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亚热带桉树林和针阔混交林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陈伟光 张卫强 +3 位作者 张卫华 唐洪辉 盘李军 冼杆标 《广东林业科技》 2014年第5期35-42,共8页
以桉树林(第2代和第1代)和杉木针阔混交林(10~11 a和5~7 a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南亚热带4种试验林0~100 cm土层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结果表明,在0~100 cm土层,针阔混交林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均高于桉树林,而土壤非毛... 以桉树林(第2代和第1代)和杉木针阔混交林(10~11 a和5~7 a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南亚热带4种试验林0~100 cm土层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结果表明,在0~100 cm土层,针阔混交林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均高于桉树林,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却显著低于桉树林(P<0.05),表明针阔混交林土壤中有效水的贮存容量高于桉树林。受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的影响,针阔混交林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显著高于桉树林(P<0.05)。4种试验林田间持水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4种试验林土壤保水能力基本一致。4种林分凋落物量表现为桉树林Ⅳ>桉树林Ⅱ>针阔混交林Ⅰ>针阔混交林Ⅲ,桉树林凋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林 针阔混交林 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 南亚热带
下载PDF
亚热带树种多样性与凋落物层持水能力的关系
2
作者 谢建文 贾辉 林晓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71-1778,共8页
凋落物层作为森林土壤的“皮肤”,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本研究以亚热带地区枫香、米老排、苦槠、红锥、杉木、马尾松、福建柏、南方红豆杉8个树种的纯林及其不同组合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树种丰富度、功能多样性和群落加... 凋落物层作为森林土壤的“皮肤”,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本研究以亚热带地区枫香、米老排、苦槠、红锥、杉木、马尾松、福建柏、南方红豆杉8个树种的纯林及其不同组合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树种丰富度、功能多样性和群落加权平均性状与凋落物现存量、最大持水率、有效拦蓄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树种组合中,未分解层最大持水率、现存量和有效拦蓄量的范围分别为0~419%、0~0.58 t·hm^(-2)、0~1.66 t·hm^(-2);半分解层最大持水率、现存量和有效拦蓄量的范围分别为0~375%、0~6.14 t·hm^(-2)、0~16.03 t·hm^(-2)。树种丰富度和群落加权平均比叶面积对凋落物现存量和有效拦蓄量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群落加权平均叶氮含量对凋落物现存量具有显著的负效应。最大持水率随着比叶面积的多样性和群落加权平均比叶面积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群落加权平均叶片厚度的增加而降低。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树种丰富度通过增加比叶面积的多样性提高凋落物层持水能力;群落加权平均比叶面积通过增加凋落物现存量和最大持水率提高凋落层持水能力。在亚热带地区人工林的经营中,可以选择群落水平上具有较高比叶面积的混交林来提高凋落物层的持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水能 功能多样性 群落加权平均性状 树种丰富度
原文传递
涪江流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水源涵养功能 被引量:33
3
作者 吴庆贵 邹利娟 +2 位作者 吴福忠 杨万勤 张素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54-258,共5页
采用野外调查和水浸法,研究涪江流域丘陵地区5种典型植被系统的雨水截留能力、凋落物蓄积量和持水能力、土壤物理特性、蓄水能力和渗透性能,并基于坐标综合评定法对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和保土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各植被类型降雨截留... 采用野外调查和水浸法,研究涪江流域丘陵地区5种典型植被系统的雨水截留能力、凋落物蓄积量和持水能力、土壤物理特性、蓄水能力和渗透性能,并基于坐标综合评定法对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和保土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各植被类型降雨截留量、凋落物蓄积量和持水量均以阔叶灌丛最高,草地最低,阔叶灌丛的平均截留量、凋落物蓄积量和持水量分别为草地的4.9,2.9,1.8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差异较大,容重表现为草地>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阔叶灌丛;总孔隙度为阔叶灌丛>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地。土壤渗透速率和贮水能力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以阔叶灌丛最高,其次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地贮水能力最弱。5种植被类型水源涵养能力依次为阔叶灌丛>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地,阔叶灌丛明显优于其他植被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截留 凋落物持水能力 土壤蓄水能 涪江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