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粘土铺盖辅助减渗作用
1
《水电技术信息》 1998年第1期15-23,共9页
由于通过奇姆奈罗坝天然北坝肩的渗水量日益增大大坝管理机构要求立即广泛地采取措施。贝汉姆荷尔电力集团(BHPG)设计一项经济的综合防渗补强工程方案。由于大坝业主格兰德河大坝管理局,管理机构与方案咨询团两位成员的通力合作... 由于通过奇姆奈罗坝天然北坝肩的渗水量日益增大大坝管理机构要求立即广泛地采取措施。贝汉姆荷尔电力集团(BHPG)设计一项经济的综合防渗补强工程方案。由于大坝业主格兰德河大坝管理局,管理机构与方案咨询团两位成员的通力合作,以及工程原补强措施和坝址地质诸多基本条件,工程师单位的此项设计方案获得了成功。我们认为业主所进行的施工工程和革新设计忆为业主节约离800余万美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铺盖 截水墙 工程 减渗作用
原文传递
浑水膜孔灌多向交汇入渗及减渗特性 被引量:3
2
作者 钟韵 费良军 +1 位作者 陈琳 傅渝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9-273,共5页
浑水灌溉是我国黄河流域引黄灌区灌溉的主要特点,其中浑水中的泥沙含量对土壤入渗特性有较大的影响,为揭示浑水膜孔灌交汇入渗的减渗特性,通过开展浑水及清水膜孔灌入渗试验,建立了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相对于清水的减渗率及浑水膜孔灌多... 浑水灌溉是我国黄河流域引黄灌区灌溉的主要特点,其中浑水中的泥沙含量对土壤入渗特性有较大的影响,为揭示浑水膜孔灌交汇入渗的减渗特性,通过开展浑水及清水膜孔灌入渗试验,建立了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相对于清水的减渗率及浑水膜孔灌多向交汇入渗相对于自由入渗的减渗率与入渗时间之间的量化关系,提出了由清水膜孔灌自由入渗量推求浑水膜孔灌多向交汇入渗量的模型。结果表明: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较清水的减渗量随入渗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但增大幅度慢慢变小,入渗后期其减渗量基本呈线性增加,其减渗率随时间的增大先快速增大后缓慢减小,入渗后期减渗率基本稳定;当入渗产生交汇后,入渗能力明显减小,多向交汇入渗和单向交汇入渗相对自由入渗的减渗率均随入渗时间的增长而增大,多向交汇入渗相对单向交汇入渗也存在减渗作用,3条减渗率曲线的变化率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水膜孔入 减渗作用 多向交汇
下载PDF
不同含沙率浑水膜孔灌三维Green-Ampt入渗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琳 费良军 +2 位作者 金世杰 王子路 钟韵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2-357,共6页
通过室内浑水膜孔灌入渗试验,基于三维Green-Ampt模型建立相关的物理模型,研究浑水含沙率对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的影响.将浑水泥沙对水分入渗的影响概化为水土界面沉降层的减渗作用,以清水膜孔灌为基础,得到不同含沙率下水土界面沉积层... 通过室内浑水膜孔灌入渗试验,基于三维Green-Ampt模型建立相关的物理模型,研究浑水含沙率对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的影响.将浑水泥沙对水分入渗的影响概化为水土界面沉降层的减渗作用,以清水膜孔灌为基础,得到不同含沙率下水土界面沉积层减渗作用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沉淀层减渗作用随着浑水含沙率的增大而增大,含沙率越高,减渗作用越明显,同一含沙率浑水减渗作用与时间具有较好的幂函数关系,该减渗作用力最大值出现在土壤水分入渗初期,前30 min减渗作用力明显较大,30 min后减渗作用力变化趋势逐渐减小,100min后基本趋于稳定状态.该研究为后续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研究奠定了基础,而且在灌溉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水膜孔灌 三维Green-Ampt入模型 浑水含沙率 土壤水吸力 减渗作用
下载PDF
含沙率对层状土浑水膜孔灌单点源自由入渗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白瑞 费良军 +1 位作者 陈琳 钟韵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3-49,55,共8页
为探究不同浑水含沙率对层状土入渗特性的影响,通过室内膜孔灌自由入渗试验,研究了以夹砂层位置为5~10cm的层状土条件下清水和不同含沙率的浑水(2%,5%,7%,9%)入渗的累积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规律以及湿润体内土壤含水量分布情况,分别建立... 为探究不同浑水含沙率对层状土入渗特性的影响,通过室内膜孔灌自由入渗试验,研究了以夹砂层位置为5~10cm的层状土条件下清水和不同含沙率的浑水(2%,5%,7%,9%)入渗的累积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规律以及湿润体内土壤含水量分布情况,分别建立了层状土不同含沙率浑水膜孔灌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清水入渗的不同浑水含沙率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浑水含沙率累积入渗量变化趋势一致,但含沙率越大,累积入渗量越小,浑水减渗作用越明显,对应入渗系数越小,入渗指数越大;湿润锋运移距离随含沙率的增大而减小,当水分入渗到壤—砂交界面时,湿润锋在垂向上出现明显停滞,仅在水平方向上随入渗时间不断推进;供水结束后不同浑水含沙率下土壤湿润体内水分主要集中砂层以上,土壤含水量随浑水含沙率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层状土浑水膜孔灌灌溉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沙率 层状土 浑水膜孔灌 减渗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