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减隔震组合技术在高烈度抗震设防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22
1
作者
丁洁民
涂雨
+1 位作者
吴宏磊
王世玉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7-87,共11页
为提高高烈度抗震设防区建筑的安全性及抗震性能,国家和地方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并推广使用减隔震技术。以云南省某规划展览馆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基础隔震与上部结构减震混合应用的减隔震组合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国内工程设计中。分...
为提高高烈度抗震设防区建筑的安全性及抗震性能,国家和地方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并推广使用减隔震技术。以云南省某规划展览馆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基础隔震与上部结构减震混合应用的减隔震组合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国内工程设计中。分析了该减隔震组合技术的减震效率及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建议的减隔震组合技术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基本保持弹性,结构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同时,针对该减隔震组合结构,提出了叠加分析法。通过算例分析,认为叠加分析法计算结果用于结构设计偏于安全。提出了适用于该减隔震组合结构的设计流程,以期为类似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烈度抗
震
设防区
减隔震组合技术
叠加分析法
设计流程
原文传递
减隔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
25
2
作者
丁洁民
吴宏磊
+1 位作者
王世玉
陈长嘉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5-33,共9页
中国地震区域分布广且地震灾害严重。对建筑结构来说,抗震结构主要有传统刚性结构、延性结构及减隔震结构。传统刚性结构采用"硬抗"思路,需耗费大量建筑材料;延性结构虽然能够实现大震下结构安全的设防目标,但依然存在震后损...
中国地震区域分布广且地震灾害严重。对建筑结构来说,抗震结构主要有传统刚性结构、延性结构及减隔震结构。传统刚性结构采用"硬抗"思路,需耗费大量建筑材料;延性结构虽然能够实现大震下结构安全的设防目标,但依然存在震后损伤严重、难以修复的问题。减隔震结构已经承受住大地震的考验,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现阶段,中国的减震、隔震技术以单一应用为主,应用形式创新性不足。日本已经开始采用组合减隔震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抗震效果。组合减隔震技术包括减震组合技术、减震与隔震组合技术。首先简要介绍减隔震技术的分类、发展及其工程应用情况。然后结合笔者设计的4个典型工程实例的特点,深入地介绍组合减隔震技术的设计思路、应用方式、耗能效果。可以看出,合理地组合运用减震与隔震技术,可充分发挥减隔震装置的耗能能力,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
震
技术
隔
震
技术
组合
减
隔
震
技术
发展与应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减隔震组合技术在高烈度抗震设防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22
1
作者
丁洁民
涂雨
吴宏磊
王世玉
机构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7-87,共11页
文摘
为提高高烈度抗震设防区建筑的安全性及抗震性能,国家和地方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并推广使用减隔震技术。以云南省某规划展览馆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基础隔震与上部结构减震混合应用的减隔震组合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国内工程设计中。分析了该减隔震组合技术的减震效率及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建议的减隔震组合技术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基本保持弹性,结构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同时,针对该减隔震组合结构,提出了叠加分析法。通过算例分析,认为叠加分析法计算结果用于结构设计偏于安全。提出了适用于该减隔震组合结构的设计流程,以期为类似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烈度抗
震
设防区
减隔震组合技术
叠加分析法
设计流程
Keywords
high seismic intensity region
seismic isolation combined with energy-dissipation technology
superposition analysis method
design process
分类号
TU352.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减隔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
25
2
作者
丁洁民
吴宏磊
王世玉
陈长嘉
机构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5-33,共9页
基金
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19YF1451900)
上海人才发展资金(2020057)。
文摘
中国地震区域分布广且地震灾害严重。对建筑结构来说,抗震结构主要有传统刚性结构、延性结构及减隔震结构。传统刚性结构采用"硬抗"思路,需耗费大量建筑材料;延性结构虽然能够实现大震下结构安全的设防目标,但依然存在震后损伤严重、难以修复的问题。减隔震结构已经承受住大地震的考验,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现阶段,中国的减震、隔震技术以单一应用为主,应用形式创新性不足。日本已经开始采用组合减隔震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抗震效果。组合减隔震技术包括减震组合技术、减震与隔震组合技术。首先简要介绍减隔震技术的分类、发展及其工程应用情况。然后结合笔者设计的4个典型工程实例的特点,深入地介绍组合减隔震技术的设计思路、应用方式、耗能效果。可以看出,合理地组合运用减震与隔震技术,可充分发挥减隔震装置的耗能能力,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
减
震
技术
隔
震
技术
组合
减
隔
震
技术
发展与应用
Keywords
seismic mitigation technology
seismic isolation technology
combined seismic mitigation and isol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分类号
TU352.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减隔震组合技术在高烈度抗震设防区的应用研究
丁洁民
涂雨
吴宏磊
王世玉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2
原文传递
2
减隔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丁洁民
吴宏磊
王世玉
陈长嘉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