组合大孔及微裂缝发育,易流动孔隙占比高,可动油更容易富集;粉砂纹层构造发育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储集空间,也会提高孔隙连通性,有利于页岩油聚集、赋存及流动,指示了粉砂型页岩组合为凉高山组有利岩性组合类型,其发育层段即为四川盆地凉高山组页岩油勘探开发有利层段。明确粉砂型页岩组合孔-缝配置关系是未来凉高山组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突破的主要攻关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动性 赋存状态 二维核磁共振T1-T2谱 岩性组合 页岩油 凉高山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南綦江地区下侏罗统凉高山组岩相特征与页岩油气富集条件
11
作者 王道军 刘珠江 +2 位作者 陈超 刘晓晶 刘苗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9-623,共15页
綦江地区下侏罗统凉高山组二段下亚段(凉二下亚段)半深湖相富有机质页岩稳定发育,厚度介于20~35 m,TOC均值1.40%,是有利的勘探层位;目的层共发育5种典型岩相,其中高碳粉砂纹层型粉砂质页岩、中碳粉砂纹层型粉砂质页岩相是最优势的页岩... 綦江地区下侏罗统凉高山组二段下亚段(凉二下亚段)半深湖相富有机质页岩稳定发育,厚度介于20~35 m,TOC均值1.40%,是有利的勘探层位;目的层共发育5种典型岩相,其中高碳粉砂纹层型粉砂质页岩、中碳粉砂纹层型粉砂质页岩相是最优势的页岩岩相。高碳粉砂纹层型粉砂质页岩、中碳粉砂纹层型粉砂质页岩具有“多孔共生、大孔大喉、孔缝一体”储集特征,同时TOC相对高、孔隙度高、含油气性好、可压性好,具有较好的页岩油气成藏地质条件。查明了綦江地区凉二下亚段页岩油气富集条件:①有利沉积环境控制优势岩相广泛发育,页岩品质优、油气显示活跃;②页岩油气层热演化程度适中,微裂缝发育,利于油气富集流动;③整体构造稳定,复向斜宽缓、埋藏适中、保存条件好,并指出关圣场复向斜是下一步最为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綦江地区 凉高山组 岩相特征 页岩油气富集条件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6
12
作者 彭伟 舒逸 +3 位作者 陈绵琨 刘皓天 肖雄 管文静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2-113,共12页
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致密砂岩储层近期表现出良好的勘探潜力,以X井和Z井为代表,均获得测试工业油气流。为了进一步明确复兴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以该套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普通薄片... 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致密砂岩储层近期表现出良好的勘探潜力,以X井和Z井为代表,均获得测试工业油气流。为了进一步明确复兴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以该套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普通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及综合多种分析测试结果,从岩石学特征、沉积相、物性特征和成岩作用类型等多个方面对研究区目的层进行了精细刻画。研究结果表明,凉高山组致密砂岩储层总体表现为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以原生残余粒间孔发育为主,孔隙半径为10~50μm,喉道宽度为2~10μm。根据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将压实作用、部分胶结作用归为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蚀作用、构造作用和绿泥石的膜状胶结作用归为建设性成岩作用。本次研究明确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最利于凉高山组砂岩储层的发育,而长石的溶蚀作用、构造成因的微裂缝和以绿泥石为胶结物的胶结作用对凉高山组致密砂岩储层的物性具有改善作用,沉积-成岩综合作用是四川盆地复兴地区凉高山组致密砂岩优质储层发育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高山组 致密砂岩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优质储层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凉高山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有利勘探区优选 被引量:3
13
作者 洪海涛 张少敏 +1 位作者 张芮 关旭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64,共7页
针对四川盆地凉高山组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及有利区优选复杂多变的难题,利用四川盆地凉高山组测井及地震等资料,识别不同尺度的标志层,建立标志层的测井-地震识别标准,利用区域格架线搭建层序地层格架,通过井震结合分析,厘清全盆地凉高... 针对四川盆地凉高山组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及有利区优选复杂多变的难题,利用四川盆地凉高山组测井及地震等资料,识别不同尺度的标志层,建立标志层的测井-地震识别标准,利用区域格架线搭建层序地层格架,通过井震结合分析,厘清全盆地凉高山组岩性、相带变化关系,并结合有利相带分布及“源储”配置关系,优选有利勘探区。研究表明:以水进界面作为标志层,搭建层序地层格架,能够快速确定烃源岩与储层发育层位、厚度及分布范围;优选凉高山组凉一3亚段为有利烃源岩发育层位,凉二1亚段为有利储层发育层位;凉一3亚段烃源岩发育区,即盆地东北部及边缘龙岗-梁平一带页岩厚度较大,最厚处可达60~80 m,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区。研究成果丰富了四川盆地凉高山组层序地层、沉积演化及勘探区优选等相关勘探研究工作,也为同类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格架 凉高山组 相带变化 有利区优选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东南涪陵地区凉高山组湖相页岩生烃潜力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斌 吉鑫 +2 位作者 彭军 张昆 魏祥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3-56,共14页
为查明川东南涪陵地区凉高山组湖相页岩的生烃潜力,对该区10余口页岩含油井段400余件凉高山组岩样开展了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凉二下亚段、凉一上亚段有机质丰度最高,总有机碳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57%和0.81%;岩石热解生烃潜量为2.6... 为查明川东南涪陵地区凉高山组湖相页岩的生烃潜力,对该区10余口页岩含油井段400余件凉高山组岩样开展了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凉二下亚段、凉一上亚段有机质丰度最高,总有机碳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57%和0.81%;岩石热解生烃潜量为2.63~5.59 mg/g,干酪根类型以Ⅱ_(1)、Ⅱ_(2)型为主;湖相泥页岩镜质体反射率在0.98%~1.46%,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基于凉高山组湖相有机质的地化特征,采用体积动力学原理建立了3种不同干酪根的生烃动力学模型,恢复了涪陵地区凉高山组泥页岩的生排烃史和生烃量。模拟结果表明,涪陵地区凉高山组泥页岩生烃转化率为65.0%~98.2%;生烃演化过程具有“单峰”特征,最大产烃率为5.15~18.50 mg/(g.Ma);单位生烃总量为(63.0~144.0)×10^(4)t。烃源岩生烃潜力受沉积环境控制,从滨湖-浅湖-半深湖,生烃转化率、最大产烃率和生烃总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半深湖相泥页岩是涪陵地区最优质的烃源岩,其主要分布于TL7-YX1-TY1井区,是该区最有利的陆相页岩油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页岩 地球化学特征 生排烃史 凉高山组 生烃潜力 涪陵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地质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方锐 蒋裕强 +9 位作者 杨长城 王占磊 孙莎莎 朱讯 李顺 谷一凡 周亚东 刘冬玺 罗垚 罗宇卓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78,共13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侏罗系湖相页岩油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展现出巨大勘探潜力。为了进一步支撑深化勘探,基于野外露头、测井、钻井取心和系统取样分析资料,开展了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不同岩性组合条件下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脆性、孔... 近年来,四川盆地侏罗系湖相页岩油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展现出巨大勘探潜力。为了进一步支撑深化勘探,基于野外露头、测井、钻井取心和系统取样分析资料,开展了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不同岩性组合条件下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脆性、孔隙结构及含油气性等研究,明确了优势页岩岩性组合类型。结果表明:凉高山组页岩发育层段可细分为纯页岩组合、介壳型页岩组合、粉砂型页岩组合3类5种岩性组合;5种岩性组合中页岩均处于热成熟阶段,但有机质含量、类型、脆性矿物含量存在差异,纯页岩组合中页岩TOC平均值大于1%,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脆性矿物含量大于52%;介壳型页岩组合中页岩有机质特征与纯页岩组合相似,但脆性矿物含量大于65%;粉砂型页岩组合中页岩TOC平均值小于1%,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脆性矿物含量大于65%。不同组合储集空间主要为微裂缝及无机孔(孔径10~500nm),但粉砂型页岩组合喉道较宽,孔隙连通性优于纯页岩组合及介壳型页岩组合。纯页岩组合游离烃含量大于1mg/g,含油性好,纯页岩组合和粉砂型页岩组合部分OSI大于100mg/g,可动性较强。综合分析认为,纯页岩组合与粉砂型页岩组合为页岩油勘探有利岩性组合。粉砂型页岩组合因具有良好的可压裂性,可成为凉高山组页岩油下步勘探的主要甜点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组合 页岩油储层 四川盆地 凉高山组 勘探方向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侏罗系凉高山组层序结构、沉积演化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4
16
作者 成大伟 张志杰 +6 位作者 洪海涛 张少敏 秦春雨 袁选俊 张斌 周川闽 邓庆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2-272,共11页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地震、薄片、重矿物组合、碎屑锆石U-Pb定年等资料,研究四川盆地东部(简称川东地区)中侏罗统凉高山组沉积特征、湖平面升降变化、物源性质,进而探讨周围造山带的构造作用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凉高山组主...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地震、薄片、重矿物组合、碎屑锆石U-Pb定年等资料,研究四川盆地东部(简称川东地区)中侏罗统凉高山组沉积特征、湖平面升降变化、物源性质,进而探讨周围造山带的构造作用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凉高山组主要发育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包含了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进一步可划分为4次湖平面的升降旋回(四级层序),其中旋回Ⅰ和旋回Ⅱ湖盆主要分布在川东地区,旋回Ⅲ和Ⅳ湖盆迁移至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使得川东地区南北沉积特征差异性明显。物源分析结果表明,川东地区凉高山组存在3种类型物源,其中Ⅰ类物源母岩主要以酸性火成岩为主,主要来自近源的扬子板块北缘;Ⅱ类物源母岩主要为中酸性火成岩和变质岩,物源区主要在南、北秦岭中部;Ⅲ类物源母岩以变质岩为主,中—酸性火成岩次之,物源主要来自北大巴山地区。综合研究沉积体系和物源性质的变化,认为川东地区凉高山组沉积演化受秦岭造山带构造活动的控制,沉积早期湖盆局限在研究区东侧,该时期以Ⅰ类物源为主;随着秦岭造山带南北向挤压作用的增强,湖盆快速扩张并向北迁移,Ⅱ类物源供给增强;沉积中后期北大巴山地区的隆升使得湖盆迁移的同时Ⅲ类物源的供给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侏罗系 凉高山组 重矿物组合 锆石U-Pb定年 湖盆迁移 物源分析 盆山演化
下载PDF
岩相组合特征及其对页岩含气性的影响——以涪陵地区凉高山组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苗苗 付小平 倪楷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陆相页岩非均质性强,为了查明涪陵地区凉高山组不同岩相组合对页岩含气性的影响,文中基于岩心照片、普通薄片、X衍射、有机质丰度等分析化验资料开展了岩相评价,通过扫描电镜、等温吸附、现场含气量测试等实验,分析了6种岩相组合的孔隙... 陆相页岩非均质性强,为了查明涪陵地区凉高山组不同岩相组合对页岩含气性的影响,文中基于岩心照片、普通薄片、X衍射、有机质丰度等分析化验资料开展了岩相评价,通过扫描电镜、等温吸附、现场含气量测试等实验,分析了6种岩相组合的孔隙结构和含气性。研究表明:凉高山组发育高碳纹层状页岩夹粉砂岩、中碳纹层状—层状页岩夹粉砂岩、中碳层状页岩夹粉砂岩、含碳块状泥岩夹粉砂岩、中低碳层状泥岩与粉砂岩互层、低碳层状粉砂岩夹泥岩6种岩相组合类型;不同岩相的孔隙度、孔径分布特征主要受层理缝、有机质丰度的影响,比表面积则受黏土矿物成分、有机质丰度及微裂缝的共同影响;明确了高碳纹层状页岩夹粉砂岩是研究区优势岩相组合,在研究区内广泛分布。研究成果可为页岩油气富集预测提供技术支撑,为涪陵地区凉高山组页岩油气下步勘探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组合 含气性 页岩油气 凉高山组 涪陵地区
下载PDF
涪陵地区凉高山组富有机质泥岩微相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5
18
作者 付小平 刘苗苗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0-237,共8页
在岩心精细描述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全岩矿物X衍射、有机地化、薄片鉴定、储集物性、元素分析等测试手段,开展了涪陵地区凉高山组富有机质泥岩微相特征研究,并分析其与页岩油气富集的关系。研究表明:涪陵地区凉高山组可划分为6种微相类型... 在岩心精细描述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全岩矿物X衍射、有机地化、薄片鉴定、储集物性、元素分析等测试手段,开展了涪陵地区凉高山组富有机质泥岩微相特征研究,并分析其与页岩油气富集的关系。研究表明:涪陵地区凉高山组可划分为6种微相类型,纹层状泥岩微相(MF1)指示安静、淡水、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富集;块状泥岩微相(MF2)指示弱还原—还原的浅湖环境,水体较MF1浅;粉砂质泥岩微相(MF3)、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微相(MF4)及细砂岩微相(MF5)表征有一定物源供给的浅水环境,古生产力低下,不利于有机质富集;介壳灰岩微相(MF6)指示受波浪改造作用强的浅湖环境。MF1黏土矿物质量分数高,具有较高的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是有利于烃类生成的微相,其次为MF2;MF3—MF5石英质量分数高,TOC偏低,不利于烃类生成;MF6沉积水体较浅,不利于有机质的富集,TOC偏低。油气显示层厚度及占比表明,MF1与页岩油气的关系最为密切,孔隙度相对较高,为优质页岩油气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相 页岩油气 油气富集 凉高山组 涪陵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达州中侏罗统凉高山组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19
作者 徐鑫寿 吴湘 +1 位作者 庞文强 钱子桐 《化工管理》 2023年第13期73-75,共3页
根据四川盆地达州下侏罗统野外露头剖面的精细观察与描述,对凉高山组的沉积特征和岩相组合规律进行了研究,总结沉积演化规律,进而探讨沉积特征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四川盆地达州凉高山组共识别出了2种沉积相,9种沉积微相。其中,... 根据四川盆地达州下侏罗统野外露头剖面的精细观察与描述,对凉高山组的沉积特征和岩相组合规律进行了研究,总结沉积演化规律,进而探讨沉积特征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四川盆地达州凉高山组共识别出了2种沉积相,9种沉积微相。其中,湖泊相和三角洲相是达州凉高山组最主要沉积相类型,湖泊相进一步可以分滨浅湖亚相和半深湖亚相,三角洲相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进一步可以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远砂砂坝以及支流间湾等微相。凉高山组垂向以三角洲前缘-滨湖-浅湖-半深湖沉积组合为主,共经历了三次湖侵的沉积演化规率。厚层砂岩段为良好的储集层,半深湖黑色页岩为烃源岩。良好的生储组合为研究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地质条件,达州地区凉一段砂岩段、页岩段以及凉二段砂岩段为最佳勘探开发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侏罗统 凉高山组 沉积相 沉积演化
下载PDF
川中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致密砂岩含油性控制因素 被引量:27
20
作者 陈世加 高兴军 +6 位作者 王力 路俊刚 刘超威 唐海评 张焕旭 黄囿霖 倪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1-427,共7页
综合分析川中侏罗系凉高山组含油和不含油典型井致密砂岩储集层物性、孔喉结构特征以及源储之间接触关系、储集层荧光照片等资料,研究凉高山组致密砂岩含油性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川中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致密砂岩的含油性受如下因素控制... 综合分析川中侏罗系凉高山组含油和不含油典型井致密砂岩储集层物性、孔喉结构特征以及源储之间接触关系、储集层荧光照片等资料,研究凉高山组致密砂岩含油性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川中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致密砂岩的含油性受如下因素控制:①源储之间输导体系,烃源岩与砂岩储集层之间存在泥质含量高、物性较差的砂泥渐变段时,如无裂缝沟通,油气难以进入上覆储集层;②储集层物性,若砂体与烃源岩直接接触,且储集层物性较好,则油气可直接进入储集层成藏;③裂缝发育程度,储集层物性较差时,若裂缝发育则可改善储集层的孔渗条件,油气也可运移到储集层成藏,如储集层物性较差且无裂缝沟通,则油气难以进入储集层成藏。综合川中侏罗系凉高山组沉积特征、储集层特征以及烃源岩分布,优选出营山—广安和合川—白庙—罗渡2个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地区 凉高山组 致密油 含油性 输导体系 控制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